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高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399
颗粒名称: 水高庄
其他题名: 创新农业的缩影
分类号: F327.21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一次农村情缘的观光之旅中,黎明参观了辛口水高庄设施农业试验场。这个大破璃房般的试验场宽敞明亮,装饰如宫殿,给人一种绿色世界的感觉。在场内,黎明惊讶地看到大南瓜宫灯般的南瓜,它们吊挂在棚架上,闪烁着桔红色的光芒。讲解员告诉黎明,这些南瓜每个都有200多斤重,40多天就能成熟,而且可以存活两年。南瓜的根部浸泡在充满营养液的暖箱中,叶子长得很大,蔓延到棚顶,十分壮观。此外,还有挂满大红薯的区域和树一样高的西红柿藤,让人惊叹不已。果木园区更是让黎明感受到了南国的风情,各种水果在北方生长得很好。这次观光之行让黎明深刻感受到高科技农业为中国农业带来的创新和发展。这些开拓者用自己的双脚开辟出了道路,让中国农业走向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关键词: 辛口镇 水高庄 创新农业

内容

我生长在农村,求学工作在城里,开花结籽在都市。然而,我对农村情有独钟,魂牵梦绕是农业。耳闻目见(电视屏上)辛口水高庄设施农业很新奇诱人,对《杨柳青》杂志翁芳芳主编建议,什么时候我们也去观光一番,以睹为快呀!芳芳的真诚,热情,使我如愿以偿。
  虽然三九严冬,寒气袭面,薄雾浓云,心仍然是暖暖的渴望。到了水高庄农业试验场,一个蒙古包似的大破璃房显现在眼前,看样子,足有一万多平方米,多像亮晶晶的琼楼玉宇。
  走进去,一股暖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好宽敞的一个绿色世界。我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簇拥而观。首先映入眼帘且让人惊讶的是诸多的大南瓜宫灯般吊在棚架上,亮光光地闪着桔红色光芒,下面有一个丁字型的大底托,可能是太重了,枝蔓承受不住它的重量。讲解员说有2百多斤,40多天成个,寿命二年,可谓老寿星了。看它的根部,一个大暖箱盛足了营养液,它的脚就伸在箱子里滋润地过着舒服的日子,它的叶子很大,绿绿的直伸到棚顶,蔓很长,像葡萄的滕,爬满支架。几十个大瓜灯,像庆祝节目的盛典,光耀着大棚,也光耀着游人的心。讲解员说:它肉厚味美,甘甜,这使我感觉到红薯和老倭瓜的美味。
  再前边是一挂挂吊着长的大红薯,像葡萄一样一嘟噜、一嘟噜地吊在棚顶上,一嘟噜就有几十斤重。我种过山芋,山芋是长在地上,离了地就不结山芋,怎么它挂在空中呢?讲解员说:这就是科学,这就是创新。这,我信了。
  再往前方,是装饰一新的小红灯区好像一个豪华的厅堂,让人惊喜异常。细看,原来是西红柿。西红柿已成树了,藤蔓蜿蜒、枝叶密布、红星闪烁、红绿交辉,是走进华美的宫殿吧?讲解员说:这西红柿四季结果,长年不衰,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真的成了健康长寿仙果啦。
  到了果木园区,像走进南国,一片旖旎风光。生长在南方的水果,都到北方来安家了。芒果、木瓜、槟榔、香蕉、一簇簇,一片片,都捧出它们的果实,任人观赏。我似乎闻到了南国的清新与芬芳。
  回来的路上,我的心底氤氳着浓郁的芬芳,这是高科技为中国农业开创的一条崭新之路。他们是开拓者,引路者。引领中国农业,走向风光无限的金光大道。耳畔忽然响起一个声音:其实地上本没有路,是开拓者用脚底趟成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黎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辛口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