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414
颗粒名称: 人物聚焦
分类号: I267.1
页数: 4
页码: 52-55
摘要: 本节收录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访著名学者李世瑜先生两篇文章。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杨柳青 人物

内容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陈中方用艺术丰富的民俗文化
  王秀丽
  陈中方,原广州军区部队转业干部,西青区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现已退休。
  陈中方不但多才多艺,而且用自己的行动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诠释。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弘扬主旋律,努力打造杨柳青民俗文化品牌,为西青区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了贡献,受到大家的尊敬。
  当中外游客参观千年古镇,著名的华北第一宅,津西第一家——杨柳青石家大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花厅中的岁寒三友图和戏楼中悬挂的喜鹊登梅、松鹤延年图以及泥塑商俗、婚俗、杨柳青年画制作工序等独俱特色的作品,激起观众浓厚的参观兴趣。
  泥塑商俗陈列反映旧时杨柳青商贾云集,是北方重镇的商业文化缩影。作品中的小贩沿街叫卖,弹棉花的“辛勤弹一曲,温暖送千家”等各商家店铺,招摇过市的幌子等生动场面。再现了清代具有“年画之乡”、“北方小苏杭”之称的杨柳青繁荣的景象。被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有400余年的历史,为了向观众展示它的制作工序,陈中方冒着酷暑,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复原工作。
  陈中方同志退休后,以一名老党员的宽广胸怀,想着要为后人留些什么,要做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当区文化局领导邀请他为石家大院婚俗复原制作泥塑仪仗时,他欣然应允,不计较任何报酬,一边照顾病中的妻子,一一边夜以继日地忙于工作。为了使复原更好地反映当地的民俗,陈中方虚心向80多岁的老人请教。为此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一丝不苟,精心创作。当旗、锣、伞、扇,鼓乐齐鸣,具有杨柳青特色的旧时结婚仪仗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成果,得到了游人的认可。特有的婚俗文化,使观众流连忘返。
  陈中方现已65岁,然而,他始终不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他时刻关注西青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今年春节,他和老伴专程从市内一起来看望年画馆、石家大院等文化系统的工作人员,并为西青画展精心奉献了一幅“富贵人家”作品,以西青标志性建筑——广场以及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为依托,用富贵牡丹点缀,画出西青人民美好的生活、我们祝愿陈中方同志艺术青春常在。。
  访著名学者李世瑜先生
  冯立
  七月底的一天,因为一个学术上的难题,经由天津师范大学辛立洲教授的引荐,我有幸拜访了我国著名学者李世瑜老先生。
  李老印象
  拜访李老之前,我先从互联网上看了一些关于李老的资料:李老高中毕业后,考入了著名的北京辅仁大学。1948年,李老从辅仁大学研究生院人类学部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此前,李老以田野工作法考察研究了中国的民间秘密宗教及结社,写就了40万字的学术论文。此论文经删节后,出版了《现在华北秘密宗教》一书,开创了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研究的历史。此书至今仍是这一领域的权威性著作。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将其翻印,我国台湾于1976年,大陆于上世纪80年代也进行了翻印,现在日本正将此书翻译为日文。李老的研究领域并不止于此,在社会学和人类学范围内所属的许多相关学科,李老都取得了卓越成果,开创了渤海退海规律和贝壳堤的研究,开创了天津方言岛的研究,开创了民间宝卷文学的研究……1982年,李老获得了美国亨利·路斯奖金,并获终身“路斯学者”称号。
  原来,李老是如此著名的大学者。作为一个后生晚辈,去拜访这样一位大学者,未免有了几分心怯。
  拜访李老前,我先给李老打了一个电话。当李老得知我是杨柳青人时,便马上用杨柳青话和我聊了起来。他详细地向我讲解了学术上的一些问题,说了自己的许多看法,并对我的一些想法表示支持、鼓励,此外,李老还关心地询问了杨柳青的现状。这一切仿佛是在拉家常,我直觉得与自己对话的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老人,一股亲近感油然而生。
  7月31日,我登门拜访了李老。
  李老,一米八的高个儿,身材略胖,面目慈祥,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看不出他已经83岁了。
  李老跟我讲,他身体很好,现在仍有很多单位请他去讲座,而他总是能在不用讲稿、中间不用休息的情况下,连讲3个多小时。
  在我拜访他的过程中,有多个电话打进来,有请教问题的,有就民间文化邀请李老给予指导的,李老都应对自如。可以看得出李老脑力之佳,身体之健。正可谓“忘我为公体不娇”啊。
  传奇教授
  拜访中,我恳请李老谈一下他个人的经历,李老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李老18岁时在汇文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北京辅仁大学,但正赶上天津闹大水,难以赴京。一年后,李老19岁时,进入辅仁大学,学习社会学、人类学。在辅仁大学期间,李老师从师于裴文中、李景汉、张星火良等著名学者。其中裴文中教授曾因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而名震世界。李老跟随裴文中学过两年考古,而裴文中也异常青睐这个聪明肯干的学生,曾一再力邀李老跟他专门研究考古。而李老生性活泼好动,不喜欢那种在深山老林里一待几个月的枯燥生活,虽一度跟随裴文中先生,但终未答应他的要求。
  但是,李老并未从此放弃考古。
  过去史学界认为,天津在一千年以前是海,再往前的历史无古可考,而李老的考古发现改变了这一观点。
  1956年一一1957年,李老在无课题经费,无助手的情况下,单人骑一辆自行车,历时十一个月,行程五千多华里,对天津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察。发现战国、秦汉古迹30多处,摸清了天津地区的退海线,打破了史学界的旧说法。
  李老称这次考察工作是出生入死。曾有一次,李老在海边食物中毒,几乎不行了,幸而被人救起。正如李老所说,考古不但要有方法,还要有体力,有肯吃苦的精神。我想,在李老身上我看到了这些精神,而在李老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更为可贵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这次考察后,李老撰写了5万字的调查报告,裴文中先生对其大加赞赏。李老在报告中详细地描述了渤海的退海规律和贝壳堤的研究情况,将天津的陆地形成历史推前了四——五千年。该成果在《考古》刊物(1962年12期)上发表后,立即震动了考古界,并从此开始了一个渤海退海规律和贝壳堤研究的热潮。
  一段传奇的经历,创造了一个学术奇迹。上世纪70年代,作家柳仕阔曾发表小说《传奇教授》,记述了李老的传奇经历。
  谈杨柳青
  由于我是杨柳青人的缘故,李老与我的话题自然谈到了杨柳青。
  李老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杨柳青话。原来,他曾师从于世界著名的方言学专家,比利时人贺登崧(Grootaers),对于方言,特别是天津地区的方言,有独到的研究。他说,杨柳青话是纯本地话,是土生土长的由习惯形成的方言。他说,方言除词汇外就是语调不同,而与水土无关,只与习惯有关。而杨柳青与天津近在咫尺,为何语音差距如此之大呢?他说,天津卫这个地方是五方杂处,人口来自四面八方。而明初时,由于燕王扫北,天津卫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军经商的吴人成了天津卫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这些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比较高,于是,具有低平调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而天津卫周围地方仍保留着原来的方言,这样就形成了天津方言岛。可以说,人口的迁移是形成方言岛的重要原因。
  李老还跟我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北京延庆县的人大都讲杨柳青话。后来经考察发现,原来延庆县居民的祖辈大多由静海地方迁移过去的,而静海话与杨柳青话是属于同一方言音系(静海音系)的。
  我理解,杨柳青话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天津原有方言了,正如杨柳青的历史在天津地方最悠久一样。
  李老说,凡河流入海的地方都称为“口”,而杨柳青过去就叫柳口。在大约1万——2万年前,杨柳青就是海河的入海口,而再往东则是大海。现在从杨柳青往东30里,是三岔口,就是现市区东北角、大胡同一带,这一段形成陆地历时1——2万年。从三岔口再往东是泥沽口(现叫泥沽),再往东是大沽口。从三岔口到大沽口这片陆地的形成历时5千年左右。这一退海现象有几条退海线,2万年前有两个海口,即柳口、双口,它们形成一条线,现如今则是大沽口、北塘囗、歧口、马蓬口,这是现在的海岸线。
  这是李老渤海退海学说的部分。我理解,杨柳青这片陆地在1——2万年前就存在了,而后才慢慢形成天津其它地方的陆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
  李老说,杨柳青这个地方成陆地最早,历史悠久,宋代就有柳口的记载。杨柳青地区的土质很好(再往后就是盐碱地了),沿运河很自然地形成花场子,种植花卉很好,土质高级,青麻叶大白菜世界闻名。
  李老说,运河在杨柳青这里形成了折冲,按过去的说法,这里的风水很好。而杨柳青也确实是人杰地灵之地。李老说,从历史、地质、运河位置上看,杨柳青的位置都很重要,特别是运河流经此地,如果将来开通了运河航运,跑起船来,对杨柳青的发展很有利。李老说,当年刘少奇主席就说过要利用运河搞航运。
  李老说,杨柳青的民间文化也是很宝贵的,杨柳青年画世界闻名。西青区原来有100多座寺庙,杨柳青的古迹犹多,现在有一些恢复了,搞旅游开发,这是很好的资源。
  李老对西青区生态旅游区的定位十分赞赏,认为这既带动了西青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西青区和杨柳青的古迹,发展了民间文化。
  李老对西青区、杨柳青的文化建设、古迹恢复也是大力支持的。据我了解,西青区有关方面曾向李老借阅了大量的民间文化资料,以恢复杨柳青的一些文化古迹。最近,有关部门还力邀李老来西青对一些古迹的恢复给予指导,李老愉快地答应了。
  我的祝愿
  李老书斋的门额上有一横幅,上写篆书“穿月斋”三字。这是李老的老师,《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的长孙,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刘蕙孙的手迹。
  我知道,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智慧、美好与祝愿。
  我现在有一个衷心的祝愿,祝李老这位洞穿了许多学术问题的智慧老人健康、长寿!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