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411
颗粒名称: 散文
分类号: I267
页数: 5
页码: 28-32
摘要: 本节收录了团聚、父亲的军礼、他是一个酷爱时尚的人、温婉清丽含蓄蕴藉四篇文章。
关键词: 当代 散文 杨柳青

内容

團聚
  谢德平
  大年初二,俗称“姑爷节”,在我家,却是孩子们回家的日子。
  我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是男孩,在他们各自十岁的时候,都先后考进了天津戏校,现已都在市里安了家,老大因已离异,每年初二是要回家的;老二的妻子父母都不在了,所以夫妻俩也是初二必来的;至于老闺女、姑爷和外孙女更是要来的——姑爷节嘛。
  为了与孩子们的这次团聚,我和妻子着实地准备了好几天,妻子年前就张罗着买酒买菜,收拾房间,我却想充分地利用这难得的团聚机会,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世界观、哲学观的教育,因为这样团聚的机会毕竟不是太多的呀。
  孩子们陆陆续续都来了,平常只有我们夫妻俩的小土屋,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老少八口,有说有笑,充满了温馨、祥和。孩子们簇拥着我们夫妻俩,又是拜年,又是问好。我们的小外孙女还不到两周岁,她扬着两只小手不停地喊着:“咬(姥)爷好,咬咬(姥姥)好,舅舅好,舅妈好!”只要谁指一下自己的嘴巴,她就会凑上去甜甜地亲谁一囗。我拉着老闺女的手问:“老闺女,过了这年,你大概二十六岁了吧!”老闺女笑着就:“虚岁二十七啦!”我仔细端祥着老闺女,想努力找到她还在我怀里撒娇的童年形象,她从小就在我身边长大,和我一样朴实憨厚,她也因此而失去了很多。正是因为她的朴实憨厚,才使她遇上了一个好丈夫,而且有了这么一个好女儿,这是对她所有失去的补偿。老大已三十三岁了,生活的磨难,感情的创伤,已将他打造成了老黄牛的形象。老二的妻子天性活泼开朗,说起话来手舞足蹈,绘声绘色,活像一个喜剧演员。老二与妻子则恰恰相反,不苟言笑,像个大绅士,对妻子的表演无动于衷,有时还厉声制止,逗得大家捧腹不止。老闺女的丈夫是这“姑爷节”的主角,我们的这位姑爷长得虎头虎脑,既豁达大度又能吃苦耐劳,一看就让人喜欢,他被这快乐和谐的气氛感染着,和大家一起说笑着。再看那小外孙女,独自在一个角落里倒拿着一本画报正大声朗诵呢,至于朗诵的什么——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明白。
  老大问我:“爸,你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您让我们罚站的事吗?”一句话,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老大老二还光屁股时,我就教他们练琴,有时他们贪玩,或是犯了什么错,我就在地上划个圈,让他们站在圈里反省。有一一次,老大被罚站时,正巧来了客人,我只顾招待客人,却忘了圈里的老大,过了许久,老大才怯生生的对我说;“爸,我可以出来吗?我的身上让蚊子咬得都是疙瘩了。”我一把把他搂进怀里,用手轻挠着他身上被咬的大小疙瘩……我又想起老大考入戏校后,老二和老闺女总是为了家务活“靠帮”,我便在墙上贴了一张表,表上有他们兄妹俩的名字,谁干了好事就在自己的名字下划个“√/”,犯了错就划个“×”,这一下.他俩都抢着扫地、洗碗、擦玻璃,生怕自已的“√/“比对方少了……我想啊,想啊,他们童年天真、稚气的面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他们童年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晚宴开始了,孩子们都说:“你来个祝酒词吧。”我端起酒怀,心情反倒紧张起来,原先准备的那些话,反而感到小好说了。是啊,我的孩子们如今已不是当初光着小屁股罚站听我训话的时候了,他们都已成家立业,今天来“回家看看”,已都是客人了,我怎好再像教育孩子那样教训他们呢!孩子们都端着酒怀望着我,我也久久地与他们一个个地对视着,仍是想从他们身上找回他们的童年,我深深地感到岁月的沧桑。就这样,端着酒杯好长时间我才说:“是金子,总是要闪光的,尤其是在这改革开放的今天,盼你们都能珍惜每一寸光阴,努力提高自己的含金量,靠文学艺术,在茫茫人海里找到自己!其它的话,都在这杯中的酒里——干怀!”
  天已很晚了,一场亲情团聚到此结束了,家里又只剩下了我们夫妻俩。晚上,醉意朦胧中我久久不能入睡,回忆着许多往事,像品尝着陈年的老酒,我真心地祝愿我的孩子们都能用文学艺术酿造明天,为这个世界多奉献些醇香和甘甜!
  父亲的 军礼
  徐赞新
  那场悲剧发生在“十一”长假的第二天,这天凌晨三点,父亲突然高血压病发。中午,没有意识到自己病情严重性的父亲依然提着满满一桶猪食去喂猪,在走下那唯一的一级台阶时,父亲连桶带人一起摔倒在猪圈门囗的水泥地上,滚烫的饲料倒在了他的身上,更可怕的是父亲这一跤导致了高血压的并发症——脑溢血。
  父亲在医院住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对他来说几乎是二十年,出院时他完全成了另外一个人。头发变的花白,人变的苍老迟钝,语言功能明显下降,右半身呈瘫痪状态,腿脚不便,走路时一上一下,右手发抖,无法抬高,穿衣服要人帮忙。
  当我从电话里知道这一切时,我不禁泪流满面,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且还是上过战场,久经沙场考验的老兵,怎么突然间变得这样弱不禁风呢?
  很长段时间里,每当想起父亲,他那昔日高大威武的形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曾经握过钢枪而现在却在风中颤抖的右手……
  时间天天过去,越是临近放假,我心里越是不安,为什么得病的是父亲而不是我呢?父亲知道向体弱多病的我在军校轮训必然要接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他不想让我分心,直到他出院后才允许母亲告诉我他的病情,还要母亲说得轻一些,别把我吓着了。
  我是那天清晨回到久别一年的小山村的,大雾还没有散去,远远看去家门中依稀站着几个人。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近了,近了。终于看清了,拄着拐杖的是奶奶,中间立着的是父亲,母亲扶着他俩,这时我突然听到一个男人说话的声音,看,那就是咱们的儿子,他穿着军装回来了,当了兵结实多了。母亲在不住地点头,还用手背抹着眼睛。在离他们还有几步远,我停住,左脚向前一步,立正,向着他们敬了个军礼。此刻我看见父亲也站直了身体,他的右手想往上抬,试了几次,终于没能成功。刹时,我明白了父亲想做什么,我立刻跑过去,抱住父亲,激动地说,爸,不必了,儿子给您敬礼是应该的,您不必还礼。父亲抬起左手不住地抚摸着我的头,一句话也说不出……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成眠。与最初相比,父亲的病已经有了一定的好转,右手虽不能用筷子可用调羹,但要把右手搁在饭桌上还是要费上半天的劲儿,说话已经没有明显的口吃了,走路也不像当初左右摇晃了,只是没法自己洗澡。母亲偷偷对我说,你爸能恢复到这种程度,已经是老天有眼了,你不能再要求他回到原来的样子。尽管这样,我依然难以接受这么残酷的事实。父亲当兵时的照片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的模样是我年少时的偶像。特别是一张在照相馆拍的,在那张照片上,父亲一身戎装,笔挺地半侧身站立,两眼炯炯有神地注视前方,代表着刚强和意志的标准的军礼每每让我心潮澎湃,陶醉不已。父亲的军礼成了我成长道路上永远亮着的灯塔,激励着我不断战胜困难,永不放弃,并且让我决心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继续父亲的事业。这时父亲在家门口试图敬礼的动作再次冲击我的脑际。记得母亲跟我说过,父亲和伯父都当兵去了,伯父牺牲在越南战场后,父亲被部队送回家,照顾年幼的姑姑和守寡的奶奶,那张敬礼照片就是父亲离开部队上火车前照的。岁月蹉跎,这张照片被唯一地留了下来。
  美好的时光总是留也留不住,转眼间,十几天的假期就要到了。我走的那天早晨依然是大雾,分别和奶奶、父亲、母亲拥抱后,我踏上了返校的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我放不下我的母亲,她的四个儿女都在外面无法长久地待在身边帮她分担家事和心事,而她那瘦弱的双肩却要挑起服侍两个亲人的重任;我放不下我的奶奶,她劳苦一生,到头来却要看着家中的脊梁和自己一样无所事事的渡过余生,这不能不说是种无情的精神折磨;我更放不下我的父亲,母亲说,父亲现在有一个心病,怕见到熟人。我理解父亲,从一个生龙活虎的“斗士”转眼间成为一个要人服侍的“废人”,任何一个特别是像父亲一样性格刚烈的人都不会允许自己这么早就退出社会的角逐,更何况父亲曾是决战疆场的军人。
  此去,又得一年不能相见,想到三个历经沧桑的亲人,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猛然回头,想再看一眼这些可亲可爱的人时,我大吃一惊,映入我眼帘的是父亲笔直的身体和标准的军礼,与那张照片上的形象别无二致。我立刻放下行李,给父亲还了礼。父亲缓缓放下右手,我的眼泪也随之落下。这时我看见父亲朝我点了点头,母亲朝我挥手,可我的右手却久久不肯放下……
  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为了在我走时用军礼送我,每天晚上都要站在镜子前练上半个小时,我要他不要难为自己,毕竟是自己儿子。他却说,这你不懂,只有当兵的人才能晓得这简单动作的深刻涵义。
  父亲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这个军礼是以父亲的名义对当兵的儿子的殷切期望;
  这个军礼,是以老兵的名义对战友的深情厚意;
  这个军礼,是命令、是号角、是前进的航标……
  他是一个酷爱时尚的人
  古柳子
  大李从上小学就是一位很讲时尚的人,他的同学穿一水儿的家做儿竖领儿外套(那时还得说有条件的家庭),他就已经穿西服样式衣裳。为嘛说西服样式?就是在做家做儿衣裳时成心在袖口处多加一块同样颜色的布做成西服袖口,再一边各缝上四个小钮扣,就这块多余的布和那八个小钮扣是不是的都弄不起。
  上中学了,大李穿一身笔挺的西装,破皮鞋擦得铮亮,偏背头发上不知抹得嘛,正光瓦亮,在皮鞋底儿上成心钉上铁掌儿,走起路来“嘎嘎“作响,那时,他同学的家长暗地里都这样说:“哎,你们班上的那个小玩闹呢?”在过去,人们称时尚的男人叫“玩闹”,叫时尚的女人“摩登”。
  到了二十世纪末,大李的厂子倒闭了,他连一分钱没拿到就回家了。当时,孩子正读大学,每年学费七千多元,食宿费四五百元,学生用品加起来一万多元。他的工作没了,他往哪儿弄这么多钱去,最让他头痛的是妻子那个月病了,花了四千元药费,因病假四百元的全勤奖也泡汤了。孩子当年的食宿费还没着落,他愁得整天在大街上转悠,看看谁掉了钱。他出去转悠照样没忘了时尚,一定要把头梳齐,喷上发胶,戴好领带,像他这种人就是看见马路上摆着钱他也不肯弯腰去拾,按他的话说这叫架子不倒。
  现如今有一部分年青人时尚飙车,又宽又大的摩托车,尾巴后头装上一台放音机,风驰电掣过后留下一串串“悦耳”的“音乐”,有的骑着这种摩托车专钻人群,就为体会那种钻人空儿的惊险刺激的感觉。大李人老心不老,仍然向往着这种时尚。他没钱,就油嘴滑舌地蹿腾妻子,结果给他买了一辆,V配卜时尚手机,再加上他那帅气的身条儿和时尚的穿戴,那味道比年轻人酷劲还十足呢!
  他开着时尚的摩托车又不满足了,听说现在的男人要不包一两个“二奶”、有个情人就不算时尚。他动心了,他眼前立刻出现他这个帅哥摩托车后尾巴上横坐一位穿着粉红色或白色连衣裙,长长的头发随风飘动的时尚女郎。那叫一个美!他醉了,可他没钱,得想个办法,咱也要赶上这时尚。
  大李骑着这辆时尚摩托车,妻子在后尾坐着,他心猿意马地想着他那时尚梦想。
  “你往哪骑!”一声严厉地喝斥把他从美梦中惊醒,他心一慌,把一摆,斜横在路上,前面的人躲过去,而对面横冲出一辆与他开的一模一样的时尚摩托车直撞他车的当腰,结果妻子掉下来头撞在便道石上,当场毙命。对方一条腿两只胳膊摔断。当大李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移动两腿没了知觉,落了个全身瘫痪。
  温婉清丽 含蓄蕴藉
  ——孟萍詩文賞析
  李新
  记得去年岁末,去天津市群众艺术馆领奖,归来的车上,《杨柳青》杂志责编郭忠萍对我说:“写篇评论吧,评评本区涌现的优秀青年作者。”也朦胧地有此想法,就答应了。
  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便接到郭忠萍副主编打来电话,拜年之外,嘱我写篇评论,赏析《杨柳青》刊载的优秀作品。于是,我把目光从远处移来,凝视在几个年轻的优秀作者上。他(她)们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读之撼人心灵,扣人心弦,有的还真让人拍案叫绝。我想,通过个人的辛勤耕耘,再有大家的积极扶持,说不定我们也会发现名震文坛的大作家呢!有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投资开辟了《杨柳青》这片沃土,他(她)们是幸运的,我也是有热望的,相信会长出好苗子的。于是,就着年味,挥笔写起来,与大家共赏。
  先谈孟萍的诗文,这位曾在天津市文化杯赛获得过二等奖的青年作者,时至今日在《杨柳青》上发了二首诗三篇散文,诗文具佳。台岛评论家评余光中作品说,他左手写散文,右手写诗歌,诗文双绝。余光中自谦说,诗文双绝,古今中外,至今尚还没有。他自认为,诗比文好。确也。孟萍则是诗文并好,而文尤佳。
  先谈她的诗。《误入杯口的小虫》(见《杨柳青》2004年第三期)这首诗,首先是真纯的诗,是灵感的突发而捕捉的真品,我读后心灵一震,几乎拍案。诗不长,现抄录如下:“误入杯口的小虫/匍匐在透明而赤裸的高度/像被抖起的陀螺/旋转是它唯一的归宿//柔软的肢体迈着匆匆的脚步/脚步在复始轮回中疲倦/仿佛时间一无际涯的绵延/在绵延中一个希望在召唤//我在一旁暗自窃笑/——它看不见我的风度/一如我看不见上帝的笑容/然而这一刻啊/却已经历了一个永恒。”一个掉进杯子里的小虫,让我联想到笼中鸟,牛汉的《华南虎》、奥地利大诗人里尔克的《豹》等名诗。第三节陡然一转,由虫转到了人,突然一跳,由小虫跳到人的命运。撩拨我的联想与想像,浮想联翩。命运之神把人安排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那种烦躁、无奈、憋闷的心态,形象化地表现出来;那种希望、热盼、解脱的心情,一下子冲了出来。小虫在杯子里是那么急躁地想爬出去,希望而不是绝望地旋转着、努力着,想冲出杯子的狭窄寻到大世界,冲破约束而得以自由,由此而联想到人,想到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想到人的思想解放,想到闭关锁国至民主自由的人间天堂。
  有位评论家说:“把一只看成一,把物仅看成物的人,决成不了诗人。”诗人的特质是振动联想和想像的翅膀。而诗的特点呢,诗贵含蓄、寄托,诗人往往是用比兴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景物是抒情的载体,景语即情语。诗贵意境,有意境则自成佳作。这首诗是通过小虫这个意象,它掉进杯中之前的焦急、旋转,不停地匍匐,和冲出窄小的热望、摆脱禁锢的热盼,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自在美好理想的憧憬。
  《鸟》(见《杨柳青》2期)这首诗,不似杜甫的两个黄鹂,也不是韦应物的深树鸣叫的黄鹂,更不像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鸟”。而是匠心独具的心灵之鸟,独自奋飞而到达顶峰的鸟。抒发了诗人独立思考,独自奋飞的主观战斗精神和追求高远,会当凌绝顶的思想境界。
  诗的最高境界,是以比兴手法,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之情,以意象的优化组合,创造意蕴生动的意境,而进入诱人神往的哲理圣殿。孟萍正在向这个方向勤奋地努力。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我感觉《鸟》似乎有些平淡了,没有创造出新奇动魂的意境来。《误入杯口的小虫》结尾两句要改动一下:憧憬美好的希望,盼上帝搭一座新的虹桥。小虫的希望,自然不能总在杯口挣扎,希望你是上帝。你的手能不动一下吗?
  再来谈孟萍的散文。读孟萍的第一篇散文《勃隆克之行》,那是在2003年的秋天,读时,我几乎是震惊而欣喜起来,被她的文笔所折服,像读段中海的《读雪记》一样。而孟萍像李清照,温婉清丽,含蓄蕴藉;段中海似苏东坡豪放恣意,气度不凡。两个青年作者风格情调不同而已,本文暂不细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仿佛是孟萍的座右铭,这是她的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我感觉孟萍是在用诗笔来写散文,散文中充满着诗意。审美感知和审美感悟,是写好散文的关键,而审美表达方式便是决定散文的重要因素。它的原则是物我感应,天人合一,物我一致,同整对构。孟萍是深懂此道,而在散文中畅快淋漓地运用。《勃隆克之行》彰显出令人惊奇的效果。这篇抒情散文,实则是一篇游记,但作者用饱满的诗笔来勾勒,便成了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那鲜活的画笔,为我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山川、湖泊、羊群,生动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如一个鲜明感人的画廊。而草原,勃隆克的精神,便鼓荡起我们的心灵之湖,荡开旖旎的风光。散文以顺叙的手法,边叙述边抒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卷,渲染着心底的苍凉,似身临其境,被那壮观景象所感染。当写到牧马人用套子套住马的四蹄来驯马时,一种悲哀袭上心头,仿佛人的自由奔腾、纵横原野的精神,也被束缚住了,真是一种禁锢人本性的残酷。当读到朝霞满天,鲜花遍地,游人与鲜花一起嬉戏,与湖水共同留影时,我心的湖水也荡起草原的花香。景与情互应,心与自然交融,构成了一幅秀美的诗篇。与草原一起惬意,与游人共感幸福,喜悦浸透我的心田。文章的结尾,结得精彩:“风恬浪静之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之处,识心体之本然。”幸福是心灵穿过形体之表层与自然契合之满足;是欣赏中,摒弃私欲之愉悦;是千帆过尽,心灵回归的一种感悟。读完这篇作品,我油然而升腾起一种幸福感。
  《渴望诗意》(见《杨柳青》2004年4期)是一篇富有诗意又极富生活哲理的散文,是人生心情的憧憬,是灵魂隐秘的吐露。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诗意的笔触,抒写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比兴的手法,阐释人生的发端过程和归宿,以形象的意念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是自然与社会的亲合,灵与肉的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作者精辟地写道,生命以一种重新思考的方式蓬勃酣畅地存在着,并拨开云雾的翳蔽以原初的天性之爱,抵达到自然、真诚、高贵的精神圣殿。“心灵的狂涛在生命平衡的河床上,卷起千层浪花,每一朵即我停脚的地方。那里有洗尽铅华后的自由,有天涯倦客驻脚的博大与深厚。”“是的,这样的远行一定要有,一如白云出岫,清风喧竹;一如远浦归帆,落霞飞鸣;一如大漠孤烟,荒原雪融……在喷薄的日光下,那是一种柔软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这就是诗,一篇意韵生动的诗。诗是从心灵里流出的纯净,是心灵深处爆发的闪亮的火花,是心绪与意趣碰撞产生的愉悦。你看,她阐发得多么好啊。她的散文即诗,不信,你用诗的灵觉去读一读便知,反正我信,并写成此文。最后,我希望作者多读一些历史,使诗意更多些厚重感;多读些历代经典,向新古典主义迈进;多写多练,多出精品而世。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