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西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899
颗粒名称: 俗话西青
其他题名: 寄语“寻根大运河”活动
分类号: I267
页数: 7
页码: 57-62
摘要: 本篇收录了《我爱家乡杨柳青》、《杨柳青人口语中的“色”(shai)儿与“式”》等文章。
关键词: 文学 杨柳青 杂志

内容

我爱家乡杨柳青
  ——寄语“寻根大运河”活动
  戴敬勋
  人人都说家乡好!我爱家乡心更亲。
  “家乡好! ”这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中国人对家这个字就亲。当然了,讲话都各说各的理。这 都是没完没了的话题。在我看来这是爱祖国爱人
  民的表现!提起爱我的家乡杨柳青,我就有大小千般说不尽的好!所以我说:我爱家乡心更亲。今天借着“寻根大运河”活动对我的采访,我想把我对家乡的爱,以及为什么爱好好说一说。一切的好是比较出来的。说家乡好!没有说服力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日前的九天是西青区记者团“大运河”采访寻根活动,很成功的回来了。往北的采访收获很大,应该祝贺!大运河申遗是继“万里长城”之后的我国第二个大项世界遗产的申遗活动。这是祖国伟大的证明,也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伟大的两大奇迹呀!这是我们的光荣与骄傲!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我的家乡杨柳青是大运河的72个大码头中最好的地方。当年,杨柳青荣膺中央电视台发起的评选“历史文化传承名镇魅力名镇”时,我内心感动极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怎么就把杨柳青评为全国的“文化历史传承魅力名镇”?!感动之余,睡不着觉,考虑了多日,思之再三,才渐渐地醒过味来!
  杨柳青是个千年古镇,谁提起来都津津乐道,还传说是乾隆皇帝金口玉言封赐名杨柳青,多牛呀!但这些理由多牛也是凭空一说,我们还得讲实实在在的道理。我认为杨柳青之所以有魅力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运河造就了杨柳青独特的历史文化
  别看杨柳青地方不太大,但在低洼地区当中,它是高的大的,而且它地位很重要。当年杨柳青的三里长街有三条,当中有个三不管(七街)。这是过去杨柳青最繁华的地方。为什么叫三不管?因为,当年它是天津的西边界,武清的南边界,静海的北边界。什么理由啊!君不见东有关帝庙,西关帝庙还有三义庙呢!为什么火神庙也分东西呢?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县域。一个小小的镇居然有32座庙,还有很多公所、道会门的迷信场所。我觉得也很怪。这里地方人人口不大多,没有老道尼姑和尚及善男信女,可为什么有这么多寺庙、道会门?这里庙会、花会、水会很多。年年有开庙会的场子,花会表演,水会设摆(百户有水会两台救火机,几十付水筲,万多青壮年准备出动救火)。
  在旧社会,上面说的这些跟别的地方比都是拔尖的。所以,杨柳青虽小,但你说它是全国第二行吗?它原来就是名镇。而以上这些都得拜运河所赐啊!
  过去,一个月的一与六是六天的集市。四面的村民到这里来赶集很热闹。在河里还有千帆上码头、万舟下江南呢!因为南运河的漕运船必须停靠杨柳青。南运河入海进白河(海河)而北货南下是溯白河到天津三叉口入海河南下杨柳青转口南运河。小小杨柳青是船只码头转口站,是停泊站,是补给站,还是交易站。总之杨柳青是集散地,大运河的南北72个码头中最繁华的集散地点。过去我们国家的国都往往也是手工业集散的地方。像北京、西安、南京等历史名城的里巷胡同过去都是前店后坊。而你看看杨柳青过去的地理图(油坊胡同、粉坊胡同、糖房胡同、纸坊胡同、棉花店胡同、磨盘边胡同——前店后坊的规格是千年古镇的传承文化吧。这种情况除去几大古都外,别处是少少的。也正是由于杨柳青是运河重要码头、繁华之地,所以这里各种信仰多,寺庙也就多,于是庙会、花会多,而买卖家多水会也就兴起,同时各地也就争管杨柳青。所以,杨柳青独特的历史文化都是大运河对我们的恩赐。
  二、年画是杨柳青文化的底蕴
  在这块土地上,祖先们创造的传承的是劳动精华。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杨柳青,戴姓家族戴廉增号是600年的住户。当年戴家是从苏州桃花坞通过大运河迁徙到杨柳青落户的。戴家家谱曾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存了十多年,文革破四旧堡垒时查缴没收了。我们家是没有土地的被斗户。但在党的正确政策下,杨柳青的年画依然在全国年画界处于领军地位。历史上的手工业艺人思想保守,怕自己的手艺传给女儿就会另立门户,“买卖对着干就会没有饭”,所以传子不传女。杨柳青人有这个习俗,姑奶奶到了娘家说话有分量。好吃好喝陪嫁丰厚,有好吃的先给姑送去,但就是不传艺,手艺保密。既然保密,怎么又说杨柳青“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呢?个中缘由外来人不明白。这还得从我们戴家说起。戴家年画干到第九代正是乾隆年,那是盛世,戴家年画都卖脱销了。由于工作量太大,九世祖戴廉增把眼睛都累坏了,因此才开门收齐氏为徒(齐建隆为戴廉增女婿)。齐建隆号嘉庆19年才立门号开张卖货。而齐建隆的年画是有别于戴廉增的。君不见红楼大观园贾母吃螃蟹一幅画他画了五六十口人,水浒传大闹忠义堂画了十六口,白蛇传水淹金山寺是三十多人的画面,可戴家老字号仕女、娃娃、神祃画才几个人哪?!这叫不顶老丈人,不对着干都得吃饱饭。到以后杨柳青人,“家家点染,户户丹青”不仅是年画艺人会画,连赶考的、当官的,家家户户都会画,教书的也教画。文昌阁高善观父子都教画画,其实高善观的儿子叫高砚农,画美人是一绝。杨柳青的翰林院的翰林全会传影。我见过他们的作品。因为我的爷爷是他们的亲表弟。高桐轩的孙子孙女叫我表哥,很亲近。杨柳青人的和谐是辈辈亲,表亲表亲打折了骨头连着筋,杨柳青人的口头语呀!而年画是杨柳青文化的底蕴!
  三、杨柳青是善地
  杨柳青是个好地方,生在杨柳青是幸福的。都说这里是善地!什么叫善地呢?这个地方善于助人为乐,有句话是古语见于《名贤集》一书“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里的人不仅以善与人交往而受敬重,更由于其乐善好施。
  天津地区是低洼地区,退海地区。所谓的九河下梢。解放前是易涝地带,民初是灾害频至。而鬼子入侵后更是不顾中国人死活决堤冲共,统制米饭,吃大米者死罪。收尽民间铜铁,将煤收归日本,存于海里。那叫“大东亚共荣圈”。八年的侵略将中国人的所有物资运净。再加上国民党的三年多受美国的欺辱。老百姓已是一无所有了。天津解放后是天天向上了。而杨柳青呢?迎来了新生。这是我的感受。解放前,我生在杨柳青祖居六百年的家庭,虽然日本统制厉害,我却没有受多大苦。那是上学时期,我还是孩子,家里大人保护的严实些,没有米面,吃了两年国药材面。茯苓面和淮山药棍子面,比花生皮的面子好吃多了。
  杨柳青是善地的说法更大的原因是大财主发家后救灾。搞大漕运发家的石万程外号石万顷。一顷一百亩,一万顷就是一百万亩地的地主。但是这个地主不是黄世仁,是个石善人,他家平时就有恤邻会放舍救人。这是一个善地的财主大户。天津的海河是一大水系,人们常说是九河下梢,而杨柳青是天津的门户镇,九个河的水入海河。海河入海的水是九条大河。如果大暴雨量太大容不下泄不走怎么办,决口呗!旧社会呀!它能像如今的政府,根治海河吗?所以灾害频发。而那年代的救灾很不好说,天津有些大户像八大家的“被济社”有时在杨柳青设粥厂。而杨柳青呢,确是个善地。怪在32座庙就应该行善。天津地区的县洼里水满都不会死人。洼淀的村子一般都是屯村。所谓土台子,平时把村子四周都屯的很高,高出河堤。屯点上建房,大水淹没了庄窠台子但房台子不湿,多少家也不怕死不了人。不像大江大河的洪峰收走人多少。冲不走人是洼淀水灾的特点。但是没粮,饿就该死人了。而想办法出了村就可以讨要活命。所以灾民全奔杨柳青这个善地。民国28年闹大水,天津劝业场淹到一楼顶,二楼能上船。那是日本鬼子淹八路闹得。江米白灰筑的大运河金堤用炸药在杨柳青开的口子。可杨柳青的河堤在水平之下,所以灾民只有到杨柳青要点活命吃的东西。“三天不吃盐,腿肚子往前转”。连卤咸菜都得讨要,临走回家带着讨要的吃的还得给家人要点盐粒子才能走。
  杨柳青也是水围着的地儿。前后两河通流口直门过流儿。但杨柳青镇和户里打了招呼,灾民许可进二门讨要,不许关大门。灾民有时没有点白开水都咽不下去,说玄了噎着就死人。杨柳青人感于灾民疾苦,尽力救灾,烧水管卤咸菜给抓盐带着。因此灾民认为杨柳青最疼苦灾民,是个善地。其实杨柳青人的善行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年深日久才成这个样子的。大户小户中等户,从来不关大门,要饭到二门才乞讨,卖小吃的都能进北屋,这是其它任何城镇不可能的事。而杨柳青有这个习惯,还都挺自然。做小买卖的都是熟人,就习惯送货上门,习惯成自然。在杨柳青不卖钱还繁华吗?多大的财势也在杨柳青应付这些,得做善事,而且年是年节是节。没有钱做善事在杨柳青叫不像过日子的。也怪了,八大家也很习惯!
  有人说“共产党是专斗地主的”,也有人说“天下的地主是剥削阶级”,“非斗不可!”杨柳青的地主是从很早以前就懂得共产主义的人!很多人地主子弟对当地主不感兴趣,成为天津地下党的工作者。解放天津战役有大牺牲。但榴弹炮只炸了中正书局和佛照楼的顽军宿舍当官的,其余的炮弹光打滚不炸。我军在市里到最后也没见到死对头。却是大机关牌子翻过来就是政府军管会,你信吗?这可能是解放城市的地下工作最有把握的地方。
  解放后一次培训新兵干部南下八千人,其中南开大学几乎连中学生大一点的都参了军。接收广州叶帅带的大部分是天津干部。每个军师文工团都不少于十多人,各连排教师教到了高小毕业。都是天津和北京小中学以上的年轻人,这正是毛主席的号召。接着,下个号召就是抗美援朝了。
  四、杨柳青的文化底子厚
  杨柳青的文化艺术是高超精美的绝活:祖父告诉我好多杨柳青的事情是“高、精、尖”的中国之最!现在的灯会,正月十五的过街灯,如果不是文革的破坏损失,仍是全国之最。杨柳青的年画驰名中外,“家家点染户户丹青”这些话杨柳青人已经落到实处了。我在祖父说给我的好多事情上的观察落实以后,这些年工作中有时谈到这个话题时很多人不信,但比我岁数大的人相信,因为他们见过也知道杨柳青人的底子、事实。
  杨柳青不光是画乡,也是历史上文化人逃避兵战和隐忍之所,也是人才成就的地方。河边上的石子传家市状元府遗迹,很有规格,曾是卫队的家属招待所。像样子官宅不只石家,还有高家,但详细情况上已很难找了,估计史册上还有记载。当然在朝的显赫而在隐的却很不显露,但老人们一说这些都有来有去的,很显敬仰之意。这是由文化的分量贴近的。600年前的杨柳青人很多是在杨柳青这个边远地退隐的。看一下迁来这里的古人的碑文也知道一部分,又何况后来来此地起家的文人呢?文昌阁的历史已在三百年以上了吧?一个地方如果有个举人都报喜敲锣,转三条街的响动哩!
  文化底蕴还应包含着文化的传播、过往名人的留存。可是,名人留过的东西又是谁收下来保存下的呢?谁看见的乾隆下江南在杨柳青做了记录?而杨柳青的灯,很多人都不记得了!过去,东庙、西庙、三条街的庙十几米一条长衫篙南北一搭就能挂两条灯,八面的画每灯四幅画,都是连环画,彭公案,施公案,刘公案、狄公案、海公案、红楼、水浒、三国、列国,那可是小说集成呀。打着灯去遛百病,看着这些部小说灯,我认为那是杨柳青的广告画向全世界在宣扬魅力,文人墨客来吧,看看杨柳青!我爷说那是这些杨柳青人画的画,绢画。凡是当过文人的画,老百姓的能人也画,气势磅礴,导致画界的观灯看画。那标志着杨柳青人的画的成就,也告诉世人不仅是两个小钱的年画宣传。我还记得小时候有的家里死了人,棚里的水陆道场画、十道阎罗画和金神画像家家有,工艺很高。爷爷告诉我杨柳青人在人物画上的能力画法很普及。后来我找过原因,我看到过杨柳青的芥子园画谱、清爱堂画谱、百花园画谱,大小版本各不一致,说明从家庭到个人的对画工艺的普及量度。后来看过翰林的作品后才信爷爷说的文人画,杨柳青的官全会画。中国的文人不光会画还会行医,所以杨柳青还有行医的文人、画像的文人。杨柳青人才都没有少出,所以我认为它的文化底蕴深厚。
  还有一件大事是传承的道德。戴家收藏的画家作品中有八大山人、扬州八怪、沈周、白石老人、钱喆生等很多的名画家的画品,数不胜数美不胜收,但从来不原样刻件,连近似创作都少。爷爷告诉我:“你说那幅九子斗蟋图太形象了。刻个版准抢着买。这不对。那种画只参考在小儿戏耍里,和踢毽子、拍皮球在一类里印一点。它和‘孔子师项橐’、‘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不一样,玩蟋蟀为玩物丧志,玩蟋蟀不读书是个错”。所以杨柳青年画提倡的是教育道德,这是画的内涵。“文革”时游完街回来,爷爷问着我:“你这该明白了吧!破四旧咱家没犯错,如果有了批判的问题你懂吗?错了就更不得了啦!”这就是多年来的道德责任感。另外在作品的用利上从来不做画家类似的产品,说那叫画家的赝品,其罪过要挨万人骂的。
  五、吉祥喜庆、向上的地方文化魅力
  杨柳青有国宝石家大院,有幅幅都有吉祥话的年画。所以,杨柳青人得喜庆善良,有向上的精神。
  艺术水平高是各项工艺水平竞争向上的结果,砖木石纸相应的竞相提高。
  庙宇是人们的信仰上的寄托着向好的心理,加以人们的和谐的希望。劳动之余的生活相处交流交往当中的聚合集体产生的声音动作而结成的生动表现的升华气蕴,也是竞相表里出来的舞动。如挑担、抬轿、吹奏鼓点表演,连走动的风范都高出他地一筹。花会、水会、庙会,高轿,龙灯都有很高的比较造诣。连互相见面都特别,打招呼叫“张二爷!”答“爷!爷!爷!”桑木扁担走起来的颤!和节奏感的和拍。各道花会都具有很高的表演艺术。茶挑鼓抬、轿动态、辇动态,旱船表演跑驴、狮子,龙灯,都是很高超的艺术。再看大旗、对子、小旗、香搭、灯台、灯挑、各道会的木雕茶挑等的木刻工,这些都属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应该说,杨柳青的历史文化是独特的,而这些多拜运河所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杨柳青,爱着流经杨柳青的大运河。希望你们“寻根大运河”活动多挖掘杨柳青独特的历史文化,找到其根脉,为更好地传承杨柳青的历史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杨柳青人口语中的“色”(shai)儿与“式”
  孙玉昆
  杨柳青因大运河而兴盛,又因大运河把杨柳青劈成南北两块。因此居民生活中的口语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差异。在运河南岸居住的15街、16街居民如在农家院垒个七星灶台、或八星土炕,一个人说:垒个这“色儿”的美观好看。另一个人说;垒个那“色儿”的耐久实用。这个“色儿”就是“式”或“式样”的意思。而在运河北居住的镇居民如在自家院盖个门楼、或垒个影壁墙,一个人说:垒成这“式”的坚实。而另一人却说;垒成那“样儿”好看。其实这个“色儿”与“式”或”样儿”所要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如今,运河南15街16街已被拆迁形成园宝岛等待规划开发,居民早已搬进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其它小区居住,再也不用垒灶台,垒土炕了。但,偶尔在其它小区内听一些老人、妇女在闲谈中冒出一句“这色儿”或“那色儿”,肯定是在运河南15街16街居住的老居民、老住户。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敬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