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复兴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285
颗粒名称: 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复兴之路
其他题名: 以浙江省为例
分类号: G211
页数: 2
页码: 3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运河对于浙江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以运河文化为代表的水乡文化是浙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类的项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运河沿岸众多的非遗项目已面临濒危的境地。若要传统工艺复兴,需要制定政策和认定依据,同时注重立足传统和大胆创新。在浙江,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资源丰富,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此类项目在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中的占比均较高。
关键词: 杨柳青镇 传统工艺 非遗

内容

大运河对于浙江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以运河文化为代表的水乡文化是浙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类的项目。
  随着时间的流逝,运河沿岸众多的非遗项目已面临濒危的境地。传统工艺复兴,今已时不我待。在此,笔者跳出嘉兴市和运河沿岸的局限,根据浙江省传统工艺的实际情况,认为若要做到传统工艺的复兴,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政策和认定依据
  非遗保护工作开展数十年来,各地都应该在努力尝试着建立起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度等。而在当下来看,实施起来依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即便如此,各地在准备制定扶持政策、制度条例时,必须要参考的认定依据有两个,分别是2003年10月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2011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振兴传统工艺”的论述,到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再到2017年1月25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统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之一,再次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7年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
  201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刊文称该《计划》从文化自信的高度出发,为“中国传统工艺”提出了一个可以落地的具体方案,同时用四个“最”字盛赞“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无争议、最显科技价值、最有现实意义、最富经济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政策制定同样如此。2007年2月15日,浙江省文化厅办公室印发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与认定办法》,2007年5月23日,浙江省文化厅办公室印发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与评定暂行办法》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同时,浙江省对传统工艺的重视程度也是毋庸置疑的。2016年10月,浙江省文化厅编制出台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八大行动”,其中一项即为传统工艺振兴行动。在此之前,2015年12月9日和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木雕根雕石刻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
  二、立足传统和大胆创新
  传统和创新之间固然是有冲突,但绝不是完全对立。因此,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在做到立足传统的同时,也要大胆创新,尤其是要注重理念的创新这种创新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坚持守住底线,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创新,坚决不能舍弃和背离传统,舍弃手工,传统工艺都是需要融入生活的,但凡工艺作品都不能离开其项目中最重要的生活元素。二是要适当跨越界限,非遗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融入社会发展的,传统工艺也是如此,求发展、求创新一直都是传统工艺类项目努力的方向之一,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以及衍生品的创意设计,都是创新的重要形式。三是尝试突破极限,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可以尝试融合发展,比如与非遗主题小镇相结合,小镇具有非遗资源主题突出、项目传承保护有效、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发展规划思路明晰的特点,在未来建设的浙江省非遗主题小镇之中,如果尝试以传统工艺为主题也未尝不可。如有条件,传统工艺类项目甚至可以向投入资金数以10亿计的特色小镇靠拢。
  众所周知,浙江是全国的非遗大省。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有四批国遗项目217个,总数位居全国首位,并且每一批的名录数量也名列全国全省区市首位,实现了国遗申报的“四连冠”。此外,浙江已经公布了五批886项省级“非遗”,其数量也同样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当然,更重要的是,浙江同时也是传统工艺大省,此类非遗项目资源丰富,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三雕一塑”(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和瓯塑)蜚声中外。在浙江拥有的217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中,传统工艺类项目共68项,占比31.3%。在886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中,传统工艺类项目共330项,占比37.2%。此外,还有6个传统工艺类项目分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浙江的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数量之所以会更出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技艺立足传统、创新不失传统、项目更显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对于“传统”一词的认定,学术界和民间也一直有着不同的争论,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入中国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传统”与“非遗”,二者一直都没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学术概念,对二者的认定标准都并非定量。而今,非遗的概念与内涵的说明、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不同机构的职责等等,都需要一次再一次的从《公约》和《非遗法》的立场去坚持不懈的普及。让社会上的普通民众都能够认清,随着这些答案的逐渐显现,“传统”将会被适当的定量化或者被重新定义。
  然而,在传统工艺类的非遗项目中,传统与创新如何去认定,界限如何去把握,这些问题在当下显得愈发明显和清晰,而这些问题,也许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三、搭建平台和培养传人
  积极建设非遗保护载体与搭建非遗宣传平台也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2010年以来,浙江省文化厅先后命名了两批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共120家,其中传统技艺78家、传统美术32家,共占比91.7%。其中,王星记扇业、善琏湖笔厂等5家还入选了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载体可以尝试建设,如省级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甚至文化生态保护区等等。
  在推动传统工艺的展示交流方面,搭建宣传展示的平台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如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浙江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等,此类展会已连续举办多届,集中展示了浙江传统工艺的成果,扩大了非遗传播的影响力,促进了手工技艺项目的市场开发,效果比较显著。什么是非遗?是谁的非遗?谁来保护非遗?如何保护非遗?这些问题对于大部分非遗保护专家学者来说,是“必修课”;对号大部分非遗工作者来说,是“选修课”;但对于大部分非遗传承人来说,或许是“无此课”。而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公约》和《非遗法》里。但是试问,又有几位非遗传承人知晓呢?对传承人进行传统的师承培养体系固然重要,而新时代下的知识体系培训也应该同等重要。
  实施以传统工艺传承人群为重点的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浙江江省对于非遗传承人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该项研培计划其实更多的像是针对相关非遗从业人员的培训,而非对潜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众所周知,培养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传承人,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少则需要数十年,多则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的不懈努力和辛苦付出。
  当然,研培计划也有其一定的可取之处,主要体现在上文提到的提升传承人认知水平方面。计划的开展,毫无疑问会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提高传承人在当代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和传承能力,让其在短期内对非遗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新的认知,以期能在思想与行动上都能真正做到薪火相传。
  以上几点浅见,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