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关于诗歌的情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015
颗粒名称:
一、关于诗歌的情思
分类号:
I206.7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勰在先秦两汉的诗学中主张“言志”之说,强调诗歌要表达真实的感情,并符合儒家礼仪规范。他提出“情深而不诡”,要求诗歌情感深厚而不偏邪。此外,刘勰还提到诗歌表达情思要“归于正”之雅情,即保持思想的正确性。他所讲的“道”不等同于儒家之道,而是包含儒家之道并广于儒家之道的宇宙本源。刘勰对于诗歌情思的阐释兼顾了“言志”和“缘情”,反对过分雕琢藻饰而违反自然美的不良倾向。
关键词:
文学评介
文心雕龙
文学评介
内容
在先秦两汉的诗学中,是主张“言志”之说。《论语·为政》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言志”之“志”,则是一种“止乎礼仪”的“情”,即受到儒家礼仪规范的“情”,是一种偏于社会共性与符合主流的风序良俗的理智。而这种“志”的作用在于“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而刘勰在《明诗》之初,便道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可见,彦和是尊崇“诗言志”之说的,在当时,可谓是一种回归。然而,他在遵循先贤之说的同时,也发展完善着诗歌的情思。
在《宗经》中,刘氏提出“体有六义”之说,讲到“情深而不诡”,即感情深厚而不偏邪,这或许仍是在强调“言志”之说,要求为文作诗,在有深厚的感情表达的同时,要保证:“归于正”之雅情。
可在与《宗经》同等地位、同为总论的《原道》中,却提到“心生二人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盖人有思心,既有言语,即有文章,言语以表思心,文章以代言语,惟圣人为能尽文之妙,所谓道者,如此而已。而淮南子有原道训,高诱注曰:“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用以题篇。”此外,《韩非子·解老》篇曰:“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综上所述,刘勰所讲的“道”,不能等同于儒家之道,应是包含着儒家之道,并且内涵要广于儒家之道的“道”,即宇宙本源。所以,刘勰所言的为文作诗的情思,可以是不在礼义范围之内,但不与礼义相抵触的情思,也就是说,出于真实之感,但未必具有较强的政教性和较高的思想性的情思。例如,刘氏对于“收束汉音”的建安五言,就给予了“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高度评价。此外,彦和对于诗歌情思的阐释,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部分符合“缘情”之说的,因为,“缘情”说的发生,与“言志”说的本质区别则是,在情中抽掉了礼义的制约机制。之所以彦和在兼顾“言志”的同时,更为倾向于“缘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六朝以来,在文学创作中过分雕琢藻饰而致使违反自然美的不良倾向。
因此,综上,在诗歌的情思方面,刘勰在回归“言志”说的同时,又丰富着“情”的内涵。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