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385
颗粒名称: 我的第二故乡
分类号: I267
页数: 1
页码: 38
摘要: 《我的第二故乡》是当代作者张栩惠所作的一篇文章。
关键词: 西青区 文化 作品

内容

久居灯红酒绿的闹市区,老了!想换一个安静的居所颐养天年。在儿子的建议下,迁居在津西部古老的运河畔。在没有搬迁之前,我设想了众多在乡镇村落间的新社区,是怎样不同城里社区的特定景色。老了,厌烦了城市里的喧哗,又想体味一下乡土气息。学学种树,种菜,种种花草。开始另一种浪漫的晚年生活。房子是我在北京期间儿子与老伴一起选定。因此,我坐在儿子的车上,不停地问这问那。他告诉我别急,你一定会满意的。
  当车子驶过外环,一条宽敞的大道闯入我的眼帘,一座醒目的界碑“中北镇”矗立在道边。我的第一感觉是从市区又进了另一个城区。我惊叹不已,儿子笑着讲:“没错,这就是名扬全国的津城西部新城。确切地讲,这也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标志。它吸引了20万来自全国各地及城里人乔迁此地。这条中北大道直通津西汽车制造城,多家汽车制造厂落户于此。
  我坐在车上,观赏着大道的美景。大道两侧绿树成林,双向四道,中间紫桃成荫的隔离带点缀着中北大道。
  双向车辆川流不息,车流连成了靓丽的长龙。我好似看到了他们带走了中北的桃李花香,也带走了中北人民的盛情。
  “曹庄”、“雷庄”两个花市定居古运河畔,定格了津城旅游胜地,来自各地的游客赏花,购花。品味津城美食。一条龙的服务,给这里带来了又一繁荣特色。
  入住了,我第二故乡“中北镇”我想尽快走进他们的生活,尽快融入新的故乡。
  看到当地农民未改的乡音,时尚的着装,丢掉土地:走进工厂。乡烟无迹的村落,已是高楼耸立。勤劳智慧的中北人,创造了历史的丰碑,挺进了全国百强乡镇。
  这里是:解放天津的主战场,为了天津解放,多少战士把青春的生命留在此地,这里的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在此地筑起了烈士碑。一次有机会随社区支部前往烈士墓,悼念这些把生命留在此地的解放军战士。我在碑文中得知,这是父亲并肩作战的部队,一股由然升起的敬畏,不由得俯身亲吻着墓碑,默默地为他们流泪。这里是父亲曾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他们未能见到新中国的曙光。在这里我代父亲告诉他们“祖国强大了,富有了!已进入现代化新时代是你们用生命鲜血换来的,我们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牺牲!”
  这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给这里的人民留下了永久的怀年。
  这里:古运河清澈流水,浇灌着果树花香。树荫覆盖的社区,绚丽绽放的兰花,微风拂动,花瓣相似人轻轻地鼓掌。
  花朵幸福地欢笑。风儿吹着青青的绿草翩翩起舞,小鸟放开心怀吟诵着故乡的诗。
  这里社区美,人文亲,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健全的健身器械,高档的活动中心,吸引我释放青春的活动。我们纵情地跳舞歌唱,吟诗绘画。
  清晨,喜鹊落枝头,远处飘来柳笛悠悠。运河广场歌舞升平,唱着今天的幸福安康。
  这里:津西新城。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你能听到山南海北的语言,他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北京有北漂,津地有津漂,能人相聚,形成了新型独特的社区。
  他们是不同层次的文化,从农民到大学教授,从工人到白领,各行各业相聚相居,带有时代特色的小社大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把不同层次的人凝聚在一起,我用一首打油诗总结了其特色:
  《赞,新社区,即:第二故乡》
  社区搭起大舞台,谁爱玩来谁就来。你唱歌来我跳舞,吟诗绘画都上台。民族舞蹈显英姿,街舞跳出健康来。京剧武戏扬国粹,评书大鼓敲起了。和谐社区人人筑,志愿者们来奉献。八仙过海显其能,只要露脸你就行。胭脂浮粉掩绯红,欢歌尽兴梦难醒。唱出社区正能量,舞出百花更争艳。
  阳光雨露,滋润着运河之乡。年轮让运河流成歌,岁月把歌汇成河!这就是,我深爱的第二故乡。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栩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