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曲水流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232
颗粒名称:
曲水流觞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8
页码:
38-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曲水流觞内容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皇城根下六月、一个人的行走、与画家接触、决不放弃、《七律.丁酉春之吟》轱辘体、御河晚照、《跋涉人生》(组诗)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文学
杂志
内容
皇城根下六月天
文/周童
起了个大早,兴奋中准备着出行的背包。这是来京的第二天,马不停蹄应该还是今天的核心话题。一切收拾完毕,迎着灿烂的朝阳,嗯,还应加上闷热两字,踏上了前往天安门的行程。步行去天安门是我最初的计划,没有地图,也不知道远近,只知道沿着鼓楼大街向南、再向南。不知道距离有个好处,那就是没有了对遥远两字的恐惧,就这样在鼓楼大街的人行道上,在灰砖、红门的墙根下有了我这样一个脚步匆匆,却也能静心赏景的异乡人。
六月的鼓楼大街游人寥寥无几,偶有坐满老外的大巴车在身边驶过。一路向南,两旁不时会有路标提示着某某胡同,侧身向胡同里张望,巷子深,绿叶的树或是只有一棵、两棵的,有些地方正在按照古代建筑风格在装修,因为时间紧,于是决定放弃踏巷观景的想法。
就这样东张西望地走着,心里忽然有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仿佛我沿着古老的街道一路从远古走来,置身于飞檐、雕花的屋檐下,身边却又有急驰的汽车呼啸而去,一种时间错落;岁月恍惚心绪悄悄袭上心来。
街道两边商铺林立,纯粹的中式结构建筑物上赫然挺立着麦当劳的标识,亦中、亦洋、亦古、亦今,在这里充分的融合在一起,真的有了在时空隧道中的感觉,在突变的时间交错中,惊叹着人的能力
出门在外,嘴一定要勤,这样是不会走冤枉道的。
一路打听,在向前、向右、再向前的引导下,路已远远地被我甩在身后。写到这里,才想起一路上陪伴我的绿荫遮地,粗大的树木许是年岁久的原故,树皮全部皲裂着,流露着几许沧桑;几许沉重,而我又颇喜欢这街边的大树,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有相似的街景出现,都会让我回想起老家济南的梧桐。夏天开满紫色花朵的梧桐树,像挂了满树的风铃,在风中摇曳着、碰撞着。梧桐就这样伸直手臂于街的半空,整个巷子都笼罩在紫色温韵的阴凉下了。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久了,自然而然心也会浸染满紫色浪漫、温馨的柔香。
眼前突然人头攒动起来,多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有的老人胸前挂着一个蓝色小牌子,有的则手里拎着刚刚买好的大蒜和蔬菜,蜂拥着在路两侧被绿树掩映着的园子里出来。一路之隔,两处美景。可究竟是什么地方我却不得而知,于是,随着涌动的人流先到左侧的门楼前,哦,原来这里就是历史上皇帝吊死的景山公园。转过身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心里怀着一种探寻,这深深的庭院里会有多少常人不知的故事在随时随地中发生啊!不经意中一个熟悉的影子进入眼帘,白塔与北海公园在面前铺展开来。高大的门楼把白塔拥在怀里,心中一阵窃喜,没想到在前往天安门的行程里,竟得了这么个意外惊喜。说是惊喜,只对我而言。因为我不知道在自己选择的路途上还有如此众多的美景。因是意外,所以也格外珍惜,花十元钱买了门票,轻轻地寻着歌声而去。
北海,给我的印象除了绿色,就是乐声。高大的阔叶树,满坡的青草地,一池的碧水,一畦蓝天。顺着音乐指引的方向远远望见一大堆人围起的圈子,而这悠扬地乐声恰是在这里传出来的,离近了看,原来是一只业余口琴演出队在表演看家的节目,伴舞的女人明目皓齿、娥娜妩媚,从这样的描述里大伙一定以为她是一位 年轻的姑娘吧,其实不然,女人已经花甲,只是在她一颦一笑的神情上,还能品出往昔特有的韵味。
怀着一份敬意的心情继续前行,北海的水面上不时有轻舟掠过,像一枚随风飘荡的黄叶,轻轻地划过我泛着涟漪的心房。“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如此熟悉的歌声传来,我想找寻可却怎么也找不到痕迹。原来这歌是在自己嘴里哼唱的呀,也许美丽的东西都会让人意乱情迷,不然我怎么会悠然地唱着却找不到曲子的出处呢?
环湖而行,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是踢踏舞爱好者用脚掌打岀的夏雨,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停顿、时而紧密,我不由自主地跟着热力四射的音乐蹦跳着,把还算幽雅的身影印刻在北海的空气里。一种愉悦之情油然而升,幸福充斥在身体内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胞里。
现在想来,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左右,如影子一样地跟随着我们,只是人们对影子由熟知到漠视频,再到视而不见,才让幸福躲藏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了。想得到幸福的人在四处寻找,干吗让自己的眼睛酸涩难忍?干吗让自己的心不能平静?看看北海公园里自得其乐的人们,看看手拎大蒜蔬菜的人,再看看我这个异乡人脸上漾起甜蜜蜜得笑意。幸福原本如此简单,就是平心静气享受自己拥有的,不奢望虚无飘渺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
白塔在绿树红墙中若隐若现,因观赏的角度不同,所以也呈现岀多姿变换的容颜。
没想到这个夏季,会带给我如此这般地感慨,把自己关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叩谢着这份意外得到的惊喜。
一个人的行走
文/纳兰未央
带着一本《边城》,坐上了往青岛的火车。于我,此行的目的是 沈从文故居,那幢湘西风格的建筑。
火车站不是很大,从满耳噪音的车厢跨出,涌入人流,只在异乡为异客的三日之旅,被一个青岛出租车司机一口一句,酒店离得太近了,我不爱拉你们,换谁也不爱拉你们的抢白之下变得有些惊悚,有些意外。果然,城市名片是最早接近异客的人,亲和力也是有南北之分的,属于山东人的直爽与真性情,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而我,只是个旅人。
放下小小的不快,安置好行李,再次踏上这有着“东方瑞士”之称的青岛街市,由海上氤氯过来的水雾,越来越浓,浓到吞没了半座城,一时间竟如仙境一般了。寻着海风的咸湿黏腻,眼前的海,厚重得像是一堵墙,闻得涛声,见岸而怒,激起的浪花,拍岩破雾,一下子冲到眼前,顷刻之间,复又入海,归去来兮,如无来去。一波一轮回,就这样地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
沿着海岸线走着,一座栈桥在雾中隐现,直入海中。桥上游人如 织,说着笑着,嚣嚷着,在回澜亭折返后,便散在海边嬉闹。无特别之处便无需久留,走出栈桥,打了辆出租,直奔太平山。
太平山最吸引人的不是一战时期留下的德军酒窖,也不是山下的 中山公园,而是索道。座椅式的索道连着景点,走走停停,十分随心。临高而目远,远看山海,近看林木,有风吹过,有女相伴,甚是惬意。
穿过中山公园,便是八大关了。走进八大关,你才察觉青岛这座 城的过去是残破和屈辱并存的,所谓的各国风格的近代建筑群,就好像掠夺者在东方女子身体上打下的烙印,是装扮,也是欺凌。幸好,偶遇荷塘,偏于一隅,如女子衣裙上温润的翠色佩饰,用最美的底色衬着它,光华内敛,娴静柔和。
再走,依旧是海,那被褚红色岩石染红的海岸,在暮色里沉静,苍茫。海与天,不知什么时候显出了真容,怒涛滚滚,击岸连连,这才是海应有的气势。
与画家接触
文/李树云
我与画家墨龙非常熟悉,一条胡同出生,一条胡同长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小的时候,我天天大哥哥大哥哥地叫着,在他眼里,我就是一个奶声奶气的小黄毛丫头。
长大后,由于各自成家立业,接触少了。更由于拆迁,各自搬到了新的住处,几乎没了来往。但是我知道大哥哥的画早已出了名,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画家。
今天路遇墨龙大哥,只见他长方形的脸上一双不大的眼睛还是那么温和,长须短发,眉宇间透出勃勃英气。他笑容可掬,身体有点胖,甚至还有点啤酒肚,浑身散发出画家的风范。他虽然六十多岁,但身体还很硬朗,还像以前那样非常健谈。
我受邀到墨龙大哥家做客。他住的是别墅,一共有四层。步入一楼客厅,迎面是阳台上的落地窗,屋子里显得十分敞亮。左边是一套十一件套的缅甸花梨沙发,大沙发上面的墙上有一幅巨大的字画“吾拜天地为师 与万物为友”。笔触苍劲有力,此句抒发了画家墨龙谦逊不傲的博大胸怀。右边是一张六尺来长的文案书桌,它的后边是一把明清风格的金丝楠木椅子。房顶上是一盏豪华的大吊灯,整个房间的布局给人的感觉既豪华又简单,既中西合璧又古朴典雅。
坐上室内电梯来到二楼墨龙大哥的书房,只见左面墙上悬挂着一幅画——《五雄四季歌》。五只雄鸡,头戴红冠,尾巴高高翘起,有的翘首张望;有的大步向前;有的正伸长脖子仿佛在高歌。雄鸡前面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和傲雪的红梅。雄鸡足下怒放着遍野的黄色千头菊,身后是紫色马兰花。
墨龙大哥的画,每一笔都十分细腻,色泽搭配恰到好处,使人感到植物和生命鲜活有动感。
画前是一张巨大的桌子。听墨龙大哥说,他每天都站在桌前潜心创作,一连几个钟头,真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说,他要用画笔不但为中国人民,而且为世界人民画出最美的画卷,以报答苍生的养育之恩。
我回头一看,对面墙上有一幅更大的画——《七星高照盛世中华》,也是画鸡,这幅画几乎占据了整个墙面。七只鸡步调一致,奋力地向前飞奔。前边三只,后边四只。领头的雄鸡双翅展开,腾空跃起,正带领族群奔向康庄大道。第二只雄鸡昂首挺胸,双足健硕,自信满满,好像要把浑身的干劲全都使出来。第三只雄鸡回过头来张开喙似乎呼唤:“伙伴们,加油!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后边四只雄鸡紧跟其后,它们争先恐后,唯恐落在别人的后边……。
看着这张《七星高照盛世中华》巨画,我仿佛看到了习总书记和中央领导正带领中国人民携手共创盛世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场景!
我情不自禁地为“盛世中华”点赞!
随后,我又欣赏了墨龙大哥的一些代表作,如在我国以生肖形式发行的有关鸡的邮票《傲立》、《回目》、《惊恐》、 《观》、《惊天》。每只鸡形态各异,但墨龙大哥都把它们的神韵、灵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我最喜欢的一张画是《吾有凌云壮志》。画面中一只雄鸡立天地之间,挺直腰杆,仰天大笑,似乎在说:“吾有凌云壮志”。
美哉!妙哉!鸡年画鸡,画家用夸张的手法,借物喻人,独具匠心地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这时,墨龙大哥非要现场为我画一幅画,我要求大哥为我画牡丹,他欣然接受了。
只见他挥笔泼墨,顷刻间一幅富贵牡丹图就展现在我的眼前。他题的字如行云流水,我心花怒放,赞不绝口!
笔墨未干,期间,我还欣赏了墨龙大哥平板电脑里的一些画作,从中我知道大哥比较偏爱画牡丹和雄鸡。同时,我还看到了墨龙大哥和许多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大画家、国际友人的合影。
通过与画家墨龙的接触,我还得知大哥的许多书画作品已被许多国家级的单位所收藏。他的画作还经常被拿到国外巡展,并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好评。他获得过很多国内国际书画金奖。他是巴黎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孔子艺术协会顾问。
话别墨龙大哥,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画作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我默默地说:“大哥,我为你自豪!”
决不放弃
文/朱明静
在我刚刚学会说话,刚刚对周围奇妙的声音充满好奇的时候,声音渐渐地消失了。虽然,我的嘴动,妈妈知道我说了什么;妈妈的嘴动,我也知道妈妈说了什么,可是,为什么大家都没有了那么好听的声音呢?没有了声音是很不方便的,为什么大家都不觉得呢?
我那时的不幸在于不知自己的不幸。
后来,爸爸带我到康复中心配了助听器,啊,原来世间的声音并没消失,是我失去了听力。
我如饥似渴地倾听着。
当我听到奚落的声音时,才明白我常常看到的轻蔑的眼神代表着什么。
“小哑巴”。他们这样叫我,是因为我把“饼干”说成“敏丹”吗?
随着声音的归来,我发现,原来我并没有那么多朋友,那些凑过来的嬉笑的脸,原来是在伤害我。我开始回想,我的尊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践踏着。
我开始变了,不愿意出门,常常是独自一人在家里为布娃娃梳头、扎小辫儿、做衣服,画画儿、写字、看电视。爸爸开始留家庭作业,到我八岁入学前,我的十六开作业本已是厚厚的一摞,手指也磨出了茧子。
入学后,老师夸我的字漂亮,让我负责班里的黑板报,我高兴极了。
期末,课堂,同学们都举着手看我,下课后,一位同学对我说:“你被评上三好学生了。”可发小红本时却没有我的。回到家,我哭了,指着自己的耳朵对爸爸说:“我这里没有,小红本没有我的。”
爸爸笑了,怪怪的,我始终忘不了爸爸的那个笑。
后来,我得到妈妈的奖励,因为学校募捐时我捐的最多,老师表扬了我,妈妈奖励我10元。
三年级时,爸爸请了家教,我开始学画。可惜,只学了两个暑假,爸爸说老师太辛苦了,就让我自己练习。
五年级,爸爸办了一份《家庭报》,他把报刊上的文章剪贴在16开纸上,装订成册,最后几页是白纸,那是我发表文章的地方。
进入中学后,姐姐到外地读大学,开始写家信,爸爸便在电脑上做了一个文件夹,名曰《朱氏家书》,收录了我们给爸爸的信和爸爸给我们的信。嗯,每封信都编了号。那些家书记录了我们思想的成长历程,是我一生的财富。
2006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情一百度》(出版时更名为《珍惜·爱》)在三位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初稿。那时,爸爸知道我写了很多东西,担心没处发表会打击我的积极性,便提议说:“开个博客吧。”于是,我有了自己的博客《幸福猪猪的快乐小窝》,从此,来自网友的赞扬,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
初中毕业后,学校安排我读中专,我没去,在家呆了一年,完成了《珍惜·爱》的最后修改,为我的初中生活画上了句号。随后,我考取了天津市聋人学校。
在聋校读高中的四年,经历了锥心泣血。在正常学校,我是聋人,被欺侮;在聋校,因为我来自正常学校,被视为正常人,同样被欺侮。我的心无所归属。几个月后,妈妈在河北区租房陪读。直到大学毕业,妈妈一直租房陪了我八年。
2012年,我考取了天津理工大学,同时完成了纪念高中生活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破茧成蝶》。这部书后来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项目。
天津理工大学,我的梦想起航的地方。心里充满了期待。妈妈送我入学的那天,出差在外地的爸爸发来短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告诉爸爸:“爸爸的嘱咐,老儿一生都会记得!”
大学,天高地阔,是自由飞翔的地方。脚踏理工的土地,我坚定的告诉自己:告别过去的自己,精彩出新的自己。我给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定下了三个目标。
学业,不争第一,要做到最好。第一学期,我拿到了新生奖学金一等奖、人民奖学金一等奖,然后是人民奖学金三等奖,再后来,我两次让出名额。在英国游学期间,我为今后的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文化传承。
公益,要生动活泼吸引学生,要扎实有效回馈社会。“星沙龙”手语社,一条颠簸的小船,驶向各大学院校,开办手语培训班,组织各所院校展开“手语为桥,听人为岸,共建和谐校园”日常手语推广巡讲活动。去香港、韩国考察志愿者活动,开创《聋工梦》MV,参与天津手语联盟举办的“聋健共筑中国梦”万人手语歌爱心系列活动并担任手语主持残疾人日宣传活动用于舞台搭建和音响设备的费用3000元,我从自己的励志奖金中捐出2000元。
我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大四的上学期完成的。2016年2月6日,除夕,敲完纪念大学生活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太阳花》的最后一个字,顿时泪流满面。小学,中学,大学,十七年的学生生活,还有半年就要走向社会,一万个憧憬和一万个不舍,五味杂陈。
经历了那么多苦辣酸甜后,我已经不需要嘱咐自己:“即使有一万个理由要哭,也要学会微笑”,我只需要每天看一看太阳升起的地方。
《七律.丁酉春之吟》轱辘体
文/张立民
《七律•东风约我看桃花》一
东风约我看桃花,烂漫枝头灿似霞。翠靥轻拈梳凤髻,蛾眉微展理云纱。
半溪燕语帆篷远,几处莺啼柳影斜。前度刘郎今若在,也应挥袖奏琵琶。
《七律•东风约我看桃花》二
日映溪头竹染霞,东风约我看桃花。柳莺篱畔拈萝蔓,泥燕池边掇木芽。
浪里帆移云幔落,镜中钗动玉钩斜。寻芳悄作多情梦,春伴沙鸥到水涯。
《七律•东风约我看桃花》三
翠微深处绿交加,蝶落枝头独饮霞。紫燕和莺裁杏雨,东风约我看桃花。
揽云或许云无界,涉水方知水有涯。昨日芳菲颜色老,不应惆怅怨篱笆。
《七律•东风约我看桃花》四
竹外池塘映彩霞,潺潺流水绕渔家。衔泥紫燕云帏拢,拈草黄莺柳幕遮。
杏雨随蜂探蛱蝶,东风约我看桃花。芳菲一笑游人醉,何必殷勤把酒赊。
《七律•东风约我看桃花》五
随蜂趁蝶向幽涯,北望山峦拥霁霞。几树柳莺鸣妩媚,千枝梨杏翠芳华。
晴光半掩云溪渺,草色中分野径斜。独自悠然舒彩袖,东风约我看桃花。
御河晚照
文/张广珍
斜阳芳草,
御河晚照好。
落日熔金石府老,
太平庄里新貌。
昔日帝王天涯,
笑看古柳人家。
杨柳青岸絮雨,
妖娆女子如花。
《跋涉人生》(组诗)
文/陈彩洁
《跋涉人生》
打开人生画卷
用生活的笔迹
涂鸦装点
它不是简易的曲线
勾勒成的轮廓
而是酸甜苦辣咸铺就的五彩斑斓
在岁月中跋涉
画卷在丰富中
魅力无限
《简单生活》
捋一一朵白云捧在手中
让它的洁白,清洗生活的尘埃
日子在简单中变得美好
掬一条小溪拿在手巾
让它的清澈照亮心底的彷徨
日子流淌成透明的景象
穿越复杂的人生殿堂
寻觅到生活简易模样
安静独享优雅时光
《远方》
翻阅脚下的土地
寻觅春天的梦乡
风儿摇动着乡音
倾诉着心的惆怅
父老乡亲的嘱托
牵挂着魂牵梦绕的故乡
远方的呼唤
惊醒了梦的翅膀
为了飞得更高
忍痛 插上羽翼
乘着东风
奔向神秘的远方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