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前往这个村庄,我从未深究过一个青萝卜在天津卫是怎样的存在?这是天津人餐桌上从小吃到大的食材,烧、炸、煮、氽,腌、酱、糟、泡,切丝和馅,无所不能。更随意者,直接切一段生嚼,或是洗干净萝卜缨子蘸酱。家家如此,习以为常。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是每个天津小孩都会背诵的食疗方。冬日里,这种萝卜食疗更是渗透了津城的茶馆汤池、酒肆饭庄。外地朋友来访,带去听相声,萝卜热茶一上来,自己都觉得倍有范;即便是自家人出去下个馆子,也总爱点一锅虾杆萝卜汤,明火沸着锅仔,直熬得汤鲜味浓,才肯作罢。
天津人爱吃青萝卜,热情之高,六百多年坚持才懈地种植历史当可为证。这也许和天津人乐观豁达的性格有关,萝卜消食顺气、健胃轻身,气通了还有什么愁什么怨?于是,就更加喜爱这一食材。直把它吃成了天津传统四大名菜。
这其中,沙窝萝卜最为知名。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起居录中有记载,沙窝萝卜曾为贡品。近代民国《静海县志》中的记载则更详尽:“水萝卜有红绿二种,红者春种夏收,绿者夏碧秋收。皆生食,如水果类,绿者以沙窝产良。”不过,我还是更喜欢那个传说——姜子牙下山时,元始天尊赠其黑红神种,令其播撒于渤海西边。于是他选定沙窝,播下种子,从此惠及天下苍生。北方的冬天,最缺少新鲜蔬果,青萝卜水分足耐久存,沙窝萝卜更是甘甜脆嫩赛鸭梨……生食有果香,熟食耐饱这不是神之所赐,又是哪来的天作之合?
又有众人说:这是地利之功。小沙窝村,地处天津西南,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在此川不息,是九河下梢的冲击平原。几万年的泥沙堆积,终于孕育出最适合萝卜生长的“蒙金土”。上沙下粘的“沙窝地”,红胶泥锁水,砂土层透气,壤土层持续给养,大概闭着眼都能种出最优质的萝卜吧!
然而,当我走入这个村庄,真正了解这里的人和事,才知道种出一个300年口碑不衰的卫青萝卜并不简单。水土流失、品种退化、自然灾害,未曾改变一代代村人守住一个最好的沙窝萝卜的决心。他们,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播下精挑细选的籽种,辛勤耕作直至霜降。然后,一定“天冷”的日子使萝卜够味,才去采收。而一个能够达到精品级别的萝卜,更是要经历70—80天的露地生长,再经过70—80天的大棚生长,使营养充分释放,甜度直达12-13度,真正用科学指标,实践了赛鸭梨的美誉。
甘甜微辣,是沙窝萝卜最佳的赏味。一个最好的沙窝萝卜,定要形如圆筒,拳头粗细,一尺长短、重足一斤;它头顶绿樱,光溜溜穿一身碧绿,还拖着一根小白尾巴;它触刀即裂,倘若一不小心掉到地上,立刻会摔成几瓣;它最适合生食,去皮,切一指长,白盘码齐,不一会儿便会泛起翡翠波光,清香扑鼻。
我小时候总嫌青萝卜辣口咧心,只有家里难得来了沙窝萝卜才愿意生吃几块。说到底,沙窝的好口碑,还是一代代天津人吃下来的。以前,最好的沙窝萝卜,都是出口换外汇。现在,有了科技的保驾护航,
产量高、品质稳,最好的萝卜便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我曾以为,倘若没有萝卜,小沙窝村可能永远只是运河古道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离开村子时,我却崇拜起这里一代又一代的萝卜匠人,300年的执着与坚守,将中国最古老的蔬菜由充饥之物培育成上品,终于成就了一个最甜美的萝卜,一个驰名中外的卫青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