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庄乡春节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唯一号: 020634020230000650
专题名称: 李七庄乡春节习俗
文件路径: 0206/01/object/PDF/020610020230000038/001
起始页: T00428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李七庄乡

专题描述

本地风俗春节活动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这一天家家煮腊八粥,泡腊八醋,腊八粥用江米、粘黄米、豇豆、红小豆和小枣、核桃仁、花生、栗子肉,加白糖、红糖煮成。腊八醋用红皮蒜泡醋,密封到腊月三十食用。从腊八节开始,家家户户准备年货,做新衣服。 腊月二十三,解放前家家户户都供灶王爷。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晚上家家都要“辞灶”,送灶王爷上天,将旧灶王爷烧掉,换上新请来的灶王爷,灶王爷两边贴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为“一家之主”。“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副裹脚条,老头儿要顶新毡帽”。从此天天有活动。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将屋内屋外打扫干净。 二十五,窟隆堵,其意一为糊窗户,一为还清旧债,并把年内所借的东西一律送还。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准备佳肴。 二十八,白面发,发面蒸馒头。 二十九,贴倒酉,家家户户都贴春联、窗花、吊钱年画,此前妇女要做完针线活,正月里不能动针线,否则婆婆眼瞎,有舅舅的要理发,因有正月里不准剃头,否则要死舅舅之说。 三十(除夕),上午男人们到祖坟祭祖,晚上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家宴,晚饭后全家包素馅饺子,祝来年“素素静静”。包完饺子,全家品尝糖果、花生、瓜籽,尽情玩耍说笑,谓之“守岁”。子夜十二点全家人开始蘸“腊八醋”吃素饺子,并燃放鞭炮,谓之“咬岁”。第一碗饺子先敬神灵,祖先。烧纸钱和全神像,谓之“发大纸”,老人还要喝几口登岁酒,这时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80年代,电视普及。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伴随着人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夜晚。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从亲门近支开始,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要拜到,要“宁漫一村,不漫一户”,有不和者言归于好。 如有孝在身则不能出去拜年,谓之“守孝”。 正月初二家家户户争相早起抱柴禾、挑满水缸,谓之“进财进水”。解放后,时兴初二年轻人携妻子儿女到岳父家拜年。70、80年代此风更盛,所以正月初二又称“姑爷节”。 未婚男青年也要到对象家去拜年,然后将对象接回家中,男方父母要给未过门的儿媳压岁钱。晚上把对象送回家,不在男方家中过夜。 初三以后男子出村访友,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十五以后为拜晚年。 春节期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面条),初三的饸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又称“破五”,各家都要包饺子捏小人嘴,意在不让小人搬弄口舌,妄生祸端。初五还有送穷之俗,早起将除夕的脏土果壳连同簸箕,其上放一个女性模样的纸人一齐倒掉。乡内风俗同捏小人嘴一起进行。 初五之后是“合子加八,越过越发,合子加九,越过越有”,一直到正月十四。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