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从欣赏到阅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575
颗粒名称:
从欣赏到阅读
其他题名:
西青2007影展评选后记
分类号:
J421.8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本文介绍了西青摄影队伍拍摄的优秀作品,并探讨了这些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西青
摄影
作品
内容
西青有一支执著的摄影队伍。她的成员不仅爱摄影、会摄影,而且懂摄影。
这里展示的图片,是他们近年来拍摄,经几位资深摄影家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不仅在画面结构、光线运用、瞬间捕捉等造型技巧方面反复筛选,更多的关注则是在可读性上审视图片的人文价值。这种从注重图片欣赏性的同时到关注图片的阅读价值的评选倾向,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上大量唯美的影象给评委们带来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是西青摄影人在他们拍摄的图片中强化了摄影的“诉说”功能。
图片是会讲话的。
作品《飞越天门山》的获奖,一方面是因为画面构图和瞬间把握都很到位;另一方面,这幅作品从侧面成为人为破坏自然景观的有力佐证。画面里,编队飞行的飞机恰到好处的安排在仰角且富有动势的斜线上,处于背景位置的天门山在空气透视中虽淡淡的却明明白白的交代着事件发生的地点。这是我见到的这次战斗机在张家界飞行表演中最有说服力的一幅照片。无须再等若干年,待张家界景区因人为破坏而用这幅照片去作呈堂证据。就在这次计划穿跃天门洞活动的同时,已经受到生态和环保人员的抵制,有关专家指出:“人类没有任何理由以具有毁灭性风险的方式去惊扰这样的伟大人类遗产地。即使成功飞越,其对于自然资源管理的不良示范作用也是灾难性的!”幸好,穿越活动被取消了。但连续三天的表演,每天20万人,在380元到6800元不等的门票收益中,苏一27战斗机以每小时800公里的时速轰鸣在张家界寂静的山林上空,巨大的噪响和飞行带来的气动冲击震落了山上的冰雪、碎石并殃及了游人,还不可避免的惊吓了山林中的鸟兽。
早些年,摄影家们发现了张家界,并把它推介给了社会。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宝贵的自然资源却无情地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我曾看到林路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摄影家迈克尔·迪维克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蒙托克,距离曼哈顿100英里却少为人知。那里风光美丽,世风纯净,几乎没有人锁上他们的门,炸玉米饼的小贩还可以赊账。就是这样一个渔乡小镇,一直在抵抗外来世界的“入
飞越天门山
侵”,避免成为另一个汉普顿,另一个火烧岛。迪维克知道蒙托克更好的一面,海岸并不拥挤,夏日也不喧嚣,路边仅仅只有两家汽车旅馆。他在那里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但是秘不示人。他很早就想出一本画册,但是他说“如果这本画册加速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消逝,我宁可放慢自己的脚步”。他一直等待了28年,看到蒙托克已经无法抗拒地成为旅游宣传的热点之后,才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结束》的精美画册,成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段回忆,一曲绝唱。我想《飞越天门山》以它真实准确的诉说,同样会载入史册,但回忆不会是美好的。
评委一直看好《草原之魂》,理由很简单,这幅作品不仅是“原生态”的,而且是“纯摄影”的。黑白照片,影调层次分明,主体人物被巧妙的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没有摆布,没有后期的改动,生动自然的动态瞬间把握如实地告诉读者,某时某地的牧马人是怎样的生产生活方式。
另一幅优秀摄影作品《小姐妹》也是用真实地记录与表现为特征的“纯摄影”手法拍摄的。摄影题材离不开自然、社会、人。社会由人组成,自然是人化的自然。摄影家以人为本,以平民的视点关注人的生存,这不仅是摄影的主流,也是摄影永恒的主题。这类作品看似平平淡淡,实际上却真正属于“人类的记忆”。
恰好还有一幅以《记忆》为题的作品获奖。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正中一盘在逆光直射下的石磨,画面质朴、洗练、简洁。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着观者。这场面或许只是拍摄者儿时的回忆。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激起情感涟漪的却是伴随终生的乡土情结。
西青摄影人之所以拍出这样具有文化意味的图片,并非偶然。千年古镇的历史浸染,年画之乡的文化积淀和地域群体的生活习俗与价值观,使他们在摄影直觉发现的背后潜藏着更多的理性内容。
近来,人们谈起甜美照片时总有些不大理直气壮。经过评选,评委将《天净沙》、《红土情》、《锦绣大地》等优美风光作品的作者推上了领奖台。
人世间的人终究是凡人。那些“冲刺于凶险人海之中”,“沉浮于世态炎凉之境”,在商场嚣市拼搏的人们;那些鄙视现实陋习,厌恶了人世纷争的人们;那些劳顿了一生,退休下来的老人们。他们向往大自然的寂静恬淡,以获得精神上的休息或解脱;甚或期待着急风暴雨的强烈震撼,以期在自然中荡涤升华,慰籍自己的心灵;在自然中反省体验人生。当他们在大自然中超脱尘网、化入自然、获得“虚静”的那一刻,自己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并拍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摄影作品时,不是很难得的吗!
或许应了黑格尔的那句活:“熟知并非真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精神现象学》)。稍有遗憾的是,这次作品中反映摄影家们身边的人和事的图片数量不是很多。
感谢西青摄影人在运用摄影语言“造型”的同时,强化了图片的“诉说”功能。使作为第一读者的评委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也获得了“阅读”的喜悦。
读图时代期望着更多可读性更强的图片。
(作者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路
相关人物
迈克尔·迪维克
相关人物
黑格尔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