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心中的祭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433
颗粒名称:
心中的祭文
分类号:
I269.7
页数:
1
页码:
56
摘要:
这段文章讲述了作者孟宪文小时候参加祭奠活动时的经历以及他四婶去世时的感受。作者回忆起家族中的其他逝去亲人未读祭文的情况,深感每个人都希望后代能永远铭记自己。孟宪文回顾了自己生存下来的艰难经历,并表达了对四婶的感激之情。他同时介绍了四婶的生活和对自己的关心,以及四婶一生的辛勤工作和支持,最后致以祭文和追悼之意。
关键词:
杨柳青
祭文
杂著
内容
小时候我跟奶奶去翰林院刘宅奔丧,只见我父亲站在灵堂一角充做司仪喊:“击鼓——”、“鸣号——”、“上香——”,而后有一道程序“读祭文”,就是致悼词。六十年后,我从新疆退休返回故乡,老家杨柳青只剩下了最后一位长辈——四婶,80多岁了。每年春节正月初一,我和二弟、三弟都要去拜年。当四婶弥留之际,说出了“读祭文”的临终愿望。这使我震惊,不是历史上的伟人名人,也不是地方上的名门贤士,一个普通的百姓,哪里有读祭文的呀?我的父母、三叔三婶、四叔去世都没读祭文,甚至连追悼会都没开过。这也使我深感,世上的人谁都愿意让后代永远铭记自己。我把磁带和录音机留给四婶的儿孙,让四婶自述家史,而后根据录音写成祭文,结果没成。四婶去世时,在殡仪馆举行了追悼会,晚辈每人三叩首,没读祭文。她的儿子宪斌绕过遗体后,依然再回头看最后一眼,可见母子感情之深。
我母亲一辈子生了十一胎,只落下我们兄弟俩。其他兄弟姐妹都夭折了,有的生下来就是死胎。我上面哥姐几个,我从未见过。我和二弟孟宪武相差9岁,我俩之间有三胎都没生存几个月。那么,我是怎么活下来的呢?是四婶给我喂糨子摆活大的。对此,我没有记忆,可也没记得母亲抱过我,也没跟她睡过一个被窝。5岁时才记得两次在大门口吃个个——(“个个”满语即乳房),也没有奶水。可以说没有四婶我就活不过来。可能由于四叔有病,四婶终生未孕。便把希望寄托在侄子身上。杨柳青刚解放,社会较乱,四婶带我到廊坊地区马家口村娘家过春节,没带侄女宪英去,重男轻女嘛。我考上大学时,她送我一块手表。“反右”被迫退学,她又要了回去,伤了我的自尊心。据说,四婶曾想要我弟弟,未果。我结婚时,四婶送了两对绣花枕套、两床被面。只过了两年我就支援新疆去了,不久我弟也支援广西走了。直到快50岁了,才在本镇要了个孩子,取名宪斌。
解放前,四叔孟惠民被我父安排在药王庙小学当堂役,四婶在传达室卖素丸子汤,很赚了些钱。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四叔买了些土地,这是违反土改政策的。后来,四婶参加了缝纫社,勤奋工作几十年,背都驼了,存了些钱为宪斌成了婚。宪斌也曾到亲生父母家看望。我也曾接四婶到我在红桥区买的新楼房中住了些日子。宪斌尽到了养老送终的义务。
四婶,安息吧!这就是留在我心中的祭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孟宪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