普亮塔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唯一号: 020634020230000714
专题名称: 普亮塔的传说
文件路径: 0206/02/object/PDF/020611020230000001/023
起始页: T00058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在魅力古镇杨柳青御河的南岸,绿林掩映着一座青砖一色、高约十米、仅有七层的“普亮宝塔”。虽然结构简单、其貌不扬,由于塔下睡着一位品德高尚、医术精湛、武艺超人并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于五爷,因此,不远千里水陆兼程前来凭吊、拜祭、祈求者络绎不绝、与日俱增。 于五爷生于清朝康熙末年,名叫成功,排行第五,家在御河北岸。他自幼跟随父母务农,年轻时靠种田、卖菜、打工维持生活。相传他三十岁左右曾在东北皇姑屯等地出家修道,不仅练就了飞毛腿和分身术的武功,而且学会了治愈疑难杂症的本领。师父赐与法号“普亮”,教诲他要以忠厚善良为本、为人解忧排难为乐。他还俗回家以后牢记师嘱、身体力行,一面务农种地自食其力,一面热心助人有求必应。 有一次,天津北辰青光来人套着马车接他去看病,于五爷一听病人已经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就说:“我坐车头晕,你们先走,我随后就到。”对方无奈,只得依他。谁知车马到家时,于下床行走了。对方感激不尽,给他一把钞票表示感谢,于五爷分文不收。主家实在过意不去,急忙买来高级点心和上等烟酒,于五爷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主人明明见他手提礼物走出家门,可是将他送走之后回到家里,只见各种礼品一样不少摆在原处。于是急忙提着东西出门去追,于五爷却早已无影无踪了。 每年农忙时节,有些人单力薄的农户,看着满地金黄的麦穗心里着急,生怕收不及时来场暴雨减产挨饿,于是人们就找五爷帮工打短。一次,三四户人家分别请他转天一早拔麦子,他都欣然应允毫不推辞。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几家主人往地里给他送饭,哪一家也没找到于五爷。再看自家十来亩地的麦子,却都拔得一干二净,成捆整齐地码在地头。大家不约而同来到于五爷家,见他已吃完午饭正在石头上磨镰刀呢。事后有人说,“那天早晨,三四块麦地里都有五爷的身影”,原来五爷使出了分身的招数。 有一年天气干旱,菜园里菜苗打蔫儿。于五爷用力摇着辘轳车水,整整半天的功夫,车上来的水就是流不到菜畦里。他沿着沟埝查看,发现有条一米多长、粗若碗口的绿蛇正在匍伏沟边大口吸水。他一气之下举起铁锨向蛇铲去,不料这条蛇脑袋一歪身子一缩,变得像根筷子。再铲下去,明明看见绿蛇身分两段,不到片刻却又成为一体。于是他使出分身的招数,将蛇围了个水泄不通。五六个于五爷的身影和五六把铮亮的铁锨一起动手,将蛇铲成八段以后,车上来的水立即哗哗地流进菜畦,使周围农户种的菜苗也喝上了清甜的井水。 于五爷虽然身怀武术绝技,却从不轻易与人交手。有一天,一个身材魁梧、手持大刀的壮年找上门来,执意跟他比试武艺、决一胜负。于五爷见此笑着说:“我是五爷的徒弟,师傅外出了,一会儿就回来,我先给您烧点水喝”。他边说边抱起一捆胳膊粗细的竹竿,当着对方不费吹灰之力将其撅断填进灶膛;锅里的水咕嘟咕嘟沸腾以后,他说“我先尝尝,看看开没开。”边说边拿起勺子盛满滚烫的水一饮而尽。对方见他居然手撅竹竿、口喝沸水,吓得目瞪口呆、脸色骤变。心想,徒弟的武功都如此高强,师傅还不知多么厉害呢?于是,二话没说,急忙告辞了。 于五爷年近八十岁的时候,盘腿坐在莲花缸里无疾而终、驾鹤西游,墓地在御河南岸临河而建。家人和附近百姓敬慕他的品德、武功和医术,不但将他生前的事迹编成神话般的传说,使其在御河两岸船舟所至之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而且于清朝嘉庆癸亥八年五月,根据五爷“普亮”的法号毗邻坟墓集资建塔、广种松柏,用来遮住午时炎热的阳光,防止遗体曝晒腐烂。该塔虽历经晚清五帝和民国,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却依然保存着当年那古朴、素雅的风貌。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