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327
颗粒名称: 名家讲堂
分类号: G247
页数: 2
页码: 18-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青区2018年3月28日,西青文化馆《杨柳青》编辑部主办的名家讲堂邀请了著名作家、电影《山楂树之恋》编剧肖克凡先生,分享了他的童年经历、创作心得以及与张艺谋合作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 杨柳青 群众文化 文化活动

内容

2018年3月28由西青文化馆《杨柳青》编辑部主办的名家讲堂迎来了著名作家、电影《山楂树之恋》编剧肖克凡先生,西青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分享了他的童年经历、创作心得以及与张艺谋合作背后的故事。大家乐享其中,受益匪浅。
  写作与童年
  文/肖克凡
  创作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一个作家的写作始终为自己的童年经历所注定。美国作家福克纳说,“我的像邮票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
  无论出生在农村还是来自城市,只要看到“故乡”这两个字,你肯定首先想到自己童年生活的场景。因为我们的记忆始于童年,童年无疑是作家的出发地。既然出发了,我们的记忆积累也开始了。
  我们始于童年的记忆积累,既具有长度也具有宽度,久而久成为个人的记忆世界。构成记忆世界的内容是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的记忆世界里盛满了自己的往事。
  无论诗人还是小说家,只要从事写作就应当是个拥有往事的人。往事正是始自童年的人生经历的积累,它是你的“原始股”时时体现着“增值效应”。
  写作,正是作家对自身记忆世界的唤醒与发现。写作,使得你拥有的“往事”从隐性转化为显性,这也是写作的魅力所在。
  很多年前我在创作谈《井边心情》里讲到,“每每写出所谓我映当下现实生活的小说,我居然感觉它来源于自身往事的翻新。我的小说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走来走去,我却感觉自己乘坐“往事列车”驶进月台。我下车看了看手表,不知这是心理时间还是物理时间。我姑且将其命名为'现实主义心情”
  是的,我还将写作过程比喻为从井中汲水。那原本静静安卧于深井里的水,嗞嗞呀呀被你摇着辘轳打进木桶里,渐渐提升高出井台,一下成为阳光下的“桶装水”。
  水还是水。然而,这“桶装水”还是“井中水”吗?我不知道。我只猜测:那水井里盛满水的往事。这桶装水呢?它在离开水井的过程中,或许悄然变形为水井的“往事”吧。
  写作,就是从真实到虚假,再从虚假到真实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作家精神化过程。所谓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抵达“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玄妙过程。我比喻的井中汲水,可能也是这个过程吧e我自己的往事在汲水出井过程中,也悄然实现了精神化过程,水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但是物理势能却从“井中水”变成“桶装水”了。
  肖克凡
  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为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编剧。
  著有长篇小说《鼠年》、《原址》、《天津大码头》、《尴尬英雄》等八部,小说集《黑色部落》、《赌者》、《你为谁守身如玉》、《爱情刀》、《最后一个工人》十六部,散文随笔集《镜中的你和我》、《我的少年王朝》、《一个人的野史》。有的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和话剧上演。
  曾获首届天津市青年作家创作奖。长篇小说《机器》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生铁开花》获北京市写作就是对往事的唤醒与发现。从这个意义来讲,一个没有“井中水”的人根本不存在井台汲水的可能。一个走上井台汲水的作家,我认为应当是个大孩子。他面对井水就是面对往事,此时他应当是存在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接壤地带的人,也是拥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双重身份的人,更是浑身散发着“孩子气”的成年人。
  我认为井中汲水首先表现为“孩子气”。只有充满孩子气的作家才最容易重返往事世界,进而逼进文学写作的本质。谁能说得清“孩子气”属于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呢。谁能说得清“孩子气”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呢?
  作家的童年情结是文学酵母,作家的孩子气是文学酵母的气质特征。一个作家的往事肯定不是寻常意义的往事,它应当是经过文学发酵的。
  我的童年生活属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回忆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人和事。然而我还是牢牢地记住了平凡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久久回味着。这种回味令我深深沉浸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篡改着往事。但是我知道发酵。
  就这样,这样的往事成为我日后写作的资源一当然是经过发酵旗事。我的所有写作即便是被称为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所谓工业题材作品,我认为是从自身往事化来的,通常所说的火热的现实生活只是触动了我的记忆开关而已,好比我们揿亮一盏电灯。我所说的往事的变形,竟然就是当下生活。我所说的当下生活的变形,竟然就是还原往事。这个道理就跟“任何历史都是当罗”同样。
  我写《天堂来客》时,完全沉浸在自身往事里,我成为目睹事件全过程的孩子,甚至为当年的某些真人真事所感动。然而,当我写完这篇小说通稿修改时,人物与事件渐渐陌生起来,好像这是我凭中编造的一个故事。老曲、老边、以及纺织女工祁玉等等人物,几乎都成了并不熟悉的路人。
  莫非我写了别人的往事。那么这个别人又是谁呢?我绞尽脑汁终于明白,这个别人仍然是我。只是我让自己变得陌生了。
  一个作家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人生经历,更为重要的还要拥有不那么真实的却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通常所说的虚构的人生经历。你虚构的人生经历与你真实的人生经历相互融合,它才是文学意义上的“往事”。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写作才能够进入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天地。才会拥有真正的文学记忆,以及我所强调的文学的“孩子气”。
  人若老了依然拥有孩子气,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