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杨柳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769
颗粒名称: 父亲的杨柳青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3
页码: 6-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父亲创作的戏剧《杨柳青青》,该剧以天津杨柳青古镇为背景,融合了清史和民间艺术元素,通过描绘古镇的美丽景色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作者对杨柳青的深厚感情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文章介绍了古镇的历史和风貌,以及剧中的情节和唱词,强调了杨柳青古镇作为民间艺术瑰宝的意义。
关键词: 杂志 文学 杨柳青

内容

“一湾碧水连屋宇,半川花月半川溪。檀板弦歌柳枝曲,三五画坊近酒旗。丹青妙手描金笔,小镇风情令人迷。”如此瑰丽的描述让人不禁心驰神往,古镇杨柳青热闹欢快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一望便知,这长歌短吟的歌赋定是出自父亲之手。那是他几年前专门为古风依旧的杨柳青所写的戏剧。如此优美的唱词在这出名为《杨柳青青》的剧本中可谓比比皆是。不知父亲何时想到要写一部以杨柳青为背景的戏剧,亦不知是什么激发了他关于杨柳青的灵感。
  故事发生在乾隆下江南那个众所周知的年代。而皇帝曾途经杨柳依依的古镇,也就成了当地人世代神往的传说。于是父亲的戏剧附丽于这个如诗如画的古镇,以画女杨柳一家不幸的遭遇,以及乾隆皇帝的体恤民情,演绎了一曲跌宕动人的故事。
  小时候曾以为遥不可及的杨柳青镇,如今近如咫尺。多少次都是全家人结队而来,专挑春节之前,在镇上选年画、买吊钱儿已成必备的年货。女儿在美国读书期间,过完圣诞节就赶回来过新年,也总是让我们带她去杨柳青,选购极富喜感、抱着鲤鱼的大胖娃娃作为礼品,向她的老师同学介绍中国的地方文化。
  数年来造访最多的是镇上的石家大院。不知道曾带过多少亲朋好友来此一游。当然是因为喜欢出生于这家大宅的电影演员石挥,以他不着痕迹的表演打动人心,至今想起《我这一辈子》依旧会为他饰演的小人物喟叹不已。常常走进石家大院,也不单单是为了石挥,而是忘情于这座堪称“华北第一宅”的民居建筑。院落中亭台楼阁令人过目难忘,客人们无不留下“啧啧”赞叹。
  父亲将清史中确曾发生的事情融进他的戏剧。那是宫廷书写官杨瑞莲与乾隆皇帝惺惺相惜且感人肺腑的故事。于是就有了古镇画女杨柳之父遭人诬陷,塞外充军的情节,而杨柳家的悲剧最终得以平反昭雪,则来自于乾隆皇帝惩恶扬善的意志。父亲说《杨柳青青》是一出轻喜剧风格的古装戏。戏中处处回环着古老城镇的淳朴民风。活动在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不遗余力地展示了这个古镇的年画风俗,不同程度地渲染着“家家能点染,个个善丹青”的这一方别致的水土。于是,“望不断,桃红柳绿争花信;赏不尽,妙笔丹青纸上云”。
  曾记得,杨柳青古镇大兴修葺的那些日子,一座座牌楼修旧如旧,蔚为壮观。脚手架上,工匠们描龙画凤,让廊檐飞花叠翠。不久后,又在河畔看到了传说中让皇帝心仪不已的那位浣纱女的雕塑。
  每每探究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却不想竟然在父亲的戏剧中慢慢清晰了那作画的张弛,唱段中写道:“洒一钵清靛水,投一方香罗帕,方塘如镜染素纱。浪绘波描神韵雅,好一幅墨荷碧莲花。”
  父亲所以能想出如此绮丽的唱词,定然是他对古镇怀了很深的感情。于是他才能将这户户丹青、家家点染的民俗文化烂熟于心,进而将其和雍正、乾隆先后来此的传说戏剧化地结合起来。父亲有着深厚浓郁的古韵文修养,在他编剧、导演之余,他最热衷的就是创作格律严整的古诗词。于是这种夹带着戏剧情节的浅吟低唱,或许唯有父亲这样怀着历史情怀的文人,才能写出如此妙笔文章。
  后来曾问起父亲为什么要写《杨柳青青》,他说,或者就为了弘扬这古老的民间艺术。杨柳青年画所以能以其独特的绘画工艺彰显于世,必然有它得以代代相传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杨柳青永恒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中一朵旖旎的奇葩。
  又问父亲,到底为什么要写这如幻似梦的《杨柳青青》?父亲想了想,说,或者来自于幼年时,听老人讲述乾隆这位风流才子的独特记忆。
  乾隆的诗作出自于《清稗类钞》,是父亲从老家破屋的古书里发现的。于是他熟读其中所有诗作,甚而背诵下来,终生不忘。乾隆诗曰:“行古道,过秋庄,正遇女子碾红梁,玉腕鞭声爆,金莲裙下忙,帚频扫,簸轻扬,汗湿粉面花含露,尘拂修眉柳黛霜,果然农村无淑女,良可惜,风流高格配农郎。”庙堂之君,民间心肠。如此纸上情,笔中意,或者这就是《杨柳青青》的初衷。
  于是特别回味父亲的剧终曲:“柳青青,意融融,开心笑笔写丹青。无边风月无边意,都付欢歌笑语中。”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