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赤龙南街随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293
颗粒名称:
赤龙南街随笔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赤龙南街历史悠久,有着养育后人的财富。最早官修赤龙河的记载是在清代。这里也是天津种稻的发祥地。赤龙南街工委提出建设精致社区的理念,并制定了“一年年打基础,两年重规范,三年上水平,四年争先进”的目标,正积极实施各项民心工程,打造精致城区的社会管理基础、文化基础、安全稳定基础和组织基础。前途一片光明,我们期待着。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杂志
随笔
内容
2016年3月诞生的赤龙南街,其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她脚下的土地有两块重要的历史胎记。
这里原是退海地,据《大寺镇志》记载,周平王元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770至前221),这一带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漫长的历史,生长、遗留了养育后人的财富。
赤龙河原为天然河道,目前发现的最早官修赤龙河的记载,是在清代。
《畿辅水利四案》提及清乾隆五年(1740),“在城南四十里之白塘口村西,开挖引河一道,长二十六里,由三合庄至药王庙西,通波水洼。又南十里许,于咸水沽起至秋漠港开挖引河一道,长二十七里,俱以宜泄沥水”。清乾隆九年(1744)于城南贺家口,何家圈添置砖闸,又于佟家楼、八里台,凌家口、大任庄、三合等处开挖引河,以收灌溉之利。“双港引河,自波水洼经大寺,大任庄至双港入海河,引河口有闸一座。同治年间,疏浚双港至大岸庄段长二千一百七十丈。”
据《静海县志》载:“前清乾隆十三年(1748)直督高斌奏准静海县芦北口一带地势低洼雨多苦潦土性斥卤干旱又苦无水请于芦北口接挑河渠庶村庄沥水俱有出路。”
此外,这里也是天津种稻的发祥地。万历二十年(1592)及二十五年(1597)明政府两次在朝鲜抗倭(日本)用兵,派左副都御史汪应蛟驻兵天津,沿海河下游布防,其见海河西岸静海县地界,一片荒芜,萑苇丛生,询及当地百姓,说是“此地斥卤不耕种”。汪应蛟认为斥卤之地“无水则碱,得水则润”。遂捐俸买牛制器,开渠筑堤,先在葛沽、白塘二处种水稻两千多亩,薯豆旱稻三千亩,年内即获丰收。
明代屯田规模很大,包括了自何家圈至葛沽的海河下游广大地区,其中几乎包含大寺镇全境。《天津县志》卷17录“旧志”条曰:“汪应蛟相度屯田,以此为首。围中有官庄,围南有大人庄(今大任庄)。询据老民,当时屯田及屯田御史、屯田厅道等官驻扎于此”,故名大人庄(今大任庄)。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精心建设的新社区,该如何定位?赤龙南街工委书记刘志提出建设精致社区的理念。他们制定了“一年年打基础,两年重规范,三年上水平,四年争先进”的目标,正积极实施:积极打造精致城区的公共服务基础,构建幸福赤龙。坚持为民情怀,着眼群众需求,实施公共服务优化、培训就业利民、求学就医助民、文化提升惠民等“民心工程”;积极打造精致城区的社会管理基础,构建智慧赤龙。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以“严”为准则,用一至两年的时间,把精致城区建设贯穿到赤龙南街社会管理全过程;积极打造精致城区的文化基础,构建活力赤龙。逐步建立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等方式,帮助社区培育“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积极打造精致城区的安全稳定基础,构建平安赤龙。坚守安全、稳定两条红线,保持好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积极打造精致城区的组织基础,构建红色赤龙。牢固树立“大党建”的思维和理念,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局,以“六抓六好”规范提升党建工作。
前途一片光明,我们期待着。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达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