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禅生长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唯一号: 020634020230000016
专题名称: 杨柳青禅生长情况
其他名称: 知了;黑老哇哇
文件路径: 0206/01/object/PDF/0206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T00100_00.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蝉:蚱蝉又名知了,黑老哇哇,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为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约1,500种。体长2~5公分,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螽蝉科有两个种,俗称为毛蝉的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 雄蝉近腹的基部有鼓膜,震动膜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多数北美蝉发出有节奏的滴答声或呜呜声,但某些种的声音甚动听。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 蝉的卵常产在木质组织内,若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5次蜕皮,需几年才能成熟。雌虫数量多时,产卵行为会损坏树苗。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它为诗人墨客们所歌颂,并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更有甚者是有的人还用小巧玲珑的笼装养着蝉来置于房中听其声,以得欢心。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作品,涵盖了杨柳青等地的景观与情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杨柳青及相关地区的思念、赞美和描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