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小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301
颗粒名称:
小巫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4
页码:
56-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小巫是村里最出名的贼,但从不祸害乡邻,有自己的行规。一次,小巫去30里地外的新乐城关镇准备偷一头猪,但主家发现后,小巫只能躲到猪舍里。主家离开后,小巫给猪吃了白酒泡透的馒头,才背猪回到村里。村里不管穷户富户,大多都受过小巫的恩惠。有人戏弄小巫,让他偷东西,小巫反驳说,你要用的东西,我照样给你送去!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杂志
小巫
内容
小巫是我们村最出名的贼,听说临解放那年被抓,是死是活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他。
村里乡亲们对他普遍存有好感,因为他从不祸害乡邻。他有自己的行规:偷远不偷近,偷官不偷民,偷富不偷穷,偷来不独吞。
小巫从不在周边十里八乡下手,一般都到30里地开外开工。小巫微瘸,走夜路一宿只能走30里左右,偷时稍一耽误,天亮前到手东西就倒腾不回来了。
那年腊月二十五,小巫去25里地外的新乐城关镇,准备晚上下手弄一头猪。那户人家是个大户,有4头大肥猪,白天已杀了两头,剩下的两头正“惶惶不安”,见到小巫就“吱吱”地大声叫唤。主家听到猪反常地叫,就连忙到院里猪圈前看看是怎么回事。小巫一见主家要出来,只得躲到猪舍里,双手双脚吊钩到顶棚上。主家围着猪圈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情况,转身就回屋了。小巫的两脚刚一沾地,猪又叫了起来,房门一响,主家又出来了,没办法,小巫又吊藏到顶棚上。主家到猪圈这儿,猪就不叫了。这次主家没着急走,蹲在猪圈前,不慌不忙地拿出搭在肩上的大烟袋,装上一锅烟,咔咔地用火链打着火,点着烟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抽完一锅,磕掉烟灰,又点着一锅。小巫在黑咕隆咚的顶棚上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地暗暗叫苦,他知道自己在顶棚上吊久了会掉下来的!还好,主家点着烟后,站起身,踱了踱步,回屋走了。这次小巫没急着从顶棚上下来,而是拿出两个用白酒浸透了的馒头,随手丢给了猪,一直到猪吃后醉过去,睡熟了,才下来,背上猪,从猪圈里爬上来,向村外走去。那次就是因为捉猪时耽误时间长了些,小巫背着猪走到离我们村地的黄家集时,天就大亮了,怕人看见背着的猪,小巫脱下长袍大衫,背上猪,再把大衫裹在猪身上,像背着一个“醉鬼”,见人就嘟嚷着说:“不叫你喝酒您非喝酒,喝醉了让我背着你走”!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边嘟囔边走,把猪弄回村来了。“二十六,去割肉。没钱买肉过年的,在你这儿分二斤肉,这头猪不够分,我再给弄”。小巫把猪往肉铺一扔,走了。
村里不管穷户富户,大多沾过小巫的光。吃的、穿的、用的、铺的、盖的,每家每户都能找出一点“赃物”或一些痕迹。常言说“贼不偷空”,明明偷这些东西没用,小巫顺便也拿,拿来就送人,谁有用谁拿走。有人戏弄地说,小巫除了坟地的幡、花圈不偷嘛都偷!小巫反驳说,你要用幡、花圈,我照样给你送去!
小巫入行十几年,几乎没有失过手。一方面,是他给乡亲谋了利益,乡亲们保护了他;另一方面,是他聪明善偷,知道什么时候能偷,什么时候不能偷。如:偷风不偷雨,偷红不偷白,偷夜不偷昼,偷闭不偷开,偷财不害命等等。
村里有个大辈儿叫老能,对小巫的善偷有些不服,说,小巫偷东西,就是“顺”东西,是“瞎鸡碰到米堆上”,是碰到什么偷什么,这不是真本事,让偷什么能偷来什么才让人服气。小巫说,那你就出道题试试吧,让我“顺”什么?老能说,那好,我给你出三道题,今天就在咱们村里,明天赶集在集上,后天去县城,一天“顺”一样东西,有一样东西弄不来就算输,怎么样?小巫说,好,那今天给你顺什么东西呀?老能指着堂屋做饭的灶台说,看到了吗,就是我们家做饭的大铁锅,明天早饭前“顺”走就行!小巫回答说,行,明天见!
那时的农村,天热时有在室外睡觉的习惯,有的在屋顶上,有的在院里树荫下,有的在门洞里。老能家没有大门、二门,天热时他就把堂屋门板卸下,睡在在堂屋门板上。打赌那天,为了把锅看住,老能八堂屋门板架在做饭的大铁锅上,心想,我睡在锅上,看你小子怎么偷走锅!临睡前他还在堂屋门口悬挂了一个铃铛,人只要一过门,铃铛就会被撞响报警。前半夜,天气闷热,老能没睡着觉,铃铛没响,也没什么情况。凌晨三、四点时,熟睡中的老能被铁桶的敲击声惊醒了,原来是院里拴着的耕牛喝水,水桶提手挂在了牛犄角上,牛缰绳、铁环、犄角与铁水桶撞击发出的声响。老能把水桶摘下,又打了半桶水放到耕牛跟前,转身又回堂屋继续睡觉。
天刚亮,小巫就把老能家的大铁锅送去,说,把锅放这儿了,比比看,是不是从你家灶台上拔下来的!小巫边说边放下锅,转身走了。老能还在门板上躺着呢,小巫来了才翻身下来,掀起门板一看,知道锅早就没了,拨拉拨拉铃铛,不响?一摸铃铛里头塞满了棉花。老能明白了,水桶自己不会挂到牛椅角上的,水桶里有水是不会响的。自己中了小巫的“调虎离山、顺手牵羊”之计。
蒲城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买有卖,交易繁忙。老能指着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对小巫说,看到了吗?就是前面那个肩上搭着褡裢的,不要他的褡裢,偷他穿着的那双新鞋!小巫回答说,好,你跟着我走,不到一锅烟的功夫,保证把那双新鞋“顺”给你。
小偷用长竿等工具“钓”财物的,叫“挖腰子”。小巫顺便在路边小摊上买了根一丈来长的竹篙,扛着竹篙紧跟那位搭着褡裢的商人。走到街边一户两丈高的门楼前时,小巫用肩上的竹篙前尖,把商人的褡裢挑住,故意甩到了门楼顶上,那位商人不知是故意的,回过头看时,小巫连连赔不是,说帮人家把褡裢从门楼上拿下来。就这样,小巫拉那位商人到门楼墙边,让人家脱了鞋,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后站起身来,送其爬上门楼顶上,转身弯腰拿起那双鞋,递给老能说,这是第二件啦!老能说,少废话,给你,把鞋还给人家,咱明天见!
古代的小偷还以行窃的区域来分类,城外的小偷叫“草窃”,城里的小偷叫“市偷”。“市偷”的身手不凡,技高一筹。即使防守森严的地方,有的“市偷”也能来去自如,行窃手段高明,当时的人们称这些防不胜防的“市偷”为“妙手空空儿”。老能之所以选三个地儿测试小巫,就想看看小巫是哪个“级别”的,究竟是“草窃”还是“市偷”!结果使老能大吃一惊。
有的“市偷”又叫“翻高头”,就是蹿房越脊、高来高去的飞贼。这些被称为“翻高头”的小偷中,还有一种不用借助绳索、钩子等就能翻身上房的小偷,被称作“上手把子”,而借助竹竿、绳索等翻身上房的小偷叫“下手把子”。这一类小偷功夫高超,有的甚至能够翻越皇宫高墙,偷走皇宫里的珍宝。小巫微瘸,不会飞檐走壁,他“翻高头”靠的是绳索、钩子和一匹大黑马。大黑马只有夜间翻城墙进岀时用,平时大黑马寄养在城边村里一农户家里。
那天,老能和小巫白天进城探路,正赶上新上任的县长结婚。老能指着正在迎亲的县长说,就是他了,把他今天穿着的结婚礼服弄到手。小巫说,好了,明天这个时候之前咱村里见。
小巫趁着夜色潜入县衙,单等着县长脱下礼服,伺机顺走。县长携新人陪餐、认亲、送客,一直忙到很晚才回到卧房,换下礼服,又带新人出去了。小巫此时已在卧房屋顶,掀开屋顶的砖瓦,弄了个窟窿,盯着县长呢!一看时机正好,连忙从前房沿順墙滑下,直接进入卧房,刚要拿礼服,门外传来脚步声,原来县长携新人办了一点事,很快就回来了,把小巫堵在了卧房。县衙家眷住的卧房家具设施很简单,一般只有一个平头柜、一个柜橱、一个梳妆台,还配些椅子、大衣架等,县长结婚的卧房就是这样的。平头柜叠放在柜橱的上方,小巫一个箭步上前,迈上椅子,蹬着梳妆台,掀开平头柜,藏身进去。刚盖好柜子,县长和新人就一同进屋了,栓好了房屋的门栓,准备睡觉。县长抬头一看,平头柜没锁?就顺手扣上锁鼻,挂上锁一推,锁上了!小巫在柜子里听得真真切切,气得咬牙切齿!心想,这个县长也够损的,我进柜子前,屋里没人,锁子只是插在锁鼻上,我进来了,他给锁上了!看一会儿我怎么治治他!
县长那天喝了不少酒,不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小巫一听机会来了,在柜里先弄了个“披头散发”,又用白被里披在身上,弄了个“银装素裹”。接着用嘴学老鼠打架的叫声,用手指甲抠柜子模仿老鼠嗑箱子的声音。新人根本就没有睡着,早就被老鼠唧唧的叫声和咔哧咔哧的磨牙声,吓得浑身发抖,实在没法受了,才推了推县长说,哎,醒醒,唉,醒醒,老鼠嗑箱子啦!县长在朦胧中坐了起来,点着灯,顺着声音走到平头柜前,端着灯,边蹬上椅子边说,哈哈,钻到柜子里啦,这回看你往哪儿跑!在县长开锁掀起柜顶的瞬间,小巫腾得一下从柜里站立起来,——一个披头散发的白鬼,平伸着双手要掐县长,县长被吓得昏了过去,油灯一扔,“呕”了一声,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小巫拿上县长的结婚礼服,趁乱爬上房顶,顺着来时的路径,跑到城墙的东北角,呼、呼打了两声口哨,只见大黑马从隐蔽处蹿出,小巫順墙角溜滑到马背上,40多里地,撒马疾跑,一气跑到我们村口边上,一带缰绳,“吁”的一声把马停住,翻身下马,把缰绳挽好,从衣兜里掏出些小点心送进马嘴里,然后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了两下,说了声,走吧!大黑马回头看了小巫一眼,低头喷气发出两声“噗噗”的回答,顺原路疾驰而去。
老能坐在村口墙边的大石头上,早已等候多时,小巫骑着大黑马威风凛凛、满载而归的样子,已看个满眼。老能迎上前去握住小巫的手动情地说,英雄呀!佩服,佩服,欢迎英雄归来,你不应该叫“小巫”,应该叫“大侠”才是。小巫谦虚地回答说,不敢当,不敢当,我何德何能,区区一个“小毛贼”而已!乡亲们有什么事需要小巫办,我定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到这,老能突然想起来,前几天区武工队赵队长找到老能说,你不是老能吗?听说嘛都能给乡亲们办,能给搞几张《良民证》吗?老能当时就回绝了赵队长,说办不了。今天见小巫这么有能耐,心想何不让小巫试试?想到这,顺口就问了一句,能不能弄几张《良民证》?小巫反问道,去哪里弄呀?老能回答说,听说炮楼里警备队黄队长那里有。黄队长?小巫不解,望着老能。老能解释说,就是那个黄大麻子,整天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是个头上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大汉奸!小巫说,哦,我想起来了,听说他还有个相好的姘头,住在炮楼旁边的村里。弄《良民证》,没有绝对把握,我摸一摸底,试试吧。
在屋顶开洞,顺着绳索下去的小偷叫“开天窗”。小巫探听到黄大麻子的姘头家,提前“开天窗”,连续跟踪观察了五、天,摸清了黄大麻子的活动规律律。原来,黄大麻子每天晚上十点以后,就偷偷摸摸从炮楼出来了,不走正门走后门,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吊桥走壕沟。出来时,在壕沟放一高梯子下来,再把梯子搬到对面,从梯子上去,几十丈远就是姘头的独门独院。后半夜天亮前,黄大麻子又沿着原路返回,把梯子抽回沟顶。由于行动诡秘,炮楼里大部部分人不知道黄大麻子的行踪,即便有突然情况,也会迅速返回去。但没有梯子,就不能从原路回去,而走大路绕远,得多花费三、四倍的时间。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在小巫的脑海里形成:沿着黄大麻子回去的路径去趟炮楼!
那天夜里十二点过后,小巫悄悄爬上黄大麻子的姘头家的房顶,掀开房瓦,顺着早已挖开的“天窗”,钩上来黄大麻子栓有钥匙裤子,仔细一看,裤带上不光拴着一串钥匙,还栓着制证的专用钢印,小巫大喜,解下钥匙、钢印,把裤子放回屋内,迅速下房,沿着黄大麻子来时的路线,下沟,搬梯子,上沟,进后门,开锁进入黄大麻子办公室,开始制证。不到一分钟,十几张《良民证》到手。转身锁门出屋、放梯子、下沟、上沟,悄悄爬上黄大麻子姘头家的房顶,吊出来黄大麻子的裤子,栓上钥匙、钢印,放回原处。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干净利索完成了办理《良民证》的任务。
后来,小巫还从炮楼给区武工队偷过武器弹药,偷过警备队的服装。再后来,八路军“百团大战”时,小巫给区武工队带路把炮楼给端了。那天夜里,黄大麻子正好住在妹头家,躲过了八路军、武工队的袭击。
临解放那年,小巫到省城执行偷“城防图”的任务。“城防图”到手很顺利,但无法弄出城,沿途处处有盘査,只许进城,不许出城。小平把“城防图”装进竹筒里,用腊密封好,通过下水道运到了城外护城河里。护城河与慈河相通,“城防图”沿护城河流入慈河。慈河有明河、暗河之分,以城外的暗下村为界,上游向西通向太行山深处的是明河,而下游向东通向我们村的是暗河,河水从我村东侧的慈上村冒了出来。打老一辈就有“慈河暗流40里”之说,小巫就是利用了“慈河暗流”的特性,把装有“城防图”的竹筒,从暗下村慈河消失处送进暗河,沿深处暗流悄悄运到我们村。这是听到的小巫的最后一段传奇故事,打哪以后,小巫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转眼40年过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巫的侄子胖蛋参军入伍去了青岛,在部队干休所当炊事员,偶然发现一名离休老干部和伯父小巫同名同姓,同样是藁城人,莫非他是伯父小巫?胖蛋心里开始琢磨。还没等胖蛋问人家,人家找到了胖蛋,说,小老乡,你是藁城县姚村的,听说过小巫这个人吗?胖蛋说,听老辈儿说过,是我们村最有名的一个“贼头”,也是我亲大伯,没音信40多年了,要在世的话年纪和您差不多,莫非老人家您就是?老人家微微一笑,说:不,不,我不是你的伯父小巫,你伯父也不是什么“贼头”,而是一个老革命。我原名王正大,“正太路战役”时认识了小巫,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司令员给我改名王正太。省城解放的前夜,危急时刻,是小巫舍己救我逃脱敌人盘查,小巫是我的救命恩人,打哪以后,我就改叫小巫了!
原来,八路军“百团大战”时,王正大是区武工队队长,是小巫领着王正大他们端的敌人炮楼。临解放那年,两人又一起执行了盗取“城防图”的任务。在任务即将完成返回我们村的途中,突然与黄大麻子带领的巡逻队遭遇了,紧急关头,小巫把仅有的一张写有自己姓名的《良民证》塞到王正太手中,王正太侥幸过关逃脱,小巫被抓。
王正太在我们村村东慈河出水处终于拿到“城防图”。经过七天七夜激战,省城解放,黄大麻子被俘虏。从黄大麻子口中得知,在押解小巫进省城的半路上,小巫乘敌不备跳入慈河,敌人乱枪射向河中,但是小巫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已消失的无影无踪。王正太为找寻小巫,曾专门审问过黄大麻子,问,小巫跳河时双手被捆绑了吗?答,捆了。问,小巫跳河时河中有船吗?答,没有。王正太彻底失望了,因为他知道,专门进船舱偷窃者,叫“钻底子”,“底子”指的是船,而小巫就有“钻底子”的真功夫,如果河里有船,小巫就有逃生的希望。北方11月的上旬,天气已冷,河水冰凉,双手被捆,沉入河底,生还渺茫。
从此,解放军的队伍里王正太的名字消失了,取而代之名字——小巫。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关增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