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桑园张家与石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291
颗粒名称:
桑园张家与石府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1
页码:
39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东桑园村的一个家族——张家,以及他们的家族故事和家道中落的原因。文章提到了张家在当地的优势和财富,以及他们家族的乐善好施和家族传统。其中,张家在纳妾后迎来了家族的转折点,曾祖母为张家诞下了一个男孩,也就是作者的爷爷。然而,在爷爷继承家产后,张家逐渐走向了衰落。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杂志
石府
内容
听祖辈们讲,过去在我们运河沿岸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先有东桑园后有杨柳青;先有扈杨庄后有东碾坨嘴。时至今日,自杨柳青向南至木厂村,运河两岸的土地,大部分属于东桑园村。
提到东桑园又不能不提桑园张家。想当年先祖从山西洪桐迁至此地,烧荒开园,加上张家祖训克勤克俭,听我父亲讲,因为地处运河岸边,土地肥沃,又不缺水的地缘优势,不论旱涝都能得到丰收,从而使张氏家族家资不断丰厚,因此,在解放后农村划分阶级成分,桑园张家多被划分为地主成份。
在桑园张家,我家是长门,都说长门出小辈,而我家却没有出,为什么呢?这还要从我的曾祖说起。我曾祖弟兄三人,家资充裕,没有分家,但三门无子。
那是在1903年的夏天,我家的枣园开园,开园那天,我的三位曾祖早早打了三船枣到天津去卖,当船路经杨柳青码头,因为我家当时与杨柳青做漕运生意发家的石家是世交,所以,我的大太爷张永兴,便离船登岸,带上一袋为送亲友而特意摘的上好枣子来到石家。
听我父亲说:当时我家的枣树林中,有三棵树,结枣大如核桃,出奇得脆甜,而且无核。大太爷来到石家,见了石三爷,寒暄过后让入客厅,丫鬟沏上茶,老哥俩便唠起了家常,虽然相邻不远,但平时各忙生计,实不常见,一旦见面便有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到了晌午,石家摆下酒菜,边喝边聊。当谈到张家家道富足,却三门无子时,石三爷建议我大太爷纳妾。当时我大太爷犯难了,因为我家祖训,不得停妻另娶,不得纳妾。石三爷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回家邀请本族商议,如果同意,可在石府中选一丫鬟为张家开枝散叶,续上香烟(传宗接代)。”老哥两谈得投机,不知不觉已是过午,于是我大太爷告辞回家。
回家后,我大太爷征得族门当家同意后,又把我二太爷和我太爷张永成召集在一起,商量纳妾一事,最后决定由老三也就是我的太爷纳妾。当时我太爷最年轻,但也已过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此事决定后,我太爷转天一早便来到石家,向石三爷转达了家族的意愿和我大太爷的决定。石三爷听后非常高兴,并嘱咐我太爷说:“一会儿,你对给咱上茶的,吃饭时给咱上菜的侍候的,要多多留意,中意的过后告诉我”。
饭后送走了我太爷,石三爷找到被选中的丫鬟,也就是我的曾祖母,当时只有十七岁。石三爷说:“你现在也不小了,我想给你提门亲事你同意吗?”当时丫鬟听了既害羞又高兴,低着头说:“全凭老爷做主”。当丫鬟听到,就是今天中午陪老爷吃饭的那个老头时,丫鬟转喜为悲,无声有泪。也别说,那个年代年过四十绝对像个老头了。人家十七岁的姑娘正在花季,怎么能高兴嫁个老头呢?这时石三爷看出了丫鬟的心思,便说道:你放心,绝不强迫你,因为张家是个好人家,只因三门无子,才想娶你续香烟,你嫁过去,只要生一子,今后三门的财产全是你们母子的,你将来会生活无忧。再者,我这边也绝不委屈你,我给你足够你未来生活的嫁妆,再加上我与张家是世交,他们绝不会真的把你当小妾看待,等你嫁过去你就把我这当娘家”。经石三爷这么一说,丫鬟破啼为笑,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
转天,石三爷派下人到东桑园,将此事通知了我大太爷并决定秋收结束后迎娶。
虽然我们张家是娶小,而且娶的是丫鬟之身,常言道相爷门前七品官,而我家要娶的正是当时名冠华北地区的石府的丫鬟,加上我家多年太平富足没什么大事,也便对这桩婚事格外重视,并做了精心的准备。
于是在1903年秋末的一个黄道吉日,把我的曾祖母娶回了家。当时她只有十七岁,过门后,因为从大家主来,无论做任何事都很得体,深受大房、二房、和大姐(我太爷正妻)的喜欢。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了两年,曾祖母为张家诞下一女孩,也就是我的姑奶奶,当时她只有十九岁。在我的曾祖母二十一岁那年,也就是1907年,生下了我的爷爷,取名宝海。
爷爷出生后,因为三门守着这么一个宝贝,因此备受呵护,加上爷爷继承了长辈乐善好施的品格,比如:我的大太爷去世时,嫁到喽家院的姑太太的儿子,也就是我爷爷姑表哥,要“打幡”争家产,这对于不把家产当回事的爷爷来说根本不叫事,便满口同意,这样这个外甥便轻易,得到二十亩好地和二百现大洋的财产。然而这事引起了张姓家族的不满。于是在我的二太爷去世时,我们张姓家族的一个侄子强行“打幡”同样获得了同样的家产。
有一年,村里来了个逃荒的女子要嫁人,当时村里有两人要争着娶,请我爷爷去说事,我爷爷征得女方意见,将其嫁给较富裕的一方,另一方不依,于是我爷爷答应给其买一头驴,并嘱咐好好种地,等生活好了,答应帮娶妻。听父亲说爷爷生前在村里做了很多善事我的爷爷死于1936年,死时家道中落,家财已被他基本散尽,当时他只有二十九岁,然而正是他的乐善好施,也深得乡亲的尊敬和爱戴,听老辈人说,他要活到解放,我家划分阶级成分,一定能划分为贫农。
自解放后,直至现在,东桑园的乡亲对我们家都非常好,我家成份高,但东桑园的父老自始至终都没有歧视过我们家,我们家时至今日对东桑园的乡亲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每见到东桑园人就如见到亲人,倍感亲切。我自1978年考学离开东桑园,现做教育工作已近四十年了,妻子是部队企业的一名管理干部,儿子现在是一名医生,儿媳在市政府是一名小有成就的干部。我们一家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身在何处都时刻不会忘记,我们是东桑园人,我们的根在东桑园。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悦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