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当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993
颗粒名称: 魅力当城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19
页码: 4-22
摘要: 本文收录了杨柳青地区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不可忽视的“格色”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清平乐·当城吟(二章)、大美当城、说一次旅行、词三首、驱车入当城、以文化的名义等。
关键词: 杨柳青 文学作品

内容

编者按
  9月18日,西青区作家协会、《杨柳青》编辑部组织文学骨干深入到辛口镇当城村东淀农业园区开展采风活动。西青作家先后到农场、饲养场、蔬菜基地等处了解情况,并与当城村负责同志座谈交流。
  该活动旨在进一步扩大作家的视野,并激励作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学作品。《杨柳青》编辑部在本期开辟“魅力当城”专栏,以集中刊登这些作品。为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增光添彩。
  不可忽视的“格色”人才
  谭成健
  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大枣,沉甸甸的葫芦……当城村东洼秋意繁华,溢满了我的视野,但听了当城村委会主任高国群一席话,我的视点发生了转移。
  高主任的表达颠覆了基层干部公共的讲话程式!他直来直去,实话实说,毫不隐讳地称自己“格色”,也并不理会被别人看做“另类”。在我对高主任的家庭、经历与性格做了粗浅了解之后,不由回忆起曾结识的一些基层干部中的“炮筒子”、或者亦被称作“格色”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鲜明的特点,为数不多却受人拥戴,他们往往是群众利益的传声筒,公共事业的热心肠,基层工作的铁脊梁。
  在当下农村城镇化的大变革里,在社会各种利益的大调整中,正需要上级领导慧眼识珠,着力发现、发掘这种“格色”人物,当好“伯乐”,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官位等级制度的培养下,某些领导习惯了下级的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将爱提反面意见的“刺头儿”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战者,轻者歧视,重者罢免。在官场上“混”的人,逆来顺受、唯唯诺诺,才容易被提拔;趋炎附势、后台硬朗才能高升。在反腐斗争中清理出的“秘书高官”、“家族贪腐”、“买官卖官”现象凸现了我们选拔、使用干部制度的弊病。在这种不端风气下,出现一些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格色”干部,是多么弥足珍贵!
  这些干部头脑清醒,对事物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他们不看风使舵,不随波逐流,不阿谀奉承,不同流合污,保持着做人的尊严。这些干部有棱角,有胆量,站得直,守得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屁股底下干净!这些干部不找后台,但有自己的“后戳儿”,就是那一张张代表选民本意的选票!这些干部来自“草根儿”,与乡亲们血肉相连,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是他们的天职,“无欲则刚”是他们的座右铭,所以,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不愿人云亦云,委曲求全,更不愿摧眉折腰,仰人鼻息。如果这些被人说成“格色”,那么,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格色”喝彩。
  仔细观察,这些人大多家风清正,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不良的嗜好。他们爱学习,识时局,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他们不是“专门儿”的官场人物,离开权力,手足无措。他们头上那顶“帽翅儿”,戴上了,就尽职尽责,我行我素;摘下了,则闲云野鹤,逍遥自在。他们是村里的能人,有这样那样的专长,有人还喜欢舞文弄墨,写诗作画,沉浸在艺术境界中。如果说,他们出任干部也有自己欲望,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类需求层次中的最高点: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生活中他们没有少听这样的劝阻:“识时务者为俊杰”,要适应社会,干啥非要开顶风船……说这些话的人或者出自善意,出自世故,但是,哪怕在受到挫折、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们也拒绝接受。性格决定命运,意志不可强夺。他们的想法很朴素: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被人误解也罢,让人耻笑也罢,难听的称谓多的是,“缺心眼儿”、“目中无人”、“不成熟”、“显能耐”……他们不在乎这些,孔夫子二千多年前就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并不是孤芳自赏,他们不缺知已的鼓励、乡亲们的赞赏!
  随着党风、民风好转,施政环境得到净化,社会陋习受到抑制与唾弃,那些原先被视为“格色”的干部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能够认可他们的长处,也能够包容他们的缺点,将他们当作干部队伍的宝贵红利。这些同志加倍珍惜组织的信任,不用扬鞭自奋蹄,发挥出无尽的正能量!
  我们采访的当城村,坐落地西青区辛口镇,是一个远在宋代就形成的村落,现有人口6600余人。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变革热潮涌动,辛口镇制定了“四区联动”的雄伟蓝图,将工业园区、城镇居住园区等大面积规划在当城村辖区内。高国群在2012年重新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今年入春以来,当城村各项工作风生水起,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建设,他们一鼓作气修筑了43条水泥路,累积13万平方米,水渠清淤长达40余公里。高国群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强力支持,他决心在家乡改天换地的历史进程中,不辱使命,埋头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创举,任重道远,我们预祝“格色”的高国群,不改本色,群策群力,一路高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青当城村掠影
  吕舒怀
  初秋,田野里吹拂着阵阵秋风,新鲜清爽,令人心旷神愉。它是金风,当我们走进当城村时,金风裹挟着丰收后的喜悦扑面而来。
  当城村为古村落、古战场,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现存大量的历史考证证明,春秋战国时,此地就有先民们生活的村庄,当城在春秋战国至东汉之前称红土岗,隋唐至五代时期为退海地,北宋时期称当城砦,元朝以后称当城,当城是北宋时重要的抗辽军事城寨。北宋时期的杨六郎(杨延昭)于公元987年率大军在古当城(当城旧址)一带抗辽,并修建了当城砦。现存的千尊玉佛寺(古称法藏寺),始建于隋代,香火极盛,由于战乱等原因,历史上曾数度遭毁。2003年8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宗教局事务部门正式批准恢复重建,现为全国收藏供奉缅甸天然玉佛数量最多的佛寺。是西青区08年20项重点工程之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使当城村闻名遐迩。然而,今日的当城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田野。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村蔬菜大棚、饲养场、种植园和碧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尽管是走马观花,但眼前的一切,仿佛展现出当城一派恢弘的发展前景。小憩时,村委高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当城村的现状和前景——
  当城是西青区最大的村,现有居民6400多口。改革开放之后,村领导班子几经变换,新班子上任以来,秉持为村民谋福利,为当城促发展的精神,以办实事、干好事,共同奔小康为己任。发动群众鼓干劲,迅速改变乡村面貌。农村以农业为根本,俗话说,无农不稳。当城村把发展农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多种经营,如今当城农民的固定收入有了可喜的增长;其次是工业园建设,当城工业是有基础的,曾拥有22家企业为一时最强村。后来大部分企业未能与时俱进,落伍了。新班子为把工业园建大建好,颇费一番功夫,他们抓拆迁征地,抓引资,落实大项目。功夫不负苦心人,目前已然整合上千亩地搞工业园,初步确定将有几个大项目落户当城,个个都是上亿元的项目,前景可观,形势喜人;借着好势头,他们积极配合区镇推进城镇化建设,规划和利用2000亩土地建新村,未来幸福的镇区将于两三年内变为现实。
  话说到我们参观过的碧城农产品批发市场,高主任介绍说,那是农业部批准的定点市场,是市级龙头企业,占地20万平方米,设有无公害蔬菜专营区、无公害粮食专营区、无公害水果专营区和无公害水产品专营区以及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和出口中心,还有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日交易量达750吨。碧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成为西青区乃至天津市的重点农产品市场。
  畅谈良久,终须一别。当我们驱车驶离当城村,远望无垠的田野,心中不禁兴奋地联想: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也是一片充满希望土地。当城人有信心有魄力,他们心目中的宏伟蓝图必将化作绚烂无比的未来。
  清平乐·当城吟(二章)
  陈子茹
  其一
  洛阳铲转,宋代箭簇现。挡风城池六郎建,旧迹尚存未黯。
  古村今又盛兴,市场、马园、菜棚,子牙河畔风光美,玉佛禅寺游踪。
  其二
  楼华树艳,笔点新东淀。天双国群当城梦,画屏子牙河岸。
  新镇落脚村东,古迹遗迹村中,河西洼里产业城,甘霖遍施百姓。
  大美当城
  老阳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城,这座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历经秦汉风雨,隋唐变迁,至北宋,更成为了辽宋争斗的古战场。眼望断壁残拱的古城遗址,不能不想到当时战争的惨烈。由此,不能不让人猜想,为什么当城能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两千多年的热土?为什么能引发辽宋大军在此浴血拼杀?一定会有不可争辩的原由。那么,这个原由是什么呢?当我走近当城,便有了答案。北宋之所以派杨延昭挂帅御敌,必定是为保卫这稻菽碧波的千顷良田。而辽兵不惜折戟沉沙,也必定是为获得这一望无际的肥美平原。
  正所谓“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朝代的更迭、战争的涂炭,并没有让当城,这颗西青大地的明珠有丝毫暗淡,反而更加熠熠生辉。这片子牙河畔的沃土,在无数代勤劳智慧的当城人的呵护下,时至今日,没有遭遇滥砍盗伐之灾,没有受到植被破坏之苦。收获季节的当城原野,放眼四望,百亩果园硕果累累;千顷良田五谷飘香。无论是谁,只要置身其中,都不可能不心旷神怡,不可能不感慨万千!
  当城,作为古城,早已成为历史。曾经固若金汤的城墙和箭楼已不复存在,曾经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和吊桥也不见了踪迹,更寻觅不到五行八作的小商小贩、穿堂走弄的叫卖声。可醇朴的民风依在,勤劳的传统依在,热爱家乡之心矢志不移,亘古不变。
  当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展现给我们的不止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个个整洁安宁、祥和幸福的庭院;也不止是宽阔大气、难望首尾的柏油马路,更多的是一排排杨柳蔽日、小溪相伴的乡道;更不止是车水马龙、一派喧嚣的热烈,更多的是静谧悠然、犬吠鸡鸣的清新。
  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一个有着7000人口的大村,有别于在全国都大有名气的著名村镇的不同之处。不可不承认淳朴的民风在这里仍然主导着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他们尽管喜欢欣赏那些高楼洋房,可不奢求;他们尽管羡慕城市人的悠闲自得,可不模仿。他们有他们的活法,他们认为种地是他们的本分,没有了地,就失去了根。于是,他们仍然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伺弄他们的庄稼、伺弄他们的果园。他们相信科学,知道农药、化肥会让粮食增产、果蔬鲜艳,可他们就是不用,他们说,昧着良心坑人的事咱不干。事实证明,当城人是对的,当城的水果和蔬菜被人称为“放心果”、“放心菜”;当城的五谷被人称为“绿色食品”。每到果蔬丰收的季节,不用愁卖。批发商会自然找上门来,主动商谈,大车小辆的收购。城里人会成群结对,蜂拥而至,争相采摘,大口朵颐。憨厚的当城人对谁都欢迎,要多少就给多少,价格对方说了算。当然,谁也不会让老实厚道的当城人吃亏。“以心换心,黄土成金”的理儿在这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当城,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却没有像相隔不足10公里的杨柳青那样,成为闻名遐迩的名镇,更无法与虽然只有600年历史的天津市区相比。非但没有发展,反倒由城变成了村。是老天不眷顾这片风水宝地?是历史辜负了这座古老的城郭?还是祖祖辈辈的当城人不思进取呢?在我还来不及扼腕惋惜之时,当城所给与我的听觉、视觉、感觉,让我寻找到了的答案,那就是“时候不到”。当城人一直处于蓄势待发的姿态,犹如一座岩浆滚动的火山,犹如一艘风帆高扬的大船,一旦时机成熟,便将爆发出不可估计的当量,便将驶出一日千里的速度。阅读当城近30年的历史,不能不承认这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为当城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睿智、勤劳的当城人,适时抓住了这个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迎接挑战,为重塑历史新辉煌,昂首挺胸奔康庄;脚踏实地寻致富。头脑清醒的当城人,既不急于求成,也不甘于人后,而是,沿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扎扎实实地打造绿色农业,认认真真地发展生态农业,全心全意地营造设施农业,有声有色地创建观光农业。走出了以生产、研发、集贸、旅游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直至今日,何止是初见成效,已经成为交口称赞、纷纷效仿的楷模。
  来吧,所有追求生活的高品位,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真心实意想融入自然的人们,当城会让你们如愿以偿;来吧,所有想寻找新农村建设最佳方案,获取小康发展最佳模式,真心实意想启迪思维困惑的人们,当城会让你们耳目一新;来吧,所有想用优美的歌喉、浪漫的诗情和缤纷的画意,真心实意地觅求灵感突现、激情勃发,浪漫飞天的人们,当城会让你们心想事成。
  古老、美丽、富庶、发展的当城欢迎您!醇朴、勤劳、热情、善良的当城人欢迎您!
  说一次旅行
  国成
  滑行的动力源自飞行,是飞行的继续。
  2014年9月18日,当城采风。再次踏上熟悉的土地。情景已非昨日,然亲情依旧。
  这里有万亩果林和千亩生态林,是天津西部的“天然氧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国家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如是,在当今的中国,皆是难得。
  我曾以满腔的热忱,以虔诚与崇敬,经年记录着家乡的人和事,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然而,两年前,我参加了“寻根大运河”的团队,用一年的时间,沿着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走到杭州,品味着千百年来西青与运河沿岸的血肉相连。
  这次飞行,把我带进故纸堆,至今仍在滑行。
  走进当城,她的焕然一新,她的宏伟蓝图,都令我振奋。然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功臣的崇拜,把我的目光引向历史。
  当城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聚落成村,春秋战国至东汉称红土岗,隋唐至五代时期为退海地,北宋时期称当城砦,元朝以后称当城。当城是北宋时重要的抗辽军事城寨。杨六郎率大军在此筑砦守边,成了当城的一张历史名片。
  我看重这些,并期待有新的发现。
  走进天津图书馆。《全唐诗》二八三卷。唐代李益的《听晓角》诗:“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吹入《小单于》。”
  诗中的“当城”二字令我振奋。
  李益行状中的“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句,更是令我着迷。
  李益(约750—约830),字君虞,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诗在当时广为传唱。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有诗被好事者画为屏障。留诗集一卷,今编为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听晓角》表现的是征人的边愁乡思,角声回荡,塞鸿盘旋,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
  一种期待在胸中膨胀着,连续几天,搜索着相关资料,企图证明此“当城”乃我“当城”。
  然而,有一瓢冷水泼来。
  《诗境浅说续编》在说《听晓角》时曰:首句言严霜一夕,榆林万叶飞堕关前,时在破晓之前。次句言霜天拂晓,有独立城头寒吹画角者,用“当”字固妙,接以“片月孤”三字,尤善写苍莽之神,宜其佳句流转,播为图画也。后二句之意,或谓无限塞鸿,闻角声悲奏,回翅南飞,声音之感物,如六马仰秣,游鱼出听也。或谓地处极边,更北则为小单于之境,塞鸿避其严寒,至此不能飞度,唯有呜咽角声,随秋风远送,吹入单于。此两层之意,皆极言边地荒寒,而征人闻角生悲,不言而喻矣。
  因了当城,我在燕赵的历史中做了一次旅行,虽然一无所获,虽然有些遗憾,但并不失望,李益“在燕赵一带漫游”便是我看重的新起点。
  词三首
  刘宗训
  点绛唇·采风即兴
  东淀重游,师生共叙当年意。欣闻弟子,甲午谋良记。
  更上层楼,筑梦新天地。书长卷。谁持彩笔,自有全村力。
  沁园春·东淀抒情
  硕果飞红,青蔬滴翠,东淀桥头。
  喜星移物换,莺歌燕舞;田间荡曲,水下鱼游。
  数十年前,心中犹记,洪水决堤老少愁。
  沧桑变,看遍野金光,不尽风流。
  今朝更上层楼。谋良记宏图万众筹。
  叹村官善政,情怀黎庶;心逐远景,业铸春秋。
  构厦充梁,兴村作栋,俯首甘为孺子牛。
  风帆劲,正千家圆梦,浪涌飞舟。
  苏幕遮·筑梦新村
  鸟鸣春,天地变,破瓦残墙,旧迹都不见。
  一夜东风开画栋,乐业安居,大政生民叹。
  柳排清,花竟艳,水抱华庭,好景随人愿。
  更有莺歌频送韵,曲寄幽情,唱醉农家院。
  驱车入当城
  孟华之滨
  走进当城村
  铺陈诗韵画意,彰显人世风情。在当城村一切都变得神奇。
  中秋的当城,安静恬淡,马牛羊在东淀湖畔悠闲地咀嚼着时光。杏桃梨树和牡丹玫瑰们在各自的园子里,反复斟酌艳阳。葡萄从身体里飘出暗香,弦外之音,“请君品尝”。
  我发现了水路景观带的秘密,水中有路,路旁有水的南国风光,贯穿小村的南北。两条水路,一路景致。
  我小心翼翼,从一本书里试图走近挡风城。我一路奔波,一路欣喜。在岁月深处,窥见杨六郎点兵派将,英勇奋战,征战疆场。
  听一曲梵音,念一段心经,超然世外,会知无我。坐拥千尊玉佛的城池,万物归入经卷,仁慈仁爱荣归村庄,缔结出慧思与智悟之果。
  在这里我放下前途,命运,放下一切欲望。我像一只白云,睡在当城蓝蓝的天空。
  我一直在想,是谁把当城村构建成人文的保护区,民魂的栖息处,佛音的生养地,生活的乐园?是谁,完美自然与生存,历史与现实的灵性和本真?又是谁,柔化着人们的心境走向向善和真美?
  挡风城
  今日,艳阳高照,秋风飒爽,我要驱车去当城。
  杨六郎的那个挡风城么?是,不只是——
  一株一株修炼成树的玉米,在古村生根发芽,一长就跨越两千年。有风吹来,吹落春秋战国的信息,吹走东汉之前的红土岗。我停在古老的枣树下,一次次查看这曾是谁的拴马桩。翻开历史,当翻到“当城砦”三个字的时候停下,我看到一个人影一闪而过,一闪而过的还有八千里铁蹄溅起的尘与土,还有一方水土跌宕起伏的命运流传
  一阵烽火,在脑海里恣意狂燃,燃不掉公元987年的岁月。目光,穿透时光的苍茫,在20万平米的城池里徘徊,最终登上10.7米的高度。
  行走在在这座铜墙铁壁的城里,我必将遇到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之子,那个辽国人认为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的人,在城门巡逻,一把金枪虎虎生威,刺破入侵之敌的胆魄。
  那时,我要和他喝一杯宋朝的绿酒,聊一聊世间的酸甜苦辣,聊一聊刀枪兵法,以及大宋的江山。
  一条土长城向西,蜿蜒9华里。“田”字沟,阻挡了多少辽国骑兵,谁又能数得清。
  城门打开又关上,军鼓流转,撞响一枚报警的大钟,战马奔腾,杀声震天,那情景写进一本书里。
  护城河领一代风骚,瞭望台、射箭口、东侧避西北风,挡风城把温暖幸福平安紧紧搂入怀里,把硝烟纷乱挡在世外……
  蓦然回首,日月下的足迹,世间的人与事,匆匆逝去。无痕……
  千尊玉佛寺
  一村佛光,渐次闪现,秋意又添一层色彩。
  千尊玉石,修炼成佛,以普度众生的方式,净化心灵,超然物外。
  玉佛千尊,站在神的高度,发力人间,安抚悲与乐。菩提,在400亩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梵音绕梁千年不绝,一字一句唱的都是“放下”、“无我”。我静静地进入隋代,静静地进入千年的法藏寺,在当城村,在闹市中静静地进入一片净土。
  我带着一颗尘世的心来了,出山门、天王殿,过七宝如来八十八佛殿,在世界第二大卧佛前跪拜,把干净的灵魂秘藏在莲花底下。在这肃穆庄严的千尊卧佛殿,谁还会把邪恶肮脏带在身上?佛,是不会计较失而复得的善良,美德
  一炷香,绕过尘世走进天堂,包括千年的风雨。禅堂、藏经楼,规模宏大,依然不老。不老的还有晨钟暮鼓,佛光普照。
  弥勒佛,憨态可掬。四大护法神白、红、青、绿,直眉瞪眼巨齿獠牙。藏于弥勒佛身后的护法神韦驮法相威严。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及地藏菩萨慈祥安宁。他们的表情我们一看就知道,那他们的苦乐呢?我们怎么不会知道。
  生态园、种植园、安养院身披梵音,经唱香熏,大音暗合心机,天长日久会不会就有了佛性?
  玉佛寺之内,有缘之人,他们在用一种语调探寻着每一尊玉佛的前世来生。还是不用去寻找命理好了,一切皆有因果。
  禅,照着生活,参透沧海桑田,还有秋天最后一朵菊……
  千佛千相,神谕不可说,只可悟。千佛汇聚,汇成世界和无我。千尊玉佛,震撼了整个艺术世界……走出玉佛寺,我竟然如释重负。
  邙牛阵、点将台
  当城的战乱苦短,隐匿于历史的深处。
  一些记忆从岁月中长出来,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陌生。
  传说中的杨六郎就在这里大摆邙牛阵,一举大败辽军。那时,当城不叫当城。一个叫幽州城的地方,1000多头牤牛领我步入宋朝,步入红土岗。邀些老乡,挤进杨延昭的兵营,看那些身穿盔甲的牤牛,尖尖牛角刺破辽军的肚肠,威震边陲
  时光悠然,某个夜晚,红土岗上的三尺点将台,退出历史的舞台。
  城池溢满沧桑。一段惊天动地的故事,风化后,沉睡在曲曲折折的护城河里,无声无息。
  故事走远,盖世英雄杨六郎顶天立在村志里,怎么走也走不出这片挡风城。
  以文化的名义
  国平
  这一天,我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的土地上……
  文化是什么?独以为:文化是一方土地的名片,也是在这一方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的胎记,或者性格。
  当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依河望海、沃土千顷,这里曾是大海休憩的地方,这里曾是黄河行走的地方,这里至今能感知到大海的温存和黄河母亲的亲吻。这里曾是屯边营寨,杨重贵的金刀烈马与萧燕燕的弯刀勇士在这里碰撞出的故事,被演绎成各色戏文与书辞,跟随着人们的脚步传颂开去。这里泼洒过铁木真的蒙古烈酒,这里掩埋过燕王河工的骸骨,这里也曾留下过十全老人的轶闻传说。这里的人们在辛勤劳作的生活里,掺拌着契丹遗孤、随龙北迁的传说,也回味着大槐树下黄米馍馍的余香。如今,我正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这片土地上。
  当城,这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名字,你是否源自那座洛阳铲可以探摸的寨墙?你是否还能感知那颗三棱铁矢带来的刺痛?你的丈二黄沙下白碱是渤海的盐水还是三千赵宋边卒的思乡泪呢?疤痕也罢,老茧也罢,总归都是当城名片上的横竖撇捺或者是点儿。
  而今,当城又一次来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这一天,我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的这片土地上……
  还是这片土地,今天确是以花开四季、果香蔬美的殊荣享誉远近,“08奥运指定蔬菜种植供应基地”的金字招牌,让每一分园田产出沉甸甸的收成,当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成为西青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昔日辛苦劳作的土地就演变成了今天休闲娱乐的农家庄园,当城的四金农民已把万亩金沙改造成了花园或移进了智能温室,犁、耧、锄、靶,也换作了灵巧的鼠标,收获中除了辛劳的汗水更多的是知识与智慧,因为,他们早已掌握了在网上用绿色生态的理念,把瓜果蔬菜换成各式的钞票,并为此惹来不少城里人的“嫉妒”。
  而今,“城镇化”的春风又一次迎面吹来,这一天,我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这片土地上
  一幅浸满幸福的蓝图在当城人们眼前铺开去,一片片别致的花园小区,错落掩映在绿树、花园、荷塘、假山之间,让人模糊了都市与乡村的界限,当城人可以在塔吊垂勾的地方辨别出自家窗外的风景,因为,那里有印在当城人血脉里的文化符号!
  不远的将来,也许你会迷了来当城古寨的老路,但当城人不会,因为,当城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名片”。
  这一天,我以文化的名义,行走在当城的土地上……
  我的家乡 我的童年
  高明
  传说杨六郎曾在此扎营,让兵士们捧土为城,后曰挡风城,现在叫当城。明朝时两高姓兄弟从渤海湾迁移到此繁衍生息,所以至今高姓人在村里占绝大多数。平津战役前夕,解放军先头部队解放当城村,遭到了保安团长“王二愣”的疯狂阻击,牺牲了相当的解放军战士,这个最后的反动派虽然隐姓埋名逃到东北,几年以后还是被找到拉回村里公开枪决。子牙河是这个村的母亲河,灌溉着上千亩肥沃的土地。解放之初没有桥,摆渡爷就靠着几条木船把人们摆到河西又摆回河东,他的功绩是那么伟大又是那么普通。河水拍打着木船经年累月,一如摆渡爷的故事,虽然他老人家的骨灰已经混合进这泥土里,而他那因劳累而弯曲的腰背,纯白的胡须始终是我最深的印象。
  一九七二年,一个小生命还在妈妈的肚皮里时,实行粮食的定量供给。眼看到了9月底,小家伙还没有生出来,他爸妈很着急,因为一进10月份每月人均粮食定量就会少十几斤,那就意味着孩子生出来就要挨饿。恰巧小家伙在9月的最后一天出生了,这下父母乐坏了,因此给这个婴儿起了个“赶粮”的小名,生产队的社员们也都说这孩子将来有福气。我就是“赶粮”,我是摆渡爷的孙子。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着深刻的体会,因为只有经历过苦才能更珍惜甜;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则基本没吃过苦,他们不会有那么深刻的感受。
  上小学时“小人儿书”是我的最爱,学校边上有一姓高的大爷,六十多岁,家门口的墙上挂着邮箱,算是我们村的小邮局。高大爷在院内一间偏房卖信封、邮票以及学生用品,有两层货架子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小人儿书”,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当时刚上小学二年级,便开始用积攒的零钱买来看,一般的“小人儿书”1到2毛钱一本,厚一点的3毛到4毛一本,现在看来并不贵,可在当时我要攒几天才能买一本过过瘾,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百多本了,书的内容大多是古书中的节选,如描写岳飞精忠报国的《风波亭》,描写忠义杨家将的《智审潘仁美》《穆桂英大破天门镇》《两郎山》,描写一百单八将的《武松》《鲁智深》《九纹龙史进》,聊斋中的《胭脂》,出使西域的《张骞》,描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平原枪声》、《蛇窟擒敌》等等,很多现在已经想不起名字了。大一些时,我和小伙伴们步行去杨柳青书店买书,上午9点从家里出发,中午12点半到达,下午五点多回到家,脚底下磨出了两个水泡。
  记得我从十多岁开始就在周末和寒暑假帮家里干农活,几乎是什么活儿都干过,受的那累就别提了,所以我加倍地努力学习,我的目的只有一个:我要考出去,离开这又穷又累的农村。这种学习加劳动的年头一直延续了将近十年,这十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十年让我不敢忘了农村是自己的根,这十年让我时时置身于改革开放的氛围里,更让我享受这蒸蒸日上的变化,享受这世界的精彩!
  如今住在闹市的我很少回村里,逢节假日去看望爹娘,也只是在家里陪陪他们。上个月适逢侄子结婚,我在村里多住了几天,并且抽空转了转,还与村干部聊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突然呈现在眼前。新鲜的种植经营模式,让城里人到农村租下一小片地来种菜,来农家院、跑马场、垂钓园玩的都是城里人。村里人通知我续家谱,我很感兴趣,同时我要找一找小时候和我一起玩弹球、一起拾柴火、一起割草、一起逮鱼摸虾、一起爬到西瓜地里偷西瓜、一起光着屁股从子牙河大桥上往河里跳的小伙伴们,我想他们了。
  七律·当城遗址怀古
  王培基
  葱郁津西畴野青,
  子牙①翠锁古当城。
  残垣禾黍晴云渡,
  塞草霞辉飞鸟鸣。
  烽火千年伤往事,
  金戈万里壮连营②。
  今逢盛世睦平日,
  杨柳东风倍惬情。
  【注】
  ①子牙:子牙河
  ②连营:北宋时天津为宋金前线,北宋沿子牙河建小南河砦、百万涡砦、沙涡砦、当城砦等九营砦设防。民间传说为杨家将杨六郎率军所建,应属壮阔。
  九月当成艳阳天
  玉衡
  春华秋实。九月,正是一年中当城最美的季节。十里果园飘香四溢,百亩麦海金波荡漾,红叶与绿蔬的争奇斗艳,染红了子牙河水,也熏醉了当城人的心。
  时值金秋,区作协邀请我市著名作家和区内部分作家来当城采风。不仅感受了大美当城大自然的美景,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当城深邃的历史的了解,更领略了当城人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抢抓历史机遇,迎接时代挑战,谱写出的山乡巨变的壮丽画卷。
  当城,这座始于春秋时代的村落,这处名垂千秋的古战场,这片水肥土沃的华北平原的一隅。历经两千多年的时光荏苒,朝代更迭,却没有让当城人改变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祖祖辈辈的当城人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辛勤耕耘着家园的土地,雕刻着这华北平原、九河下梢、子牙河畔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当城真的很美,美得醇朴。在当下,人们都忙着营造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的安乐窝,赶着时髦,争先恐后地住进别墅和洋房的氛围中,而当城人算计的却是如何保住好庄稼人的根——土地。他们也在营造,营造能够四季鲜绿不断的蔬菜大棚;营造批发、集散农产品的交易市场。营造静谧惟美的农家院中,鸡鸭成群,骡马成帮的独特风景。
  当城真的很美,美得大气。百亩果园中,春天桃花盛开,秋季果实累累。一年四季都有采不完,摘不尽的葡萄、香梨、苹果、草莓……千顷良田稻菽飘香,麦浪滚滚,绿时,绿城海洋,黄时,黄成金山。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当城真的很美,美得真实。当我们在农家院的饭桌上,大口朵颐那香喷喷的南瓜、土豆和玉米棒子,品尝土鸡蛋、鲜鹅肉和子牙河鱼的美味时,才真的感觉这才是绝美的佳肴,即便在五星级大酒店,花上千元、万元也享受不到的纯正绿色食品。
  当城真的很美,美得迷人。那绿柳成荫的街巷,那白墙红瓦的院落,那清新整洁的村落,那车流熙攘的集市,那枣红梨黄的果园,那排列有序的大棚,尤其是那涂满幸福欢乐的当城大人小孩的笑脸。所闻所见,真的让人感觉说不出道不尽的美!
  当城真的很美,美无止境!当我们听到村书记和村长的侃侃而谈,当我们看到展示在眼前的当城村远景规划,当我们同村民们聊天时得到的消息,当我们望见那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工地和机器轰鸣的厂房,我们不能不为之热血沸腾,不能不为之欢欣鼓舞,不能不为之赞叹不已,可爱善良、智慧勤劳的当城人,正在满怀信心地意气风发地,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的美好梦想而放开脚步,奋力前行。我们深信,未来的当城会更美好!
  当城的九月,永远都是艳阳天!
  当城余韵
  沙尘
  一片蓝天,两朵白云,三朋四友,寻幽探胜。
  这里是当城,一个栖息在天津西部的村落。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市井的嘈杂,却被一场初来乍到的秋雨打得枝摇叶动,满地金黄。
  太阳初升的时候,微风寻过碧波粼粼的池塘。那散放在河岸的木椅,错落了一段明净的时光,倒映在湖面,独守着一则与聚散无关的往事。红花、绿草只是寻常,却是你无意的呼吸,混杂了泥土和植物的芳香,揉碎在徐徐的秋风里扑面而来。坐着,躺着,远远地看着,慢慢地谈着。鸟鸣不觉着打扰,远处农机的声音更显得理所应当。这里的一切都在酝酿自然的和谐,正如那醇厚、朴实的当城人,用土地翻腾出新的生命,用勤劳诠释着心中的春夏秋冬。
  走过的农业种植基地,幼嫩的萝卜刚出地面,硕大的红枣压弯了枝条,新收的玉米齐整整码得老高,三两人群就这样悠闲地漫步其间。时值正午,篱笆圈住的鸡群也显得格外慵懒。一阵阵咕咕的叫声隔着温暖的阳光传入耳畔,总会让一个农村的孩子不禁想起儿时的光景。眼望远处袅袅炊烟,吃几颗枣,拾一根树枝,隔着笼子对着黄狗做个鬼脸,转过身来,便是声声不绝的犬吠。在这里,玉米叶的脉络舒展着当城的情怀,葫芦藤的筋骨凝聚着当城的精神,谁也不会在意,这诗样的田野竟囊括了多少种当城的倔强,它们从各自不同的经历中走来,憧憬着一个满怀期待的现代化家园。
  说起这个正在建设的新家,当城村委会高国群主任的介绍,云淡风轻,却显得无比坚定。溯源当城的过去,是一部横跨两千余年的史书。当城在春秋战国至东汉之前称红土岗,隋唐至五代时期为退海地,北宋时期称当城砦,元朝以后称当城。传说杨六郎在此高搭点将台,大摆邙牛阵,并一举大败辽军。面对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村落,在农村城镇化变革的今天,如何发展当城,如何经营当城,可让村干部、镇政府煞费脑筋。
  一个“四区联动”的构想,把物流商贸、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城镇居住四种功能有机的划分,为当城的明天舒展了理想的画卷。历史的渊源给与当城人一种勤劳、乐观的精神馈赠,这使得他们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保持着一种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那些播撒在田地间的种子,在汗水的催化下疯狂吸允着阳光雨露,生成绿色的枝叶,结成绿色的果实。再加上物流商贸的输送,生态旅游的支撑,城镇居住和都市农业的定位,当城可逐步发展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楷模。而这宏伟的蓝图也已不只是构想。不信,你听听这车流川息的声音,看看这朝穿暮塞的场景,每一个细小的行动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都在为当城人自己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这是一片我不曾来过的土地和一群我不曾熟知的人们。我所了解的当城也因走访的匆忙可见一斑。但是,当城人的热情,当城人的倔强,却在短短的一天时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这里的土地不会因为谁的光顾而声名显赫;也许,这里的人们不会因为谁的称赞而趾高气扬。因为,它就是一个陪伴光阴一同行走的村落,却被历史用“当城”的名字竖起脊梁。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