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999
颗粒名称: 以文化的名义
分类号: K292.1
页数: 1
页码: 16
摘要: 这篇文章以当城为背景,探讨了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意义和作用。作者认为,文化是一方土地的名片,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胎记和性格。当城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地方,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故事被人们传颂和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当城的人们用智慧和知识将传统的农业劳作转化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保持了生态环保的理念。文中还提到,在城镇化进程中,当城人以幸福为目标,建设了一个个别致的花园小区,让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变得模糊。最后,作者表示在当城的土地上行走,能够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热情好客。
关键词: 当城村 历史文化

内容

这一天,我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的土地上……
  文化是什么?独以为:文化是一方土地的名片,也是在这一方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的胎记,或者性格。
  当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依河望海、沃土千顷,这里曾是大海休憩的地方,这里曾是黄河行走的地方,这里至今能感知到大海的温存和黄河母亲的亲吻。这里曾是屯边营寨,杨重贵的金刀烈马与萧燕燕的弯刀勇士在这里碰撞出的故事,被演绎成各色戏文与书辞,跟随着人们的脚步传颂开去。这里泼洒过铁木真的蒙古烈酒,这里掩埋过燕王河工的骸骨,这里也曾留下过十全老人的轶闻传说。这里的人们在辛勤劳作的生活里,掺拌着契丹遗孤、随龙北迁的传说,也回味着大槐树下黄米馍馍的余香。如今,我正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这片土地上。
  当城,这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名字,你是否源自那座洛阳铲可以探摸的寨墙?你是否还能感知那颗三棱铁矢带来的刺痛?你的丈二黄沙下白碱是渤海的盐水还是三千赵宋边卒的思乡泪呢?疤痕也罢,老茧也罢,总归都是当城名片上的横竖撇捺或者是点儿。
  而今,当城又一次来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这一天,我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的这片土地上……
  还是这片土地,今天确是以花开四季、果香蔬美的殊荣享誉远近,“08奥运指定蔬菜种植供应基地”的金字招牌,让每一分园田产出沉甸甸的收成,当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成为西青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昔日辛苦劳作的土地就演变成了今天休闲娱乐的农家庄园,当城的四金农民已把万亩金沙改造成了花园或移进了智能温室,犁、耧、锄、靶,也换作了灵巧的鼠标,收获中除了辛劳的汗水更多的是知识与智慧,因为,他们早已掌握了在网上用绿色生态的理念,把瓜果蔬菜换成各式的钞票,并为此惹来不少城里人的“嫉妒”。
  而今,“城镇化”的春风又一次迎面吹来,这一天,我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这片土地上
  一幅浸满幸福的蓝图在当城人们眼前铺开去,一片片别致的花园小区,错落掩映在绿树、花园、荷塘、假山之间,让人模糊了都市与乡村的界限,当城人可以在塔吊垂勾的地方辨别出自家窗外的风景,因为,那里有印在当城人血脉里的文化符号!
  不远的将来,也许你会迷了来当城古寨的老路,但当城人不会,因为,当城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名片”。
  这一天,我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的土地上……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国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