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萝卜的绝活是什么?我一直想着解构。
仿佛那色翠绿味甘甜的身段和内涵,那一落地碎八块的气势和独特,已然召示沙窝萝卜与众不同的品质。这缕品质,由沙窝出发,沿着南运河的水流,缓缓西行,这一路的流经,不仅是一款萝卜的物语,更是人类特别是本区域里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生活的滋味显现。
思绪寻觅,若干年前关于萝卜的记述详而又细。《尔雅》称萝卜为芦菔,晋郭璞注为“紫华,大根,俗呼雹突”。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有萝卜栽培方法的记载。唐代苏恭著《本草》中谈到“莱菔”有“消谷,去痰癖,肥健人”的如用价值。宋代苏颂著《本草图经》中提到莱菔“南北皆通有之……北土种之尤多”。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考》中,极其生动地描绘过萝卜的特点,说“冬飕撼壁,围炉永夜,煤焰烛窗,口鼻〓黑。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他对萝卜的评价是:“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从热俱平”。家乡先贤明代李时珍极力推荐萝卜,主张每餐必食。认为萝卜属中性食物,于阳虚者,可扶阳,于阴虚者,可滋阴,实为菜蔬之王、养生佳品。
在赶大营的起始处,在北方年画的发祥地,在南运河那一个有着西青味儿的折皱处,思绪不自觉就回到当年运河水流滔滔,商船来来往往、船运繁忙、帆旗交织的运河水域上,作为明清两代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在实现经济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沿途风物的演变和文化交流,也为西青这块风水宝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脉。勤劳的西青人,以萝卜为文化物语,解构人生大同、世界大同、自然大同,且都贴近沙窝土壤,信手捻来,引申知性和想象,不自觉口中念念有词。词语里,萝卜一个,天下独我。
遐想前移,已有600多种植历史的沙窝萝卜经年而不衰,当是这里的土壤。这该是沙窝萝卜另一项绝活。有一个民间传说流传了许久,说是明嘉靖年间,皇帝朱厚炮有一爱妃,喜食南国荔枝。因交通不便难于保鲜,宰相严嵩献计,把整棵荔枝树挖出装船运至天津,及岸取荔枝飞马送入宫中,而荔枝树的余土则倒于小沙窝村运河岸边。当地居民将多年堆积的沃土平整后种植青萝卜,没料到所产萝卜色味俱佳,一时间名声大振。
那南运河畔的一个小小的折皱里,因蓄积了那样一坯泥土,属于中华民族黄天厚土的一部分,就使得其质地充满了个性,上沙下粘,意外地,不可遏制地适合萝卜的生长。这本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好比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一样,这里的水土,惟独对萝卜情有独钟。使得沙窝萝卜心甘情愿,在这土壤的浸润下,以一副皮薄肉质翠绿的模样面世,继而呈现出口感细腻,甜辣可口,水分充足的独特味道,那是沙窝的味道,西青的味道,津城的味道。
天造金土,着实大气。独特的土壤,造就独特的口味。这样的一缕口味,并非偶然。时光慢慢凝结,岁月在上头,没来由想着,这样的一方土壤,会与江南故乡的土壤那些不同。这些不同,与气候、雨水还有人的亲近土地的那份虔诚有无关联?无从化验,想来沙窝人已经做足了这份功夫。这是一份敬业,也是一份对口味负责的尊贵态度。看那一汪碧绿和生机,都会是有颜色的,生命的,希望的。
显而易见,沙窝萝卜被赋予了一项绝活,那就是灵性。无灵不立学。意识里,南方的萝卜,多是作料的小咸菜,能端得上酒桌,是平常百姓家里的当家味道,且多以炖为主,羊肉、牛肉皆无禁忌。就说津城,全城的人都认定,沙窝萝卜是一种水果。萝卜并非细小,反倒属粗放型。这粗放,造就了一个城的性格。那澡堂、茶馆、棋牌室等多是凉菜,以求那份原味,那份清爽和透心的脆。这是津城人的感受,在一份劲爽中,生活的矗烈,以及热烈后面无尽正涌动的力量正徐徐升腾,覆盖着津沽大地。而南方人似乎含蓄,不愿意直接面对,怕那样的劲爽冲晕了头脑,也便委婉多了。
我宁愿这样来想,留下这份味道,这份“沙窝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的话语,着实够气派,够胆气,泼辣极了的。这也恰好是这座城的习性。许多时候,我都会不自觉想着,这座城人的性格,定然是借助这份绝天下的气势来做代言。我愿意这样想,并且坚信!
亲近土壤,厚植文化,传承正在路途上。而今,沙窝人以都市农业为龙头,走上都市农园、市民乐园、生态家园的科技发展的道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科技手段,由线下走向线上,经营着沙窝萝卜的今生。这是当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沙窝萝卜绝天下的招法。扎扎实实的,在沙窝,在西青,在津城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延绵不绝!
手里把摸着鲜活可爱的沙窝萝卜吉祥物津娃,不觉想着,这沙窝萝卜的绝活归结起来,其实就是平实,置于苍天厚土,呈现天下的是一片祥和。祥和里,沙窝萝卜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