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关于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若干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229
颗粒名称:
关于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若干思考
其他题名:
以北京市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为例
分类号:
G211
页数:
4
页码:
3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强对运河文化带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任务。本文谈了对于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的搜集挖掘与梳理,以及传承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文化遗产
大运河
内容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正是其所具有的不可复制的珍贵价值,因此顺理成章地于2014年6月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强对运河文化带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将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任务。本文仅就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保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的搜集挖掘与梳理今年2月,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就联合制定的《北京市运河文化带传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向北京市文化局征求意见。进入运河文化带保护范围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涉及了河道、人工引河、泉、湖泊、水闸、桥梁、码头、仓库、古遗址、古建筑、石刻等11类文物资源达40处,而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只有地名、传说、风俗、音乐等4个类别11个项目,其中有的传说都构不成我们进行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定的项目标准,使得运河文化带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强烈的落差。是运河文化带的非遗资源如此贫乏吗?当然不是。但如此结果却反映出我们对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缺乏认真梳理的不足。
为此,北京市文化局非遗处为深入挖掘和梳理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召开了运河河道流经区域的东城、西城、海淀、朝阳、通州、昌平6个区参加的会议,征集了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我受北京市文化局非遗处的委托,承担了此次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的整理工作。根据汇总资料,初步将征集上来的67项非遗资源分为直接资源和辐射资源两部分,其中直接资源16项,辐射资源51项。
直接资源主要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民俗、传统知识等类别,其中主要内容为民间文学类项目,包括地名典故、什刹海传说、通惠河传说、温榆河传说、大运河传说、燃灯塔传说、开漕节歌谣等;传统音乐有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此外,传统舞蹈类项目有通州运河龙灯、高跷秧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有踢冰壶;传统技艺类项目有京西水稻种植技术;民俗类项目有七月半放河灯、都龙王庙庙会;以及传统知识类项目八里桥纪事、大运河古诗词歌赋。
以“通州运河船工号子”为例: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是北京市级非遗名录入选项目。据相关史料记载:元、明时期,大运河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每年运粮漕船达2万余艘,其中官府的水师船和商船有1万余艘。伴随着浩浩荡荡的船队,运河船工号子应运而生,此起彼伏的船工号子声,被人们称为“十万八千嚎天鬼”,这一具有十足动感韵律的船工号子,无疑是十分动听的传统音乐。只是由于运河通航的衰落,这种曾在运河边比比皆有的音乐,如今只剩下极少的人还能原汁原味地唱出。通州运河号子大致分为起锚号、揽头冲船号、摇橹号、出仓装仓号、立桅号、跑篷号、闯滩号、拉纤号、绞关号、闲号等10种,并被传承至今。
在所梳理的51项辐射资源中,许多是极其珍贵的国家级以及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涉及类别更是涵盖了除传统医药类项目以外的全部名录类别。其中包括如传统舞蹈类的通州里二泗高跷、永乐店半截河武跷、徐官屯路灯老会等;曲艺类的相声、连珠快书、十不闲莲花落、单琴大鼓等;传统美术类的玉雕、北京绢人、面人汤面塑等;传统技艺类的北海公园菊花养殖技法、金鱼养殖技术、大顺斋糖火烧制作技艺、白浮泉家乡肠制作技艺等;民俗类的东岳庙庙会;传统知识类的会馆文化等。
以东岳庙庙会为例:东岳庙庙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老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庙会之一。历史上,朝阳门(史称“齐化门”)是漕粮(从大运河运来粮食)入京的门户,大多数粮车都要经过朝阳门关厢进入朝阳门,大多数粮仓也都集中在朝阳门一带。而东岳庙位于西二里朝阳门外,又因大宗师张留孙曾在运河开凿方面起过重要作用,需要庙宇进行占卜卦吉。因此,当年张留孙选东岳庙庙址在京城之东,一方面因与东岳泰山在地理方位上的传统有关,也考虑到了通惠河的开通必将为庙宇带来繁盛的香火。传说早年东岳庙的山门就建在通惠河河边,东岳庙的道士每天早晚都要骑着马去运河边开启和关闭山门。据媒体报道[据2007年3月26日《北京日报》刊载《通惠河北路有望复建东岳庙远山门》报道。]:2007年,罗哲文、谢辰生等文物界泰斗级人物曾在“《东岳庙西路开放筹备方案》论证会”上提出,东岳庙应该恢复位于通惠河岸边的远山门。东岳庙建成后,因当时南来北往的人都集中在这里,因此东岳庙以及东岳庙庙会的香火、商贸也非常繁盛。朝阳门外工商业的发展、朝外大街成为京城重要的商业街,都与东岳庙有着直接的关系。
经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运河文化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因此运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有不可忽略不可弱化的重要地位。
二、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利用运河文化带既然有着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那么就必须尽快完善相关保护规划,做好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利用。为此,本文拟在对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进行粗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点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以期与同行共商。
1、民间传说项目应通过不断讲述加以传承在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的梳理中,属于直接资源的民间传说内容最多,占据了7项之多。但是做过民间文学非遗调查的人都会发现,现在在民间能够讲述传说的人越来越少了,可以说这是目前民间文学传承保护的最大问题。现在民间传说的传承传播,除了还有人做些搜集整理和文学加工的工作外,已经鲜有人群在休闲时间围在一起讲民间传说了。特别是像大运河传说、通惠河传说、燃灯塔传说等民间传说,虽地域性特色鲜明,但讲述者、受众者本身就有限,因此能口头讲述的更是难以寻觅了。好在我们在前期的工作中收集了许多相关的传说,有的甚至已经编印成书,也算是为以后的传承传播留下了实实在在的文本。但是如果没人讲,就是“死”文物,就不属于非遗,就失去了民间传说的生命力,这样下去总有一天,这些活生生的传说故事就会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因此,对民间文学的保护一定要侧重于讲,让更多人的人当成社会新闻似的去讲去传播。
我个人认为,民间文学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民间传说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艺术创作。民间传说虽然很多都依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或重要的历史人物身上,派生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甚至与真实的历史同步生长,但它不等同于历史,它与真实的历史有着本质的区别。民间传说只是人们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影响,为抒发个人情感,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喜怒哀乐、主观好恶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因此它是通过千百万人的口头传播而逐步形成的口头文学作品。
第二,民间传说在传播中会形成多个版本。民间文学在传播中会不断进行再创作,每一个参加传播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好恶不断地进行艺术加工,因而传播的人不同,传播的路径不同、传播的能力不同,也造成了一个传说故事与它的最初讲述会有一定差别,从而形成了差异性的多版本的民间传说。因此,通过艺术加工印成文字之后的民间传说,与真实传播在百姓之间的口头文学不能完全对等起来。
第三,民间传说离不开讲述者、记录者,因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民间传说来自民间,来自老百姓的口头创作,因此它的源头一定来自民间的讲述者,并且经过百姓的口口相传,才会不断传播并传承至今。但同时,民间传说也会被人们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留给后人。因此,民间传说变成文字的过程,也离不开那些根据讲述者的讲述而进行收集整理的记录者,这些记录者将民间百姓的传说故事忠实地记录下来,但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将故事进行完善和润色,变成了经过加T的文字记录。
因此,民间传说的传承保护,最根本的是要在民间有更多的讲述者。民间传说变成文字记录下来留给后世,虽然是民间传说保存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传承传播的根本路径。最根本的,则是要通过营造传播环境、举办故事会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对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些传说故事产生兴趣,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说讲给更多的人去听,无论是在住所讲、公园讲还是在学校讲,也无论是老人讲、老师讲还是家长讲,或举办故事会让孩子自己去讲,都需要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讲述我们身边流传至今的那些传说故事。为此,建议搞一次京津冀地区运河沿岸县区市的民间故事比赛,可分为学生组和居民组两组,每个非遗类别讲述一个代表性故事,以此推动运河沿岸民间传说在民间讲述方面的推广。
2、传统技艺类项目应不断培育学生爱好者运河沿岸孕育了一大批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统技艺类项目,加之与之表现方式相近的部分传统美术类项目,无疑是非遗名录中占比最多的项目,也是民间传承中最为普及的项目。尤其民间传统痕迹浓厚的项目,相较于部分宫廷色彩浓厚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项目,其传承更具生命力。当然,能达到手艺精湛的程度也绝非易事,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毫无疑问,传统技艺类项目在扩大普及面、促进传承方面占据着一定优势。
今年3月,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了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加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促进社会普及教育等10个方面的任务。应当说,这项计划的颁布执行,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项计划的第九项任务明确提出:要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支持将传统工艺纳入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和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体验和比赛,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对于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应当将视点放在学校和大、中、小学生身上。放在学校的目的,不是试图将学生都培养成传统工艺方面的工匠,而是要培育我国优秀传统工艺的爱好者,对学生进行传统技艺价值、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工匠精神”,为我国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培养后继传人。也可以期待,经过非遗进校园活动,经过传统技艺的普及性教育,必将有终身从事传统工艺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其中也必将会有造诣深厚的“大师”级人物不断涌现。为此,应将非遗传统工艺类项目的传承重点放在学校。
对于运河两岸孕育的优秀传统工艺类项目,应成为运河周边学校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北京运河文化带周边资源来看,很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项目,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如北运河源头的通州区,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花丝镶嵌、市级非遗项目大风车等传统技艺项目。以花丝镶嵌为例,史上老北京花丝镶嵌的艺人多出自通州,新中国成立后,花丝镶嵌主要生产基地也在通州,1958年还在通州孔庙遗址上正式建立了“北京花丝镶嵌厂”(后为“北京首饰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首饰厂,也是我国花丝镶嵌制作的主要生产基地,承担着北京地区的首饰出口任务。运河文化的发展对通州花丝镶嵌的聚集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州大风车也是派生在大运河周边的一项民间工艺,是春节等民俗节日的标志性玩物。通州大风车最早就入选了北京市非遗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梁俊有着“风车大王”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玩具大师,其制作的风车达到几十个品种20余万个,最大的为百轮风车。
作为这种地标性很强的传统技艺项目,通州区应当将其作为振兴传统工艺的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在进校园的环节上,应当抓紧抓好。建议运河文化带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项目,应尽快明确中小学传承学校,把所传承的传统工艺类项目纳入传承学校的校本课程,并建立起学生的兴趣小组。在适时的情况下,可考虑传承学校的交流学习,摸索经验,以促进传统工艺类项目的传承发展。
当然学校传承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在国家政策的大环境方面,传统工艺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如果终身以传承传统工艺为业,有的甚至难以生存,更别提养家。因此必须提高传统工艺工匠们的社会待遇,包括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以促进传统工艺的振兴。
3、针对不同项目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从运河带非遗资源的梳理情况来看,许多项目的个性化特点比较突出,如传统音乐类项目只有“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和“老北京叫卖”两个项目,传统戏剧只有“郭村蹦蹦戏”一个项目。而且作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曲艺等传统艺术类项目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传统工艺类项目相比,除了数量不多的特点外,其传承环境、传承方式都有明显的不同。传统工艺类项目本身就是市场的产物,其产品也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至今多数仍可采用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加以传承。而传统艺术类项目虽然初起时许多也是市场的产物,在市场中生存,但在今天的环境下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存环境,有些甚至已经失去了存活的空间。这类项目不是完全失去了保护价值,而只是某一方面的价值失去了,而其蕴含的其它方面的价值依然存在,仍然有着加以保护和传承的必要。
以大运河派生的直接资源“通州运河船工号子”为例:“运河船工号子”本是大运河漕运的产物,即是人们在拉纤拖船的劳动过程中,为统一步调、聚积力量而产生,也展示了大运河独特的豪壮的漕运劳动氛围。但是从清代中期运河断流、漕运中断时起,作为劳动中的“船工号子”已经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即使京杭大运河再度通航,再度恢复航运,也不大可能像过去一样,由船工们唱着号子,沿途拉着货船行走在运河两岸。但是,“运河船工号子”本身作为一种民间音乐的价值依然存在。因为它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中的一种艺术创造,也是民间音乐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种。如同“老北京叫卖”一样,虽然作为京城社会底层小商小贩用之招揽生意、推销商品、出卖手艺的功能已经失去,但作为民间百姓口头创唱的、带有一定韵律和别样情感的民间音乐的价值依然存在,而且其语言、韵律、内容,所反映的传统民俗风情的价值也依然存在。因此,对于“运河船工:号子”等具有别样价值的非遗资源,仍然有继续传承和发展的空间需求,也是老百姓回味历史、寄托情结的独特的艺术表达。对于此类项目,仍然要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高度,从保护传统音乐独特的艺术品种的高度去对待,并认真地做好传承工作。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因此要继续做好传承人的培养教育,采用民间口传身授的方式而不是学院科班教育的方式去培养传承人,让他们学唱民俗味道浓厚的“船工号子”及“叫卖调”;同时要建立传承学校,在学校发展兴趣班、培养独特民间艺术的爱好者,培养产自民间的接地气的艺术人才;第三要经常进行独特民间艺术的宣传展示,让人们经常听到这种民间的曲调,满足人们回味乡音、寄托情感的文化需求,必要时还可举办京津冀地区地域色彩浓厚的独特艺术演唱交流活动。
运河文化带的非遗资源保护同文物资源保护一样具有同等价值,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带,可以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鲜活的精神文化内涵,增添世界认可的运河文化符号,还可以为首都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资料:北京运河文化带传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7
2.陈巴黎:东岳庙.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
3.刘冕:点亮北京,三台文化带将重焕风采,2017年3月10日《北京日报》
4.苏向东:非遗故事,通州运河“十万八千嚎”,2011年1月17日《新京报》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2017年3月12日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振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