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船开到我身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866
颗粒名称:
大船开到我身边
其他题名:
读白青长篇历史小说《大船》有感
分类号:
I207.4
页数:
3
页码:
40-42
摘要:
这位读者多年没有看小说了,但最近读到一本名为《大船》的书,重新激起了他的阅读兴趣。他认为这本书能吸引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作者是他的老同学,描写的场景是他熟悉的家乡,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也与他有关联。他赞扬了作者的才华和创作精神,并表达了对作者未来作品的期待。
关键词:
小说
评论
研究
内容
多年没看小说了。说实话,我曾经是一个小说迷,从初中时起,我曾读过许多小说,诸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创业史》《播火记》、《红旗谱》、《苦菜花》、《迎春花》《红岩》及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许多人物、故事情节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并不时引经据典,作为生活、工作的指导。近些年之所以没再读小说,一是退休之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没有整心思看书,二是现在我对许多书感到不对胃口,言情、武侠之类的书引不起自己的情趣,再加上电视、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因此也就对读书缺乏了迫切性。
近日,一本尚未上市的《大船》重新燃起我读书的欲望,使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这是我的老同学白青亲自赠送我的图书博览会展出的新作。这本书之所以重新燃起我读书的欲望,我觉得最主要的缘故是它距离自己近。
一、作者距离我近。
作者白青是我近年来交往很近、很深的人。我们同是杨柳青一中的学子,同是上山下乡的一代知青,同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花甲老人。相同的年龄,相近的阅历,相同的思想意识使我们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在我的同学当中,白青是卓有成就的人。想当年回白洋淀老家下乡之间,他接触了当今众多的社会精英,如卢中南、陈凯歌、芒克、多多、林莽等,奠定了他社会交往的视野。在部队服役期间,他从事新闻媒体工作,部队生活提高了他的文学造诣。复员回到社会中,他在大型国营企业当组织部长、校长,行政工作进一步提高和验证了他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艺术。深厚的文学基础,开阔的思维视野,超强的观察能力和先进的价值观念,敢为人先的理念使他提起笔来如脱缰的奔马一发而不可收拾。据我所知,八年来,《天津日报》、《今晚报》隔三差五发表一些他创作的诗歌、散文,并时不时在电视台录像作节目,是一个报上有文,电台有声,电视上有影的名人。近几年,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收获频丰,先后出版了《梧桐飘飘》,《白青爱情诗选》,《民工的诗》《白洋淀诗畔》等书,让人刮目相看。白青为人低调,作风朴实,谦虚谨慎,从不以名人自居而张扬自傲,使许多人愿与他接触交流。我就是在他的鼓励指导下开的博客。我们曾有一个共同为霍元甲文武学校服务的机会,但仅仅共事了两周,白青就以他太忙离别而去。当时我不太理解。就在他离开霍元甲文武学校的三年里,他写了三四本书,其中有两本诗集,一本书信类的《与卢中南的信》,再有就是手中的这本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近40万字的小说《大船》。我看的小说不少,而且名著居多,但总觉得这些书,这些人,这些事距离自己太遥远,只不过是一种文学创作。而自己身边的同学出书,却感到有所不同,这是自己所能听、看、感觉到的事,他既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家乡的历史,是一部还原历史事实的文史文献。有这种感觉,先睹为快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场景距离自己近。
看《大船》感到特别亲切,原因是书里所描写的场景就在自己的眼前,全部是家乡的环境。白青,真名叫朱继和,白青是他的笔名,白青其实是一个地理名称,他出生在白洋淀,成长在杨柳青。用白青作笔名,这是他的家乡情结,表达出他对家乡的爱。书里所描述的地方,绝大部分都是家乡人非常熟悉的地方,像淀洼相连,水烟浩渺的华北明珠白洋淀,像干流短小,支流众多,流域形状恰似“扇形”的海河流域和它的五大支流,像十年九捞的津南洼,像夹在南运河、子牙河之间的有小苏杭之称的杨柳青和它的街道、胡同、店铺、寺庙以及石家大院、安家大院这样的名称,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家乡人都历历在目,这些地方再熟悉不过了!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海河上桥梁遍布,内河航运的功能没有了,沿岸的码头不见了,平房不见了,“三不管”这样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是高楼大厦,物业小区,就是被称为华北第一宅石家大院、安家大院也成了当地的博物馆而对外开放。书中所涉及的地名地物已成了历时的绝唱而被人们载入了史册。白青不愧是一位优秀的对家乡有深厚情节的作家,它的《大船》为后人留下一部环境文史资料,为家乡的文史资料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人物距自己近。
白青曾经对我讲过,《大船》是依据自家的故事为原型写出来到书。他起初的写作动机,只不过是想写一部家史,但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故事不断展开,书中人物轮廓越来越清晰,形象越来越丰满,情节越来越动人,从而使写作不断深入,于是就如平原走马,一泻千里,直到水到渠成,大获成功。
《大船》人物众多,个性鲜活,人物鲜活,栩栩如生,看后让人过目难忘,并使人浮想联翩。如看完《荷花淀》描写荷花的一章,使我想起来孙犁笔下的水生嫂,看完《君宜姑娘》一章,使我想起杨沫《青春之歌》笔下的林道静,看完《庙主之争》一章,使我想起浩然《播火记》中手执铡刀的朱老巩。而主人公朱琴声,更像创业史中的梁生宝,诸如历史上的石万仕,安文忠,王二愣这样的地方名人,描写的更是接近历史,接近现实,接近民间演绎,从而让人读起来感到莫大的兴致。《大船》中人物对话精彩,地方方言突出,更让人感到就是家乡人在唠家常,既生动又亲切,因此引起读者更多的关注。
关注自己,关注家人,关注老乡,这大概是人的一种本能吧。
四、故事距自己近。
《大船》的故事,是以海河内河漕运为主线,组成相互衔接的几十个故事。这些故事,有许多是家乡人耳熟能详的事,让人感到亲切,动人。许多年龄大的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阅历,如抗洪保堤,60岁以上的人都曾经历1963年抗洪的体验,搭人墙抗风浪是经典的人定胜天的瞬间。上航拉纤,顺风张帆是子牙河、南运河沿岸的一大景观,扦工号子犹在耳边震响。下河游泳,张网捕鱼,飞叉捕鱼,鱼鹰猎鱼、凌眼捕鱼叉鱼和冬季窖冰,更是当地人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而冬季冰拖床的运货、运人的场景,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大船》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把家乡风土人情描写的生动翔实。至于安文中的赶大营,更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事实。杨柳青文史中有两个亮点,一个是本书的漕运,是杨柳青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个就是赶大营,是杨柳青商帮和大院文化发展的成因。白青是把杨柳青两个文化亮点结合的第一人。白青多次提到的“莲花白”白酒,是当地人自以为豪的地方名产,白俊英也是杨柳青年画典型的代表,至于反面人物王二愣,在当地更是赫赫有名,这个心狠手黑的惯匪,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公安机关通缉,当地人当时都被动员提供线索,最后在东北被抓获归案,经政府公审枪决。白青把众多人们关注的故事作为书中素材,拉近了书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到异常的亲切。
匆匆读完《大船》,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我更被白青的精神所折服。一个年过花甲,退休闲赋的人,竟能在不耽误诗歌创作,不影响所有日常活动的情况下,完成一部40万字的长篇著作,真是令人称奇。我衷心的祝愿老同学保持这种永远向上的精神,尽快完成48集的连续剧剧本的改编创作,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惊奇,给所有关心、爱护他的人献上一道精美浩大的文化盛宴!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潘泽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