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魁阁轶闻(连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426
颗粒名称:
魁阁轶闻(连载)
分类号:
I269.7
页数:
4
页码:
43-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魁阁轶闻的情况。其中包括吴承恩游阁戏魁星、白连教依阁兵阵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吴承恩
轶闻
内容
(接上期)
三、吴承恩游阁戏魁星
吴承恩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晚年于明万历六年(1576)重游了杨柳青,曾在文昌阁里赋诗嘲戏神像,留下了脍灸人口的传说。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家境贫寒,少时奋发读书,立志谋求仕途。虽文鸣于淮,但在科场上屡遭挫折,直到三十多岁,才补了个贡生。嘉靖二十九年(1550),他四十岁时,又一次乘船经大运河北上,进京赶考,不幸仍是名落孙山。他悔恨交加,恨不该迢迢千里跋涉,白白耗费精力和盘川,早知如此,还不如在家过那清闲的日子。于是,雇了一条小船沿运河南返,途经古镇杨柳青。为了解脱落榜后的苦闷,便停下船来进了街头的小酒店。酒家对他说:“这是杨柳青的特产,名叫‘莲花白’,这可是上等的名酒,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家的,客官一尝便知是何等的醇香了!这是用当地莲花淀边的白高梁和淀里的白莲藕,加上药曲酿制而成的。”听了酒家的推荐,就把随身带来的酒具装满,另外又多买了一小坛,心想,今夜可痛饮一番了。于是顺便又买了些炸
鱼之类的小菜,准备带回船上。街面上的热闹景象,吸引了他的兴致,正好这天是个集日,赶集的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那边还有村童正在演练“打莲花落”,远处不时传来笛声,悠扬悦耳,竟听得入了迷。一路之上还没见过这样繁华的地方。他竟留连忘返,一时忘却了落榜的苦闷,天色已晚,这才满带惬意地回到船上。当时就迫不及待的品尝起“莲花白”来,果真是好酒,不觉已带几分醉意,随即打开了小匣,取出文房四宝,即兴题诗一首: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
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春深水暖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觉醉中听。
最后题名为《泊杨柳青》。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带有几分惆怅地歌颂了地物风情之美,为古镇留下了千古名句。
不觉一恍过去了近三十年,吴承恩于万历六年(1578)重游了杨柳青。这时他早已写成了《西游记》。在这部巨著中,他一改严谨的文风,用指斥妖魔、调侃神佛的手法,对天界人间是非,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语言诙谐幽默,成了吴承恩的一大特征。
晚年的吴承恩已是满头白发,但精神尚好,时刻捕捉新鲜题材,准备再写一部志怪小说,因而顿发北游之兴,故渴望再到杨柳青一游。说到这时,他为何不游北京呢?原来他不愿勾起落榜的余恨,不愿再见到那些腐儒,唯有杨柳青留给他最美好的印象:市人多勤劳本份,或渔或猎,或农或商,一幅清平世界太古逸民的景象。已是六十八岁高龄的吴承恩,一路乘船,领略各地风情,与往昔赶考时的心情大不相同了。游历了名山胜水,看过水泊梁山,又过古城东昌府,最后到达杨柳青,这是他久久向往之地,竟还朦朦胧胧的有些记忆,再找当年沽酒的酒店,业已换了主人。他信步来到临河的清泉居茶楼,一边品茗一边和茶楼的老伙计搭讪起来,问起杨柳青有何好玩的去处。老伙计从容地回答,这里好玩的地方很多,如您喜欢看热闹,可到“三不管”,那里有说书的,现在正说《大隋唐》;要看戏有戏棚子,唱嘣嘣戏《桃花庵》,还有梆子戏《大登殿》;年画市上还有数不清的年画任您挑选。吴承恩没等他说完,就把老伙计的话茬打断:“我问这地方有什么出色的景致?”“有!那就更多了,东圃黄花,西河风光,莲花淀有十里荷香,还有四十多古刹名寺。”听到这里,吴承恩眼睛一亮,原来他对庙宇最感兴趣,看看有哪些神灵可收入他的笔下,说不定能演绎出一些神话故事来呢?可是老伙计还在说,“杨柳青有三宗宝,戏楼、牌坊、文昌阁,说起文昌阁,还是前年(万历四年)新建的,就在镇东南,老先生不妨先去看看如何?”只因天色已晚,吴承恩就近找了家小店住下。
次日清晨,吴承思边走边问,穿过三街六市,还没见到文昌阁,就听到了阁上的风铃叮作响,深沉而又清脆的风铃声,随风飘来,凭添了几分神秘的感觉。出了东街口,就望见高大雄伟的文昌阁耸立在万间茅舍上,一轮红日挂在阁旁,几缕浮云映出早霞,景色之美,令人陶醉。吴承恩来到阁下,只见阁门关闭,伫立良久。近旁是一座三官庙,老道士见有陌生人到来,忙上前搭话“施主请到小刹一游,可否?”他只好跟那道士进了三官庙,一看庙里仅有三间殿堂,好似并不在意,顺便给了几文香火钱。道士忙问;“施主是外地人吧,看来是为瞻仰文昌阁来的,真不凑巧,那个看阁的人回家去了,今日不是开阁门的日子。”吴承恩听了很扫兴。道士说:“施主别走,他留给我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阁门。”道士陪着吴承思进了文昌阁,只见迎面立着红衣使者的塑像,那旁的坐像据说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居然把他神化了,它正在批改文章,红衣使者在旁指点,文章可取与否,全凭红衣使者的暗示。吴承思看了,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了当年自己赶考的场面,考官来到他的号房,也曾夸他文章甚好,名列前茅大有希望,意欲索贿。可是自己乃是一介穷儒,拿不出什么东西孝敬考官,凭着自己的实力,还怕不会得中,自信得不了状元,得个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不成问题。谁知考官草草一看,就把他的文章丢在一旁,最后揭榜时,连个进士也未考中,把“十年寒窗苦”付之东流。心烦意乱中,忽然想起了他在《西游记》中调侃神佛,何不借题发挥嘲讽它几句,以消心头之怨。于是赋诗一首,名曰《赠红衣》:
当年秀才名江淮,欲跳龙门缺贿银,自古文章分优劣,原来红衣是黑心。
随后又登上第二层阁楼,只见一尊帝王模样的塑像;身穿兰色蟒袍端坐,头戴如意云翅紫金冠,前后各有十一串玉珠迎头盖脸,满脸贴金,一幅威严面孔,道貌岸然。吴承恩一见便冷笑起来。那位道士在旁不知其妙,问他何意,吴说;“我在《西游记》里写了许多神怪,就是没把他写进去,这个文昌帝君,他竟躲在这里作威作福了。说他像个帝王,他却没有宰国大权;说他像个神,如来佛也没给他排上座位,他竟在这里自立为王,能管得了什么,还不如土地爷管的事多呢!真乃徒有虚名,怪不得香火不盛了。”于是他又赋诗一首,嘲戏文昌帝君,诗名《赠文昌》:
文昌帝君脸贴金,隐去真相糊弄人;
为了讨得香火钱,不得不念阴骘文。
(注;阴骘文是劝说人们积“阴德”劝善条文)
吴承恩越看越有兴趣,匆忙登上最上一层,只见迎面立着一个青面红发、锯齿撩牙、头出双峰、袒胸露背的恶鬼,虎皮围腰、足踏一只巨鳌,单腿独立,手中握着一支朱笔,这就是传说中的魁星。说是经他朱笔一点,就能中状元。吴承恩最厌恶这个偶像了,一见到魁星,就怒火胸中烧,一个鬼头鬼脑的家伙,怎能管得了人间做学问的事,真是荒唐至极!看它像个怪兽般的模样,竟是如此粗鲁,怎么会有状元出在他的门下,真乃滑天下之大稽!这个恶鬼若是遇到孙悟空,定会在金箍棒下现了原形。于是吴承恩诗兴大作,又赋一首打油诗《赠魁星》:
人称魁星是神灵,像是海怪成了精,大鳌在他足下踩,手握朱笔过头顶;都说魁星点状元,不见何人被点中,奉劝天下读书郎,莫信妖言来惑众。
老道士听罢大吃一惊,心想这个老狂徒,当着我的面,竟敢接二连三的挖苦起神灵来了,难道你没读过圣人的书?老道士只是无可奈何地满脸苦笑,吴承恩却悠悠自得,毫不介意,任自远眺,东看田园风光,西望三街六市,再看眼前南运河里百舸争流,好一幅江南风光,甚是惬意。忽然想起来“莲花白”酒,想寻个饮酒的去处,便匆匆告别了道士,感谢他陪同游阁之情。
以后,老道士便将吴承恩游阁之事和他的狂诗“三赠”传告乡人,这一故事便在杨柳青一带流传下来。
四、白连教依阁兵阵
明代天启二年(1622)冬,白莲教起义军兵败,由山东退至杨柳青,占据文昌阁等地,依阁摆下“迷魂大阵”,以阻明军追兵,后焚阁而逃,致使文昌阁这一辉煌的古建筑又遭一劫。
故事还需从头说起:
白莲教是我国延续历史最长、影响最广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起源于宋代,元代曾被禁止。元、明、清三代常为农民利用,作为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工具,并不断暴发起义。教派名称随时随地变化,明代有“闻香教”、“大乘教清茶门”等名称,清代有“清水教”、“八卦教”、“天理教”等名称,皆属白莲教门。
明代利用这些组织起义的就有:洪武三十年(1397)陕西的田九成起义,永乐十六年(1416)河北、山西的刘化起义,弘治十八年(1505)河南的赵景隆起义,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川的蔡伯贯起义,天启二年(1662)徐鸿儒起义。到了清代还有一些较大的起义,直到道光十五年(1835)还有山西的曹顺起义。
这里单说天启二年在山东的徐鸿儒起义,缘起与天津有关的“闻香教”,首领名叫王森,是河北蓟州(今天津蓟县)人,后迁居河北滦州(今河北滦县)石佛庄,首创“闻香教”(也称大乘教清茶门,为白莲教的一支),秘密组织群众,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信徒达数十万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王森被捕,判了死刑,行贿得释。后又潜入北京继续传教,万历四十二年又被捕,关押五年死于狱中。
王森之子王好贤投奔了山东,与徐鸿儒一道共举义旗,才又引出徐鸿儒起义一折。
徐鸿儒,山东钜野人,活动在粱山(宋代宋江聚义的地方)一带,先与闻香教首领王森有秘密往来。王森死后又与其子王好贤过从甚密,在万历年间一直秘密活动了二十多年,曾联络白莲教其它教派,共推徐鸿儒为首领。天启二年(1622),联合了景州(今河北景县)的于弘志、曹州(今山东荷泽市)的张世佩、艾山(今名不详)的刘永明等起义组织,自称“中兴福烈帝”,定国号“大成(乘)兴胜”。设丞相、总督、总兵等官职,兵分十余部,每部万余人至两三万不等,共统兵二十万众。天启二年四月兴兵起义,连战连捷,仅用两月的时间,连克鲁南的浑城(地近钜野不到百里)、邹县(孟子故里)、滕县等,滕县知县姬文允誓死不降被处斩。起义军虽然战法骁勇,然多乌合之众,有勇无谋,且缺乏统一指挥,渐转劣势,随被明军将领杨肇基、陈九德设计擒住了徐鸿儒,又各个击败了起义军,只用半年多的时间,义军便土崩瓦解了。同年十月,官军收复了所有失守的州县,徐鸿儒斩于市曹。
王好贤在十月间奉命率领两万多义军、攻打深州(今河北深县),于途中得知徐鸿儒被擒,起义军战败的消息,知大势已去,不敢再回山东。放弃攻打深州的计划,逃为上策,只好率众北上,以避军官的锋芒。
蓟州本是王好贤的老家,他深知那里有群峰峦叠的盘山,往北就可进入燕山主峰雾灵山(在河北兴隆)一带,乃是易守难攻之地,可以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天启二年冬,北上途中,路过天津重镇杨柳青,守军只有几百人,哪能抵挡这支两万多人的白莲教起义军,官兵闻讯早已撤离,追兵尚未到达,估计至少摆脱了官军五天的追程。王好贤利用这一时机,率众进镇,以补人吃马喂,小作休整。
(待续)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玉明
责任者
谢连华
责任者
吴承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