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杨柳青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407
颗粒名称: 古镇杨柳青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56-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镇杨柳青以杨柳青年画而闻名,杨柳青有中国最早的民间禁毒组织。而且,杨柳青是这一组织的重要发祥地。至今还保留着部分遗迹和众多相关的民间传说。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民间文学 传说

内容

古镇杨柳青以杨柳青年画而闻名,可是大家知道吗?杨柳青有中国最早的民间禁毒组织。而且,杨柳青是这一组织的重要发祥地。至今还保留着部分遗迹和众多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个民间组织叫理门。
  理门的创始人叫羊来如,是明朝遗老,曾隐居于蓟州岐山澜水洞,闭关四十九年研究理学,创立了一套以儒家忠孝思想为主,综合了佛、道两家的思想,系统化后称为“在理”,也叫理门。由于羊来如极其反对烟酒,禁戒烟酒便成为了理门的最主要特色。康熙四十年(1702年)羊来如八十一岁时下山传道,从正定到东安(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历时五载,跋涉千里,度化八处,择孝子义士,传弟子十五人,史称“羊祖八度”。其中第五度在天津,第六度在杨柳青。
  在杨柳青羊来如收董来真、刘来纯、达来鼎三人为徒。
  后来,董来真不满足于所学,希望能得到羊来如更深的教诲,于是,便到羊来如的隐居地蓟县岐山去朝山。可是谁知,羊来如已经“火炼金身”(去世)。董来真正在悲伤之际,发现羊来如的遗蜕旁有一个包裹。于是,董来真打开查看。原来是羊来如为使理门流传所整理的一套包括集会、歌赞、摆斋等内容的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董来真得到包裹便回杨柳青去,按照包裹规定的程序开始传播戒烟酒的思想。乾隆三十二年,董来真在杨柳青老公所胡同建立了杨柳青理门的第一个活动场所——正安堂老公所。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理门公所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民间禁毒活动场所之一。从此,理门在杨柳青便传开了。
  清朝中期,鸦片开始流入我国,许多人吸嗜成瘾,搞得意志消沉,形销骨立,弄坏了身体,更有甚者竟至妻离子散,倾家荡产。而在理门是严禁教众吸烟的,鸦片更在禁忌之内。在理教组织内部,教众相互劝戒,相互监督,形成了一个自觉抵制鸦片、烟酒的特殊社会群体,而理门公所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了戒烟酒的场所。杨柳青许多家族为使其子弟远离鸦片而其皈依在理教。在理教也因此得到很多群众的拥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津西八大家(包括著名的石家大院的石家的八个富户、商贾)为首的杨柳青商铺(主要还是小商贾)成为了杨柳青理门主要的经济支持者。
  杨柳青的理门公所主要以互相劝戒的方式督促群众禁戒鸦片,同时辅以赠送由羊来如传下来的以黄芩为主的草药熬制的“茶膏”帮人戒毒。
  有民间流传的《劝戒鸦歌》,唱到:一心贪恋鸦片烟,二八佳人去半边,三餐茶饭不想吃,四季衣衫穿不全,五更天明难起早,六亲断绝苦黄连,七情六欲须节制,八方一律要戒烟,九九归一烟戒绝,十分安乐似神仙。
  我也曾听老人介绍理门的宣传词:外国鸦片,吗啡药针,金丹白粉,共烈十分,流入中国,害我人民,坑家败产,妻离子分,更有甚者,断子绝孙……立志戒除,断此祸根。(凭记忆)
  据了解,理门在解放后,并没有被定为反动会门组织(它的性质我认为应为民间慈善组织)。尽管当时大多数民间组织,特别是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组织被定为反动会道门。理门仍然在民间活动。但是,到1957年,国家实现公私合营,理门失去了原有的以小商贾为主要支持者的经济来源。理门也就自生自灭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杨柳青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理门的详细历史和情况了。如今,只有极少数人还知道一些理门的历史与传说。与理门有关的历史遗迹也只有正安堂老公所遗址了。
  我们重提这段历史并不是要恢复理门,而是要记下这段历史。毕竟理门为禁毒,为中华民族立过功。有清史专家跟我讲,这些历史都是“俱往矣”,我们要做的是文化的留存。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