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魁阁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448
颗粒名称:
魁阁轶事
分类号:
I247
页数:
3
页码:
52-54
摘要:
《魁阁轶事》是当代作家谢玉明、谢连华所作的一篇文章。
关键词:
小说
《魁阁轶事》
谢连华
内容
五、鲁班爷化身传技艺
明崇祯七年,文昌阁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已成危楼。人们不敢靠近,只有望阁兴叹。自从天启二年白莲教举火焚阁,已有十几年的光景,当时虽被群众将火扑灭,可是第二层毁坏最为严重。梁枋皆被燻黑,有时发出咯吱的响声,势将倾倒,反倒成了鸟类欢乐之所。筑巢栖息的乌鸦,飞来飞去的麻雀,显得这里有些阴森恐怖。有人说文昌阁里闹鬼,有人说里边住着“黄鼬精”,还说在夜里看到一位白胡老头出来望风拜月,阁内有时灯火通明,里边似有人嬉戏欢笑。胆大之人,结伴往观,刹时又变得漆黑一片,踪影全无了。如此妖言或众,闹得人心慌慌。这消息传到天津县衙。这天,县太爷果然来了,带着师爷和三班衙役,在阁下摆好香案,上了一桌大供,祷告文昌帝君保佑黎民。倒是师爷有点心计,他建议县太爷宣布“重修宝阁,再塑金身”。县太爷依了他的主张,责令镇上士绅操办,县衙出资,限期完工。
镇上有位周六爷,年过七旬,在天津一带是位有名的瓦木工匠,世故多、见识广。当年天津县衙是由他领工修建的,无一纰漏,甚得好评。镇上的缙绅们商定,把他请出来领工。镇上的工匠,多是他的徒弟,人人都很信服。当年修建县衙都是平房,这回要修三层楼阁,活儿有些难做。这回不同那回了,推辞再三,恐怕毁了自己的声名。周六爷有点好面子,又怕得罪了众乡绅,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把这个活儿应下了。七十多岁还要去领工,难免顾此失彼,万一有失,请多包涵。
立即开工,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先把二层以上全部落了地,等到立秋之后开始重建。于是搭了席棚,供匠人休息,又搭起伙房,把人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工人们自然是很卖力气,不几日就把文昌阁的第二层屋架摆好,只等铺瓦了。正在这个当口,只见天空西北,上来一片紫云,夹风带雨,雷电大作。不一会儿雨过天晴,烈日炎炎,三伏的天气更加闷热。只见眼前来了一位老者,年过八旬,身背一个网袋,向工匠们讨碗水喝,随手把网袋撂在地上,便没完没了地搭讪起来。工匠们有些不耐烦,要忙着干活,见他这般大的年纪,又不便撵走他。这时就有好事的人看他网袋里装的什么东西,怎么引来这么多的苍蝇。一看竟是些死了的小鱼,眼见就要烂了,怎么还不快弄回去熬了。那老者不慌不忙地说:“我弄回去也熬不了。”“为什么?”“盐短!就是盐短,你听明白了吗?”伙夫听老者说“盐短”,以为他是缺盐了:“这好办,我们这里有,给你一把算得了什么。”未等伙夫把盐取来,那老者忽的不见了,真是来无影,去无踪。人们回想一下,咱镇上从来没见过这个老头,莫不是黄鼬精来捣乱?还是周六爷有点机灵,回味老头说的话,里边一定有文章。偶一楞神,就看见刚修的文昌阁第二层檐子,有些不好看,那老者在工地上说的话,可能跟修阁有关,是仙人来指路了,“盐短”不就是“檐短”吗?顿时醒悟过来。于是修改了施工方案,在阁的六个角上,又增加了六个“象鼻”大檐子,周围又加铺了一圈钉头檐,果然好看多了,照样铺好第三层,就显出巍峨壮观的气势,胜过原来的旧阁。
待全部铺完瓦垅,可是阁的顶尖怎么也合不上,用砖用瓦都不相宜。周六爷百思不得其妙,工匠们也等得心里着急。正在这时,眼前又来了一位算命先生,蓬头垢面,破衣褴衫,他绕阁走了一圈,便哈哈大笑起来,口里还说:“算天算地,人间难事,一卦便知,一算就灵。”众人称奇,有的说他是“癞蛤蟆打哈欠,口气太大”,有的工匠就轰他快走开,我们这里正为干活着急呢,别来添乱了。周六爷见状,恐怕惹了这个无赖,只得用好话把他托走,“老先生,不瞒你说,我们这里正愁着封不了顶,哪有闲心来算卦,你还是走开好。到镇上人多的地方去算吧!”那算卦先生开口便说:“我已给你们算完一卦了。”周六爷更觉得这人是个赖皮,只好给他几文钱叫他走开,免得惹出麻烦。谁知算卦先生把钱扔在地上,反问道:“谁向你要钱了?我知道,你们刚铺完瓦顶,还没合上顶尖。我看,刚上瓦顶,就算完活了,还急的什么?别忘了我的‘卦灵’,‘卦灵’,啊!”众人一听,全是废话,说什么“刚上瓦顶”,还说“卦灵”,这事都明摆着,还用你说吗?这不是拿我们找乐吗?说时迟,那时快,瞬间算卦先生不见了。
周六爷觉科稀奇,怪事怎么全让我遇上了。还是周六爷有点老世故,凭他的经验,觉得其中必有妙,莫非要我们“缸上瓦顶”,一想真有点道理。于是吩咐工匠立刻买回一口小缸,引得工匠们说三道四,买这废物干嘛用,还盛不了一挑水呢?他硬要工匠们搬上阁顶,倒扣过来,放在顶尖的正中。谁知这一来,歪打正着,龙门合上了,远看近瞧,都很相称。人人都夸文昌阁的“宝顶”做得巧夺天工。
文昌阁刚修完,工匠们还没有来得及撤走,谁知那一群乌鸦又回来了,还有不少的麻雀凑热闹,又是搭窝、又是筑巢。周六爷就急了,刚修好的文昌阁,眼看就被这群鸟类给糟蹋了。还没等向县衙交差,忽的他又想起算卦先生临走时“别忘卦灵”的话,感悟到是“挂铃”,对!于是又找来铜匠,做了十二个铜铃,在二、三层的每个角上各挂一个。果然,这一招很管用,微风铃动,大风铃摇,不时地叮作响,乌鸦不敢靠近,麻雀四散远逃,那清脆悦耳的铃声,不仅保护了建筑,还为古镇增添了古韵。
人们回想起来,这事决不是黄鼬精所为,倒像是瓦木师祖鲁班爷来点化,才使文昌阁玲珑剔透,造型优美,成为千古杰作。提起鲁班,确有此人,生于春秋鲁国,本名公输般,人称鲁般,讹为鲁班,民间奉为瓦工匠的祖师爷。有关他的神话故事遍及全国,以其造物神奇著称,尤以“赵州桥”的故事最名。据说“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张果老的褡裢里盛着日月,柴王爷的车上推着四大名山。鲁班见状,跑到桥下双手托住了桥身,以免被压坏。后来人们见到,果然桥上留下了车印,桥下留有一双大手印,更为离奇动听,民间广为流传。六、梁沛龙梦中遇魁星
崇祯末年,狼烟四起,关外的满洲兵攻城夺池,明军节节败退,闯王李自成也逼近北京。由于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吴三桂倒戈,引得清兵入关,一举夺了大明江山,建立了大清帝国。
杨柳青文昌阁,自崇祯七年重修以来,刚过十年,就遇上了改朝换代。清朝建立之初,又把主要精力用于武备,内河缺乏修治,建在南运河北岸的文昌阁,距离河床很近,河道正好由此折向南去,之后又向东流。因此北岸遭受冲刷之害,文昌阁在重修之后,渐被河水冲刷得落出了阁基,时有倾覆之险,危在旦夕。
康熙四十八年(1783),镇上富户梁沛龙,本系船工出身,祖父三代皆以船业为生,世居小梁庄(今杨柳青一街,文昌阁旧址),由于家境富足,其父送他入塾读书,虽然未能考中秀才,却能熟通四书五经。长大之后,继续以船为业,拥有大船十只,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船大户。
一日,梁沛龙忽然得了伤寒病,昏迷之中,觉得口干舌燥,很想喝水。朦胧之时,忽见一个青面红发、锯齿獠牙的小鬼,手里端着一个大方形的酒杯,声色俱厉地硬要让他喝下。梁沛龙迷迷糊糊地就喝了一口,很不是滋味,看水的颜色竟是黑乎乎的,顿感恶心,再也不愿喝了。谁知小鬼竟怒目相视,右手举起一支铁杆的大笔,向梁沛龙的头项戳来,他本能地向旁边一闪,幸未戳着头项,吓得梁沛龙出了一身热汗。被这场恶梦惊醒,觉得浑身倒是轻松了许多。回忆梦中所遇的事情,那小鬼很像文昌阁供奉的魁星,越想越是,但不知此梦预示的是祸是福。为了安慰神灵,自己决意倡修文昌阁。不久病体安康了,便联合镇上众多船户和士绅,上下打点,自己也卖掉了六条大船,准备工料,只等选择吉日开工兴建。鉴于河水冲刷不可能在原地重建了,经过多方协商,另选新址,决定把新阁移地重修新址在运河南岸的张家园(今十六街),便由河北迁建河南,并向西移了百丈之遥。此处河道平直,不犯冲刷之忌,可永葆延年。
因吉日尚未定妥,征得三官庙住持的同意,便在该庙大殿的屋顶正中,按文昌阁的原样,缩小十倍,仿造了一个小阁。外观形式十分逼真,留作建造新阁的参考。要么等大阁拆完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依据。三官宙里仅有一位道士,俗名姓刘,法号海慧,原是山东逃荒来的贫道,云游来此,便在三官庙里存身。由于这一方水土富饶,便滞留庙中,一生并未收徒。自从建成小阁,来庙的香客终日盈 门,他倍感梁沛龙之德,然至七旬,无疾而终。从此庙里断了香火。三官庙因年久失修,人们已记不起在何年何月坍毁,连那一小文昌阁也无存了。
说话梁沛龙移地新建文昌阁并非易事,为了慎重起见,多方征询建阁方案。获知文昌阁新址附近不久前新建了一座玉皇庙,梁沛龙为了请教建阁之事,来到玉皇庙拜访。道童让进后房,奉茶水,为何不见天泉法师,道童便告知师你外出云游去了。梁沛龙只好说明来意,耳闻天泉法师已有建庙的经验,特来向他请教,他何日才能归来呢?道童说他师傅外出从不告知归期,只是临走之前留下一张纸条,如果有人前来拜访,就把纸条赠他就行了。说着便从抽屈里拿出来,双手递给沛龙。沛龙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着四句话:卖船莫许卖桅杆,留它六面顶着天,大缸一个锅一口,顶天立地一千年。梁沛龙十分佩服天泉法师的先见之明。
建阁之时就按天泉法师的指点,把六棵船桅作为通天柱子,支撑最上两层的六角飞檐,使阁身上下一体,浑然天成。这水缸的用途已有先例,周六爷在明朝天启二年曾用过,此物封上了宝顶,不过这次不同的是把缸口向上,再盖上一口铁锅,再用麻绳油灰捆扎,刷上猪血弥合,最后涂以朱漆,显得十分匀称得体。新阁落成之后,回味天泉法师的指点,梁沛龙十分叹服。此阁建成,经历了咸丰三年的太平军北伐,再次被焚。此后,数百年屡次遭毁至今仍无大碍,依然巍然壮观,成为杨柳青古镇十景之一,并享有“崇阁蒙雨”的美誉。
后来梁沛龙经常提起他梦中遇魁星那段神话故事,他说魁星叫他喝墨水,可惜我当时喝得太少了;它又用铁笔戳我的头顶,因我躲闪,未被点中,若不我本可中个状元,都怨自己没福气。
旧时的人,崇尚迷信;如今又有多少人,能相信他的梦话?只不过是酒后茶余令人开心的天方夜谭而已。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玉明
责任者
谢连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