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风景这边独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124
颗粒名称: 王村:风景这边独好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王村,通过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福利待遇、奖励教育等措施,实现了农村城市化的目标。同时,王村利用文化优势,在旅游和医疗产业方面大做文章,开发了独具特色的王村峰山庙旅游景区和“药王谷”产业,成为国家AAA旅游景区和涉外接待“涉外村”,为年轻人走向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键词: 杨柳青 文学 作品

内容

中国人总喜欢诉说一种“故土难离”的情怀,这是古时候就已形成的乡土意识。唐代柳宗元就曾在《钴鉧潭记》中写道:“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表面是描述“乐而忘忧”的状态,其实内含思乡之情。而近现代中国人大抵依然如此,如萧乾在《一本褪色的相册·美国点滴》中所强调的:“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在乡村,“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早已成为乡间笑柄。农耕社会,人们之所以故土难离,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是这样看到,“直接靠农业老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他们“搬不动土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地里”,这就形成了他们的固化的生存事实,“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异乡是变态”。
  然而全球化时代,情形不同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日,无数离乡人行色匆匆,自愿离乡,大潮般涌向陌生却热闹的“他乡”,这已经成为常态。对乡土的自觉遗弃,对家园的主动疏远,在现代人看来就是“闯荡”,于是,所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浪迹天涯,有家难回,天各一方……不再意味着一种人生境遇中难以言喻的凄凉、痛楚、伤婉、缺失和无奈,而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词语,比如告老还乡、卸甲归田、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叶落归根等等,似乎正在成为模糊、远去的历史传说。很显然,怎样留住本乡农民,是当今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社会难题。在这方面,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王村,以其全新的经济建设面貌做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回答。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前后比照。十几年前的王村,90%的村民还住在低矮、简陋、破旧的平房里,道路坑洼不平,下雨泥泞,垃圾到处堆放,可以用“脏乱差”形容。村委会为此制订了五年村庄建设规划,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最初,一些村民故土难离,不习惯居住楼房,觉得出入不方便,对平房改造不肯配合。鉴于此,村两委班子从解决思想认识做起,先后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村民交心,用事实和真诚感动了那些一时思想转不过弯儿的村民,使大家高高兴兴签了平房改造协议书,推倒了全村所有的危陋平房,投资盖起超过35万平方米的别墅和公寓。仅仅几年时间,王村村民的居住面貌有了神话般的变化,住房面积一般户为140平米,有的住上了200多平米的房子。每个村民又分了30平米的福利房,三口之家能分到90平米的新房,而且家家都装了空调、暖气、天然气、太阳能热水器。经过几年努力,王村已是草如茵,树成行,高大、美观的楼群比邻矗立,先后被评为“天津美丽乡村”、“天津美丽宜居村庄”。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农村城市化,王村将横贯王村的死水、污水河填平,与村内坑洼不平的土路一道全部被修整成为平坦的柏油马路,建成10余米宽、6公里长的春源道、金龙道、国际村道、金峰路,道路两旁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照明设施,直通赛达大道,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还将市内公交711路、838路引进村内。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村里集中力量将两条露天污水河改造成地下涵洞排污,并将王村的污水排放全部纳入西青开发区污水排放管道。王村还把植树造林覆盖率、美化环境作为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包括村民小区和村内街道的绿化建设,并配备有专人负责绿化、修整等工作。
  王村的建设发展是有通盘考虑,并成龙配套的。根据集体收入,有机调节老百姓的福利待遇,村里为适龄村民全部缴纳了养老保险,达到退休年龄后村民每月可以领取退休金,也让村民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同时,村里筹集资金为村民缴纳了农业合作医疗保险,并进行二次报销,减轻了群众的看病负担,也彻底解决了村民因病返贫的问题。村里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600多元生活费,每年发放1000元旅游费,老人们不仅生活有保障,也减轻了儿女的经济负担。王村每年给每位村民发放1500元粮食补贴款,逢年过节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村里谁家孩子考上了研究生奖励5000元,本科奖励3000元,大专奖励2000元,参军奖励12000元,村里设立的一系列教育奖励基金,拥军、优属基金等,为年轻人走向社会打拼未来创造了良好条件。
  王村还有着地理和文化的自身优势,这就是拥有一座纪念中国“药王”孙思邈的千年古刹“峰山药王庙”,借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王村发挥聪明才智在旅游和医疗产业方面大做文章。王村投入资金组织人力物力,以人文景观、寺院为主题,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王村峰山庙旅游景区,成了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旅游景区的旅游观光胜地,王村由此还被市旅游局命名为天津市对外接待“涉外村”。王村借此东风,利用“药王”的身份,不断建设开发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药王谷”产业。2014年,王村全面筹划特色产业园区,采用“一街四园”的规划布局,开发建成“文化旅游园”、“医药产业园”、“研发贸易园”和“健康产业园”四个功能产业园区,使该项目定位于打造集文化、医疗、旅游、康复养老和医药成品、生产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型产业园区。目前,该项目已经引进了北京中医医院,将传统中医与西医的现代设备型结合,解决一些疑难杂症,经济成果,惠及百姓,名扬京津冀。
  与发展物质需求齐头并进的是,王村为村民日益多样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提供了大舞台。在这方面,显示了王村带头人的文化眼光和决策魄力,村里筹集50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占地20000多平米的“音乐喷泉健身广场”、2400平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和1000多平米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建立农民书屋、村民学校、党员活动室、文化舞蹈活动室、儿童绘画室、民乐京剧室,以及和市歌舞剧院老师合作的儿童七月培训中心。他们以与高等学校和乡村挂钩的方式,邀请天津师大艺术学院的老师亲自传授少儿拉丁舞、民族舞,邀请天津音乐学院打击乐系的研究生教授前来教授女子鼓乐队击鼓,邀请专业的音乐老师具体指导合唱团演唱,还邀请市、区一些词曲作家以及专业老师专门为王村平谱写王村村歌。村民文体活动中心每天接纳着不同的活动队伍,合唱团、秧歌队、舞蹈队、女子鼓乐队、少儿拉丁舞队,走进文体活动中心,奖杯、奖牌、证书数不胜数。村民们说,原来都是闷在家里打麻将、看电视,现在是聚在一起排练节目,精气神儿大不一样了。
  传承中国文化精华,王村当家人深深懂得“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青少年活动中心”见证了王村孩子们的成长足迹。村里还将老村委会改造成青少年培训基地,举办过学知识、英语等不同内容的培训活动,满足青少年多元的文化需求。为了丰富孩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开办了少年绘画班,组建了青少年舞蹈队,组织了青少年关爱残疾上年的帮扶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各类少年才华展示活动,他们还举办“国学讲堂”,通过认真诵读国学经典篇目,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王村的巨大变化令世人瞩目,王村的整体魅力也使得这里村民深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真正是故土难离。央视国际频道还专门报道了王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色,使之名声鹊起,引来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如今,只要对王村今昔有个基本了解的人都会惊叹,用“沧海桑田”的成语比喻王村的整体变化,是非常贴切的。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村里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偷盗案件,更不要说刑事案件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发展经济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动力。村里坚持开展每两年一届评选文明家庭活动,评出感动王村、孝老爱亲、建功立业、巾帼志愿者、好儿媳、好公婆、模范丈夫、好青少年等先进典型并给予奖励。比如曾获评全国道德模范的姜威威,其名字让人感觉似乎威猛强悍,内心却有着孝老爱亲的柔美心肠,在自己的家庭遭遇不幸变故后,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全家重担,抚养脑瘫的儿子,照料精神受到刺激的丈夫,悉心服侍因脑梗瘫痪的公公和腰椎骨断裂而长期卧床的婆婆,姜威威对此说得很朴素,属于我的幸福,就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她的美德使王村村民引以为荣耀。正如王村党总支书记于盛宽所认为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是空壳,那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于是,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一个物质和精神并举的与众不同、焕然一新的“王村境界”,也就不足为奇了。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桂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