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从杨柳青到乌鲁木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432
颗粒名称:
从杨柳青到乌鲁木齐
分类号:
K922.1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该段文章讲述了杨柳青这个古镇的历史,以及杨柳青人在清军西征中的商贩经历。杨柳青人随军西征,为军队提供日用品,随着清军收复新疆,他们转向向边民群众销售物品。在新疆,他们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商帮,并在几十个行业创造了许多第一。然而,在日军侵华和军阀混战的年代,天津商帮逐渐衰落。赶大营是中外商贸史上的奇迹,为古镇杨柳青的发展、天津的繁荣以及新疆商业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杨柳青
乌鲁木齐
古镇
内容
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道出了千年古镇杨柳青近八百年的历史。自明朝京杭大运河开通了以来,杨柳青便是水陆码头、商贾云集、南北物资交流的富饶之地,又盛产杨柳青年画,百姓安居乐业。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战争不断,天津又屡遭列强的侵犯,使近在咫尺的杨柳青受战乱影响,民不聊生,加上流经杨柳青的南运河、子牙河因战乱无人治理,在同治年间经常遭遇大水和旱灾,镇上的百姓多饥荒,被逼四散谋生。
这时候正逢新疆叛乱,外敌入侵。钦差大臣左宗棠受命西征,率清军进入新疆进行征讨。此时,杨柳青一位17岁的青年安文忠曾去过西北,发现了随军经商的时机。随后一大批被饥荒迫于绝境的杨柳青人背井离乡,紧跟左宗棠西征的清军,肩挑小篓,沿途贩售一些针头线脑和生活用品,以弥补军需不足和边疆百姓的奇缺。因为是跟随军队做生意被称为“赶大营”。
由于清军日用品十分缺乏,他们虽然有钱,但是很难买到物品,后经左宗棠核准,把随军队经商的商贩纳入军队的后勤管理。从此,赶大营得到了军方的正式认可。光绪三年(1877),清军终于收复了整个新疆,而这时随军的杨柳青商贩已有3000多人。他们随军西征,共经历了大战28次,收复了新疆南北16大城,收回了中国版图六分之一的国土,杨柳青人在其中功不可殁。
新疆平定之后,杨柳青商贩对于清军的供应逐步减少,杨柳青人便把销售对象转向边民群众。因战争之后民用物品更加紧缺,边疆牧民又没有经商的习惯,这使杨柳青人大获商机。他们在通往南北疆的中心要道迪化(乌鲁木齐)城开始了定点经营。当时的迪化城由于杨柳青人居多,被称为“小杨柳青”。光绪十年(1884),杨柳青人在新疆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天津商帮”。一直到抗战时期,历经70年的辉煌,杨柳青人在新疆开办的店铺多达3000多家,涉及商业、手工业、饮食服务、农业、运输等几十个行业,创造了新疆历史上的上百个第一。直到1937年日军侵华,军阀混战,才使天津商帮逐渐败落,有的店铺倒闭,有的迁出。只有当年的安文忠最先预见到新疆局势,及时撤走了巨额资金,落得“家财万贯,衣锦还乡”。也只有他是第一个到达新疆,乂是最早•撤离新疆,唯一没有受到损失的一户。
杨柳青赶大营是中外商贸史上的奇迹,古代没有,国外也没有。赶大营以其丰厚的史实,留下了坚苦创业的经典。它不仅是逃荒谋生、经商致富的途径,而且促进了古镇的发展,增添了天津的繁荣,推动了新疆商业的开埠,导致新疆边城向大都市的进化。植根新疆的几代杨柳青人也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直至今天,新疆全境及天山南北已有10万多杨柳青人的后裔。
赶大营是杨柳青人的创举,为我国早期的西部大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是古镇杨柳青的辉煌,也是我们天津的骄傲!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志勇
责任者
宫桂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