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古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099
颗粒名称: 菁菁古镇
分类号: I267
页数: 6
页码: 2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散文作品。其中包文化散文、李四光、大寺诗话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作品 散文

内容

文化散文
  晨曲
  灯箱画魅力
  在杨柳青传统文化中,闪耀着魅力光环的亮点很多,元宵灯会是其中之一。
  元宵灯会依托的载体是元宵节,因元宵节人多,多人聚集才可称之为“会”,表现形式是灯,正月十五看花灯,而吸引人眼球的则是年画,张贴在灯箱上的年画经灯光投映,立体感极强且充满神秘色彩。元宵节期间,灯箱画在文昌阁围墙内外展出,曾经给杨柳青百姓带来无限欢乐。
  在杨柳青博物馆里,至今还珍藏着光绪年间的十八盏灯箱画。白秉刚先生曾对此做过研究,他说,当年崇文书院欲做一套灯箱画,特聘著名画师阎玉桐作画,书院中的讲师和部分优秀学生为灯箱画题词并落款。题词人中有刘学谦和杜彤,他们后来都考中了进士,为杨柳青增了光,还有举人十一人,贡生二人。
  这一字一画汇集了众多杨柳青文化精英,因此,这一套灯箱画便有了价值。
  看罢灯箱画方知,不光是画面色彩鲜艳而且精美,其内容也有多种教育意义。有教育人要济贫助人的。如:《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告诉人积德行善才会多子多福光耀门庭;《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比喻有急难的人如同车辙里的鱼一样,面对不多的一点水生命岌岌可危,救济这样的人就如同救命;《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希望富人周济穷人死后能入土为安;《舍药材以拯疾苦》,月夜里乡医急步在前,小童打灯在后,出夜诊为人看病,不光是义诊,还舍药材。看到这里使我想起,二画诞生的二十多年后,衣锦还乡的大营客安文忠便专门在自己的住所旁购置房屋设“施医局”,请名医坐堂义务为杨柳青镇上人看病,并购置一块土地做“义地”,为穷苦无地的乡亲无偿提供死后的安葬之所,还有施舍的棺木。也许,安文忠就是看了这些灯箱画才激发他做此善事的吧。
  还有一些灯箱画的内容意义非常深远。如:《斗称须公平,不可轻出重入》。“斗”是量具,量粮食的,“称”是称东西分量的,奸商和恶棍常做”大斗进小斗出“、”小称出大称进“的损事,以强取豪夺消费者的利益,此画就是劝告人,不要做那样的缺德事。这样意义就深远了,因为消费者的权益是永远都要保护的,这画的意义就永远也不会过时。《禁火莫烧山林》,看来保护大自然的工作不是现代人才刚刚重视,清代杨柳青的文化人就已经有此意识了,并用灯箱画的形式广而告之,教育人。《勿网禽鸟》的画面上,有人用两串铜钱购买一个卖鸟人的两笼子鸟,这边在论价交钱,那边有人正在放鸟飞翔,有些鸟已经飞上天空,有些鸟正在出笼。作者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是简单的向善不杀生,还是”道之道,非常道”,老子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下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怀?我想,出于以上两种考虑都不错,都能有效保护禽鸟的生命,使地球更有生机,使大自然更加和谐。如果用今天的环保理念去看这幅画,意义就更重大了。《勿宰耕牛》就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了。在农耕社会里,牛是重要的生产力,是人类的大功臣,是绝不可任意宰杀的。但是,唯利是图的人却不听那个,因此,要加以教育和劝阻,灯箱画承担起了这一义务。
  当然,灯箱画中也不乏迷信和愚昧色彩。如:《救蚁中状元》、《埋蛇享宰相之荣》等,用高官厚禄引诱人向善,将慈善低俗化了。中国的佛教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信教者遍及人间,佛教“一心向善,不杀生”的信条一直影响着众多国人,灯箱画的作者们自然也无法不受影响,将这一理念带入灯箱画也是自然而然的。
  总之,在杨柳青年画发展史上,灯箱画可谓别出心裁,在年画大花园中开出了一朵独特而又新颖的奇葩,为杨柳青年画增添了炫目的光彩!
  年画与红楼梦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作坊就开始以红楼梦人物和故事创作年画,印刷流传很广。到清朝末年,已经发现有19幅关于红楼梦题材的杨柳青年画。
  近日在整理杨柳青年画资料时发现,杨柳青的齐健隆、爱竹斋、戴廉增等年画店都印制过红楼梦题材的杨柳青年画。
  爱竹斋年画店出品的“红楼梦年画”最为精美,也最多。画师是从上海请来的著名海派画家钱慧安。现在能见到的钱慧安创作的“红楼梦年画”有七幅,画工细致,图案精美,画出了大观园里人物、服饰、华丽居室的富贵气。这七幅作品分别是:《庆寿辰宁府排家宴》、《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薛衡芜讽和螃蟹咏》、《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戴廉增画店出品的“红楼梦年画”《大观园》,属贡尖,尺幅较大,作者不详。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后为宝玉与众姐妹的居所。元春曾作诗形容:“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大观园》画面宏阔,所画内容是元春省亲场面,因此人物众多,多到总共画出51人。画上亭台楼阁,轩俊壮观,后花园山水花草树木皆有展现,近前正中贾宝玉跪地拜见贵妃元春,诸多裙钗列于周围,形态各异,使画面非常热闹,给人一种繁花似锦、富贵荣华扑面而来的感觉。
  齐健隆画店出品的“红楼梦年画”作品有《红楼梦庆赏中秋节》、《潇湘馆林黛玉抚琴》。这两幅画都是贡尖大尺幅,画面人物也都是9人,只是色彩格调大不相同,前者取金黄为主,以红绿点缀,后者以深蓝为主,色调深沉,反差极大。
  另有杨柳青籍画师高桐轩的两幅作品《四美钓鱼》和《潇湘清韵》。高桐轩受聘过皇家如意馆,是界画高手。这两幅画都备显高雅华丽,廊檐榭柱工整华美,比例协调,充满宫廷王府气派。《四美钓鱼》是取《红楼梦》八十一回中故事,宝玉偶至藕香榭,见李纨、探春、李玟、邢岫烟四人钓鱼,便躲于太湖石后,用小石子投向水面,吓四美一跳的故事。《潇湘清韵》也是取材于“潇湘馆黛玉抚琴”,但与齐健隆画店的那一幅画大不一样,高桐轩的“黛玉抚琴”极富贵族气,而齐健隆画店的“黛玉抚琴”则显简单些,明显差距是在界画的手法和技巧上。
  现在能见到的《红楼梦》题材杨柳青年画共有12幅。可惜另有7幅作品不知是什么内容。但就这12幅而言,已经能充分看出杨柳青年画艺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大寺史话
  朱国成
  周恩来在峰山庙会宣传科学
  1919年1月,邓中夏和一些人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是又一个由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从事新群众文化工作的团体。它的宗旨是“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平民教育讲演团的活动采取露天讲演和刊发出版物等形式。
  1920年3月以后,他们坚持平民教育要与工农结合的方向,把讲演的地区扩大,对象也确定为主要对工人和农民演讲。
  周恩来也是在“五四”时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先驱者。
  早在1916年,他在南开《校风》杂志上发表的“吾校新剧观”一文,就提出要重视通俗教育的问题。周恩来把通俗教育中的新剧活动和振兴中华的伟大斗争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天津南开学校的新(话)剧运动实践。南开新剧团上演的新剧,如《一念差》、《一元钱》、《新村正》、《新少年》、《五更钟》、《华娥传》、《仇大娘》、《恩怨缘》、《醒》等,他都参加了演出或编写。这些新剧大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号召人们走向光明。他们的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一元钱》剧目还被邀请到北京演出。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担任了《天津学生联合会》的主编,他自己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宣传社会的新思潮,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卖国罪行,探讨中国社会的改造问题。这对推动天津反帝反封建斗争,唤起人民觉醒,促进进步青年与工农相结合,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在天津学生联合会开展的活动中,多次到工厂和农村去演讲,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还经常到工厂和工人居住区调查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他与天津工人中的“工人爱国十人团”、“工人罢工团”、“工界联合会”等群众组织建立了联系,到工厂去演讲,宣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挽救祖国危亡。宣传民主,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西青区的杨柳青、王兰庄、梨园头、峰山庙等地,他常去演讲,受到农民的欢迎。
  峰山庙,建庙时间说法有二:一说唐代;一说明代。目前尚未发现善本力证,但野史多指向“唐代建庙说”。
  峰山庙香火极旺,居津门之首,这是众口一词,史有定论的。
  峰山庙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开庙门,庙内外便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香客云集,商贾云集,艺人云集。香客表达虔诚的方式,林林总总;出售的生产生活资料,应有尽有;艺人的演出,五花八门。如此的热闹非凡,如此的气象万千,不仅吸引了津门父老,也吸引了周边省份及东南亚的华人。峰山庙复建后,庙会期间常见欧美的游人光顾。
  如此适合演讲、演剧的场所,周恩来和他领导的天津学生联合会的积极分子,当然会充分利用。
  他们演讲、演剧的目的是“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内容除反帝、反封建,强国强种,唤醒民主意识外,这里更是宣传科学,反对迷信的最佳场所。演讲、演剧、散发科普小册子等形式,很容易被百姓接受。
  有趣的是,峰山庙南,距演讲处约300米,便是周恩来师父韩慕侠的祖茔。周恩来曾应师父之邀,为韩氏祖茔题写堂名“韩九师堂”。
  李四光、温家宝和大寺地热资源
  大寺镇“全境处于王兰庄地热田地带,埋深在1000米以下,水头高、水量大、水质好,目前境内5眼成井,出水温度在84~91度,总矿化度为0.8~1.8mg/1。”这是20年来,“大寺镇简介”几乎所有版本中,不可或缺的一句话。
  大寺镇小城镇建设启动以后,很快被定为天津市外围八大组团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此定居。其魅力之一,便是这里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给大寺人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令人欣喜。
  2013年6月1日,大寺镇召开《赤龙河》文化研讨会。邀请了本市文史工作者为镇办刊物《赤龙河》把脉,为本镇文化工作提出建议。他们不仅提出了很专业的建议,而且提供了文史线索和资料。
  与会的侯福志先生在会上说:“大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具有丰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一个镇能够编辑一本《赤龙河》杂志,这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真是很了不起。我本人对大寺的了解,和我的工作相关,这也是一种机缘巧合吧。记得在1985年,联合国援助天津一台地热钻机,这台钻机的型号为MR7000,是由意大利生产的比较先进的钻井设备。该钻机用于王兰庄地热田的勘查工作。第一眼的井位就设在了大寺镇(大寺村津淄公路东侧玉米地里)。1985年5月15日,市政府召开开钻典礼仪式,时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的温家宝同志剪彩。我就在这台钻机当地质员,很荣幸为大寺地热开发做出了一点贡献。后来这眼井打成了,深度达2200米,水量每小时近百吨。由于大寺这口井的成功,为后来大寺地热利用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目前,这一带已经有数个供热公司的七八眼地热井,供热能力近五十万平方米。其实,早在1970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就到过大任庄。当时,这个村有个红旗养鸭场,院内打了一口地热井,既可以用于供热,又可以用于择毛车间,工人们原来烂手的毛病也治好了。李四光对红旗鸭场的地热利用十分感兴趣,对天津中低温地热利用给予肯定,认为天津同志的工作具有开辟道路的意义,应当向全国推广。所以,大寺的地热文化也很深的,应当把这些灵散的资料整理一下,为弘扬地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打造文化平台。”
  地热使大寺镇至少与三位名人发生了密切联系,这样的信息使人振奋。
  李四光是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之一,我对李四光的崇拜,不仅源于他不懈的追求,卓越的贡献,更源于他高尚的人品。
  “1970年2月2日,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专业座谈会召开。81岁的科学家李四光出现在会议上,走过高山大川的他,已是身患重病的老人了。李四光脸上苍老的皱纹,如劫难后破碎的大地与沟谷,他吃力地站起,一字一句,一字一顿,沉痛地说:‘云南(通海地震)的情况实在使我们伤心,对不起毛主席。地震是有先兆的,我们是搞地震的,却没有能预报出来。我们天天讲为人民服务,没有为人民服好务。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要根据总理以预防为主的指示,要戴罪立功。我们是有罪的人!’”(朱幼棣:《怅望山河》)
  李四光的国家情怀令人肃然起敬。大寺镇能与这样一位人品贵重的科学巨匠有缘,实乃大寺人之幸。
  难以抑制的兴奋。会后,我立即找到《李四光年谱》(马胜云、马兰编著,地质出版社,1999年9月北京第一版),想弄清当时的情况。
  谱载:1970年10月27日,李四光听到天津打出地下热水并在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他很高兴,不顾年迈(时年81岁)且身患危症,亲自来津考察。听取天津城建组的汇报。10月28日,参观地热开发与利用。他认为天津在地下热水开发与利用方面起了带头作用。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很丰富,应该把重点放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广泛利用上,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利用地热资源,大力节省煤炭。
  年谱记载与侯福志先生所述吻合,此说可信度相当高。我们可以认为:李四光那双走遍祖国山河的脚,确实踏上过大任庄的土地。
  大寺的后人,有义务记住这份荣幸,有权利享受这份殊荣。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