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小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410
颗粒名称:
小说
分类号:
I247
页数:
25
页码:
3-27
摘要:
本节收录了心里的阳光、婚变、乡戏旧事、村子里的故事、玫瑰花香五篇小说。
关键词:
当代
小说
杨柳青
内容
心里的阳光
李志邦
在这座城市的西头,通往郊区的大道旁边,有个长途汽车站。汽车站修建的很有气派,硕大的玻璃窗,候车室里的椅子全是沙发式的。有一个女清洁工一年四季来来回回在大厅里打扫。她四十岁出头,人精瘦,可嗓门洪洪亮亮的,往往她一说话,全大厅都有回声。而偏偏她总爱跟乘客们说话,弄得候车室里不安宁。
入夏了,临近中午,太阳暖烘烘的,一辆长途汽车驶进站里。有个穿着皮夹克的小伙子不知道从哪一下子跑到汽车跟前。他个子不高,就跳起来从车窗外朝车厢里张望。他像个有经验的猎人发现了猎物,没一会儿,便从车上背下来一个农村小姑娘,然后一溜颠颠地背进候车室,放在长椅上。小伙子有些夸张地抹着汗水,我说大姐,您啦够沉的。姑娘紧紧抱着个挎包,挎包鼓鼓囊囊的,她警惕地看着对方,小声问,你为啥背我?小伙子坐在姑娘身边答,你要下车的时候,我看你腿脚不利落,你别不是小儿麻痹吧?姑娘依旧抱着挎包,喃喃地,我上车时崴了脚。小伙子笑着,你总抱着挎包干嘛,我又不抢你的。姑娘躲闪着,你是不是离我远一点?小伙子不高兴地说:“你看你这人,我好心好意背你,累得呼哧呼哧直喘,你看我的眼神怎么好像我是坏人似的”。姑娘低着头,反正你不像好人。小伙子悻悻地,我哪点不像好人?浓眉大眼的。姑娘瞥了他一眼,我看你总盯着我的包。我娘说了,凡是盯我的包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小伙子恼了,谁不是好东西,为背你我差点闪了腰,这年头怎么好人没好报呢。
女清洁工扫到小伙子跟前,不客气地说,你这人怎么这么讨厌呢,吃香蕉,把皮儿扔的哪哪都是,刚才滑倒一位老大爷。小伙子没理会女清洁工,继续和姑娘理论着,你怎么总怀疑人呢,你说,这长途汽车站里人来人往的,我大白天能把你怎么样?要怎么样,也得趁半夜三更……姑娘截断他的话头,你把实话说出来了吧。小伙子不耐烦地摆手,少废话。姑娘把挎包抱得更紧,大声说,你敢抢包,我就喊,我娘说了,喊抓贼没人来,喊有人耍流氓,哗啦能来一大片。女清洁工像是看风景,在一边抿着嘴。小伙子有些紧张,谁抢你包呀,你包里有金子还是有银子?我是让你给我钱。姑娘吃惊地问,我没找你借钱啊。小伙子烦躁地把皮夹克一溜扣儿敞开,你这人怎么什么也不明白,我从车上把你吭哧吭哧背进站里,那大脑注水了?我可是凭力气吃饭。女清洁工凑过来,他这小子专挑你这软柿子捏,你以为他这么好心眼。闺女,出门得防着点。说完,剜了小伙子一眼,走了。小伙子朝女清洁工唾了一口,女清洁工回头,你小子别惹我,就刚才你那一口,我能罚你一百块钱,我让你白背一天。小伙子再想唾,运运气又咽回去。
姑娘撅着嘴说,我不让你背,你非背,还口口声声说帮我。小伙子突然乐了,我要是你亲爹就帮你。姑娘嘟囔着,我亲爹去年就死在你们这儿,埋在墓地了。小伙子晦气地说,你这人怎么不会听话呢,我那是比喻。姑娘怯怯地问,你背我要多少?小伙子伸出两个指头比划,说,这个数。姑娘掏着口袋问,两毛?小伙子不屑地,你打发要饭的呢,二十块。姑娘蹦起来,吓了小伙子一跳。二十块呢!你背我二十几步就要二十块,你心太黑了。我坐长途汽车走了大半天才二十块。小伙子看看四周,压低声音,你嚷什么,你坐下行不行。人家老远一看,还以为小俩口吵架呢。姑娘瞬间背起了挎抱,一瘸一拐地往站外走,谁和你是小俩口,我养得那头老母猪都比你俊。
太阳的温暖放开了,把玻璃窗烤得热热的,烫手。
小伙子挡住姑娘的去路,我不和你斗嘴,给钱。姑娘涨红着脸说,我身上只有二十块钱,晚上回家得坐车。小伙子好奇地问,你上午来,晚上就走?姑娘的眼眶潮湿了,我是给我爹扫墓来的。去年,我爹给天津运煤,司机开着开着车就睡着了,那车头就冲着立交桥的栏杆去了,结果车掉下来。现场几个城里人七手八脚把我爹从车楼子里拽出来,有位开出租车的小伙子把我爹送进医院,又把我爹背进手术室,那衬衣上都是血。院长听信儿也来了,说救人要紧,钱不钱的放一边。大夫说要给我爹献血,有两个看病的叔叔听说后,伸胳膊就过来献,连眼睛都不眨。一位带着孙女看病的老大爷也跑来要输,大夫急了,说,您岁数大了,别献了。老大爷说,看外地人撞得太可怜了,也没个人跟着,没别的,我留下一百块钱吧。我爹到最后也没救过来,临死的时候攥着大夫的手说,把我留在这吧,这的人好啊。姑娘说着打开挎包,拿出好几块簇新的木牌子说,这是村里一个写字的先生写的,我娘让给我爹扫墓时一定要把这些牌牌供上。
小伙子拿过来看,每块牌子上面的字体都工工整整,写着:给你们磕头了,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不忘。你们的血没白流,有让我们输血的时候,我们让全村人伸胳膊。不知道你们姓啥叫啥,我丈夫九泉之下谢你们了。有孩子的,让你们孩子考上大学,清华北大的。有老人的,让老人长命百岁。有老婆的,让你们夫妻团圆。有丈夫的,让你们的丈夫规规矩矩不敢有外心……小伙子看着看着乐了,问,这都谁编的词儿?姑娘抽泣着,我娘。小伙子的心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好久没有的一种感觉,麻酥酥的。他关切地说,你脚崴了,我有摩托车,我送你去扫墓,那墓地远着呢。说完连他自己都奇怪,这声调怎么流露的这样真挚。姑娘摇着脑袋,我只有回去的二十块钱。小伙子的血往上涌,拍着胸脯,我能往你要钱吗,我好歹也是天津人。姑娘感激地望着小伙子,哥,我谢谢你了,要不我也给你写块牌牌?小伙子看着姑娘一脸的纯真,心里像外面的日头暖暖的,他觉得自己立马神圣了许多,忙表白,中午我请你吃饺子,三鲜馅儿的。姑娘扑哧笑了,我娘说,凡是帮助你的男人都是你哥哥。小伙子把姑娘背了起来,龇着牙说,我倒霉就倒霉在你娘身上了。
女清洁工的目光追了小伙子背影很远,周围几个好事的乘客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那姑娘是骗子,说的都是谎话,天底下哪有白输血的。有的说小伙子不安好心,看姑娘长得水灵秀气,背个阴地里就办了她。女清洁工肯定地对别人说,丫头是好人,没说瞎话,可一准上了那王八蛋的当。他什么变的,在这我看他半年了,还不清楚……。
婚变
牧歌
在农村,这么气魄隆重的婚礼恐怕还是头一遭。八辆摩托车开道,八辆汽车接人,光伴娘就有四个,新郎官亲自去接新娘,接之前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迎亲仪式。新娘接回来后,在村口又举行了一个场面更大的仪式,在众目睽睽之下,新郎官双腿跪在接新娘的车边,含着激动的泪水,满怀深情地高声喊道:“悔过的三强,请我一辈子也离不开的爱妻二曼下车……
一
五年前的正月十五,三十多岁的妇女满金,风是风火是火地跑到村妇联,一推门就上气不接下气地喊:“可了不得了,我的曼主任,二丫她……她……”听到这喊声,二曼放下笔,起身把满金扶在沙发上,一边轻轻地用手捶着她的后背一边问:“别急,慢慢说,二丫她到底怎么啦?”“她、她、她喝了农药啦!”“她人现在嘛地方?”“我男人开三马儿送她去县医院啦,大丫满银她们都跟去了。我也想去,大丫叫我赶紧告诉你一声。”“走,咱马上去县医院。
二曼站起来刚要出办公室,只见一个中年妇女疾步迎了上来。“我的曼大主任,你可要给我做主啊,我那个挨千刀的又逼着我和他离婚,说什么我要是不离,他就和我……和我分什么……喔,分……分居。”说着,那个叫春露的女人掏出手绢捂住脸,拉着二曼的胳膊呼天喊地的哭了起来。二曼刚要说话,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她拿出来一接,是大丫打来的,告诉她二丫已脱离危险了,就关上了手机对满金说:“二丫已脱离危险了,晚上就可回来。”又对着那个女人说:“亏你还喝了那么多墨水,怎么这点儿脑子都没有,分居就分居。我告诉你春露,你离开他活的了,他离开你,不出三天,就得向你负荆请罪。你吃亏就吃在心太软上!回去就对他说,要走就走,家里嘛东西也甭拿。就这样办,出了事我顶着。”
当天晚上,二曼简单地做了点饭,等了一大会儿,孩子他爹也没回来,她心里惦记着二丫,就没再等,和儿子草草吃了饭,嘱咐了几句后,就三步并两步地跑到二丫家。她一露面,二丫就抱着她哭了起来。“二丫,心里难受你就哭吧,要是能哭的你们当家的回心转意,我陪你一起哭!”
二曼边说边扶起二丫,用大丫递过来的毛巾给她擦了擦脸接着说,“他走了,咱还要想法过的比他在更好。快别哭了,这么漂亮的人儿,把脸哭坏了看怎么再嫁人。”
“曼姐,你真是天大的愁事也不往心上撂。”二丫被她一句话逗得差点笑了起来,但很快又在脸上堆满了浓厚的愁云,她又低下头,眼泪辛酸地接着说,“我,……我就觉的臊的慌。他、他、他这个挨千刀的,就、就这样把我甩了,这以后、以后我可怎么见人哪……”
“你害的什么臊,一没靠人,二没养汉的,怎么不论好坏嘛事都咱女人扛着?男人和野女人跑了,我看害臊的应该是他们自己。反过来说,你男人走这条道,八成也都是你事儿事儿让他,处处迁就他,日积月累宠的。我要是碰上这样儿的男人,叫他不死也得脱层皮!”
“你说这日子刚一好过,有些男人咋就像疯了一样?”二曼话音还没落下,满金边给二曼端上一杯水边说。
“也别说的这么可怕,生蛆的鸡蛋都有缝儿。”二曼说着扫了大家一眼。
“怎么想法儿不让它有缝啊。咱也不能把他们天天供起来呀?”满金一脸的迷糊,瞪大了眼问道。
“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哪。”说完这句话,二曼沉思了一下,用手理了理挡住眼睛的碎发,又意味深长地说:“他们咱要管,可要紧的是咱们女人要自强自立自珍自爱,要靠勤劳致富把腰板挺直,要学着用新的道德规范去相夫教子,再也不能不管社会多大变化,还一个心眼地只知道做饭干活侍侯家了。这事儿谁含糊了谁就会吃大亏啊。”二曼说完,喝了口水,又嘱咐了二丫几句,推门走了出去。
二
从二丫家回来,二曼一进院,就听三强瓮声瓮气地话声:“回来了,我的大主任,你忙的可真一个顶俩啊。”
“忙,还不是你们这些男人添乱。”二曼一边迈进屋,一边没好气地说。
“我不在你说的男人之列啊。”三强讨了个没趣,随话搭腔地说。
“社会这么开放,自个儿要是不检点,说不定你变的比他们还坏。”
“咱俩结婚十好几年,你还信不过咱。我可是有那个贼心没长那个贼胆呵。”
“现在外面的歌厅舞厅遍地,花鸡野鸡乱飞,你从小爱唱爱蹦爱凑热闹的,学坏还不是三天俩早晨的事儿?”
“咱先别斗嘴了,和你商量点儿正事。四和尚找我几次了,让我去他们厂跑业务,你说我去还是不去?”三强冲她笑咪咪地说,“他许我工资每月一千五,业务提成按百分之八,少说一年落个五六万的。儿子过一年两载的就上高中了,得提前准备准备。再说打结婚也没给你添点金买点银啥的……”
“你眼里还有我?只怕你一有了钱就不知行老几啦?”
“你先别管行老几,我心里有数。我刚说的这事儿,你说咱应还是不应?”几番话三强都没讨着好,一咬牙来个牛不喝水强摁头。
听了三强用纂着拳头拉屎暗使劲的口气说话,二曼知道这已是木已成舟的事了。暗想到,这十几年,三强在她眼里、在全村都是个有心无胆的人,也应该让他出去长长本事了。可又想,现在外面的世界真是太精彩了,他去干的又是漫天飞的业务,在家看的见摸的着,万一……可总不能瞎子放驴不撒手啊。想到这儿她抬起头,微笑着说:“去,我不拦着你,可得依我三件事。”
“你只要让我去,别说三件,说是三十件都成。”三强见这事儿有门儿,高兴地说,“要不要给你写个字据?”
“别跟我耍贫嘴,我要你记在心上。”二曼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为了孩子,为了咱这个家,更为了你们男人的自尊。一条是规规矩矩地做人做事,不能坑人骗人;二要依法做生意,不能损公肥私坑厂害国家;这第三嘛……是先给你敲个警钟,你干了业务就结识人多应酬多,要多吃菜少喝酒,贪杯总要误事。”
“这,你知道,我是半辈子的不喝一杯酒的人。”
“你别打岔,再嘱咐你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干业务,少不了和女人打交道,你可给我记死了,要多动口少动眼,千万可别真动心啊!……”
三强听到这儿,哈哈地笑着说:“前两条我一定记死记牢,这第三条嘛,”说到这儿,三强止住了笑,很严肃地说,“二曼,这么多年,你还信不过我吗?
“这点我始终不怀疑。都说路边的野花不采白不采,可世上没有不花钱的午餐,你采了,那可就陷进了填不满的深坑!有人说,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可鞋真一湿就像淌了海,这海可是越淌越深哪。扔多少金钱是小事,丢掉的人格,丧失的良心可是用多少金钱甚至拿命都换不来啊!”
“太可怕了,谁听了都会毛骨悚然。”三强勉强笑了两声,可心里却打了一个透心的寒颤。
三
这两天,二曼真忙的顾不上家了。她跑县去镇的给二丫办来一万多元的小额贷款,又和她到邻村的一个养猪大户家,俩人商量着买了十几头猪秧子,帮她办起了家庭养猪。接着又和村书记一起找春露的男人谈了半天。春露男人是个炮筒子,一提这分居的事儿,他哈哈大笑着说:“曼主任,我可不是花花肠子,你来了才十几年,可老书记你是看着我长大的,我要是花了心,天打五雷轰!”
“你先别急着起誓,我问你,为嘛你媳妇说你要跟她分居?”二曼来了个单刀直入,接着他的话茬追问。
“这个事儿嘛,叫我怎么说哪,一提怪笑话人的。”
“我和书记一起找你解决这事儿,是为了你家和睦,全村稳定,你不说,咱怎么解决?”“我……我……”“你怎么老虎吃山芋,焖口了?”
“告诉你们吧,我是嫌她懒。看人家,来钱道儿越干越宽,我真急得猴蹦!可她还是整天围着牌桌转。两对儿老人住院吃药用钱,孩子大了上学用钱,趁着年轻你不干,天会下雨还会下钱呀?说几回都不听,我一急就扔给了她那句。”
“这,我再管可就越权了。我的妇联主任,这可是你的范围了。”老书记笑眯眯地看了二曼一眼,掏出大烟袋,装上烟点上火,滋滋地抽了起来。
“老书记,您可千万别推得一干二净,别忘了,您可是我们娘子军的洪长青啊。没您这个主心骨,我们可要溃不成军啦。”二曼笑着给老书记端上一杯水,冲着炮筒子接着说:“党支部早就对开展妇女双学双比作了安排,往后春露要是勤快了,累坏了你可别怨我啊。”
“我谢还来不及,哪能找您哪。”炮筒子站起来扯着嗓子说,“当着老书记的面儿我说一句。俺那口子要是勤快了,我当着全村老少爷们的面儿,给你磕仨响头!”
“头,你就别磕了,留着你那膝盖跪搓板儿吧。”老书记一句话,逗的大家都哈哈笑起来……
四
庄稼人活忙显得日子过的快,一眨眼就到了年底。一天中午,二曼回家吃晌午饭,刚拐进胡同,就听自己院里有几个人叽叽嘎嘎的说笑。她紧走几步进家一看,原来是大丫她们正和儿子一起做卫生。一见二曼,几个人就都围了上来。这个说,你天天为我们忙,今儿也替你忙忙;那个讲,我们今天可是先斩后奏了,干的好坏你多担待吧。“我谢谢大家了,过年了,家家都忙,还替我干活儿,真过意不去。”二曼边说边接过儿子端过来的暖壶给大家倒水,“这叫我怎么谢呢?儿子,快给你婶子姑姑和大娘们拿鲜货去。”话音刚落,儿子小强就苹果、鸭梨、大香蕉地端来一大盘子,这几个人也不客气,你一个我一个地啃了起来。
几个人吃着吃着,只听满金笑着说:“曼姐,可有几个月没见姐夫了,就是赚大钱,也不能成年论月地不回家呀。”
“鸟不回巢,必有新窝。”大丫边剥香蕉边说,“不是咱女人贼心烂肠,社会就这样儿,你看四和尚,仗着手里有几个臭钱,在外面搞了一个比他差十来岁的,小两年儿没回家,闹来闹去还不是离了,听说孩子都快生了,怎么就没人管?”
“他离婚再娶都有正式手续,合法,谁也不管。可再生孩子政策不允许,钱再多也顶不了用。”二曼好像有点犯琢磨,但又十分认真一说。
“听老人们说,跟着嘛人学嘛人,跟着巫婆学跳神儿。”二丫似乎有点儿埋怨地说,“曼姐你也是,让姐夫跟着四和尚干,甭说全学了,就是学一点也够你曼姐淘的。”
听了二丫这句话,二曼心里咯噔了一下。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微笑地说,“是燎泡利马儿出水儿,是疖子早晚出脓,男人要想走那条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接着她一字一句地说,“他要是成心毁我后半生,我就要他心痛一辈子!”
五
这天晚上,二曼翻过来掉过去的怎么也睡不着,她想三强这多半年是有点不大对劲儿……前几个月,他还接三差五地回家来,后俩月就十天半月才回来一趟,一进家就闹累,嘛也不想干,只是昏天倒地的睡,天一亮爬起来就走,连句话都没有。俗话讲,知夫莫如妻。二曼几次想问问他,可见他困的那样儿,话到嘴边咽了下去。
这小子会不会真像二丫说的那样儿学坏了,真是有了新巢忘旧窝儿?可又想,这十几年他可没有在这事儿上出格的胆儿啊,当了不到一年的业务就学坏了,也有点太那个了……
就这样眯眯糊糊的,好像刚睡着,就觉的有人边推她边说:“我的大主任,太阳都晒屁股了,你还不起炕吗?”二曼一睁眼,见都大天亮了,三强正站在炕边,俩眼漫不经心地看着她。
“你死在外面得啦,还回这个破家干吗?”二曼一宿没睡好,见了三强,没好气地扔出了一句。这句话刚说完,她又好像一下子想起点儿什么似的,故意把盖到脖子那儿的被子往下拉了拉,露出多半拉胸口,她用眼扫了一下,那该鼓地方照样鼓得那么可爱。
“我死在外面你就不心痛,不是有事和你商量吗。”三强的双眼似乎没像往常一样马上盯在那早已熟悉的部位上,照样漫不经心地瞅着窗外,但话音明显的降了好几度。
“嘛急事打个手机不就行了,那么远的路,费钱费事又费神的,你不心痛?”好像跷跷板似的,二曼的话音又抬高了几度。
“你盼了十来年的这金耳坠、金项链也能跟着电话过来?”三强说着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小红盒子,接着用双手捧着,用略微提高了几度的声调皮笑肉不笑地说,“请夫人笑纳。”
“才出去几天,怎么就学得油腔滑调的?”二曼边说边把刚才露着大半个身子的被子往上抻了抻,心里好像有点明白。起身披上衣服,接着说,“你是夜猫子进宅啊,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我是和你请长假的。”三强的话音明显的有点底气不足,他略微顿了一下,好像运了运气,接着说,“老板在外面盖新厂房,让我抓全面,和你打个招呼后就得马上回去,可能得十来个月回不了家,你说行不行?”
“我是有鸡叫天也明,没鸡叫天也亮。”二曼好像一切都明白了,有点儿带答不理地接着说:“你的事你当家,自己看着办吧。我得洗脸吃饭去上班了。”
“那,我这就回去了。”三强说完这句话,脸上丝毫没有一点儿留恋的表情,就连结婚十几年形成的出门前拉拉手的习惯也免了,头也没抬,像夹尾巴狗似的灰溜溜地走了。
见他就这样走了,二曼转身往炕上一趴,抱着枕头呜呜地哭了起来……刚哭了几声,她又叫着自己的名字骂了起来:“二曼,你她娘的这是怎么啦,八字还没一撇,心理就垮了,要是有真事儿,你还不全线崩溃。”骂了一句,她又觉的自己有点儿曹操用兵,疑心太重。可思前想后,像他这样叫人怎么不起疑心呢……这事儿怎么办才能拨云见日呢?她觉的这半辈子也没遇上让她这么费脑子的事儿,这回可是船上的烟囱——赶(杆)上了。想来想去,她那个眼见为实的观点占了上风。对,干脆来个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决心一下,精神好像振奋了一半儿,她起来好歹划拉了几下脸,简单地梳了梳头,出来把孩子托付给大丫,到村委会和书记请了假,拎着小包走出了村……
六
离开家的三强,怀着初战告捷的心情,心里的痛快劲儿就甭提啦,尽管小车开的飞快,可他还觉得太慢,真恨不得马上飞到他的那个新窝,与她一起享受那小胜的喜悦。只见他的脚在油门上稍一点,那小车就像离弦箭似的飞快向前窜去。突然眼前一亮,四和尚的车影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他下意识的一踩刹车,往右一打方向盘,只听吱的一声,俩车几乎同时停在了马路两边。
“这么快就回来了,事儿办的挺顺吧?”四和尚边说边扔过来一包烟。
“基本上还行。”三强边接烟边说,“还是老兄您的道儿高,基本上没费嘛话,可谁知以后会怎么样。”
“跑业务你在行,可对付女人你就差远了。”四和尚边点烟边说,“就是要胡箩卜加大棒,听话的就给点小甜头,不听的就要来点儿硬的。你给我记住了,柔柔寡断行不通,必须快刀斩乱麻!快回去吧,这会儿你那小鸟可能早等急了。”
“您还有嘛吩咐?”三强毕恭毕敬地小心问道。
“咱们是老哥们儿了,以后客套可别这么多,用不着。我上车了,你也快回去吧。”四和尚话音还没落稳当,人已上了车,司机一踩油门,小车立马没了影儿。三强这才上了车,开足马力一气向前奔了六七个钟点,天都快擦黑了才赶到四和尚的新厂房工地。他没等车停稳当,几步就窜到他的办公室,进屋没见着人,喊了几声也没有人答话,他这才着了急。他想拉门出去问问人,一抬头,只见门里面贴着一张纸条,他定神一看,上面龙飞凤舞的画着稀里歪斜的几行字:“强哥,我去家里看咱妈,顺便商量一下咱们的婚期,明儿晌午前回去。吻你,祝你做个好梦。”落款是,你的花儿。在花儿的上面,深深的印了一个紫红的唇印。“这浪娘儿们,一刻也不在家里呆。你走了,今晚上我可怎么过?”他顺口骂了一句,两眼一亮,马上又聚焦在那紫红的唇印上。这可是他见到的最美的唇印了,圆忽忽的,那么可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怎么看怎么像一个透着诱人香味儿的樱桃。可真是一天亲百次千次也亲不够啊……看着看着,他与蓝花结识的场面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七八个月前的一天,四和尚带着一个女人来找。因为三强靠人长的面相厚道,办事儿的实在劲儿和不欺大压小的平等待人之道,二十多天就打开了局面,光纯利就给老板拿了欠点儿十万。这样下去,一年给赚他百八十万是手拿把掐的事儿。惟利是图的四和尚像拾了狗头金似的,没等到月底,就风是风火是火地赶了过来。在酒桌上,硬塞给他两万块后,还把蓝花派给他当助手。他还嘱咐蓝花公关搞业务是捎带脚,要紧的是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上照顾好三强。最后又一再对三强说,要是蓝花工作不尽职,一切由他处置
一开始,三强只是让她在家接接电话沏茶倒水什么的,不敢带她一起和业务户搞洽谈。几天下来,蓝花不但没怨言,而且把家里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晚上回来,不仅饭菜可口,而且还有热情的照顾,三强未免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感觉。几天后,三强想借一个大型招待会的机会,拿下一个久攻不下的大客户,心里没多大谱,就叫上蓝花陪同。没想到,酒刚过三巡她就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只听她从酒谈到他们推销的产品,从产品谈到质量,从质量谈到与国外同等产品的优势,又从优势谈到了他们的服务,紧接着又从服务回到了酒桌上,回到了交友之道上。她那夹杂着典故,恰当的荤段子和连珠炮似的话语,不仅让三强有点儿目瞪口呆,更让那个胖得象日本翻译官似的业务户吐了舌头,随后,她和翻译官连干了三杯后,又把酒杯倒满了酒,看那势头,非要来个一醉方休不可。三强见这势头,急忙给蓝花递了个眼神,蓝花会意地点了一下头,就把酒杯递给了他。三强端起蓝花那杯酒,借着蓝花铺的路,马上来了个顺坡下。他以单价下让八个点的幅度又将了翻译官一军。也许是酒有点儿高,也许是让蓝花一席话架了上去,也许是那可能到手的高利润,更可能是让蓝花的荤段子刺激的来了精神儿,只见翻译官一拍蓝花的肩膀说了一句:“就冲蓝小姐这张死人都能说活的小嘴,今天咱就签合同……”
从那天以后,蓝花又配合三强打了几个漂亮仗。几次天衣无缝的配合真让他五体投地,他对蓝花开始由喜欢到佩服,由佩服很快上升到爱慕。起先,他心里还固守着传统的防线,但在她那过人才华的吸引和似水柔情的浸泡下,他那没经过风雨考验的防线就像泡在开水里的糖块一样,不知不觉地融化了。他还记得他们第一次后,心里还有较深的内疚,可让蓝花的一句话就冲得烟消云散。想一想以前的日子,他总觉得像二曼手下的一个没自由的奴仆。白天得出去靠汗珠子砸脚面挣那点有数的小钱,晚上回来不管多累也得猫腰撅腚的做饭,躺下后想亲热亲热也是十有八回碰钉子,有时有事晚家来一会,被盘查的好像警察审小偷,就连这次出来跑业务挣大钱,还拿出什么约法三章控制着他,耳听眼望着别的男人的生活,特别是四和尚这几年过的日子,别的甭说,就凭那自由自在劲儿他早就垂涎三尺啦……自从遇上了蓝花后,使他失去十几年的男人的自信心一下子又复活起来。特别是蓝花那共同奋斗一两年挣上几十万,争取两三年自己当老板的目标,像巨大的磁石把他俩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拜拜吧我的曼大主任,这辈子算咱对不起你了,谁让我遇上了比你更好的人呢?反正我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就是下决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想到这儿,好像今后甜蜜生活的景象出现在他面前。只见蓝花正含情脉脉地瞅着他笑,那比电影明星还性感的小嘴儿真似熟透了的樱桃一样,在等待着什么。他一高兴,胳膊一伸脑袋一歪就去亲吻,只听“哗啦”一声,穿衣镜被他的脑袋撞碎了,碎玻璃崩了一地,头上起了一个大包,低头一看,皮鞋被划开的口子里正向外渗着血。他刚要脱下鞋包一下脚,手机响了,一接还是一个客户请他喝酒,车已到了门口,他急忙用毛巾好歹抹了一下脸,把门一碰就跟着车走了。(待续)
乡戏旧事
白青
小时候听母亲经常说我姥爷课子读书的事。他经营水上运输,不景气时宁肯兑掉漕船,开面铺赔本时卖掉磨房,举家在千里堤茅屋栖身,也没中断舅舅的学业。那时候学堂的老师很凶,学生背书背不下来就让其伸出手来,老师挥动戒尺啪啪地抽在手心上。舅舅的手有时挨板子肿得端不了粥碗。姥爷总给他讲学戏的为什么叫“打戏”,老时,学戏的孩子四五岁入教坊成为梨园弟子,受尽人间苦楚,冷练三九,热练三伏,练武功的哪个不是在师傅的棍棒下忍饥号寒。含辛茹苦。一般讲,孩子的初萌对学习的理性认识不高,自觉性也差,这才有了棍棒之下出高徒的说法。姥爷那时也讲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但总不如讲打戏多,我想这是因为更形象更接近。舅舅在姥爷严课下终有小成,当上县粮库的会计,给姥爷增光不少。
当时乡戏经常在各村庙会上串演,许多红角家喻户晓。。尤其是河北梆子,那古朴苍凉遒劲的调子,总在河湖港汉、田间地角、街头巷尾飘扬,挥发掉人们一身劳碌,调剂人们干瘪的胃口。母亲和小姨年轻时就是戏角的拥趸,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追星族。她们每每结双成对去看戏,刹戏后还挤到后台看卸妆。假如她们喜爱的白娘子、小青、陈妙常偶一照盼或回答她们一句无话找话的搭讪,她们高兴得念叨好几天。
那一年我父母已定亲。母亲和小姨看戏归来,母亲说了小姨酷爱的演小青的演员下巴短,小姨十八个不爱听,她心中的偶像不容抵毁,两人在路上吵起来。小姨一副伶牙利齿,开锅似地说《大明英烈》里朱元璋绣像下巴大,还不把人吓跑了。小姨这话有影射,我家姓朱,她便认为朱元璋与我家是一窝猪。其实她不知道明太祖的安徽朱与我们的山西朱相去很远,不然燕王扫北怎么连本家也从山西扫到白洋淀了呢。话到这份上母亲自然是要退避三舍。
乡戏作为古老文化的载体,在广袤大地流传。种地的祖一辈父一辈脸朝黄土背朝天,撑船的多见树木少见人,他们言谈举止涵养气度给人古朴深邃的感觉。有的不学而识字,出口成章。念戏词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与乡戏的浸润不无关系。。那时学戏基本上是师徒相承,口授心记。有的师傅也不会曲谱,不会写字,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又教文又教武忙不过来,一天说两句戏词记不住就没好脸色。所以学戏付出的艰辛自不待言,吃饭睡觉都叨咕,直到烂熟为止。
乡戏在演出中受到的迷恋和热爱,近似一种疯狂,真个是赵歈燕唱过行云,壤叟衢童消永昼。俚语道,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卖了房子地,也听这出戏。卖了网和船,听听秦香莲。卖了窗户门,听听奚雅琴,奚是唱红的名角。当然话是那样说谁也没真的卖什么。。但是千人空巷,举家而出的事便司空见惯了。尤其在白洋淀,晚霞落照碧水上,舟船齐发到邻村.赶戏的情景本身就富有诗情画意。抱着孩子看戏的小媳妇们,在戏台下站着一看三几个钟点,累酸了手臂累酸了腰,依然纹丝不动地杵在台下的,那功夫简直比护旗队的立定还纯。于是抱着孩子看戏被列为白洋淀四大累之一。。更有甚者,有的妇女临近分娩还让人搀扶着听戏,竟把孩子生在了戏台下,孩子因而得名——赶戏。晚上,一台戏散了,分散开去的船,从四面八方唱起的戏腔流淌在夜的淀水上,被阵阵涟漪推得远远的。
我父母都是出身水上人家,从小在漕船上长大(半个世纪以前,海河上游各水系都很发达),因为门户相宜才结了亲。其后不久,姥爷家因一次运粮食湿了包,被人讹了,就卖了船。父系中却独得我父亲的一膀子力气和好嗓子/好脾气才勉力支撑。。那时使船靠人力扬帆、撑篙、拉纤都须打号,没有好力气/好嗓子是不行的,揽买卖则更须好涵养。我父母都能唱戏,母亲私下哼唱,父亲则正经拜过师,工净角。因为有从小练就的好嗓子,冬天漕船上陆地打冻(冬修),正是乡戏开唱的时候。父亲扮演二进官里的徐延昭,他一句唱从十八领罩篷传出三里多远,那时没有扩音器,可见膛音之好,也赖夜深人静,水面有传声的作用。。
母亲生我大姐时,小姨经常住在我家。我有一个叔叔在乡戏上拉琴,与小姨年龄相仿,有人为他们作伐。小姨不光看人和日子,对我家的氛围也满意。但是提亲的跟我姥爷提起时,我舅舅却责怪姥爷,三家亲不作,作两家亲,让人家笑话有女儿没处嫁。这句话启迪了姥爷的气志,不管谁说他就是不同意,理由是“姐妹俩不嫁哥俩儿。。”这就苦了叔叔和小姨。。后来听母亲说,小姨到老都恨舅舅。恨归恨,旧社会的女孩儿,总不能直白自己的心事,何况长兄如父,三从四德一厚沓典籍在舅舅手里呢。。后来我知道舅舅也并非不开明,只是随便说说,不曾想影响了小姨的人生道路。。后来嫁给二十亩地一处宅的我现在的姨夫,生了五男二女,家道殷实。只是没有后来我家更富戏剧性。
父母爱戏孩子也跟着沾光,在我三岁那年,冬天唱乡戏时,母亲抱着我去后台看扮妆。父亲的许多朋友,见我方头大脸就哄着要给我打脸。掌台的杜师傅一听嚷叫走过来,端详着我的脸说,果然好扮相。他是乡戏专业团请来的师傅,不轻易肯定什么,端着架子。。母亲一看掌台师傅没赶她走,还夸了我,就小心地接碴问,您看打什么脸儿好?打个大花脸好,只是费事。杜师傅说着眼皮也没抬。这时有人把扮妆的父亲拉过来说,让他给杜师傅买两盒香烟,请他给我打个大花脸。父亲为脱身,一口答应掏了钱。我是全然不知道,当时的我表现如何,只听母亲总津津乐道,脸打成后博得全村人叫好。面目峥嵘,油彩鲜明,图像瑰丽。。“师傅,这是什么人物?”母亲抱着我问,似乎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儿子了。“青面虎”,杜师傅一面勾最后一笔,一面回答。“喔,青面虎”。母亲谢了人家,抱着我,在一路唱彩声中回了家。。大家知道,戏剧脸谱是极具艺术魅力的,打了脸的我,哭也有戏、笑也有戏,很让大人们开心。这样一直不忍让我洗脸,呆了三四天,油彩干巴在脸上,实在不堪忍受,我大哭不止,大人们,包括我爷爷都以为我在演戏,陶醉在艺术的想象中,这时我的两个姐姐看我实在难受了,嗓子全哭哑了,才把我抢到手,轻轻地洗去油彩,好在没什么伤害。到上学以后看了侠义小说,才知道青面虎,乃徐世英也。没想到区区三岁之我,竟有名震遐迩的江洋大盗的凛凛威风,岂不快哉。只是长大以后,莫名其妙地成了一介书生,整日里吟风弄月、狂歌当泣,全然没有想当初啸聚山林的人杰气象了。
乡戏虽不是正式剧团,但戳摊撂地一如正门正派,搭戏台的大跳板长七,八丈,宽二尺有余,厚约三四寸,一水二十几块平展展铺就一个台面,铺上台毯蔚为壮观。教戏的师傅上冬收戏底,无论穷富有教无类。有给钞票的,有给精米白面的,有给二斗棒子的,实在拿不出也就算了。师傅在教习和演出中善于发现人才加力造就,在我村先后有二位唱青衣的叔叔下海去了专业团。当然也有底功不好马糊找乐的。比如蛤蟆大叔交了二斗棒子,学了一冬戏,学了一个小丫环。开场一挑门帘,台前自报家门,请小姐下楼就交差,可初次亮相甭提多难啦,锣鼓响了三通,他依然站在上场门纹丝不动。气得杜师傅一脚踹在他屁股上,踹出了场,他一惊,竟把在喉咙里的两句台词忘了,急中生智,拿腔作势说,奴家不出来一脚踹出来,立即引起哄堂大笑。杜师傅在幕后啐了句,笨蛋。他以为让他回去,情不自禁地慨叹,可惜我那二斗玉米呀!又在台下招来一阵笑骂,留下跨世纪的笑柄。再有一些跑龙套的,找戏乐儿,上台一紧张忘词、跑调、串门是经常事。如四位好汉上场,念白应是“拳打南山豹、足踏北海蛟”之类的,不知怎么竟变成“台子头哩有罗坯,那坯本是你拖的”,估计有八百倒也差不离。。唢呐一响盖住后音,台下正蒙着也就混过去了。
我们村唱花旦出名的是彩旦娃,人长得帅气,嗓子也甜。年轻时专业团要他,他为侍侯老娘没去,后来娶妻生子也就很少唱了。上了年纪就在摆渡口撑船。。他家就在渡口附近,有人渡河只一吆喝他就听得见。外村有个卖菜的老头儿,经常到我们村卖菜,往返一过摆渡不喊不叫,只要用梆子高腔唱一句“这座楼,盖了一个高——”,紧接着彩旦娃从屋里出来“屋檐高桃呀赛铜雀桥”,不用说这是当年的老戏友。二人见面,总亲亲热热很投入地互相唱答一回,然后挥手告辞。。后来想听彩旦娃唱戏的,就冒充卖菜老人在渡口唱这座楼,可怎么也不见彩旦娃接音儿。甭说,张口便知,腔调板眼韵味相差远矣。我想这正应了那句“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的俗语。他们唱的夸楼,虽然不是出于四大名剧家手笔的大戏,是老丝弦腔的唱功为主的帽戏,其行腔古朴敦厚,唱词中有些汉语语根一样的词很有嚼头儿。
彩旦娃最后一次登台是他大儿子小山娶媳妇不久。小山先天腿拐,虽不严重也算个褒贬,大概也有赖彩旦娃的名声吧,娶过门的大儿媳妇还挺利落。村里唱戏时,经大家一撺掇,彩旦娃一时高兴,就唱了一段王二姐作梦。扮上妆,快六十岁的人像十八九的姑娘一样灵活,边扭边唱,扭到台角往下一望,儿媳妇正看着自己笑哩。一阵不好意思就忘了词,自言自语起来,老了老了这是干什么?台下的人鼓着掌大笑,儿子儿媳也笑,成为乡戏老少同乐的佳话。
我在白洋淀下乡的时候,乡戏都改唱现代戏了。凡有兴趣的自愿参加,生产队按出勤计工分,那时一个整劳力每天计八分。如果能跟宣传队掺和一冬就甭干活了,还没风雨工。。政策不可谓不宽,但是临江羡鱼者有之,中流击水者寥寥。可见没有金钢钻,也不敢揽那磁器活儿。新戏虽不像老戏讲程式,看似容易也艰难啊。我们队里有个叫老六的,小伙子长得挺顺溜,就是说话结巴。到说媳妇的年龄,见了几次面都吹了。于是有人给出主意,要他学抽烟,再见面时给人家殷勤敬烟,话不多只两个字“抽—烟—”,拉长语调显得会说话,态度也诚恳。很快老六学会了抽烟,提亲的一上门,接下来又是相亲,女方和介绍人屁股没坐定,老六就敬上烟,“抽—烟一”茶,还没端,老六又敬上烟,“抽—烟—”,没说两句话第三支又敬上去,“抽一烟—”,不一会儿抽了一屋子烟。人家一看简直遇上了一个大烟筒,还以为他有点傻病,愣把人家吓跑了。后来,赶上村里成立宣传队,排练《沙家浜》。又有人替老六想,结巴嘴不能说能唱,一唱就不结巴了。一撺掇老六果然有股冲劲,就参加上了。不但没演反派人物,还荣膺十八个伤病员之一。经过一冬磨练,老六的行动作派都让人看过眼去了。尤其浅灰军装宽腰带一拉,山子敢跟专业团叫劲儿。就是快板唱词赶碌得听不清。本来“坚持”一场伤病员边舞边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顶天立地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万个雷霆也难轰……锣鼓家伙铿锵有力,人们只听一片喧响,唧咕一片,一个字也听不清。下来后人们问老六唱的是啥词,不等他回答,孩子们就比划着学唱,唧咕唧咕八分记上,唧咕唧咕八分记上。逗得大伙儿直乐。后来老六学戏上了瘾,把相媳妇的烦恼也淡忘了。。他学了两段慢板唱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唱上了二路老生。结巴也好了许多。有个姑娘看上了他,竟听不出是个结巴嘴,真是情人眼里无结巴。
有一次村里正唱《红灯记》,演到铁梅在敌人追赶下,路逢磨刀叔叔哭诉,有人提出磨刀人是八路干部,不能让出身不好的人演。于是马上换人钻锅补台。磨刀人虽是配角,但是个正武生的行当,要有武功功底且念白利落。。上柏山这场戏武打即开,武场敲打急急风,演员犹如上弦之箭十分紧张,结果换了两次都出了岔子。第三次干脆换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老雁翎队员。。他一上场就满面杀气,听了铁梅的哭诉把大手一挥,半空炸个劈雷似的嚷道:别说了,走你的,他们(日本鬼子)是老鼠舔猫X找死(屎)来啦!嚷罢嗖地抽出大刀,一路真杀真砍切西瓜一般,杀得演敌人的演员哭爹喊娘叫苦不迭。一个敢对打的也没了,真个取得了彻底胜利。最后这位老雁翎队员怀抱大刀,单膝跪地,泪洒胸前一字一顿地说:“同志们,我又给你们报仇了!”
顿时台下一片肃然,知道老人又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雁翎队截击日本保运船取得光辉胜利已彪炳青史,然而雁翎队在抗日烽火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受的挫折和牺牲却鲜为人知。有一次三小队的侦察班在苇南村被日本和伪军包围了。班长带领同志们顽强反击。最后班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了腰,他在血泊中撑起身子,把装在苇筒里的情报交给这位老雁翎队员,让他泅水突围。班长临死面对冲上来的日寇手持双枪打出最后的子弹。为掩护突围,六位同志都壮烈牺牲在西堤坡上。金戈铁马刁斗寒,人世间的伟大史诗岂是小小舞台一隅所尽能表现的?有一次,我同这位老雁翎队员棹船去县城,在寂静的河道上,老人一边慢悠悠地棹着船,一边看着游动在影里的小鱼,神秘地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们攻打日寇的一个炮楼,几个爆破手被敌人机枪打中了,其中一个年轻战友刚结婚十几天,就死在他的怀抱里。眼睛睁得大大的怎么也闭不上。老人愤怒已极,不等下命令就抱起炸药包,滚到炮楼底下,拉响导火索端了这个炮楼。战斗结束,他从俘虏队里找出敌人那个机枪手……他犯了错误,也受了刺激。老人回忆战争中的往事时,脸上血色渐渐涌上来,红若灿烂的晚霞。这件事给我留下了经年难忘的记忆。
汨汩流淌的白洋淀水,溶解了抗日英烈的鲜血,夜空的繁星,在不眠之夜讲述着战争中可歌泣的英雄故事。
我在乡村的四年中,知道在宣传队的青年男女结下革命友谊的不下七八对之多,因为是自由恋爱,一般都顺当,个别的也有曲折。其中有个唱青衣的叫桂兰,长得挺漂亮,扮相、作派、唱功俱佳,就是出身高。她唱的收租院:黑沉沉的天黑沉沉的地,天上乌云滚雷翻,地上无路人行难。使人悲怆顿生。在丧夫卖子一场眼泪和着行腔涌流不止。听到这儿,大娘、大婶、小媳妇们的眼泪,擦得袖口衣襟都能拧出水来。有的刹了戏还抽泣不止。戏演到这份儿上那叫入戏。起初桂兰也找不着感觉,有一次排练时,扮演狗腿子的光棍汉小狗子飞起一脚一一动作大了,正踢在桂兰的胸口上,青了一大块。她的眼泪就似开了闸的水龙头淌流不止。打那她一唱到这当口就想起小狗子无情脚,不由悲从中来。她与一个唱指导员的相爱。可是这个男子的家人嫌桂兰出身不好,坚决反对这门亲事,绝不容忍将这股祸水引进家门。男青年无可奈何。桂兰则发誓要跳出火坑嫁给一个贫下中农。小狗子自打踢了桂兰那一脚总觉得过意不去,编着法儿地照顾桂兰,结果真让他捡了便宜。结婚的时候,桂兰把小狗子一贫如洗的家布置得蛮像样子。酒席上桂兰光彩照人,人们更觉得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宣传队有的男人都喝得醺醺大醉,尤其那位指导员,连着往脖领里扣了三大碗酒,嘴里还连连叫着喝、喝、喝。
另一个女青年玉花爱上一个很会唱戏的富农的后人。他们在串村演出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玉花的大胆行为在当时不啻于凤凰下了个麻雀蛋。于是激起当队干部的哥哥的愤怒,竟要大打出手。可等玉花真的从怀里掏出剪刀,对准自己的喉咙时,她哥哥似霜打瓜秧蔫了。后来只以不陪嫁妆泄愤。对桂兰和玉花,人们说,桂兰身在戏中心在戏外,玉花身在戏外心在戏中。
戏中也好戏外也罢,这些当年的情结都随流逝的淀水渐渐远去。她们各自成就了一家人,如今已是抱孙子的人了。但是她们对乡戏的迷恋依然不改初衷,桂兰与那位当年的指导员现在都是乡戏的导演了。一九九四年五月,我同白洋淀诗派的芒克、林莽、宋海泉、史保嘉及诗人、作家牛汉、吴思敬、甘铁生诸人应北京《诗探索》杂志邀请在白洋淀参加研讨会,一进村桂兰就认出了我们,亲亲热热地打招呼。小山、胜利、铁柱们拿出很多好吃的招待我们,一提唱乡戏就拉开了话匣子聊个没完。
现在人们富了,提起当年吃白薯干、窝头醮盐水的日子,还那么大劲头儿闹戏儿,真有点不可思议。如今乡戏每逢过年,从初一一直唱到十五,有的村四月庙会,八月节,十月节也唱戏,紧接着上冬,淀里几乎一年不断戏。有时还请省、专区、县剧团演出。乡戏穿插其间好不热闹。
我不止一次被人们的尚美之心所震憾。尤其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戏剧所震撼,她如此博大精深,根深蒂固,难怪外国人信服地说,不了解中华戏剧就不了解中国。我们的戏剧事业,在如此深厚的基础上振兴自然不在话下。
一转眼我离开乡村有二十六年了,这期间无论走到哪儿,一听到激越高亢的梆子腔,就想起萦绕缠绵的乡戏旧事,想起明眸皓齿的白洋淀。
村子里的故事
寒雨
周家村东头的公路边上,是一个自发的蔬菜批发市场。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八点是最热闹的时候,可今天凌晨五点半,周家村的老诚就来了,身后还拉着满满的一车圆白菜。身材不高的老诚拉着一大车菜缓缓而行,就像一只蜗牛拖着它巨大的壳在吃力地挪动。此时天刚蒙蒙亮,市场里空荡荡的,除了旁边公路上零星过往的车辆发出的轰鸣声外,只有老诚自己粗重的喘息声。地上散布着乱七八糟的脚印和一些蒙上了露珠的烂菜叶,仿佛在证明着昨天曾有过的喧闹。老诚知道,尽管自己是第一个到的,也绝对不能怠慢。于是他咬了咬牙,使尽最后一点力气,终于把车又拽到这个市场最好的位置上。一放下车,老诚的腿就直不起来了,一屁股就坐到车辕上。毕竟是快五十的人了,体力已大不如前。一千来斤圆白1菜就已让他筋疲力尽,脚腕、膝盖也酸痛酸痛的。鞋子、裤角早被冰凉的露水浸透了,可他双脚的感觉却是火辣辣的灼热。
搁着平常,老诚不会来那么早,可这些日子,不知咋搞的,老诚总是晚。因为他从地里收完菜,由于堵车,根本就拉不进市场里。他每次都把车靠在公路边,一步步往前蹭。有时运气不好,还要干耗上个把小时。等到车辆好不容易疏散的时候,市场里大部分趸货的商贩,也都随着公路上滚滚的车流撤得无影无踪了。这样一来,他那些收成,不是低价处理,就是被迫拉回。卖不来钱,老诚的老伴桂芳,也就是大乐、小乐他娘的眉头就舒展不开,就像地里种的菜花,一不浇水就灰头土脸一样。
“这个大早起得值”。老诚一边揉着脚腕一边想。按说,前一段自己来得一直都挺早,可到了市场才发现,好位置已经没了。你早,人家比你更早。直到前天,老诚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也有竞争啊。可桂芳却不以为然,她说像咱们这样种粮吃饭的人还竟什么争啊,你就是没有那个财运,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老诚不服气,暗下决心偏要起个大早给她看。
过了一阵儿,市场里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吆喝声、叫卖声夹杂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把这块地方填得满满的。不知是市场太小,还是嫌不方便,有的人干脆把菜拉到公路上讨价还价,全然不顾被堵汽车发出的不耐烦的笛声和司机嘴里的怨骂。公路堵塞,就表明市场交易高峰的到来。老诚心里明镜一样,自己这些圆白菜如果再没人要的话,今天很可能就白来了。可那些上货的商贩谁都不来问价,有的连看都不看一眼。老诚心里着急,也不甘心,朝一个商贩喊了两嗓子。和别的商贩不同,这个人倒很给面子。他走过来拍了拍那些码得整齐的圆白菜说,个头倒挺大,可惜过季了。现在好菜都吃不过来,谁还稀罕它呀。商贩的一席话,让老诚的心凉了半截。他早就注意到了,整个市场,惟独自己有这种菜。他原本希望卖个缺,赶个高价,可事与愿违。老诚深深地叹了口气,想想自己在村里也算是个种菜的好把式,可这几年,好多东西越来越看不懂了。一些希奇古怪的菜自己没把握不敢种,大路货又赶不上好价钱。前一段,老诚琢磨着,这年头按步就班就赚不了钱。他和桂芳商量,想种一些圆白菜。桂芳说肯定不行。老诚问为什么,桂芳说咱家现在点气背,别瞎折腾,该种啥种啥。老诚说,种圆白菜挺好的,到时候别人都没有,咱不想卖多少钱是多少钱。桂芳说你想得倒美,人要是点气背了干什么都不顺。老诚说这叫错季种植,是科学。你那叫迷信。桂芳说什么迷信不迷信的,反正咱家现在点儿背,我都找人算过卦了。尽管桂芳极力反对,老诚愣是种了半亩圆白菜。回想当初,现在的老诚真有点悔意。他甚至想,当初要不是和她拧着劲,桂芳或许心情会好一些,不会像现在这样病病歪歪的。此时,市场的嘈杂和眼前晃动的人群反而让老诚倍感凄凉。看到还没有人光顾,他觉得自己连那些无人问津的圆白菜都不如。
眼看就要散市了,早先弄湿的裤筒也快捂干了,而老诚的沮丧却到了极点。正在这时,终于有个操外地口音的主顾来问价了。老诚恨不得赶快出手,咬了咬牙说,一毛一斤赔本卖。主顾说,俺们工地上人的吃不起那么贵的菜,一毛二斤吧。老诚刚想说不行,看到这个主顾扭头要走,赶紧改口说,算了吧,反正卖多少都是个赔。老诚本想把整车菜都卖了,可人家说只要三百斤,多了也没处放。老诚没辙,只得接过对方送过来的三张五元钞票,心想,也就刚够个种子钱。
老诚把剩下的圆白菜拉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九点半了。老诚推门进屋,看到桂芳站在炕边,正收拾一个帆布兜。老诚知道,老伴又要去看香了。老诚说,又是看香,不舒服就去医院看病,看香管啥用?桂芳没吱声,依旧低着头,自顾自地继续整理那个绿色布兜。临出门时,老诚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前几次,桂芳总是选择沉默。可今天,当她看到大门口那车没卖完的圆白菜时,忍不住也甩给老诚一句,你懂个屁!
桂芳从前就信服算命那一套,有事没事总往卦摊上跑。而迷信看香还是一个月以前的事。两个月前,也就是老诚给那半亩圆白菜施化肥的第二天,桂芳就说不舒服吃不下饭。当时老诚没在意,以为是下地干农活累着了。没想到,一连过了三天还不见好,老诚只得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钱花了二三百,也没见效。后来,桂芳不知从哪得来的信息,说离村十多里地,有一个“顶仙儿”看香的,专治疑难病,特别灵验。桂芳去了两次,才花了六块钱,自己就感觉大见好转。老诚说,那是精神作用,要不然,脸色咋还那么黄?桂芳照照镜子,不以为然地说,是差了点,可我能睡一整宿的觉。老诚又说,我看你吃得还是那么少,干活儿也没力气了。桂芳立刻反驳道,吃得是不多,可我不堵心呀。看到老伴自我感觉挺好,老诚只得由她。也就是一个礼拜前,城里上学的小乐回到家,张口就要八百块钱,说是实习费。桂芳说,能不能跟学校商量商量,少交点。你哥大乐连盖房再娶媳妇,把钱都折腾没了。小乐一听,马上摇头说,这是学校统一让交的。老诚白了桂芳一眼说,你以为人家学校是菜市场,还能商量价?
那天晚上,老诚睡得特别早。半夜醒来解手,发现桂芳正叹气。老诚以为她还在为小乐要钱的事别扭。问道,怎么?八百块钱就睡不着觉啦。桂芳摇头说,不关钱的事,我肚子有点儿疼,还恶心。老诚说,明天还是去医院吧。桂芳说,去医院白花好几百,还不顶用。我还是另找看香的吧,花个十块八块的没准就好了。老诚心想,哪有这么好的事。
从那天起,桂芳就不下地干活了。对此,老诚表示理解,毕竟她身子不舒服。可令老诚不快的是,桂芳不是在家里好好歇着,而是四处打听有关看香的消息。直到昨天,桂芳终于有了眉目,兴奋地跟老诚说,五十里地外的邻县张村有个“仙姑”,道行特深,比原先那个不知强多少倍。老诚说那地方太远了,还得坐长途车。况且,你还有病。桂芳说不怕,算卦要找瞎子,看香就得出远门。
桂芳的出门让老诚感到空落落的。起了个大早,才卖回十五块钱,更令他郁闷。想想别人种地都能赚钱,而自己总赔本,心里就特别窝火。老诚越寻思越别扭,连烧火热饭的心情也没了。他索性从锅里找出个凉馒头,胡乱啃了几口,然后便蒙头大睡。睡梦中的老诚看到,天上有个人正给自己撒钱。不一会儿,满地都是一张张的钞票,老诚赶紧去拣。那人问这些够了吗?老诚说,给老伴治病够了,小乐买房娶媳妇还差点。那人说,好吧,我再给你撒点。接着,老诚又看到一张张的钞票飘了下来,他马上伸手去接。眼看这些钞票就要全接完了,小乐的钱就要攒够了,这时,他听到有个声音在喊自己。老诚睁眼一看,是儿子大乐。心里骂道,兔崽子,连梦都不让老子做美了。
大乐让老诚给冬瓜地浇水,老诚不敢不去,是因为儿子和老子分家的缘故。不分家那阵儿,啥都好说。一但分家,儿子的冬瓜,好像比老诚自己地里的任何菜都重要。
老诚扛着铁锨来到大乐的冬瓜地,却发现水还远着哩,排队至少得三十分钟。老诚心里埋怨大乐,不该让自己来这么早。老诚想横竖也是等着,不如在地头歇会儿。于是,他放下铁锨,顺势就坐在铁锨的木把上。老诚觉得,自从和大乐分家之后,情况就变了。大乐地里如果有活儿要帮忙,自己总不敢怠慢,惟恐得罪了儿子。。没办法,将来老了,还得靠他们。小的时候,儿子怕老子,老的时候,老子怕儿子,可能是古今一理到哪儿都一样。老诚想,父辈们是给地主扛活,到了自己这辈,是给儿子扛活。
正午的阳光足足的,把冬瓜叶都晒蔫了。密密的叶子下面,隐约可以看到两三个暖水瓶大小的冬瓜。看它们美滋滋的样子,仿佛正在享受着瓜秧给予的绿荫。为了结出硕大的果实,在瓜秧刚长大的时候,人们会把它的“头顶”掐去。这样,瓜秧一但失去了顶端的生长优势,就不再“跑秧”,它会把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到自己的冬瓜上。老诚觉得,他就是眼前许许多多瓜秧中的一棵。劳碌一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那两个冬瓜养大。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自己这棵老瓜秧也就枯萎了。
老诚正在走神,浇地的水就到了。老诚赶紧扒开口子,想把水引过来。这时,老诚就发现沟里的水流明显变小,过了两三分钟,干脆就不动了。老诚赶到水泵房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停电的缘故。好不容易排上个,还是没浇上水,老诚很恼火,心想真是够背的,连电都故意和自己过不去。
老诚回到家,看到还停在门口那车菜,心里又掠过一阵烦恼,这些都卖不出去,地里还剩下的那两千多斤怎么办?半亩地呀!还是能卖点就卖点吧。于是,老诚决定,明天一早,把菜拉到县城零卖。三十多里的县城,没有大乐的柴油车是万万不成的,老诚只得去儿子家借车,顺便把没浇上地的事告诉他一声。老诚来到儿子家的时候,大乐正在外屋吃午饭。老诚先说了说浇地的事,大乐听了只是点点头,继续埋头吃着。而里屋却传来大乐媳妇的一句话:“这点儿活都干不成!”声音不大不小,像故意让老诚听到似的。老诚心里尽管不快,也只能装没听见,因为儿媳妇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老诚小心翼翼地把借车的事说了出来。大乐皱皱眉说,恐怕连油钱都卖不上来。老诚说,怎么着也不能眼看着它们烂了。大乐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大乐拎着车钥匙就出来了,紧随他身后的是儿媳妇的第二句话:“借个东西倒挺能耐。”
天就快黑了,看香的桂芳还没回家,着实让老诚放心不下。老诚打算出去望望,刚来到公路上,就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在走近自己。凭那件藏青色的夹袄和走路的姿态,老诚就知道,那是桂芳。可能是闹病的原因,老诚发现眼前的桂芳明显消瘦了许多。原本就有点高的颧骨更加突出,背驼得也相当厉害。也许是风大的缘故,她走路的样子,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那样颤颤巍巍,仿佛一不小心就要被风吹倒似的。老诚快步迎了上去,接过布兜的时候就感觉她的手冰凉。再摸摸额头,很烫,好像在发烧。老诚埋怨道,这一看香倒添病了。桂芳说,别瞎猜,今天去晚了,人太多都没挨上个。老诚说,不行就算了吧,今天我浇地也没浇成。桂芳从衣袋里拿出一张白纸条说,谁像你,干啥都不成。有这张纸条,我就不白跑。老诚接过纸条,看到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十六”两个字。桂芳解释道,明天就是阴历十六,人家已经安排好了,让我明天再去。老诚说,没想到,看香也要挂号。
晚上,老诚买来消炎退热的药给桂芳吃下。可第二天一早,桂芳还在烧,怎么也起不了炕。老诚不敢耽搁,他得去县城卖菜的。桂芳让老诚看香,说自己实在是动不了了,要不然,高低也得再去一趟。还说看香比卖菜要紧的多。老诚说不行,一个大老爷们,掺合老娘们儿的事,会让人家笑话的。桂芳一听就急了,说大老爷们怎么啦,香要是看不好,干什么都顺不了。
拌了好长时间的嘴,老诚还是去卖菜了,条件是,如果再卖不回钱,就得去看香。一路上,老诚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晚了,县城早市已经没有老诚摆摊的地方。老诚没办法,只得在附近的一条马路边上叫卖了起来。
两毛一斤的圆白菜刚卖了一点儿,老诚就发现,旁边卖水果的好像在收摊。老诚还纳闷,卖得好好的,收它干啥?有人告诉老诚说执法队要来了,得赶快走。老诚想,自己又没犯法,他们能把我怎么样。那人说执法队就是专门管你们的,让他们逮住了,不是没收就是罚款。老诚说在我们周家村,到公路的中间卖菜,都没人管。那人说这是在县城。老诚想想也对,还是躲开点好。于是,他赶紧收拾地上的菜。刚要把车推走,七八个身穿制服、头戴大檐帽的人就把他围住了。其中一个一十多岁的年轻人喝叱道:“这是你摆摊的地方吗?”另外几个人也随声附和道:“违章摆摊设点,交罚款!”老诚一看这架势,就有点发蒙,连忙央求道:“我确实不知道啊!您就高抬贵手吧。”
“少废话,罚款五十,快交!”年轻人说。
一提到钱,好像弄疼了老诚心里的伤口。他哀求道:“我这一车菜才卖多少钱呀。我家里老婆有病,正躺着哩。。我们没钱去医院治病,只得去看香啊。您几位就饶了我吧。”
“少罗嗦,快交钱!”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见对方还是不依不饶,老诚更加伤心了。他翻了翻衣袋,昨天的十五块钱,已经给桂芳买药了。老诚把零钱凑了凑,一共只有十来块钱。这时,他的眼泪就开始围着眼圈转。
“别装蒜,快交钱!”年轻人催促道。
老诚再次哀求道:“您就行行好吧,我就剩这点钱了。我确实没钱呀!我儿子上学,隔十天半月就找我要钱,我都快供不起啦!”
“快交钱!”年轻人急了。
这时,从旁边的小车里钻出来一个岁数稍大的人。他对那个年轻人说:“放他走吧,怪可怜的。”然后转身对老诚说:“我当队长都一年了,还没见过像你那么不长眼的。下回注意吧,别把两只眼搁裤裆里。”千恩万谢的老诚刚推车离开,那个年轻人就说道:“瞧瞧,一个臭种地的,也学会矫情啦!”
回来的路上,老诚想自己咋就那么倒霉?一年半载也去不了一趟县城,还让执法队逮个正着。看来,这次不让看香都不成了。
转天,老诚连早饭都没顾上吃,一大早就拿着那张纸条和布兜去赶车了。
老诚到了张村一打听才知道,“仙姑”原来叫三姑。因为三和仙谐音,加上看香特别好,肯定是沾了仙气,所以外面的人都叫她仙姑。三姑家的房子没啥特别之处,只是客厅大一些。老诚想,可能是客人多的缘故吧。果然,老诚刚进屋就发现,墙角沙发上已经坐着好几个人。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走过来,老诚赶紧把那张纸条递过去。那人说,今天有条的还行,没条的够戗。
老诚没敢扎堆,只找了个清净地方坐着,因为满屋子也没有第二个男人。不过,老诚通过旁边几个妇女的闲谈,知道那个手攥纸条的女人被称叫二嫂,是专门给三姑守门收钱的。从二嫂的嘴里,对三姑的情况也了解了一些,三姑十年前就吃斋念佛,前几年只做一些驱鬼避邪的“法事”。今年初去普陀山上香,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开始普渡众生,给人们看香。听二嫂宣传说,三姑可不一般,呆会儿你们进去了啥也别说,三姑一看香,就知道你们家有啥事。还说上个月,有一个得了脑栓塞瘫痪卧床两年的人,愣让三姑给看好了,现在都能下地干活啦。
等了两个来小时,终于轮上老诚了。这时,老诚才看到里屋的三姑,一个五六十岁的妇女,脸长得又白又胖,样子倒像个城里人。三姑挺客气,说了声坐吧。老诚哎了一声,顺势就坐在一张凳子上。由于拉着窗帘,屋外的二嫂把门掩上时,屋子里即刻就暗了下来。三姑的脸尽管有点模糊,老诚觉得,她那双正打量自己的眼睛反倒闪出了亮采。身旁那座黑漆漆佛龛像个影子一样靠在墙上,让老诚看不清佛龛两侧的字,但佛龛上供着的观音菩萨,他还是知道的。菩萨脚下的红蜡烛发出的光,和菩萨头顶上那只红色小灯泡一样幽幽暗暗的,让老诚心里直发虚。三姑从佛龛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一把香,也没破捆,直接在蜡烛上引燃,然后插到菩萨正前方的香炉里。随后,她双手合十,微闭双眼,一副很虔诚的样子。
过了大约一分钟,三姑开始说话了:“财不旺啊!”
第一句话就打中了老诚的要害。他连忙说:“是啊,人家种地都能赚钱,我却赔钱。哎,现在处处都要钱,这日子过的。”其实,凭老诚那张典型的为钱发愁的脸和那身穿着打扮,三姑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不过,她还是指了指香炉上那些正冒着烟的香说:“看了吧,中间这块儿,主财,烧得不旺吧。”老诚一看,果然是那样。老诚想,这个三姑看得真准啊!
“财不旺倒是小事,恐怕…家里有什么东西吧?”三姑又发话了。
老诚一愣,呆呆地看着三姑,心想,家里..能有什么东西?三姑说:“没事的,有什么就说什么。”老诚以为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说出来,就开口说道:“家里有三间房、一个电视,彩色的,不过还剩三个频道。有个砖炕,刚垒的。还有两把椅子,三张桌子。哦,还有辆自行车,一个小拉车,是我卖菜用的….”三姑打断了他,说道:“不是这些,是那些不好开口说的东西。”老诚想,这年头连“搞破鞋”都当成了露脸,还有什么东西不好说出口呢?“噢,我知道了。”老诚恍然大悟。“您是说存款吧,我倒是还有四五千。”三姑听后笑道:“都不是,我是说你有没有拾过、拿过或者是偷过别人家的东西,自己不好意思讲出来的?”
“别人家的东西?”老诚想了想说:“前一阵子,我拾到一把镰刀,不知它算不算?”
三姑拍拍大腿说道:“你看看,我说柳仙不来保佑呢?原来是那把镰刀,它割死过好几条蛇,惊了柳仙,回去赶快把它埋掉!”
“好的好的。”三姑的话把老诚吓了一跳。
三姑又开始问道:“你家的菜刀放哪儿?”老诚随口答道:“切菜板上呗。”
“菜板又放哪儿?”
“好像是灶台上。”很少做饭的老诚有点拿不准。
“哟,那样可不好,家里容易出病人!”
“哎呀!”老诚差点叫出声:“三姑,您真是神啦。我老伴有病,您都能看出来!”
三姑说:“灶台是家仙总去的地方,你把菜刀放那儿还能有好?”
“您说应该放哪儿?”老诚问。
“收碗橱里。”
“可我们家没有碗橱。”老诚犯起了难。三姑说:“我给你想个辙吧。”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黄钱纸,对老诚说:“每到初一、十五,用这个把刀一盖,就成了。”老诚赶快把黄钱纸收过来,慢慢叠好,小心地放到帆布兜里。三姑又从柜门里拿出一叠稍大的黄钱纸说:“每月的初一、十五晚上,家仙、柳仙各烧九张,敬迎二位大仙保佑。至于菩萨那边儿,你就别管了,我替你拜敬。”
“谢谢三姑。”老诚感激不尽。
香炉上的香不知不觉就烧完了,这也意味着整个看香过程的结束。见三姑已经表示出送客的意思,老诚马上问三姑,我老伴的病怎么办。三姑说看完香,家仙、柳仙、菩萨就来保佑你家啦,一去医院保准药到病除。
老诚刚出里屋,守侯在客厅里的二嫂就走了过来。老诚问多少钱,二嫂说香钱、纸钱一共五块。老诚马上掏出钱送了过去。接着,他又问看香多少钱,二嫂说三姑看香是不要钱的。
老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镰刀埋了,然后又把菜刀从灶台上拿走。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桂芳去了县医院。到了中午,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大夫说是胆囊炎,需要住院手术。老诚听后,心脏被吓得扑通扑通地直跳,脑门上也渗出了汗。而桂芳却很坦然,她的脸色不但丝毫没变,还安慰老诚说,有三姑的话,你还怕啥?就好像得了胆囊炎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老诚。惊魂未定的老诚问住院需要多少钱,住院部的人说先交押金一万,动手术时再交钱。老诚结结巴巴地说能不能少点儿。那人说至少也得五千。桂芳说有三姑的话你还怕啥?用不着住院,开点药就成。连药到病除这句话是啥意思都不懂!拗不过桂芳的老诚只得去央求大夫。主治桂芳的大夫是一位戴着眼镜看上去挺有知识的青年女性,老诚仅靠她白皙的皮肤就能断定,人家是没干过农活的城里人。女大夫运用她丰富的医学知识,对老诚解释说光吃药恐怕不行,弄不好会耽误治疗。大夫的意思,老诚早就明白,可住院手术得花多少钱?他想,拿工资吃劳保的城里人,哪知道泥腿子这俩钱来得不易!不到一定的地步,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健康当儿戏。老诚说打针吃药要是管了用,不就省事了嘛。女大夫又讲了一番长篇大论,可老诚只认他那点死理。女大夫被磨得没了辙,极不情愿地拿起了笔。不一会儿,药就开完了。老诚拿着处方刚出屋,就听见里面的女大夫说出两个字:愚昧。
在药房取药的时候,老诚感觉自己被一股股来苏水味搅得头晕目眩,心也被某种东西揪得七上八下。而桂芳却坐在候诊室淡黄色的长椅上打起了瞌睡。
回家后的桂芳只吃了几天药,病就大见好转。烧退了不说,也不再恶心了。桂芳对老诚说,这次多亏了三姑,要不然,又住院又手术的,咱家哪折腾得起?
桂芳的病是好了,可财不旺的事,还没有完全解决。于是,她决定再看一次香,一是谢谢人家,二是让三姑给求点财。为了表示感谢,临去时桂芳还特意买了一篮子桃。老诚想,拎着十多斤东西坐车,多不方便呀。他对桂芳说,人家三姑不稀罕这个。桂芳反驳说,顶的仙再多,她也是人。
下午两点都不到,桂芳就回来了。老诚还以为和上次一样,只拿来张纸条呢。其实桂芳已经看完香了。原来,前些日子,三姑一天只看二十来个香。而现在是去多少人接待多少人。所以,桂芳等了一会儿就排上个了。桂芳简单地把看香的结果告诉了老诚,现在,家仙、柳仙都没问题了。家财不旺的原因,就是附近有一个高房大屋的富户,把王母娘娘剩下的蟠桃中应该丢给咱家的那几个,都截走了。老诚急切地问,那可怎么办?桂芳从兜里掏出一叠黄钱纸说道,还能怎么办?拜敬王母娘娘呗。三姑说了,心诚则灵。
到了晚上,老诚说什么也睡不着觉,而身旁的桂芳却早已进入了梦乡。墙上挂着的那口钟表的“嘀嗒”声,仿佛正把老诚的睡意一点一点地驱散。而桂芳那均匀而轻微的鼾声,则使他更加烦躁。他索性坐了起来,慢慢地穿好衣服,蹑手蹑脚来到院里。
悬挂在夜空上的一轮明月,把整个院子照得白亮亮的,地面上好像洒了一层盐。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只有墙边的柳枝还在晚风中慢慢地摆动。这些摇曳树枝,其实就像老诚此时难以遏止的思绪一样。默然而坐的老诚一直寻思着:附近那个“住高房大屋的富户”能是谁呢?
是金贵!没错。第一、金贵家和老诚家同住一个胡同,只是老诚家住前,金贵家住后而已。第二、金贵家的房高大气派,是村里数得着的富户。很明显,三姑说的那个“截走蟠桃”的富户,就是金贵。
金贵比老诚小几岁,靠养车搞运输发了家。毕竟在一个胡同里住着,早先关系还可以。就是自从金贵家翻盖了新房后,老诚看到人家的房高大气派,心里总疙疙瘩瘩的,见面连招呼都不愿意打。老诚每天下地干活,基本上都要从金贵的家门口路过。平常,除了羡慕还掺杂着许些嫉妒之外,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可转天早上,老诚一看到金贵家那高高的门楼,气就不打一处来。
“王八羔子,闹了半天,我家财气是让你给截走的。”老诚恨恨地想。
老诚越想越有气,看到墙根有一摊狗屎,他拿起铁锨,三下两下,就把狗屎抹到了金贵家的大门上,嘴里还不停地骂道:“臭狗屎!我让你有钱!”
给金贵家的门上抹屎之后,老诚来到田里去摘黄瓜。此时,轻纱似的晨雾已经搭在黄瓜架上了,它们仿佛早就酿造好了朝露,专等主人的挥洒。掐下一颗颗顶花带刺的黄瓜,并没有给老诚带来多少喜悦,刚才那点事反倒让他嘀咕起来:“要是亵渎了神灵可就坏啦!”
早晨的太阳刚露出地平线就开始发威,连黄瓜叶背面那些密密的露珠也在闪亮。随着那些轻纱慢慢地消失,老诚也逐渐冷静了下来。他想,万一要让村里人都知道,这件下三烂的事是自己干的,今后在周家村就甭想抬头了。他越琢磨越不对劲,开始为自己的鲁莽后悔。老诚觉得,就是给人家门上抹上再多的屎,截下的蟠桃也跑不到自己家里去。
老诚借故回家一趟,目的就是看看金贵家的大门怎么样了。还好,老诚紧悬的心总算落了下来,金贵家的门已经擦干净了,抹屎的那块地方,只留下水浸过的痕迹。
桂芳每次都是按三姑给的法子拜敬,可财运还是不光临他们家。时间一长,老诚有点沉不住气了。他觉得,自己家就是那么一个普通的农户,和其他人家相比,也没啥特殊。你家拜敬,别人家也没闲着。王母娘娘为啥就单单看上你家!再说,哪个老师不喜欢功课好的,哪个观众不爱看长得俊的,人家王母娘娘在天上,肯定也待见有钱有势的。而桂芳却不那么认为,她觉得还是自己的心不够诚,没有达到三姑的要求。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桂芳决定,去“请”尊王母娘娘的像来,放家里供着。
附近的集市,桂芳转了好几个。摆在地摊上的那些画像,绝大部分都是财神、菩萨、寿星等。只有在一张名叫“蟠桃会”的画上,才发现了王母娘娘。可那张画上各路神仙有十多个,并没有突出王母的位置。桂芳想,如果把它“请”回家,王母娘娘肯定会怪罪自己的。
桂芳没请来王母娘娘,让老诚很失望。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个穷命,别说三姑,哪怕是神仙,也改变不了。既然神请不来,天上也掉不下金王八,说来说去,还得指望地里的收成。老诚不得不面对现实,他一共种了五亩菜园,其中的四亩半是茄子、黄瓜等大路货,价虽不高,但总有人掏钱买。还是那半亩没人要的圆白菜闹的!老诚一想到这些,心就烦得慌。如果白白扔地里不管,就让村里的同行看笑话了。好面子的老诚栽不起这样的跟头。他打定注意,要把地里所有的圆白菜都弄家里来。按他的说法,宁烂到院里,也别烂在地里。
心有不甘的桂芳历尽周折,仿佛也是精诚所至,终于在县城里找到了一家佛像店。这个店铺很大,地上、柜台上摆放的各种各样的神像,让桂芳感觉自己的两只眼都不够用。店主吹嘘说连省城没有的货他都有。桂芳问王母娘娘肯定有吧。店主说,大娘要的还真够独,我得给你找找。店主在一堆画像里翻了一阵儿,总算拿出一张画像,说这个王母娘娘,还挺让我费劲。桂芳一看,画上有两位神,一一个是玉皇大帝,一个是王母娘娘。桂芳不太满意,说只有王母一个就好了。店主又在一一尊尊神仙、佛像里寻找。一会儿,店主捧来一尊塑像,说这就是王母娘娘。桂芳看了看,感觉这个王母塑得太年轻,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她摇了摇头说不像。店主又搬来一尊很大的塑像,说这是木雕的高档货。桂芳一看,这尊像还真的不错,王母娘娘的仪态也很端庄。心想,自己带的钱肯定不够。可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不要,只得接着摇头说不像。忙活了一通,顾客还是没掏钱,店主有点不高兴了。他问桂芳,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像,大娘您说,王母到底长得啥样?一句话,把桂芳问愣了,她怯生生地答道,其实,我也没亲眼见过。
桂芳回到家,正碰上老诚往院子里搬圆白菜。汗水不仅把老诚的衣衫浸透了,还把他的头发弄得又湿又乱。桂芳看到老诚吭吭哧哧费劲的样子,既心疼又憋屈。拜敬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打动王母,她感到自己很没用。她想着,要是有钱就好了,把那尊王母请家里来。真是越穷越拿棍抽。不知不觉,委屈的眼泪就流了出来。老诚看到桂芳在抹泪,以为她是因没找到王母娘娘而伤心呢,他连忙走过来,一边擦汗,一边安慰道,不就是一个王母娘娘吗?再看一次香,咱从三姑那里去请,不就行了?
桂芳再一次来到三姑的家就注意到,一个月不见,三姑的脸有点憔悴,人也显得很疲惫,只是两只眼睛还是那么有神。
桂芳说这次又给您添麻烦了,三姑说没关系。要是都顺风顺水的,就没人往我这儿来啦。桂芳说拜敬了那么长时间,还是没动静。三姑点燃了一小捆香看了看,问桂芳在哪儿拜敬。桂芳说在外屋。三姑说屋里恐怕不行,王母娘娘在天上,要是看不到怎么办。桂芳说要不我就去院子里拜敬。三姑说你出来了,王母娘娘没出来不也不行嘛!桂芳问那可怎么办?三姑说阴历十五那天,月亮快出来的时候,王母娘娘正巧遛弯,这时候再去院子里。阴历初一,还是在屋里。
找到问题所在,桂芳自然十分高兴。临走时,差点把请神的事给忘了。提到王母娘娘像,三姑说我这儿可没有,去佛像店看看吧。桂芳虽很失望,但她还是想让三姑给帮忙请一个,那样会更有把握。她说,前几天倒是去了趟,不知王母到底啥样,我也不知怎么去挑。三姑沉思了片刻说,你相中哪个样子的,哪个样子的就是。
为了表达诚意,桂芳又去了趟佛像店,把那尊“年轻”的王母娘娘请回了家。以后的几天,老诚就像购买了彩票那样心存期待,感觉日子有了点盼头。其实,老诚从潜意识里还是相信三姑的话。因为他做过的所有的梦,钱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一点,和天上的王母娘娘扔蟠桃碰巧吻合。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财不但没求来,院里的圆白菜已经烂到了第二层。老诚又一次绝望了,他对桂芳说,蟠桃咱就别想了,哪怕扔个蟠桃核给咱也行!
尽管求财受挫,并没有影响桂芳对三姑的信奉。其中的原因,不完全是三姑看好了她的病。桂芳第四次去张村看香的那天中午,一片铅块似的黑云夹带着一阵冷风,从北边迅速压了过来。刚才还明朗的天空马上就暗了下来,连叽叽喳喳的麻雀也吓得躲了起来。看来,一场大雨是不可避免的了。正在地里干活的老诚,不得不撂下手中的活计往家里奔。快到村口时,天已经黑得像没有星辰的夜晚一样。一会儿,黑色的天空又透出了些许暗红。上岁数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灾难到来之前的征兆。老诚嘀咕着,看香的桂芳要是碰到这天气,可就糟了。回到家,当看到桂芳呆在屋里的时候,他才算松了一口气。
老诚注意到,和前两次桂芳回来时欢欣的样子不同,这次桂芳皱起了眉头,连那个盛放黄钱纸的布兜也是瘪的。老诚以为桂芳没赶上车。桂芳说不是,三姑得脑栓塞了。老诚听后不由得一惊。桂芳说,半个月以前,三姑就躺医院里啦。老诚问,还能看香吗?桂芳说,别说看香,据二嫂讲,看人都不认识了,话也说不出来。老诚又问是啥原因。桂芳说是顶仙太多太长,累的。老诚说,还是你讲得对,顶仙再多,她也不是仙。人该得的病,她也会得。
正说话间,院子里噼里啪啦响了起来。桂芳问雨点咋那么大。老诚跑外屋一看,哪里是雨点啊,分明是鸡蛋大的冰雹从天上砸下来的响声。由于速度快个头大,落到院里的冰雹碎块,又被砖面弹起老高。不一会儿,冰雹变小了,但每一颗都像砸在老诚的身上,弄得他心惊肉跳。
“咱地里的菜!”老诚缓过神来,一句绝望的话脱口而出:“完啦!”
冰雹过后,又是一阵急促的暴雨。等到雨过天晴,地里的辣椒茄子,都成了光秃杆儿。大乐的冬瓜最惨,眼看就要收获了,却被砸成了筛子眼儿。因为这次雹灾,使批发市场的蔬菜价格一路窜升,老诚家的圆白菜竟卖到七毛一斤。
老诚算了算帐,原本三千斤菜,剥掉烂去的部分,只剩下两千斤,一共卖了一千四百多块钱。差不多和雹灾的损失相抵。可别人就没那么幸运,他们种的许多庄稼大都绝收了。村里好多人都说,老诚是歪打正着。
桂芳说那是王母娘娘给咱家的财气。下点冰雹,给别人家的菜都砸了,让咱家的菜卖钱。老诚不信,他觉得天上令人尊敬的王母,是不会用冰雹这种手段,让某一家发财的。
获知三姑得了脑栓塞之后,桂芳好像也受到了传染,总是一付无精打采的样子,气色也一天不如一天。就在大乐把他的柴油车送去大修的当天晚上,桂芳又开始犯病了。和前几次不同,这次既不发烧也不恶心,只是肚子疼。刚开始时,桂芳还硬挺着,可后来,老诚看她脸色惨白得吓人,额头都沁出了汗珠,就知道一向善忍能挺的老伴这次已经撑不住了。时间已到了半夜十一点,习惯于早睡早起的人们早就酣然入梦,连刚才还吠叫的狗们都歇息了。平常小病小灾的,老诚两囗子不愿麻烦儿子。可这次大有不同,尽管夜已很深,老诚却顾不了那么多。他来到相距不远的儿子家,对着大门敲砸了好半天,终于把大乐两口子从熟睡中唤醒。
桂芳头发散乱,满脸凄苦,连大乐媳妇看后都露出了恐惧之色。平常对公婆说话阴阳怪气的样子好像也被吓没了,她连忙催促大乐说:“赶快送医院!”
一句话提醒了大乐,可他的柴油车没在家。这么晚了,往哪找车去?老诚和大乐爷俩愁得在门口直转磨儿。
没过几分种,不远处就传来汽车的马达声。一会儿,从胡同口射过来的两道强光迅速从父子俩焦急的脸上掠了过去。大乐兴奋地说,有车啦!而老诚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开车的人是金贵。
金贵看到那爷俩磨磨唧唧的样子,猜测他们那么晚了还不睡觉肯定是有事。所以一下车就主动走过来打招呼。极少开口求人的老诚讪讪地说,大乐他妈病了,要去县城医院,您能不能辛苦一趟。话还没说完,老诚就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他没料到,金贵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由于是在夜里,老诚庆幸自己那张已涨得通红的脸没有让金贵注意到。
坐在金贵的“松花江”面包车里,老诚脸上的红晕才开始退去。他小心翼翼地问金贵,咋回家那么晚?金贵说像我们这些跑运输的人,赚点钱不易着呢!一天到晚也没个准点。这不,刚从外地回来。老诚听后,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他又想起给人家大门抹屎的事,愧疚得低下了头。
县医院急诊室的值班大夫是位年轻的小伙子。或许是上次的病历本起的作用,就连检查也特别简单。
半个小时之后,大夫郑重地说,和上次一样,还是胆囊炎,交钱准备手术吧。老诚连忙问,上回不是治好了吗?大夫答,那只是症状缓解了,病灶还在,没有去根儿。桂芳问,能不能只开点药,不开刀。大夫说,要是吃药都能顶用的话,还要开刀的干啥?现在动手术,就有点晚。桂芳转脸对老诚说,三姑要是没事就好了,这次我也犯不了病,她会求菩萨保佑我的。老诚说,想啥美事了,连三姑自己都没让菩萨保佑住!
医院住院部还是设在一楼的拐口处,里面的布置陈设和上次分毫不差。或许是老诚的到来,打扰了人家的美梦,那位住院部的工作人员特别不快。本来就冷冰冰的那张脸,在身旁一只白色壁灯的照耀下,像是又涂上了一层霜。工作人员让老诚交一万块钱,不然就得走人。老诚和大乐两个人把随身携带的现金凑了凑,也只有两千多。看着桂芳痛苦的样子,老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他解释说现在手里没有这么多钱,即使有,也得等天亮了往银行里去取。老诚求对方先办个手续住院。可对方却说,这是规定,我不能违反。那么大的病,这点钱哪够?两千块钱,住旅馆还差不多!
看到老诚急得来回搓手,金贵说真是巧了,我刚讨回来八千块钱的帐,先垫上,治病要紧。
老诚接钱的时候,嘴唇哆嗦了半天,伸出去的那只手也在不停地颤抖。
桂芳痊愈后,又去别处看过几次香,可最后却宣布再也不看香了。老诚感到很奇怪。桂芳说,那些人都是瞎糊弄,他们还不如三姑的香看得好哩!
玫瑰花香
陈俊
我八岁时,还不到喜欢女孩的年龄,就愿意和小雨呆在一起了。
小雨只有六岁,大眼白皮肤,穿着无袖的小连衣裙,白色的凉鞋,扎着马尾辫子。她头上有许多小饰品,红红绿绿的,把她装扮成小公主的漂亮样儿。其中有一朵紫红色的玫瑰花,是真的玫瑰花,插在她的头发中间,有浓浓的香味。我喜欢闻她头上的玫瑰花香,从认识她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继母吆喝着我:“滚出去,你这个杂种,还敢抢我儿子的饼干。”
“我没抢,”我争辩说,“是弟弟要给我的。”
弟弟是继母带来的。
“你还敢顶嘴?”我不敢再顶嘴,我得认输,争辩只能换来更多的打和骂,我被撵出来了。
这是六月的一个早晨,太阳起床后还在微笑着,我就只有哭泣的份了。看着继母举起的巴掌,我连书包都来不及拿就逃出了家门。
我顺着马路漫无目的走到小雨家的院子外,我闻到了从院子里飘出来的浓浓的玫瑰花香。早晨的空气很清新,玫瑰花香就格外怡人。我停止了流浪的脚步,站在院外痴醉地闻着玫瑰的香味,忘了内心的忧伤。
地上有半张旧的报纸,我捡起来,看到了一句诗:
——遗落在夜空中的
是飘泊的星辰
我上小学三年级,喜欢语文,喜欢读诗和散文。我坐在小雨家的院子外,背靠着她家的院墙,眼睛看着报纸,鼻子闻着花香,忍住腹中的饥饿,煎熬着少年时光。
门开了,一个男人夹着一只公文包走了出来,身后一个女人和一个女孩在送他。女孩是小雨,她的头上有一朵鲜艳的玫瑰花。女人是小雨的妈妈。小雨对男人挥挥手说:“爸爸,再见!”男人低下头,亲了小雨一边的脸颊,小雨把头转过来,对她爸爸说:“这边。”她爸说:“好,这边!“于是又低下头,亲了女儿另一边的脸颊。
看着这个幸福的家庭,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和母亲,可我的母亲……我身不由已地伤心地哭了。
哭声惊动了他们。我以为他们要撵我走,可他们没有,于是,他们知道了我的全部的故事。
“既然我们的玫瑰花香把他留在了这里,就让他进去看看玫瑰花吧。”小雨的爸爸说。
“我同意。”小雨举起小手,满脸喜悦地说。我怯生生地看着她爸妈的脸,他们的脸上挂着亲切和赞许的笑意。
我就这样认识了小雨,认识了小雨的父亲和母亲。
小雨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簇玫瑰。每年五月,玫瑰都会盛开紫红色的花朵,香飘万里。小雨的父母精心呵护着这一簇玫瑰。冬天,他们要给玫瑰盖一个小棚子,保护着不让北风侵袭玫瑰的根枝,待到春风拂面时,他们再拆掉棚子,玫瑰很快就会长出新的枝条、绿叶和花蕾,接着玫瑰花就开放了,蝴蝶和蜜蜂就飞来了。
小雨说:“瞧,它们再和玫瑰相亲呢。”
小雨这时总喜欢摘一朵玫瑰戴在自己头上,让玫瑰的花香陪伴着她。
那天,我对她说:“小雨,我给你戴吧。”
小雨瞪大眼睛,看了我很久,然后才撅着小嘴说:“不行,只有丈夫给妻子才往头上戴玫瑰花呢,可你不是我丈夫呀?”
我羞红了脸,使劲扯自己的衣角。
小雨把玫瑰花递过来说:“戴吧,等我长大了,我愿意做你的妻子。”
秋天来了,玫瑰不再有花蕾生出来,不再有花儿开放,叶子也慢慢地枯去了,小雨的爸爸妈妈又给玫瑰搭上了棚子。空气中的玫瑰花香随风飘散了,只有小雨的头上依旧日有玫瑰花香。
“小雨,你的头上咋就永远都有淡淡的玫瑰花香呢?”
我问她的时候我们是在一起做作业。在我认识小雨后的那年九月她就上学了。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但我们经常在一起做作业。
“喜欢吗?”她停下笔,抬起头来问我。
“喜欢。”我点点头回答说。
“给你嗅”。她伸过头来。
我使劲地闻了一下,真的,淡淡的玫瑰香味好怡人啊。
上课的时候,老师问:“谁知道我们的市花是什么花?”
我举手回答:“玫瑰花。”
同学们笑了,老师也笑了,老师说:“不对。”
我坚持说:“对!是玫瑰。因为玫瑰比月季更香,更艳丽。如果我当了市长,我就把市花从月季改为玫瑰。”我没有说因为小雨家有玫瑰,因为小雨喜欢玫瑰,更因为我喜欢小雨头上淡淡的玫瑰花香。
两年后,我要离开古镇了,我把这个消息先告诉了小雨,小雨听了就不高兴了,说:“你不能不走吗?”
我说:“我这个母亲不要我了,我要去找我的亲妈妈。”
“可你知道你的亲妈妈在哪里吗?”
“知道,”我说,“在塘沽。”
“塘沽在哪里?”
“在海边。”
那是一个下午放学后的黄昏,我们做完了作业,我要回家时,小雨送我到门口,我们说再见时我对她说的。
小雨拉住我的手,低下头问:
“那海边有玫瑰吗?”
小雨知道我喜欢她家的玫瑰,喜欢她头上的玫瑰花香。
“没有。”我说。
其实我不知道海边到底有没有玫瑰,但我知道小雨不会去塘沽。没有小雨的玫瑰不叫玫瑰,叫月季,所以我说没有。
“那你会想我家的玫瑰吗?”
“会啊,”我说,“会很想很想的。”
我没有对她说我会更想你,但是我心里是想说的,可我没敢说,也许是没好意思说。
“那你肯定会回来看我的,对吗?”
“对,等我出息了,就回来看你。”
夕阳下,我看见小雨的脸上有了些笑容。
“那么,再见明天!”她意识到自己说错了,又马上纠正说:“不,是明天再见。”她说完转身跑回家去了,她的辫子在她的身后可爱地甩动着。
几天后,我离开了古镇,来到了塘沽。
我去和小雨一家人告别,小雨的爸爸送我一双运动鞋。我很喜欢,这是我一直都想要的。
“谢谢您!叔叔。”我给他鞠了一个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感谢。
小雨的爸爸用大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好好努力,你会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我重复了先前跟小雨说的话。
“等我出息了,就回来看你们。”我说这话时昂着头,看着小雨爸爸的脸。
小雨送我一个文具盒。她的脸红红的,没有说话。
“可我没有礼物送给你啊。”我不好意思地说。小雨摇摇头,躲到她妈妈身后去了。
小雨的妈妈说:“我也没有礼物送给你,就送你一个祝福吧,祝你回到亲妈妈身边,天天都是快乐的日子。”
我突然想哭,就扑进她的怀里,抱住她的腰,痛哭起来了。我说:“你就是我的妈妈呀!”小雨在妈妈的身后,拉住了我的手,也哭起来了。
我在塘沽的屋子里,打开了小雨送我的文具盒,里面有一朵绸子做的红红的玫瑰,于是我想到了那天小雨红红的脸。
海边没有玫瑰花香,只有海风送来的咸咸的海水味。我呼吸着咸的空气,思念着玫瑰花香。
八年后,我长大了,在北京的一所知名大学里读书,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小雨和她的爸爸妈妈,在寒假的第一天,我又来到了古镇,寻找玫瑰花香。
古镇变了样,我再没能找到那个飘着玫瑰花香的院子,没有找到头上有玫瑰花香的小雨和她的爸爸妈妈。那个院子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灰色的高楼。我在灰色的楼群里转悠,希望能闻到小雨头上的玫瑰花香,那样我就可以找到小雨和小雨的爸爸妈妈了。我转悠了几天,一无所获。我借助所有的关系打探小雨和她的爸爸妈妈的下落。几个月后,终于有了结果,小雨和她的爸爸妈妈早在三年前就去了美国,在美国的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
我惆怅失落,感叹人世间的离别。回到塘沽,我买了一束绸子做的红红的玫瑰,用玻璃纸包好,将玫瑰和写有我名字电话的纸条一同植入花瓶放入了大海,看着花瓶漂向大海深处,消失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我梦想着花瓶能够到达大洋彼岸,梦想着头上有玫瑰花香的小雨能看到这个花瓶,梦想着我的梦想能变为现实。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