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当城村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007
颗粒名称:
当城村的由来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49-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当城村的由来,其中包括了当城村的形成、“当城”的得名等。
关键词:
杨柳青
当城村
由来
内容
当城村位于我区辛口镇,子牙河东岸,当杨公路穿村而过。北宋时期,为防范辽国袭扰,在此设立“当城砦”,为我区出现较早的村落之一。
一、当城村的形成
4000年前,西青大部分地区形成陆地。此时“禹贡大河”(古黄河)从天津入海。由于禹贡大河下游不定,在德州以北至天津一带冲击出众多沟壑洼淀,形成所谓“九河之地”,加之洪水泛滥,并不适合人类生产生活,故人烟稀少。
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九河之地”广袤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有纵横交错的沟壑经禹贡大河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淤平,河流改道后,形成大片的肥沃土地。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不断有人来此定居。战国时期,当城附近出现了聚落。西汉初年,当城地区划入渤海郡,为东平舒县所辖。自西汉元帝初年“渤海水大溢”后,连续发生海侵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海侵淹没了大部分西青土地。由于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化,原住民相继迁出,东平舒县城也由今静海县陈官屯西钓台村附近迁至今河北大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鲜有人类在此定居。直至宋代建立“塘泺”防线后,历经百余年的灌溉逐渐排除土壤中的盐分,我区大部分盐碱地才逐渐变为耕地。而此时的当城做为边界砦铺,再次出现了人类活动。
因此,笔者认为历史上的“当城”应在汉代前即以形成,原因有二。
其一,今当城村西800米处有战国“红土岗遗址”一处,(原名“当城遗址”,为避免与此处的“当城寨址”混淆而更名)面积1200平方米,说明在战国时期当城即有人在此居住,经过长期的发展,极有可能由“聚落”发展为“城”。
其二,以韩嘉谷先生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汉代的“穷河邑”疑似在今当城村附近。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又东北,过濊邑北。濊水出焉。又东北,过乡邑南。………又东北,过穷河邑南。……又东北,过漂榆邑,入于海。其“清水”(位置相当于今南运河)沿线分别有“濊邑”“乡邑”“穷河邑”“漂榆邑”四邑(“邑”在汉代是指封赐给皇后、公主的封地,级别相当于县,其赋税做为皇后或公主的日常生活所用)。其中,“乡邑”在今静海县程庄子附近,“漂榆邑”大约位于今三岔口附近。“穷河”意即“河的尽头”,是指“禹贡大河”至此后不再有主要的干流,而是沿着若干沟壑“乱流入海”,“禹贡大河”至此的意思。在此设置的“邑”称为“穷河邑”。
尽管理论上存在早期的“当城”,但至今并未发现“当城遗址”,现有的理论也仅依靠相关史料推测。
二、“当城”的得名
关于当城的得名,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由“挡风城”演变而来
即民间传说由杨六郎修建“挡风城”而得名。此种说法流传甚广,以致《百度百科》等亦对其引用转载,但笔者据史料推测,该说法的可能性不大。
《宋史杨延昭传》所载,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朗,号杨六郎,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避宋真宗所臆造的圣祖赵玄朗讳名改。其父杨业(一作邺)(?—986),本名重贵,父杨信,曾为麟州刺史。后汉时,臣附于后汉、后周。太平兴国四年杨业归宋后,杨延昭以父荫补为供奉官,从杨业征战疆场。咸平二年之前,杨延昭先后担任崇仪副使任景州知州;江南、淮南都巡检使。又升崇仪使、知定远军(由景州改),改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咸平二年,杨延昭以智守遂城名扬天下。次年二月,杨延昭以功升莫州刺史。咸平四年四月,杨延昭升本州团练使。
以上资料可证明,在修建当城寨的咸平年间,其任职地区大多在今山西、任丘、保定、徐水等地,职能范围并不涉及本地,根本不具备跨州修建“挡风城”的可能性。故此,杨六郎修建当城寨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二)因地理位置得名
即《当城寨考》“卷一古地史”所载“当城就是青县与芦台之间当中的城,叫当城”。《当城寨考》作者高若敏先生出生于当城村,其部分资料为当城村民之间世代相传之口述史。历史上确有利用地理位置命名的地名,典型代表为“河间”,即两河之间的地方。但笔者认为该地因为在青县与芦台之间即称谓当城有些牵强。
(三)因在此筑城得名
清代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咸平中,议者以北河可涉,宜有城守,以备北边。诏筑城其地,谓之当城。”部分学者据此认为,由于宋时在此筑城,故称为“当城”,按文中所载,当时此处修建的不是“砦”而是“城”。笔者认为不妥,原因有二:
其一,《宋史》、《元丰九域图》等史书均注明此处为“当城砦”。
其二,关于筑砦而不是修城在史书中亦有记载。据《宋史》《资治通鉴长篇》所载,因为滨、棣等六州边界界河较浅,有人提议应当沿界河筑城,以利戍边。于是派当时的大臣施昌言和杨怀敏前去查看,杨怀敏查看了沿线地形后认为应当设立城池以利戍边。而施昌言明确提出不便设城的理由:界河沿线河流经常改变河道,如此长的距离上需修建相当数量的城池,花费巨大,汛期城池容易被大水围困等诸多不便。而文中提到的“当城如边”本意是指“地处边境,应当在此设城防守”的意思。
(四)沿用“当城砦”地名
北宋时因在此设立“当城砦”,沿用地名至今,而笔者则更倾向于这个观点。
北宋时西青区境内有小南河、百万涡、沙涡、当城等寨,各寨名称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仅当城寨用“城”命名,似乎在设寨时附近即有旧城。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建
责任者
相关专题
当城村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