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庄乡居住结构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唯一号: 020634020230000647
专题名称: 李七庄乡居住结构习俗
文件路径: 0206/01/object/PDF/020610020230000038/001
起始页: T00426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李七庄乡

专题描述

解放前乡内农民世代居住土坯房,房屋结构有三檩、五檩,甚至七檩(指进深)。分一明一暗(两间房)、一明两暗(三间房)、一明三暗(四间房)、连三间连四间等。坐北朝南的是正房,厢房分居东西,比正房矮。正房是一明两暗连3间的,两头为居室,中间为堂屋,在堂屋建两盘锅灶,并放水缸摆佛案,正面墙壁上贴“天地君亲师”。两间里屋各盘土坑与外间锅灶相通。炕头墙上留一个小窗户,俗称“婆婆眼”。据说是留给婆婆监视儿媳辈,兼作猫儿入屋的通道。盖土坯房讲究宽宽的地基,矮矮的房,房子要矮,房子结实,冬暖夏凉。 民国以前窗户为百格窗,糊粉连纸。民国以后将百格窗中间装上一块玻璃,往后逐渐不用百格窗,窗户上部改为“活四扇”,下半部三块玻璃俗称“三块瓦”。土坯结构的房子雨季到来之前要将屋顶和墙壁泥一遍,以防漏雨浸水。经济条件好的,将外墙抹上白灰,外刷青灰。富裕户盖房打地基时要砌上十几行砖碱,屋顶用苇芭,苇芭上泥,再铺苇把,然后再铺瓦,叫“穿靴戴帽”,是上等房。 建国后至50、60年代,住宅结构无大变化。 70年代后,乡民开始盖砖瓦房。1976年唐山地震后开始用水泥石子钢筋打圈梁,仍多为四合院。80年代住宅建设发生巨大变革,打破旧的三间格局。正房两间盖成大客厅,东西正房做卧室、洗澡间、厨房。地面为水磨石或地板磁砖。门窗也逐渐用铝合金材质。建筑多为砖木混凝土结构。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