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说一次旅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997
颗粒名称:
说一次旅行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1
页码:
11
摘要: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对家乡当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渴望。他描述了当城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色,并提到了他参加了寻根大运河团队的经历。作者特别关注当城的历史文化,特别提到了杨六郎和唐代诗人李益在当城的重要地位。他通过阅读李益的《听晓角》诗,试图找到与自己家乡当城相关的历史证据,但最后并没有得到确切的结论。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将李益在燕赵漫游的经历看作一个新的起点,表达了对历史的探索和情感的寄托。
关键词:
杨柳青
文学作品
内容
滑行的动力源自飞行,是飞行的继续。
2014年9月18日,当城采风。再次踏上熟悉的土地。情景已非昨日,然亲情依旧。
这里有万亩果林和千亩生态林,是天津西部的“天然氧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国家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如是,在当今的中国,皆是难得。
我曾以满腔的热忱,以虔诚与崇敬,经年记录着家乡的人和事,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然而,两年前,我参加了“寻根大运河”的团队,用一年的时间,沿着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走到杭州,品味着千百年来西青与运河沿岸的血肉相连。
这次飞行,把我带进故纸堆,至今仍在滑行。
走进当城,她的焕然一新,她的宏伟蓝图,都令我振奋。然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功臣的崇拜,把我的目光引向历史。
当城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聚落成村,春秋战国至东汉称红土岗,隋唐至五代时期为退海地,北宋时期称当城砦,元朝以后称当城。当城是北宋时重要的抗辽军事城寨。杨六郎率大军在此筑砦守边,成了当城的一张历史名片。
我看重这些,并期待有新的发现。
走进天津图书馆。《全唐诗》二八三卷。唐代李益的《听晓角》诗:“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吹入《小单于》。”
诗中的“当城”二字令我振奋。
李益行状中的“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句,更是令我着迷。
李益(约750—约830),字君虞,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诗在当时广为传唱。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有诗被好事者画为屏障。留诗集一卷,今编为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听晓角》表现的是征人的边愁乡思,角声回荡,塞鸿盘旋,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
一种期待在胸中膨胀着,连续几天,搜索着相关资料,企图证明此“当城”乃我“当城”。
然而,有一瓢冷水泼来。
《诗境浅说续编》在说《听晓角》时曰:首句言严霜一夕,榆林万叶飞堕关前,时在破晓之前。次句言霜天拂晓,有独立城头寒吹画角者,用“当”字固妙,接以“片月孤”三字,尤善写苍莽之神,宜其佳句流转,播为图画也。后二句之意,或谓无限塞鸿,闻角声悲奏,回翅南飞,声音之感物,如六马仰秣,游鱼出听也。或谓地处极边,更北则为小单于之境,塞鸿避其严寒,至此不能飞度,唯有呜咽角声,随秋风远送,吹入单于。此两层之意,皆极言边地荒寒,而征人闻角生悲,不言而喻矣。
因了当城,我在燕赵的历史中做了一次旅行,虽然一无所获,虽然有些遗憾,但并不失望,李益“在燕赵一带漫游”便是我看重的新起点。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国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