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061
颗粒名称: 心路历程
分类号: I269.7
页数: 9
页码: 4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心路历程的情况。其中包括我是女人、告别2013年,继续2014年的梦、“市师”生活回忆、怀念恩施李中立、春色青春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心路历程

内容

我是女人
  孟宪华
  总觉得这两个字无敌的——女人。
  中学读《居里夫人》,曾立志像玛丽·居里那样做一个杰出的女科学家,摘取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长大后意识到自己没有那份天赋和品质,只好作罢。
  参加工作后,有一段时间疯狂的爱上张爱玲,不仅喜欢她的字,更喜欢她这个人。一个多才多情极负盛名的女子,只为己心爱的人,甘愿变得很低,低到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可结婚了发现自己永远做不到张爱玲那般临水照花,孤傲、凌厉和决绝,用绝美的文字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汶川大地震时,看到新闻:废墟中一个女人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惨不忍睹,她死了,身下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却毫发未伤,安静地睡着。一霎那感动得稀里哗啦。我流着泪拉着女儿的手说,当你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妈妈也会毅然保护你的。当即女儿也痛哭流涕,惹得丈夫大骂……
  退休后进入另一种生活,终于从朝九晚五的日子解脱出来,唯一的念头便是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做一些自已喜欢的事……不料想母亲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公婆也不断生病。现实与梦想终是有别,想来想去还是家最重要。
  天微明,伸伸懒腰就匆匆下床给丈夫准备早餐,然后再为他准备上班的衣服。作为一个妻子,“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他一起,漫慢变老。”因此我首先要“拴住”他的胃,只要他在家吃,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还要有几手好菜为他而学而做,要养成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了他我愿做尘世间最普通的女人。
  伺候完丈夫,接下来就是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给母亲穿衣上厕洗脸喝水喂饭刷牙吃哟,一系列不变的程序完成后,自己才洗刷。扫地拖地洗衣服。完毕,叫醒休假的女儿,吃饭,刷锅洗碗。然后,推着母亲下楼买菜。悠然去往那个热闹的菜场。其实,并不需要买什么,只是瞎逛,常淘了一堆意料之外的东西。我推着母亲,母亲抱着东西,娘俩乐呵呵地回家。
  忽然发现,休闲真是个好东西,流光与简单,幸福与平静,都可容纳其中。而纷扰的世俗里,要修得一份如此纳静之心真是难得。
  择菜做饭,有时会自己跟自己说说话:“好好的洗菜做饭喔,生活就在这一菜一饭间呢!”其实,生活又不在这一菜一饭间。譬如,那时,收音机里传来:常德妹子获“台湾好媳妇”两岸为她点赞,兖州市“好媳妇”朱月华照顾瘫痪婆婆16年……都是些贤惠,善良,温顺的好女人。我就想啊,我会不会在潜移默化的时光中慢慢地变成一个好女人,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晚上,给公婆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给他们买了衣服和药品,抽空就回去看他们。
  静夜,我又开始用文字来寻梦。那一盏灯,是一个女人灿烂的心。告别2013年,继续2014年的梦
  幸福猪猪 告别2013年,继续2014年的梦。
  一路上,带着希望,带着坚强,跌跌碰碰走完了2013年。
  内心宁静,岁月静好。
  2013年的承诺,我做到了!
  2013年的目标,我做到了!
  2014年的承诺,我继续许下。
  2014年的目标,我继续做到。
  我不怕失败,就怕不敢做。
  庆幸的是,我敢想敢做。
  那些感谢。
  从我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我慢慢会爬到渐渐行走,直到我长大成人。爸爸妈妈在这其中,为我付出了心血。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从我上小学起,以最特殊的学生身份开始了学生生涯。在这里,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朋友们在这其中,对我一如既往地真诚,没有欺骗,没有勾心斗角,只有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所以,感谢,我的健全朋友们。
  走进从来都不愿意走进的甚至不承认自己是聋人的无声世界,以最大的勇气走进聋人学校,开始了无声世界的生活,不再欺骗自己,不再好强。在这里,经历了各种撕心肺裂,各种痛苦不堪,让我学会了成长,活出了真善美,只因为我们患难与共。
  所以,感谢,我的聋人朋友们。
  从1998年到现在,上了15年的学,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
  大学,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我在这里经历了各种勾心斗角,各种背叛欺骗,甚至虚伪、谣言。我却比当年更加成熟,有很多时候,只是呵呵呵呵呵。因为这些经历,恰恰锻炼了我,让我更好地快速成长。
  所以,感谢,我的大学同学。
  现在,说一句真心话,我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任何怨恨甚至不满。相反,对于现在的生活,我觉得很知足。
  我没有想过自己要变得有多强大,我只想成为那种平凡的邻家姑娘,不管经历过多少不平,有多少伤害多少伤痛,都可以做到舒展着眉头过日子,内心比过去更加丰盛安宁。性格澄澈豁达,时而疯癫,时而安静,偶尔对身边的朋友们矫情却不矫揉造作,嘴巴虽然毒舌但不尖酸刻薄,不怨天尤人,不苦大仇深。对每个人,无论是陌生人还是朋友们都坦诚相待,对每件事甚至我的工作都热忱。
  大一,我住在105室,7个人组成了全国各地的家庭,感谢你们带给我其乐融融的生活。
  大二,我住在209室,4个人组成了性格互补的家庭,感谢你们带给我酸甜苦辣的生活。
  老二,老三,老四,我很爱你们的,原谅我的不善于表达。
  生活,感谢,永恒。
  2013年,被人们称为是最美好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过得相当充实,尽管我在生病中。
  我一直都在想,上苍为什么这么喜欢虐待我呢?明知道我已经没有了耳朵,还要在我最珍贵的眼睛开一刀?
  暑假,当我得知自己患了结核性虹膜炎时,我懵了。看着爸爸在纸上写着那么刺眼的话让我发给老师时,我控制不住自己,哭了,哭了再抹眼泪,抹完了还是哭。“严重的话,会引发不可逆性地失明”,我不懂这句,我迷茫,我无助。爸爸问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没说话,只是看着爸爸,他继续刚才的话:“就是说没救了!”
  这句话对我来说,太残忍了,字字要我命。
  我不想休学,在等待化验过程中,那一周是我最痛苦煎熬的日子。当结果出来后,欣喜若狂,那是无人可以想象出来的,也没法用一些激动的语言来表达我的心情。虽然疗程和休养为期9个月,可我想自己是能撑到最后的,这么多年了,我还有什么不能撑下去的。
  每天的吃药,每周的定期复查,抽血,虽然疼,虽然累,虽然苦,可我愿意咬着牙坚持到最后,仅仅是因为我要光明,我要一世的光明!
  这半年来,病情时而进步,时而恶化。感谢大白莹替我分担的一切,感谢姗姗丛丫头巍巍为我所做的一切,感谢猴子为我分担班级的一切,感谢手语社团的各部长为我分担的一切。
  诸多的感谢,我一直记在心里,那份温暖还在我手心里。
  杨星,我最感谢的就是你,真的。
  苑新、王小岩、小庄子,感谢缘分让我认识你们,仅仅是缘分造就了我们最美的相识。
  感谢最多的是手语社团的每个人,谢谢你们给我过了大学的第一个生日,大概也是最后一个。
  谢谢那些孩子们对社团的付出和做出的一些小牺牲。谢谢社员对手语一如既往地喜爱。谢谢你们每个人坚持到了最后。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会有许许多多的偶然,我们之间的相遇、相识、相知,是缘。愿你们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地过一生。
  说真的,手语社团跟我有说不出的缘分。为了它,我放弃了很多,放弃了校报记者,放弃了各种志愿者活动,全心全意地去做属于它的活动。现在,我一点也不后悔。
  和公益的结缘,是在我10岁那年。
  从我第一次捐五元到现在,参与了不多不少的公益活动,无声无息。
  天津手语联盟,2014年7月以后,我会好好学怎样去爱你。等我,就这大半年。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儿。
  最后,感谢那个人,守着五年的爱情,他。
  原谅我这一年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你,以后的以后,都要原谅我。
  你说,就算我哪天失明了,一样对我不离不弃。
  你说,就算我缺胳膊缺腿的,还是一样对我不离不弃。
  而我对你想说的,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我要你做我一辈子的骑士。
  嘻嘻。
  懂了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活法,都是一种自由的活法,因为是自己选择的,只要是从心出发,求仁得仁,那就是幸福了吧。
  好朋友,祝你们幸福。
  这一年,我学会了报喜不报忧。
  谢谢我的亲亲苟姨一如既往对我的支持、帮助。
  这一年,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伤痛是可以治疗的。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外壳,而是内心。在经历了种种悲伤、失落、打击、伤害后还能留存着一些温暖,这就是说,温暖依然如初。人的内心,有了温暖,就会变得宁静,可以迅速地治愈一切的伤口,迅速地回到原来的自己,依然有自己的追求,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
  而我,就是例子。无论受到多大的打击,我还是我,我还是那个执著追求真善美的我。
  回想起来,过去的伤害根本算不了什么,相反觉得自己好白痴。
  哈哈,轻松,豁达,人生才会更加充实。
  谢谢那些为我投票的你们,真心的感谢,能得到你们的认可,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2014年的梦,我会继续,多苦多累,我也要实现接下来的梦!
  『市师』生活回忆
  苟辛生
  “市师”是人们对天津师范学校的昵称。我于1955年考入市师,在那温暖的大家庭中生活了将近三年,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毕业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不知有多少次,我在睡梦中仿佛又回到了“三排房”男宿舍,周围睡着的是市师的校友们。市师给予我的太多太多,影响很深,以至于有些事情的细节直至今天还历历在目。
  林老师的书
  在一年级,我们的语文老师是林鹏南先生。他的语文造诣很深,讲课精准透彻,且富于感情。教文言文、古代诗词喜欢吟诵。“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抑扬顿挫,宛如歌唱。在老师的教导感染下,我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一次作文,要求把《孔雀东南飞》改写成小说。我文思涌动,竟洋洋洒洒写了一本多作文本。林老师阅后给了95分,批语“感情洋溢”。
  那年冬天,我得了重感冒,发高烧,躺在“三排房”宿舍养病。同学们给我端来了病号饭——面汤。使我惊讶的是,林老师竟然到宿舍看望我,原来林老师上课时发现我缺课,听同学们说我病了,就专程来探望,还带来了一部《杜工部全集》,说是送给我的,书是线装的,我爱不释手,视为珍宝。
  1958年3月提前实习,仓促离校,书籍等物存放在学校,由“班联”202班一位同学代管。后来,听他说在防汛时搬东西丢失了。
  书丢了,成为我今生的遗憾,但林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记在心间。我工作了近50年,主要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如果说在事业上能有些成绩的话,首先应归功于市师,归功于林老师及各位尊师。
  我们的“班联”
  市师的校风好。这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人们公认,市师的学生,热情、规矩、守纪律,有礼貌。好的作风需要一届届传承下去。这时“班联”就发挥了重大作用。“班联”就是高一年级与下一年级的班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说白了,就是班与班的“一帮一,一对红”。
  入学时,我被编到102班,202班就是我们班的班联,接待新生,开学准备等,由“班联”负责,我被指定为群众文化干事,(日后再民主选举)。202班的群众文化干事叫齐家桢,就主动找我联系,帮助我工作,他的绰号叫“二嘎子”,我也被“继承”下来,到202找齐家桢,他们班的同学就叫我“小嘎子”。我发现同学们课间休息活动内容贫乏,就打算找中苏友好协会阅览室借《苏联画报》。和齐家桢一说,他表示支持,我就去借阅,一月一换,坚持了一年。
  毕业后来南郊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我在津南区教研室工作时,齐家桢还找我联系过一次,电话中问长问短,颇为关心。得知他在市少年犯管制所,从事问题青少年管教工作。
  金牌伙食团
  如果要评选“金牌伙食团”,就是现在市师也当之无愧。
  1957年,市师在校生约1600人。当时国家给每个师范生下发伙食费8.5元,要让这些大姑娘、大小伙子吃饱、吃好,确实不是件容易事。炊管人员像居家过日子那样,精打细算,尽心安排。曾记得,春雨连绵,采购员冒雨用三轮车到市场买来便宜的小萝卜,腌制咸菜;曾记得,炊事员自己增加工作量,用学生们的剩菜剩饭,养活了几头猪;曾记得,端午节前,炊管人员家属,被动员到学校,为学生们包粽子;曾记得,有一次崔校长在饭厅发现饭稍微有点凉,马上叫伙房重新热
  食堂就设在礼堂“和平大厅”,200张桌子依次摆开。门口有块小黑板,写着“一周菜谱”。我们曾见到“清炖全猪”、“红烧黄花鱼”的菜名。
  炖全猪,就是把食堂自养的肥猪,自己屠宰,一起炖制。吃黄花鱼是件麻烦事,好几百条鱼,怎么做?一次,我到食堂帮厨,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用粗铁丝编成一个铁锅形状的“大笊篱”,周围有几个把手,鱼炸完后,码在“笊篱”里,放锅中,加材料炖。鱼熟了,几位炊事员提把手,把鱼搭出。
  1957年的国庆节游行,早晨,市师的队伍在耀华中学门前的马路上待命,吃早饭了,别的学校都自带早餐,而市师的学生吃的是面包加红果酱,面包是食堂自己烤的。听说一位炊事员因连夜烤制面包,晕倒在面包炉旁。
  如果说,市师是个大家庭,那炊管人员可以比喻成什么呢?只能是为家里日夜操劳的父兄。
  三道沟劳动
  在市师,学生不是每天都关在学校里死读书,也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我上学的几年中,曾到洞庭路栽种树苗,曾到黑牛城抢运稻捆,曾到大成行运旧钢材,曾到天津粮库翻晒玉米,但时间最长的是三道沟下乡劳动。
  三道沟是津南的一个村,距市师约50华里。怎么去呢?当时,接我们的农业社大车不足,行李和女生坐车,男生步行。因为我年纪较小,一路上大同学逗我讲故事,说说笑笑,也不觉得累。靠着集体的力量,我坚持走了下来。
  我们几个男生住在一位姓李的农民家里。热烘烘的大土炕,比土炕还要热情的老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共在那里呆了3天,也没干什么活儿,只不过帮农业社起高垫底罢了。每天,李大娘都用小站稻米熬稀饭,那米晶莹剔透,饭汤挂到碗边可以凝成白蜡般的条条。最后一天,特意把儿媳妇从地里叫回来,给我们包了顿饺子。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南郊,三道沟的劳动为我能从容面对艰苦和寂寞,在思想上打下了基础。
  怀念恩师李中立
  房磊
  从保定比赛结束,中午回到单位,惊闻李老师去世的噩耗。“太突然啦,年初的时候您还为我写京韵大鼓的鼓词呢,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一时间获奖的喜悦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悲伤和回忆。
  李中立老师是我在杨柳青一中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天津市特级教师,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记得第一次上李老师的语文课,“怎么这个老师不带教案,只拿了两支粉笔就开始上课了?”可一听老师讲课,就把我的疑虑打消了,原来要讲的内容都在老师的心里呢,“诗经六义”、“三段论”、“诗的意象”……老师带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教给我们太多的文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人生中第一篇小诗《雪》就是在李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写成的,而且还发表在《天津语文报》上。后来偶有习作见诸报端,无一不是李老师在高中时为我打下的文学基础。
  高中毕业后,念大学、研究生,忙于工作、家庭,一直都没有见过李老师。
  再见到李老师是今年春节,我们几个同学约好去给李老师拜年,他对我们依然像当初那样和蔼可亲,能叫出我们每个同学的名字,老师问我们的工作,问我们的家庭,对我们非常关心,可能是因为我工作的原因,老师和我谈的最多的是文学和曲艺,我带去了自己的文章和诗作,想让老师给我作个点评,老师欣然应允。谈到曲艺的时候,老师的兴致很高,把他自己写的大鼓词送给我,鼓励我把它搬上舞台,为此老师还专门给我写过一封信。有趣的是老师这么大年纪还会用QQ,这封信就是通过QQ邮箱发给我的。
  当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后,我独自坐在电脑前,打开老师给我的信,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您对学生的那份关心,那份爱护,那份期盼,都流露在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可而今您却永远的离开了我,多想再听听您讲课,多想再让您为我批改一次文章,多想再和您在QQ上聊文学、聊人生。
  但这一切都不可能了,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按您在信中鼓励我的那样去做“应该有专项的学术研究,有课题,坚持几年,拿出自己的东西。我相信,你完全胜任这份工作,并且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学术成就。”
  还有就是尽可能的把您作词的京韵大鼓《连年有余》搬上舞台,完成您的遗愿,以报师恩。
  李老师啊,学生今天的这篇文章又由谁来点评和批改呢?“噫,微斯人矣!”
  暮色青春
  沙尘
  我曾深深为之撼动
  当你光洁的指甲划过我的内心
  我用孩子般无助的双手
  圈住你健朗腰身
  我曾深深为之撼动
  当你疼痛的呼喊挤出紧闭的门
  我捧着被汗水浸透的红色棉布
  欢喜着迎接一个生命的降临
  那以后
  时间凉了
  从女儿的喃喃呓语到红色证书上的深深烙印
  那以后
  思念空了
  从我们离家的匆忙到无数次期望中晨起的铃音
  孩子大了,我们老了
  你那光洁的指甲也早已绽出岁月的折痕
  孩子大了,我们老了
  再听到你的呼喊已是遗落在孙儿乳名中的款款温存
  孩子大了,我们老了
  可是聪明的
  你抬抬手
  在不远的前面还有一个等你回家的青春
  于是,一路走着,盼着
  从日记的页码中寻找
  寻找一段佐证年轻的光阴
  于是,一路等着,念着
  在泛黄的照片中停留
  却又迷失在照片里的黄昏
  你看,那暮色下的枝条
  在树干的沧桑里低垂
  生着时间之外的自己
  又与时间错落了生命的光晕
  你听,那老庙里的晨钟
  在幽远的回忆里鸣响
  裹着黎明的清澈与困倦
  叫醒一个与黑夜惜别的时辰
  那照片上的我们呀
  可曾想今日花白的双鬓
  可想当时只做儿女的我们
  如今为孙儿的冷暖释怀了体温
  孩子大了,我们老了
  恰是你无意的行走
  走出照片里的景色
  却走不出我们心里的青春
  孩子大了,我们老了
  您看你眼角的笑纹儿
  强撑着岁月的沉重
  却在孩子的欢乐里印得更深
  孩子大了,我们老了
  也许此时的你不愿承认
  那就在落日的余晖下暗作一个约定
  明天的晨光里我们准时出门
  带着你酣畅的追忆
  带着你虔诚的灵魂
  带着你愿意承认和不愿承认的一切
  共享我们的 暮色青春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