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随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728
颗粒名称: 大运河随想
分类号: I269.7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大运河的深厚情感和对其现状的担忧。作者认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滋养了我们中华民族一千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大运河逐渐失去了其往日的辉煌,变得污染严重,河床狭窄,河水“糖浆化”,垃圾堆积如山。
关键词: 杂文 文学 杨柳青

内容

常在大运河岸边徜徉,看着静静的河水、石砌的河坡、两岸熟悉的景点,总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但是,当我登上气势如虹、飞架大河南北的“步云桥”之巅,居高临下再看这条曲曲弯弯、一直伸向迷茫远方的大河时,就会顿生历史的沧桑感。像是触摸到了她嘭嘭直跳的脉动,一脚踏进了时代变迁的历史风云。
  遥想1400多年前,隋炀帝为畅通政令,网罗天下财富,不惜征集200多万民夫,三次动土,历时六年,开凿了这条纵贯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五省,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全长5000多华里的京杭大运河,不禁令人心怀崇敬,不胜感慨。大运河惊世骇俗,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寺并称世界最宏伟的古代四大工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一个如此短命的王朝,却以吞吐自然的旷世魄力,凿通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一个沾满历史污秽、声名近乎狼籍的皇帝,却给他的后世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物质财富,想想总觉得令人不可思议。我以为,万里长城、金字塔、大佛寺固然伟大,但是它们只是作为古人超凡智慧和巨大潜能的象征,供后人顶礼膜拜。而大运河则不然,她是一条神州大地上贯通南北、奔流不息的大动脉,实实在在地滋养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千多年。至今,九次引黄济津80多亿立方米的黄河水和现在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东段,仍然沿用大运河故道,已经和将要为干旱的北方、缺水的城市送来母乳般的甘甜。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运河是中华民族以其无与伦比的意志力开创的一条永远水气淋淋的母亲河。
  想起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大运河就在老家门前流过。当时我眼中的这条河,无非也就是供人们“跑跑船,浇浇地,捕捕鱼,排排水”。直到有一天,我拽着父亲的衣角,从杨柳青西摆渡口上船,顺流直到天津卫三岔河口,第一次亲眼看到老直沽寨是那样的热闹繁华,才让我这个“井底之蛙”知道,原来家门口这条大河能够“通天”啊!岂知,这已是光绪皇帝1901年宣布废止运河漕运半个世纪之后的事了。可见,在此之前,大运河曾是何等的风光。今天,无须费力,只要你打开案卷,轻轻地走进历史,就会发现:大运河真正的繁荣,始于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大都(北京),并任命水利专家郭守敬疏通河道之后,至明、清两代逐步达到颠峰。在这三朝近800年间,通过大运河每年要向京城漕运500万担左右的粮食。大运河不愧是“南粮北运“和南北物资交流的功臣,集水流、物流、人流、信息流、文化流于一流的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堪称古代的“高速公路”。掩卷静思,透过重重的历史烟云,仿佛还能看到大河上下忽而“舟楫云集,帆樯蔽日”,忽而浩浩荡荡、鱼贯而行的大漕船,还能依稀听到悠扬哀婉、此起彼伏的纤夫号子声,船上船下兵民交谈时的南腔北调,还有夜晚随风飘来的浙江绍剧、苏州评弹、河南坠子、西河大鼓、天津时调的轻声哼唱。满满的一河文化穿越千年时空,曾经成就了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也催生了后来举世闻名的桃花坞和杨柳青年画。
  我常想,一条大河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其实答案很简单,就在于”流动”。如果让时光倒流一百年,捧一捧大运河的水尝尝,那你一定会品尝到钱塘江的喧嚣、长江的浩淼、淮河的桀鹫、黄河的澎湃、海河的壮阔。一条以五大水系为源头,日夜奔流,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河,必然酿造出无比神奇的甘甜,这又怎能不引来亲水的人类依河而居呢!“南有秦淮人家”,北有“御河人家”,从“天津水西庄”到“苏州园林”,大运河两岸傍河形成的城镇和村落,犹如天河的星星,数不胜数。我想,人类选择河流,是为了生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饮水和灌溉。不难想象,能够培育出声名远播的“小站稻”、“天津大白菜”、“沙窝青萝”的运河水,对当时的人们有着怎样巨大的吸引力。也不难想象,在南运河的臂弯里,诞生了千年古镇杨柳青。至于后来一些城镇似明珠般的闪闪发光,那是因为漕运进一步推动了她们的蓬勃发展。而正是持续了数百年的漕运,才载来了一个“兵民杂处久,一半解吴歌”的天津卫——最终成为牵动近代中国历史的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每当提起今天的大运河,就会触到我内心深处最敏感的地方,即大河无处不在的污染。最近几十年,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据报道,目前亚洲的河流全部污染,其中十分之一严重污染。大运河自清末废止漕运以后,随着现代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的不断发展,日趋走向没落。自山东临清至天津三岔河口的南运河,仅仅起着灌溉作用。由于北方持续干旱少雨,黄河支流漳河、卫河无水可供,导致南运河全线断流或干涸。尤其是随着日甚一日的环境污染,导致河道变窄,河水“糖浆化”,不少河段成了排污和倾倒垃圾的“龙须沟”。每当看到这种情景,作为从小吃运河水长大的运河之子,我感到十分痛心,总觉得眼前这条大河就像被不孝儿女抛弃的母亲。我也知道现在运输不用她,吃水不靠她,但深深植根于生命中的运河情节和运河文化,却始终让人难以割舍。我想,那些世代受到母亲河恩泽的两岸人民,一定有着同样割不断的母子深情,一定思考着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拯救母亲河、回报母亲河。
  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又似乎感到由衷地宽慰。站在“步云桥”上,看着自2002年已被疏通改造的4.2公里长、40米宽的南运河故道及两岸秀丽的风光,我不禁从内心发出感叹:这确是一项深得人心的“民心工程”啊!在母亲河怀抱里长大的杨柳青,在回报母亲河中,首开先河,为此赢得全国魅力名镇的称号,当之无愧!更加让人感到欢欣鼓舞的是,最近两年,由全国政协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考察团,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现状及文化保护进行了全线考察,并广泛听取各地申遗建议和意见。紧跟着,天津市结合海河综合开发,着手制定了界内174公里的南、北运河整治规划:即对北运河分三段综合治理,南运河继续推进全面治理、实施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程。目前,规划正在逐步落实,稳步推进,效果日渐突显。
  大运河终于迎来新时代的灿烂曙光,我们热切地期盼,盼望着大运河早日申遗成功到那时候,大运河将会全线贯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其历史风貌。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人民将为之骄傲,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见证,将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玉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