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校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635
颗粒名称: 七彩校园
分类号: I206.7
页数: 4
页码: 53-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9年的当代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 杨柳青 文学 作品

内容

古今反差之我见
  ——学《送东阳马生序》所想到的
  孙恺嘉
  最近,学了古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掩卷深思,感触颇深。我除了被文中精美的语句、合理的结构所打动,更敬佩的是作者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深深感到古今求知者(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鲜明反差。
  记得我国男足外籍教练米卢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他就是秉承这一理念把中国男足“踢”进了世界杯。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的求学态度是多么的端正。对比其与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有着太多的反差。这些反差足以使我们警醒!
  反差之一:“家贫无书之难”与“书多泛滥之景”。
  几百年前,宋濂因家穷买不起书,可他手抄借来的书,“弗之怠”。可今日,我们的书包里、书箱内或者家里都有好多课本或者是其他书籍。然而,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从未认真、透彻、用心地看过一本书。有的花钱买了书,看上一两眼后就成了“摆设”。
  反差之二:“求师之难”与“师求之难”。
  为了能学到知识,宋濂“尝趋百里外”,寻求一位有智慧的老师,而老师却“未尝稍降辞色”。而每当他遇到老师“叱咄”时,“色愈恭”。可见他为了增长才干,学到知识,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累。再看宋濂当初求学的难处体现到现在的老师身上的情况吧。你看我们的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是面带笑容、和蔼亲切、苦口婆心“央求”我们多学点知识;课堂上,老师恨不得将自己的全部知识“灌输”到我们的头脑里。可学生不想学,老师奈何?常常听到老师们在一起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班的某某某就是不学习,愁死我了!”
  反差之三:“略无慕艳意”与“校园攀比风”。
  宋濂的同舍生“烨然若神人”,可唯他“袍蔽衣处其间”。然而他不羡慕,他认为有知识就是最大的快乐。再看今日之校园,“攀比风”刮的尘土飞扬,手机、mp3、名牌服装成了学生们挂在嘴边的常用词汇。试想,学生一旦被这些东西所迷住,相互攀比,还怎么能学到知识?
  总之,事情就是这样:对于学习环境和条件都不好的宋濂来说,他学有所成。而今天我们的环境和条件不知要比他所处的时代好多少百倍,我们却没有好好地利用,甚至还在迷惘之中,这是为什么?
  是态度吗?
  不是态度吗?
  感受文学
  一年7班 许富霞
  指导教师 周爱民
  几时,我突然开始留意那些优美的篇章?几时,我的床头多了几本诗歌、散文?几时,我开始阅览那些半懂不懂的中外名著?几时,我也情不自禁地提起笔,在草稿纸上无聊地写下几句还渗透着几分稚气的诗行这时,我才发现,这个懵懵懂懂而又多愁善感的小女孩竟也爱上了文学。
  喜爱文学,所以钦佩那些文学的创造者。我的梦想,也是长大后去当一位了不起的作家。的确,他们写下的那些了不起的杰作,曾经激励了多少人啊:使浪子回头,使胆小的人仰起头,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暴风雨。这就是文学!我被文学所折服,我被文学所震撼!
  当别人津津有味地听着流行歌曲时,当别人热衷于追星时,我却依然在用心体会这些看似无聊的文字。总是有些人说我俗,我却淡淡一笑,完全不去理会。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追求与我的追求不大相同,他们永远体会不到这些文字的乐趣。只有真心去体会的人,才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
  喜欢在雨中轻吟戴望舒的《雨巷》,喜欢在失落时高歌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喜欢在烦躁时欣赏徐志摩的诗集,喜欢在迷茫时品味鲁迅的散文每当这时,我都觉得自己进入了心如止水、物我两忘的境界,无欲亦无求。我觉得这些文字像盏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什么世间的忧愁,青春的无奈,都在我年轻的心中有了片刻的静止,只觉得少了一分凡俗,多了一分澄莹的感觉。
  文学,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它教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朋友,其实生活就是文学,文学中蕴涵着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文学吧,到那时,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像鲜花一样美,像甘露一样甜!
  摆好心态
  三年12班 陈旭辉
  像是清澈的水,流淌于心灵之内,幸福之中;像是清香的茶,冲淡了头顶的骄阳,足下的炽热;像是调皮的溪流,叩开了心中小小的柴扉。这是什么?是轻灵舞动的快乐,是静谧沉思的情感,是悠然忘我的美景,是平和恬淡的心态。
  学会这样的平和恬淡,你就能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你就会感受“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清丽,你就会懂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的高洁淡泊。你一定能够领悟什么是文人骚客的览物之情,什么是清新,什么是别致。
  不要以为平和恬淡只是处事之心,它亦能有英雄之气,甚至是因为平和才有了广博。是怎样一位不老的英雄,谱写了那样的壮丽诗歌?你一定说曾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决坚定,曾有“老骥伏栃,志在千里”的不老志向,曾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胸襟,曾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他们是诗意英雄,因内心的平和恬淡而诗意,因沙场的汗马之功而英雄。是平和造就了慷慨,是慷慨回报了平和。
  心比天高只能以无谓而告终,一切事业总要以平和为基石。鸿鹄也会在燕雀之中,心态不够平和只能被世俗所沾染,鸿鹄也会退化。诸葛亮也曾“躬耕陇亩”,没有平和的心态又怎能怀抱奇才而安于隆中?也许平和之中藏着太多的雄才伟略,所谓”不鸣则矣,一鸣惊人,不飞则矣,一飞冲天”是也。
  不只有英雄主义才感人,平和同样可以感动世界。是徐本禹的平和支教感动了中国,是钟南山的平和研'究救活了“非典”病人无数,是桂希恩的平和爱心激起了艾滋病患者生的希望,是无数的人平和努力才有了和平的世界。
  不一定要悲壮,不一定要英雄主义,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就能使很多困难迎刃而解。让平和的心态为自己生存吧!在你窒息时提供氧气,在你燥热时熄灭火苗,在你危难时给你援手……
  遥看天边霞色叆叇,平和之中更有风景。
  我渴望光明
  九年一班 赵梦雄
  我是一只最普通不过的飞蛾。飞蛾扑火的事情我早有耳闻,但这是我的使命——追求光明。无论前途是多么艰难,我也要勇往直前,哪怕是牺牲我的肉体也在所不惜。即使我死了,也要把我的灵魂送往光明的彼岸。
  当我还是一粒虫卵的时候,我的命运就已经确定了——追求光明。
  春天来了,我睁开眼看到前面有一丝亮光,我奋力地挣扎,终于破卵而出。起先我不敢睁眼,但那个信念催促着我极力地睁开眼睛。我看到了树、看到了水、看到了花、看到了草……眼前的一切是多么令人陶醉。
  渐渐的,我长大了。学习别人用黏黏的丝把自己束缚起来,这粘丝越来越厚,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墙,把我关在里面。从此,我又陷入了黑暗的深渊,我不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我们世世代代都是这样活过来的。
  凭着我追求光明的信念,我又从那“深渊”里爬了出来。值得庆幸的是,我长出了翅膀。凭借着有力的双翼,我轻而易举的来往于树林间。面对眼前的景色,我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到了晚上,山林间一片漆黑,我有点恐惧了,躲在草丛里不敢出来。突然,前面岀现了一团火光,我不知道飞往那里后的命运会是怎样,但我还是不遗余力的飞着、飞着,因为这是我的使命。任火焰无情的在我身上撕扯,但这也不能阻止我前进,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以追求光明而开始,以追求光明而结束。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