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杨柳青》 期刊 |
唯一号: | 020620020230007477 |
颗粒名称: | 磕灰的 |
分类号: | I277 |
页数: | 1 |
页码: | 46 |
摘要: |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旧时代人们处理粪便的方式,以及随着城市化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这些方式逐渐消失的情况。在杨柳青镇,由于没有下水道,公共厕所很少。学校里的厕所是茅坑,定期有掏粪工来清理并把粪便装进车子送到粪场,用作肥料。普通住户只有一个用木板箍成的园桶,称为“恭桶”,用于收集粪便,每次使用后要撒上灰。掏粪工被称为“磕灰的”,他们会将收集到的粪便倒入粪车。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下水道的建设和卫生设施的改善,这种收集粪便的方式逐渐消失。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使用卫生间和下水道进行排泄,不再需要依赖“磕灰的”这种职业。 |
关键词: | 杨柳青镇 民间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