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津的非遗立在舞台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473
颗粒名称: 让天津的非遗立在舞台上
分类号: G112
页数: 3
页码: 9-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是北方曲艺之乡,也是相声的大码头。相声作为报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顺畅地批准是必然的。在相声界公认的四位相声大师张寿辰、马三立、刘宝瑞和侯宝林都是在天津发展起来的。张寿辰和马三立都一直活跃在津门,而先前的弟子已经成为当今舞台的主角。除此之外,常连安、郭荣启、赵佩茹等同等辈份的相声导师也在天津创下了灿烂的辉煌。这个阵容是全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如今,相声的高峰期再度到来,常宝霆、马志明、苏文茂以及李伯祥、魏文亮等已经扛下相声这杆大旗。后辈也迅速赶上,抢占了这个老百姓都喜欢的舞台,不断地发扬光大。天津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国还不算多,已经批准下来的几十项,方方面面都有,涉及面比较广泛。比如京剧、评剧、京东大鼓、天津时调、快板书、雷琴拉戏等,静态的有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大家熟知的,我认为其中的相声还是拔得头筹。现在天津能演出相声的大小茶馆和剧场多达几十家,上座率可观,也吸引了北京以及来天津旅游的大量客人。这种相声热持续,有发展壮大趋势,在全国不多见。说明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丰厚,也说明相声作为一个码头文化的前驱者的后劲十足。相声的流派纷呈,名家荟萃,这也是能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天津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台

内容

有人问我,相声做为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有什么优势?众所周知,天津是北方曲艺之乡,也是相声的大码头。相声作为报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顺畅地批准是必然的。在相声界公认的四位相声大师张寿辰、马三立、刘宝瑞和侯宝林都是在天津发展起来的。张寿辰和马三立都一直活跃在津门,而先前的弟子已经成为当今舞台的主角。除此之外,常连安、郭荣启、赵佩茹等同等辈份的相声导师也在天津创下了灿烂的辉煌。这个阵容是全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如今,相声的高峰期再度到来,常宝霆、马志明、苏文茂以及李伯祥、魏文亮等已经扛下相声这杆大旗。后辈也迅速赶上,抢占了这个老百姓都喜欢的舞台,不断地发扬光大。天津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国还不算多,已经批准下来的几十项,方方面面都有,涉及面比较广泛。比如京剧、评剧、京东大鼓、天津时调、快板书、雷琴拉戏等,静态的有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大家熟知的,我认为其中的相声还是拔得头筹。现在天津能演出相声的大小茶馆和剧场多达几十家,上座率可观,也吸引了北京以及来天津旅游的大量客人。这种相声热持续,有发展壮大趋势,在全国不多见。说明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丰厚,也说明相声作为一个码头文化的前驱者的后劲十足。相声的流派纷呈,名家荟萃,这也是能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曾经去过苏州,想去听评弹,但扫听也就是一两家。记得我三次去苏州,都是跑到茶馆去听评弹,实在是太喜欢了。茶馆都是在白云观附近,进去后很是冷清,让我这酷爱评弹的不是滋味。结果我点了几首曲子,唱完以后只得再点。当我和朋友走后,回头看见两个演员孤零零坐在舞台上,下面已经没有人了。而走进天津的茶馆或者剧场看到这么多观众,喝彩声连踵而来,真比喝了蜂蜜都甜。另外,天津的相声已经形成了风格,著名相声评论家薛宝琨称为说是卫派。我觉得天津相声继承传统很突出,这个继承包括多方面,比如作品结构和表演手段,包括演出场地的氛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但能看出骨髓的部分。
  在全国非遗宣传日期间,我策划了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四场戏剧曲艺系列演出,没有经费,一位喜欢曲艺的朋友提出帮助,我对他们坦率地说,没有回报,你们就是投入。四场下来不敢说场场爆满,但也是人潮涌动。当初参与策划这四场目的很清楚,我想就是把天津的非遗立在舞台上,让更多的人喜欢它。我作为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的主任,联络了几家有关单位,说明举办这次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曲艺演出的想法,回答都是支持,而且怎么支持都不过分。久违曲艺舞台的京韵大鼓刘派代表小映霞上台时,尽管已经快深夜了,但观众没有走的。年过八旬的小映霞头顶满头白发,唱的是拿手好戏《闹江州》。还没唱完已经淹没在观众的喝彩之声,我的眼泪瞬间流下来。其实,我就是想让天津的老百姓品尝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艺术真品,叫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能在天津断了根脉,应该让后代也能享受到中华文化的大餐。其实,这一阵子举办戏剧曲艺的晚会不少。而我们作为天津非遗单位举办就显得不同,没有多少商业色彩在里边,就是纯粹的欣赏。
  我经常爱在天津茶馆里走动,看曲艺,听相声,品戏曲。天津的茶馆都驻扎在热闹的商业区,比如估衣街的谦祥益,劝业场的天华景,古文化街的名流等。即便劝业场晚上关门歇业了,也有直通七楼的电梯。这就是天津非遗项目中曲艺和戏曲的艺术魅力,而且多少年不衰。我曾经陪着冯巩去茶馆看相声,一边看一边咂着嘴,说,都是好玩意。可就在二十年前的天津,茶馆里还一片萧条。天津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地就这么养人,观众就这么喜人,可形势就这么逼人。没有好玩意,没有新人在成长,多少的土壤都会贫瘠。天津茶馆是一个容纳百川的大舞台,是一个能把传统艺术得以继续伸展的风水宝地。我不能早早地把天津这些非遗宝贝送进博物馆。我参与举办的这四台非遗戏剧曲艺系列晚会,年龄最大的八旬,最小的正当年,不同辈份的演员同操守,共献技,传统的非遗联络了一个大家庭。久未见面的小映霞上台与观众见面时讲了一句话,我很想念观众。董湘昆是坐着轮椅上台演唱,王毓宝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登台,也是焦急万分。今年年初的一次传统相声晚会上,常宝霆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的唯一传承人,上台后我看见他激动地一张脸,嗓音都在颤抖,于是我的心也热起来。
  从小到现在,不知道去了天后宫多少次,每次去都有很多的心得。以前去是看新鲜,后来再去就看文化。妈祖到了天津怎么就赋予这么多内容,首先是称呼,天后、天妃、天后娘娘,到了塘沽一带又叫大娘娘。我曾经听过塘沽人喊大娘娘的神态,那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来的感情。妈祖到了天津,很有生活感的天津人就给妈祖带来了更多的幸福延伸,比如拴娃娃的寄托。我在杨柳青画馆看到了一幅精致的年画《天仙送子》,上面描绘着妈祖慈祥着乘风而来,左右都是眉清目秀的童子。从妈祖的眼神看出是一种急渴渴的样子,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寄托送过来,而且要送到老百姓的手中。送子,这是对一种生命延续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期盼生活美满的结局,老百姓想的就是这个,虽然简单但很实际。为此,天津人传说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谁谁拴娃娃得子,而且多年未得而得了。于是,左邻右舍的人都为此高兴,说是天仙送的。于是,妈祖在天津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天仙。
  天津有众多的妈祖庙,在塘沽和汉沽就有海神庙、潮音寺等。出海的渔民对妈祖情有独钟,出海之前捕捞之后,都是载歌载舞。潮音寺庙会从明永乐年间建寺后,形成民间社火活动,当时船民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都汇集潮音寺拜观音菩萨,逐渐形成庙会活动。塘沽的大沽龙灯就要出会表演。大沽龙灯含着天津沿海百姓在妈祖感召下,向往太平、祈盼吉祥、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在传承了100多年后,大沽龙灯没有消亡,而是越来越有气氛。鼓声响起,龙缓缓启动,随着鼓点轻重快慢缓急的和谐调整,龙如同在云雾中穿梭,灯在水中畅游。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已经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汉沽飞镲,气势如虹,边打边跑,渔民手里的铜镲真的跟飞起来一样,铿锵有力,彩绸满天。满脸都是喜庆,震天的飞镲声响就是渔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汉沽飞镲在每逢娘娘庙会时都是最能吸引大家的场面,特别每年阴历四月中旬,为保一年的出海平安、渔虾丰收,都要结队去酬请护海娘娘护驾。为了渲染气氛,一路上便带着锣、鼓、镲随行敲打。在上海世博会上,天津的汉沽飞镲队伍打出了气势,那种纯朴而火爆的打法让围观者掌声一片。我在其中喝彩,觉得那么酣畅淋漓。
  说到天津的非遗,由于工作的缘由,我接触了不少。其中法鼓是最有天津民俗文化特征的项目,目前河西区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和北辰区刘园祥音法鼓都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法鼓表演道具主要有鼓铙钹镲铛裆等。表演时鼓乐齐鸣,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壮观之势。说起天津的法鼓,就要说到天津的皇会,那就是给妈祖出行时的一种民间花会集中展示,每次出会都会有上百道天津皇会是一种典型的民俗活动,也是天津年文化中的重头戏。皇会一般都是在天后娘娘诞辰吉日,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举行。而现在每逢大年十五左右,在古文化街特别是津南区的葛沽,皇会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法鼓是当年皇会中不可或缺的随驾音乐,是天津皇会的耳朵,在整个皇会队伍中位置靠前,最为威武和显赫。大家穿戴整齐,鼓乐齐奏,雄浑嘹亮,节奏变化也很丰富,起承转合,阴阳顿挫,委婉时清醇悦耳,高潮时激奋昂扬。演奏时,表演者还加上耍钹和飞铙等舞蹈动作,很是好看,其中不乏有武术的动作,场面十分壮观。天津法鼓是在特定的妈祖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的,它综合了音乐、舞蹈、武术、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独具特色。天津人创造了天津法鼓,天津法鼓也塑造着天津人对妈祖的热爱。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治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