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369
颗粒名称: 散文林
分类号: I267
页数: 14
页码: 26-39
摘要: 本文收录了2004年第4期总第26期出版的《杨柳青》内容包括令简荷花记、花趣儿、那年高考、如戏往事、智慧的哲学、哲学的智慧、广场漫步、渴望诗意、故乡情等。
关键词: 散文林 杨柳青 西青区

内容

令箭荷花记
  李新
  我喜爱花草虫鱼,她们姿色鲜活,生动有趣,令人赏心悦目,时过境迁’也便忘却了。然而一次偶见令箭荷花,却让我长久迷醉,启我深思。
  记得真切,那是1996年春天,我去西青党校办事,一进大院左视,忽见一盆艳丽的荷花,在明媚的阳光下,开得那么奇艳亮丽,光彩夺口。我急忙走过去近观,那硕大的花冠,像京剧《四郎探母》银屏公主头上那朵大红花,不,比她那朵还艳丽,外层的蓝靛色花瓣,长长地亮着姿容;中间层的西洋红,霞光舒展绰约;里边是焦黄的花蕊,修长地吐着淡淡的清香。我陶醉了,陶醉得简直有点崇敬;崇敬得儿乎要膜拜了,当我清酸过来,数了数仃6大朵,在灿灿的阳光下,在习习的和风里,像平平的大舞台上,6个仙子在翩翩舞蹈,是《洗衣舞》吗?或是《采茶舞》吗?更像《霓裳羽衣舞》,似乎又都不像,满耳奏出轻盈的旋律,再看那平台,是一枝枝如令箭般的叶子并排搭起来的竹筏,那么齐整、那么板平突然,一个闪念刺疼了我的心,像被蝎子蛰了一下,是什么呢?我当时没有细想只见那…枝枝令箭由绿色褪成了枯黄,由厚实瘦成了皮包骨,瘦骨嶙峋地支承着,无精打采地苦撑着,让花们在它们身上风光着,这时,我的脑屏上,瞬间跳出一个词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以后,我从养花师傅那里弄了一盆新栽的,只有两只筋,像树上长,两个杈儿他见我喜欢,把他的养花经验也一并给了,我。回到这里,放在阳台上,精心养护见她慢慢地黄变绿,又由薄变厚,顺应着秋的丰收冬天,享受着室内的暖气,采着明亮的阳光,积蓄着、贮存着,像我们过日子一样,为孩子、为将来渐渐地,我发现叶子中间筋脉上有了一丝浅红线,慢慢地由细变粗,由浅变深,像对儿女们的希望一样春节过后,天一天比一天渐暖,这条红润润的线也一天比一天粗起来,终于有--天,在叶的边上,钻出了嫩红嫩红的花蕾,像日子里希望有戏,热盼有望,老天睁开了眼。乂过了儿天,花蕾竟长了一寸多长,每叶一个,真是好看,就要开花了,整个家里都充满了欢乐,像儿女们事业欲成要婚嫁似的。终于有一天,花开了,开得是那么艳丽花呀,花,该花时就得花,但我可不愿听到一长叹,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令箭荷花,让我看着你的姿容,思伴着你的主旋律,为你唱一首歌好吗?
  吸取忠厚
  吸取热诚
  吸取阳光
  射出一枝枝绿箭
  闪着饱满的欲望
  厚积而勃发
  认准了,便挺拔向上
  终于绽出一颗颗小星
  像玉带上镶的红玛瑙
  是灿灿的明珠
  捧在父母的手掌
  靓丽的花冠
  靛蓝大红风姿绰约
  焦黄的花蕊
  吐着淡淡的清香
  是青春的俊男靓女吗?
  飘逸在大街小巷
  惊回首
  看那憔翠的枝条
  捧尽爱的积蓄
  瘦骨嶙峋
  像苍苍的老人一样
  老人们,为父母者,倾尽全力,多为子女,
  但愿花季的少男少女,风光潇洒时也回回首,给老人一丝安慰的笑,像荷花一样。
  花趣儿
  辰娥
  有一年新春过后,在我的力邀下一位感情深厚的友人要到我家来做客。为了使筒陋的家增添一些生气,我从母亲那里搬来了盆麦冬放在了屋里。新年后的天气仍旧寒冷,但友人到来的温馨,却使我如身处在温暖的春天里。友人走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麦冬想起友人,仿佛她成了我们友谊使者的象征我本不是爱养花草的人,只因自己太粗心大意,害怕糟蹋了生命,但对这盆麦冬,我却常常给她浇水,松土。
  有一天我擦地时不小心带倒了花架,随着一声闷响,花盆摔到了地上,盆碎了,撒了一地的土,麦冬可怜兮兮的倒在泥土中我的心不由得抽痛着我把麦冬移到了院中,去找花盆,因我从不养花,在家中根本找不到养花的器皿,但我却发现了一个工人硬塑安全帽,我找来剪刀猛力撕下帽带,又找来铁锤,在帽顶凿出两个排水孔,重新在院中挖来新土。因母亲爱养花,我也懂得一点养花的常识我先把麦冬已经老化、腐化的根须和肉球摘去,然后放入盆中,埋上土,剪去她的枯枝烂叶,最后给她浇水。我知道浇花要见干见'湿,否则肉质根会腐烂我每天都细致的观察着我的麦冬,精心的照料着她,我深知院中的土质碱性高,不知我的麦冬能不能成活,但是她却真的活了下来.我的麦冬呀,我是多么的敬佩你,你的生命力是那么的旺盛,有一丝生机就能成活。
  随着天气的变暖,麦冬的叶子越发绿的可爱了,而旦又长出了两根尖尖嫩嫩的小芽,像调皮的小孩露出了小脸笑嘻嘻的。她们在一天犬的成长,嫩绿的叶子一瓣瓣的展开了,长长的已经能够弯腰职地了,在老枝中显得那么翠绿,像含羞的少女一样低垂着她们的头默默含笑,以后.她乂长出了一条,两条……好几条新茎叶,长长的垂到了地面她美丽的身影常停留在我的目光中,仿佛见到了总也见不到的友人。
  因为我对麦冬的特殊感受,因为我在栽种麦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喜悦和乐趣,因为麦冬坚强的性格,她牵引着我走上了养花的道路与花草结下了不解的情缘,麦冬啊,你是我的美丽使者!后来,我从母亲那儿又搬来了一盆伟舒兰,并自己又栽种了两株橡皮树和一株火棘,我知道自己养花的知识太少,于是去向母亲清教,学到了不少东西:例如:在花草上盆时,要先在盆底放两、三片碎盆瓦,便于排水;在给花草浇水时,看盆底是否流出水来;在养花的过程中要少施,勤施一些肥料.如豆饼、花生、骨粉、吃剩的油底呀,都是很好的肥料,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精心的照料我的花草,就像是在精心的照料着每个鲜活的生命。没想到的是,丈夫也是爱养花草的人,我常见他在花旁浇水,松土,还亲自泡制了饼肥水和黄豆肥水。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伟舒兰当年开花三次,橡皮树也长高了10厘米左右,火棘虽然当年没有结果,但长势却很旺盛。
  深秋季节,我们把花移入室中第二年春天,我们准备将花草移到室外时,发现伟舒兰的叶子开始由绿变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俩仔细的观察它的外观,并没有发现状况,而母亲那里的伟舒也同样出现了这种情况,于是,我深挖伟舒兰的根,我发现了!原来,住它粗粗的根部烂出了一个小洞,里面有泛黄的粘稠的液体,我想一定是我们冬季浇水太勤的原因这可怎么办呢?应该去掉病根吧。我用刀削去伟舒兰的烂根部分,伤口裸露在外,其他部分换土埋好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和调理,我的伟舒慢慢的恢复了生机。
  经过这次教训后,我们明白了要养好花,必须要多懂些养花的知识,为此我们买来了好几本关于家庭易养花卉的书籍。通过读书,我们学会了不少花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还懂得了花卉不仅能够美化环境,绿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净化环境,阻滞灰尘,吸收有害气体,“着极为显著的清除污染,洁净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如—盆吊兰可在24小时内,将火炉、电器、塑料制品散发出的一氧化碳,过氧化碳吸收殆尽,还能吸掉86%的甲醛,另外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卉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还能防治疾病,令人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今春,我从集市上又先后买来了吊兰、月季、君子兰、文竹等花草。在炎炎的夏季里,我的花儿草儿呀,芬芳四溢,争奇斗艳,为我家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娇艳的月季芬芳吐艳,幽雅的伟舒兰清新洁白.如火把似灯笼的火棘里丛丛簇簇.文竹、麦冬、吊兰清秀洒脱,纤柔飘逸,橡皮树姿态优美。我常坐在花旁观赏它们的花姿秀色,品闻看袅袅的花香,它们为身处在的喧闹纷繁世界中的我带来了一份安宁和平静,让我以一种娴静自若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纷纷扰扰。
  养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与情趣。
  那年高考
  顾志吴
  没有经历过高考,对于人生来说,是遗憾曾经经历过高考,对于生命来说,是成长
  ——题记
  那个星期天下午,闲暇无事,一个人骑车在街上闲逛。路过一所中学时,发现学校周围围了很多人,不经意的看了看校门口的牌子,陡然想起今天是7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呀!又是一年高考了,想想五年前,一样的夏日,一样的年龄,自己不也正是坐在考场中的考生吗?看着那些家长们额头的汗水和焦急的眼神,不自觉的想起了自己高考时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1994年,我初中毕业,考入了区里一所重点高中。由于初中贪玩,基础没有打好,所以高中三年,我可真是从苦和累中熬过来的。三年里,我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脑子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拼命苦读,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特别是高三那年,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在课桌和写字台上度过的。回忆起高三时光,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堆积如山的教课书,凌乱无章的试卷模拟题;白天上正课,晚上有自习,回到家还要加班到深夜。那个时候,12点以前睡觉成了最奢侈的享受。也不知是老天故意捉弄我,还是有心考验我,尽管我如此的刻苦,但成绩却总是不如意。我失落过、抱怨过,甚至颓废萎靡过,但最终我还是战胜了自己,重新鼓起了勇气,继续努力着,不管结果如何。记得在我最失落的那几天,曾经咬破中指,在白纸上写下“自强不息”四个字,压到写字台的玻璃板底下,时刻警醒着自己:面对再大的困难,遇到再大的挫折,也要忍住脆弱的泪水,选择坚强的面对。
  在距离高考100天的时候,教室前面挂上了一个倒计时牌,由我负责每天把那上面的数字减少一个。看着那数字由三位变成两位,再由两位减成一位,每个人的心里除了沉默以外,都还有更多的东西。而我每次改完数字之后,心情也总会比别人更复杂。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过,在距离高考一个星期的时候,学校放了假,让我们自己回家复习,调整情绪。最后的那几天,除了每天简单的复习之外,每到傍晚时分我都会到子牙河畔去看日落。静静的河水,远天的红霞,泊岸的渔船,袅袅的炊烟……我努力在那份静谧中彻底放松自己,去感受那种深邃的宁静。
  7月6日那天,和几个同学看完考场,去打了两个小时乒乓球,感觉有些累了,才回到了家里。晚上还害怕因为紧张而失眠,特意准备了一本枯燥无味的《周易》,没想到看了不到三页就睡着了。7月7日,我起床很早,用冷水洗了头,简单吃了些早点。去考场前,我还在院子里使劲挥了挥拳头,再次打碎了惴惴不安,鼓足了勇气,信誓旦旦的走出了家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还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三天的考试顺理成章,没有什么特别的。7月9日下午,当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那曾经让我憧憬过、害怕过、憎恨过、战胜过的高考终于结束了。
  估分、填报志愿之后的日子变得空白而且难熬,漫无边际的等待中,我好似一个等待宣判的囚徒,那般茫然、无助。终于,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如愿以偿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我辗转无眠,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竟然流下了眼泪。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无数次大小失败的磨砺,无数次徘徊于坚持与放弃的边缘,而当这所有的一切凝聚成这一纸录取通知时,我内心更多的却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对昔日艰难跋涉、辛勤历练的回味,以及更进一步对自我的肯定。相形之下,这一纸通知书好象成了形式上的象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那汨水中却凝积了太多的忍受、太多的无奈、太多痛苦中的挣扎、太多与自我的抗争。
  也许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人生中,一小迈出,即成天涯,纵能无吹.但能无悔。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背上行囊,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朋友,踏上了远去求学的路程。当我独自坐在南下的列车上,望着窗外流逝的风景,回首过去,想象未来之时,却在冥冥中感觉到,自己已经告别了一种心情,告别了一个年代。
  如戏往事
  许艳萍
  1969年春节过后不久,一场铺天盖地的瑞雪刚刚收住了雪花,我们这批67届17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就胸佩大红花,被天津的父老乡亲们敲锣打鼓地送上了农村这广阔天地的征程,当时作为知青组长的我,更是踌躇满志。
  河北省永清县到站了。我们换乘赴各个公社的大马车,行走在黄尘弥漫和斑班点点正在融化着白雪的田野上。这时,几位在家人面前斗志昂扬坚强无比的女知青面对茫茫的旷野却伤心落泪了:“怎么没有一根小草、一片绿叶、也没有庄稼……”赶车的车把式笑道:“现在要是见到庄稼,那就要母鸡打鸣儿,狗下蛋了。”逗得她们哭笑不得。
  天色渐渐暗了,单调的马蹄声敲响在月光照亮的小路上,我心里也随之涌起无名得惆怅。忽然前面出现了灯光,我们在一片锣鼓声和“向贫下中农学习!”“欢迎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口号声中被一群人拥进了大队部。这功夫,屋里屋外站满了人,就连窗台上也挤满了小孩。上百双眼睛齐刷刷地射向我们,几位女知青被看得羞低了头,乡亲们摆上了瓜子和枣茶,还演出了他们专为欢迎我们准备得节目。为了表示答谢,同来的几个男知青即兴表演了天津快板,《三个美国佬》;我也为遮掩还在偷偷抹眼泪的女同学而自报奋勇地唱了一段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唱段。没想到大队广播员偷偷接通了扩音器,寂静的夜晚将唱腔传得很远,土房里在传诵:“瑚琏店村有个女知青能唱戏!”我算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过后村干部对我说:“咱村有个业余河北梆子剧团,你来演《红色娘子军》里的吴清华吧!”我一听就急了,脑袋摇成了波浪鼓“不行,不行!我可不会唱梆子!”他们先是一笑,后又严肃地说:“你识文断字,又有嗓子,一学就会;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吗?这也是其中一项……”我不敢再说什么,只好答应。转眼便是春耕时节,白天在田地里耕种耪、挑水送粪累的腰酸腿疼;晚上收工还得撅着屁股烧大锅做饭。好歹扒啦几口饭,又跑到大队部排练。本来我对河北梆子唱腔一窍不通,加之没有曲谱,甚至连表演动作都是即兴自编,根本没有导演。就几句“十三咳”唱腔,直咳得我晕头转向,找不着节骨眼(节奏),更别提一顿[乱锤]锣鼓,真把我这个虽有舞蹈基础的“吴清华”直捶得“冲出牢笼”而找不到下场门。深夜一二点钟我还蒙在被窝里悄悄地练习“十三咳”,扰得同屋女知青也一齐唉声叹气:“我们也快成了你的死对头——南霸天啦!”
  白天,我牵着牲口耕地或紧跟在驴屁股后面拉碌碡时,满脑子还是“十三咳”。一天,当我脚踩在刚刚耕过的松软的暄土,一步一陷吃力地拉碌礴平地时,实在迈不动步子了。看着甩下我老远的牲口,摸着紧勒在我肩头的绳套,感到腰肩一阵阵钻心似的疼痛,不由鼻子一酸:“咳……逃出水牢,冲出城堡”十三咳的腔调几乎是伴随着泪水脱口而出。突然前面牵牲口的老农一声断喝:“格儿啦好啦!”吓得我嘎然而止。老农笑弯了腰:“闺女,别怕,我这是高兴的!这回你这十三咳可唱对了,’格儿啦好啦'在我们这畹子就是特别好的意思。”原来本村的社员几乎个个都是戏迷;他们不无得意地说:我们曾和县剧团打过擂台,到天津卫置卖过服装……怪不得每天清晨,天还漆黑的时候,我常听到一声声高亢的梆子腔从旷野传来,原来是一位童颜鹤发的八十多岁的老农,身背粪筐,一边拾粪,一边引吭高歌老腔老戏“都督哇,亮在这……”等,其声之刚健、其味之浓郁,真可谓燕赵之声慷慨激昂。
  我也渐渐地迷上了梆子腔,田间地头劳动休息时,乡亲们总爱叫我唱上两句。我也乐此不疲,似乎演唱的投入能驱除疲劳和愁闷,也因此拉近了和贫下中农的感情距离,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
  麦收后的一天下午。在地头休息时,乡亲们又欢迎我唱一段样板戏。当我刚唱完“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一声拉长的怪调从身后传来“格儿啦好啦!你是光屁眼做板凳,有板有眼!”声音发自一位本村男青年之口,据说就因为他总是嘻皮溜讥,姑娘们都不愿意和他谈对象。我哭着找到大队部,要求他们对他的调侃讨个说法;没想到队干部却说:“他是夸你唱得好呢,没有恶意。”听队干部这一说,我一顿嘟嚷嚷道“你们这是护犊子,这梆子戏我不唱了!”
  不久,知青办负责人专程赶到我村,在全体基干民兵会上“一本正经”的责令这位“嘻皮排长”向我郑重其事的道歉。面对这位低垂着头,脸色比哭还难看的道歉,青年民兵们先是偷偷的窃笑,继而绷不住笑得前仰后合,而我这个“女兵”虽然以胜利者的神态昂起了头,但心里头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30多年过去了,回忆往事,我确也因自己的莫名的执拗而对那位“嘻皮排长”始终怀有几分的歉意。
  智慧的哲学哲学的智慧
  刘超
  关键词:1.思维的死角
  2.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
  3.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
  4.哲学的智慧,智慧的哲学
  参考书目:《纸莎草卷》,美国,奥格·曼锹诺
  之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位教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店买钉子。他左手做执钉状,右手向左手做锤打状,售货员先拿来一把锤头,聋哑人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做执钉状的左手,售货员恍然大悟,于是拿来了钉子递给聋哑人。聋哑人刚走,又进来一位盲顾客……
  “你们说,盲人将用什么方法来买一把剪刀,方法当然是最简单的?教授向学生问道。
  “他只需要伸出两个手指作剪东西状就可以了。”一个学生抢先回答,其他同学也点头表示赞同。
  教授耸了耸肩,“其实,他只需要开口说一声不就行了么?”……
  要注意,一个人一旦进入了思维的死角,智商就会低于常识之下。
  之二
  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将人才
  两个老板偶然碰面,于是就彼此交流经营心得。其中一个抱怨:“我不能容忍不成才的人在我公司,虽然现在仍有三个这样的人,但改天我会将他们炒掉。”
  “哦?那他们是怎样的人呢?”另一个老板问。
  “你不知道,一个吹毛求疵,整天嫌这嫌那;一个杞人忧天,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而担心;另一个游手好闲,喜欢在外面胡混乱逛。”
  另一个老板想了想,说:“干脆让他们三人到我公司上班吧,这样也省了你解雇他们的麻烦。”第一个老板高兴的答应了。
  第二天,这三人到新公司报道,新老板早已经为他们准备了好工作。吹毛求疵的负责质量监督;杞人忧天的负责安全保卫;游手好闲的负责在外做宣传调查。
  一段时间过后,这三个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出了自己的业绩,他们所在的新公司发展也很迅速。
  有时候,人们的短处和长处并不是绝对的,只要善于运用,短处也会转化为长处。关键是要掌握第二个老板的眼光,试着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
  科学的人才观在于知人善任,在于科学的把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到他能发挥的地方,而不在于一味的求得高、精、尖人才。有时,这并不是对人才的利用,而是对人才的浪费。
  之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从小就被人当作是傻瓜,因为人们把五分和一毛的硬币抛给他时,他总是挑那枚五分的硬币。次次如此,大家都以此嘲笑他。有人终于忍不住了,好心提醒他:“难道你不知道一毛比五分更多么?”
  “当然知道,”威廉说,“可是我要是捡了一毛的,以后还会有人再扔给我么?”
  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威廉貌似傻瓜,但却达到了他的目的。每天的斤斤计较忙于计算并不明智,不如坦率傻气一点,人们反而乐于和你打交道,这样你所获得的,岂不是更多?所以,不要嘲笑你周围那些看似傻里傻气的人,他们往往才是真正的智者。
  之四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们一直在寻觅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的途径与方法。从各种的电子按摩仪器,到琳琅满目的补品。人类为了得到智慧而借助外力、依靠天神、甚至是U-FO,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情、一对耳朵、一张嘴和一颗心。从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作起,可贵的精神、好的主意和绝妙的智慧就能源源不断的涌出。
  于细微之处见真实,于生活之中见哲学。哲学是什么?准确的定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或许更具文学色彩,也显得更通谷易懂:“哲学,就是爱和智慧。”
  广场漫步
  段宗先
  初夏的清晨,位于杨柳青镇区中心的西青广场的景色更加绚丽宜人。天刚蒙蒙亮,我便从御河桥头沿光明路北走,远远便望见了矗立在市场中的华彩灯,一排排的散发着清白的光,把广场照得通明。这时的广场真像一颗璀灿的明珠。
  我信步走进广场,清洁车已在广场上缓缓运行,72000平方米的广场一一尘不染,广阔的绿草地上内烁着盏盏路灯的微光,宛如繁星落地,我似乎进入了琼楼玉宇的天仿佛在仙境中漫步。但我清楚地知道,一年前,这里是西青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一片百草丛生的荒场。
  我从“发展无限”的巨型雕塑下北行,这时的草地深绿,晨风习习,给人一种非常惬意的凉爽,棵棵绿草轻播,盛开在一排排花坛之中的百花也似含笑的轻声说到:“游客,您早!”
  有顷,忽然东方放出一片霞光,转眼之间,如轮大的桔红色的朝阳跃出地面,给这美丽的广场,镀上了一片金黄。绿草、红花、疏林、翠竹、假山、雕塑、廊柱都象穿上了崭新的衣衫。此时,游人也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
  来到汉白玉的主席台下,对面一人向我招手,并微笑着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石家大院路南西侧又要建造一座大型汉白玉景观桥,”我一看是老高,看他那个高兴劲儿,也让我不由得兴奋起来,他虽已退休五年,但好象四十几岁的人,显然,兴奋之情使他年轻了许多。我们边走边谈,他说:“现在的国家,办什么事儿总是处处想着人民,这不,去年10月刚刚建成文昌桥、御河桥之后,便又在新开掘的南运河上建筑这座观赏桥,钱花的可大发了。还有,杨柳青镇区大面积地拆迁,世纪新苑、青水花园、商贸街、明清街大片楼房拔地而起,柳口路修建,等等,历朝历代哪有这样大的变化,哪有现在这样的好政府!”我说:“这都是改革开放给咱带来的好处,真让人从心底感谢邓小平,感谢江总书记!”我看了看他又说:“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雍乾盛世'也没有我们新中国现在这样强大,劳动人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我刚刚说完他又接着说:“听说了吗?又要给咱长工资了从今年七月份长,哈哈哈!他不由得大笑起来。
  我们朝国旗走去,只见艳丽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微微抖动、飘扬,他又向我说:“看昨天的新闻了吗?美国总统小布什又要主动出击反恐,不定哪一个国家又要遭殃,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
  他正说得高兴之时,忽然从广场的南端传来了“咚咚,嚓嚓”的巨大响声,我不由地抬头一望,“啊,那里已人员密集,晨练队已经扭起了秧歌舞,他(她)们,脚踩着清脆的锣鼓点儿,身轻似燕,在场上尽情舞动,手持彩扇,腰系彩带,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好像彩蝶纷飞,是他们,尽情地抒发着对现实生活的热爱、珍惜,抒发着对党和政府的赞颂、感激。
  看到这欢快的情景,我顿时感到一种生命的张力与活力,一股热流涌过我的全身。
  我们来到了“百福门”,这时数百个水柱冲向高空,大有飞流、瀑布之势,整个百福门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飞水之中,百福门的巨大红色雕塑,象一条巨大的赤龙跃出水面昂首四顾我忘情地注视着,不由地想到: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喷云吐雾,在广阔的天宇飞腾,其势之大、其威之猛令世人震惊。不是嘛,我国的“两弹一星”,早已发射成功,我国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已在完成各项任务之后准时的返回地面,是的,我国的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以来,平均每年以7%的高速增长,去年,在美国经济’毫无增长可言'的情势下,以7.8%的高速度迅猛增长,而“一枝独秀”。
  想着想着,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产生了一种难以抑制的自豪感,产生出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无比自尊。
  是的,祖国正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地发展,试看今日之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今日之天津,已非昔日之天津,我们杨柳青的巨大变化,正是蓬勃发展的中国一个真实地缩影!
  我忽然看看表,啊,已经早上七点多钟,该回家送孩子上学了,我抬头向北一望,不由得看到了西青区委、区政府大楼上国徽,在晨光中,如无比庄严、无比瑰丽、无比神圣,宛如一轮初升的红日,映射出太阳的巨大光辉。
  渴望诗意寄怀雨阳
  孟萍
  深夜,阻隔了世俗和喧嚣,一切都归于了宁寂。我和你守在一隅阁楼之上,透过天窗仰望深邃的夜空上明亮的繁星。一缕恬适的微风在心湖之上慢慢漾开,躁动的灵魂终于挣脱了禁锢的躯壳奔泻出一种强烈,一种坦诚,一种痴狂。这是埋藏在生活背后的生命本体发出的响亮的生命冲撞。你说这就是幸福,一种持续美好的本真状态,这样的夜晚就像没有时间的天堂。
  从千里之外赶到这里,不为别的,只为山水知音和心灵的知已。我是为着美好而远行,为着自由而投奔。占人云:“名山乏侣,不解壁上芒鞋;好景无诗,空怀囊中锦绣。”而此刻,山川之秀美裹挟着我,天地间有你相伴,我的性灵感到超氏的熨帖。红尘的纷扰渐行渐远,真我的魂魄便踏着千年的步履姗姗来至。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懈追求的过程,从生存追求到名利,地位,尊严,价值的归属,再到自我的完成,需要百转千回。而我一直以来,却总是难以割舍对魏晋时代风流一脉那份超越低层追求直抵人生最高追求(自我的完成)所开拓的独特的人生风范及生命存在方式的敬仰。我欣赏陶渊明弃官躬耕“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静穆与悠然;欣赏阮籍的与造物同体,与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惧成的存在;欣赏嵇康扯断一根根世俗的经纬,浊酒一杯,抚琴意趣,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的诗化境界。生命是极度脆弱又是极度珍贵的,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方心灵的秘土生命以一种重新思考的方式蓬勃酣畅地存在着,并拨开尘雾的翳蔽以原初的天性之爱抵达到自然,真诚,高贵的精神圣殿。
  细细回味,我们日夜为之奔忙忧烦的事物,其实,往往并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于生命本身而言,那些积淀在灵魂底层的美好,恰恰是凌驾于最低的生存追求及名利追逐之上而直取生命本意的东西。西方有句名言,赚得全世界陪上你自己,也就是大去了你自己。可见违背了本性,即使成功亦是一种迷失。
  记得那天,你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灵魂的故事:有一群人不停的往山上托运东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碌不止。有一天,忽然他们停下了脚步。路人诧异问之。其回答:“我们终日忙碌,灵魂已,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我们停下来,是为了等一等落后的灵魂。”“等一等落后的灵魂!”多么直锲人心的回答啊!生活的列车迅猛的前行着,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随之奔跑。其实,有时候,我们是需要停一停的,让肉体的巢穴依附在灵魂的翅膀上做一次短暂的飞翔,生命如白驹之过隙,匆匆而已。正是如此,我们更渴望抓住生命中的永恒。然而,永恒的是什么呢?永恒的惟仃那亘亘流淌的时光,永恒的只有绵延不断的生命过程。加谬的西绪福斯的神话一直是我们的深爱,因为透过西绪福斯无望中的希望,我们看到了过程的美好与精彩即存在的意义人类的命运,不正是一种对过程的迫求与险释吗?每一个过程犹如一颗珍珠,穿拾起来就是人生璀璨的珠链。
  这样的人生取向一经发端,便漫山遍野地占据了我整个心灵。我仿佛忽然被一种强大的自我意识和一种生命的流逝感捕捉了。为了印证生命的独立,为了贴近生命的真谛,我把目光投向了远方,生活中的琐碎建构着我平庸而稳定的底子,而我之灵魂则要去流浪,去找寻,去飞扬。正如海子所说,遥远处什么都没有只有遥远,除却遥远还右憧憬和希望。
  心灵的殷殷渴盼,一如狂涛巨浪在生命安稳的底色上卷起千层浪花,那每一朵就是我即将停脚的地方那里将有洗尽铅华后的纯净与自由,那里将有为天涯倦客注脚的博大与厚重。
  是的,这样的远行不需很多,但一定要有―如白云出岫,清风喧竹;一如远浦归帆,落霞飞鸿;一如大漠孤烟荒原雪融……在浮薄的日光下,那是一种柔软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
  故乡情
  孟宪文
  离开老家50多年,60多岁才回来。长辈大都去世了,唯有80多岁的四婶尚在,住杨柳青十街芹邑里6号。每到春节我们兄弟俩都从市里去给四婶拜年。看看大街和胡同,比起少儿时的印象,变得又窄又短了。看房子,少儿时觉得挺高,仰着看只能看见房檐,看不见房顶,现在觉得房顶就齐自己的胸部。母校药王庙小学已找不到踪影,药王庙的大殿和带戏楼的庙门,早在“文革”时期拆除了。人们说话的声调,却仍然是不同于天津卫生那种口音。来到我家老宅,药王庙前大街仙人胡同2号,已改名为利民横胡同,原来的青砖北房已改建成红砖房。我和弟弟闯进院里,老房东主人不在,新房主不认识我们。我指着旧青砖东房,告诉小我9岁的弟弟:“你就是在这屋里出生的,那年是狗年,让我从街上引来一条大黄狗,进屋踩坑沿子,图你长命。”出了2号院,记得对门1号院是陶宅。这家的后代在胡同口开了个小店,与他攀谈,果然姓陶,对韩宅应该知情。可是,问到韩爷的孙子韩俊桐,他却没有言语,使我困惑、迷茫。韩爷这孙子与我同岁,从小在一起玩“过家家”,在胡同里玩弹玻璃球儿。1950年我小学毕业考入市内中学,自此没再见面。“文革”时期听说他家被抄,现在他怎么样了呢?
  正月十五,我们到杨柳青看花会、赏灯。花灯多以杨柳青年画为题材,特别是十六街挂出的60年前制作的方形老灯,是我少儿时见过的。一根根杉杆搭在街两边房顶上,每根杉杆挂两个方灯,灯的四面画着古代戏出。几十道花会围绕广场表演。腰鼓、秧歌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高跷、龙灯、狮子、武术都是老传统,尤其是建于明朝的十四街“香塔”法鼓老会,60年前我就见过,香塔上几十盏灯都点燃蜡烛,人们抬着它循街行进,大人们敲的大钹大镣及红绸带,都在我的头上飞舞,敲的“点儿”几十年都一样。隆隆的锣鼓声激动人心,我举着摄像机,泪花充满眼眶,伤感的是对故乡无所贡献,愧对乡亲,可又高兴改革开放使故乡变新颜。“啪!”的一声,6岁的孙子打我一个嘴巴,说:“你是哭啊,还是笑啊?”这一巴掌挺管用,使我控制住激动,恢复了平常。
  花会结束,广场前一老人拉着三轮车向游人展示自己的制作的微缩景观,使我惊喜的是这微缩景观是药王庙的正门,它的二楼是朝向庙内广场,三面敞开的戏台。有一年庙会,我就在此看过京剧《棒打薄情郎》,又叫《豆汁计》,不用花钱买票。我看老人是耿永顺,比我大几岁,住十一街公议胡同2号,爱好京剧。我给他拍了几张照片,几天后送到他家,叙旧中提到我的同学老韩,他说常在街上碰见,让我喜出望外。没过几天老韩便打来电话,约定在广场一角见面。原来他家是因父亲历史问题被抄家的。他自己在教育系统几十年,近年退休,工资比我高一倍。与耿大爷还保持联系,我经常向他询问杨柳青旧闻轶事。近来听说在建戏台,药王庙庙会的热闹景象又将重现,我期盼耿大爷他们的京剧团能登台演出。
  冬日情怀
  马淑霞
  冬日午后,太阳高照、微风轻拂。我和几位朋友趁双休日天气睛好,来到大寺镇,去拜望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力士”和“北方大侠”的近代爱国武术家韩慕侠之墓。
  在一位当地朋友的带领下,我们行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头顶湛蓝的天空,脚踩黄色的土地,没有车马嘈杂,没有市井喧闹,偶有鸟雀惊飞,也只在空中划出一条没有痕迹的弧线。农闲时节,田野隐去了春夏的繁茂,消歇了秋日的繁忙,所有的地块都敞开襟怀晒着太阳,整个田间洋溢着一种不疾不徐、泰然自得的风韵,让人忍不住脚步轻了又轻,生怕惊扰了劳累一年,正在打盹的土地公公。不时地,我们必须要穿过一条河道,河水已经结冰,我们拉开距离一个个试探地踩上去,冰层立刻开始“咔咔”作响,不由人头皮发麻,战战兢兢。河两岸,长满没膝深的茅草,蓝天丽日下那依然浓密的枯黄,不仅没有丝毫颓败之气,反而成了一道亲切的风景。一步步走上去,趟起一片细尘,脚底的感觉都是难以形容的柔韧松软。每日走在城里硬梆梆的柏油水泥路上,今天偶然落脚在这一片颇具人情味的草丛当中,心中大为感慨。 在纵横的阡陌间穿行,忽见一方方土地上整齐排列着一个个小坑坑,备觉新奇。一问才知,这是收获过罗卜或紫菜头的地,还没有翻犁。“一个罗卜一个坑”,典出于此,竟是这样传神,不禁会心一笑。在旁边的一块地上,则是一排排的玉米被掰走了棒子,只剩下玉米秸,纷纷披着黄脆的长叶,忠于职守般地默立成一个方阵,一道屏障,一座城池。远处,冬小麦正在生长,一丝朦胧的绿意闪在眼前……笛忽然听到淙淙水声,原来是一条小垄沟里在放水。主人大概想浇地,但又偷懒跑开了。不料小溪流在半道上决了口,又顺着另一条沟淌回了正在往上抽水的河里。多么有趣啊,简直象《地道战》里的一句台词:水是宝贵的,应该把它放回原处。很好心地想替那农人(或是一个贪玩的农家孩子)堵上“漏洞”,却终因不知该把水引向哪里而作罢。太阳明晃晃地照着,空气中尽是泥土和枯草的清香,腿脚却开始有些沉重。原来我们已东西南北地在这里绕了一个多小时了,’却由于年代久远和地块变化,我们的临时向导也一时难以辩出韩墓的确切所在了。我们只好在一个大概位置上垂手肃凭吊一番。
  尽管此行没有找到韩慕侠之墓,但这一番“跋涉”,却给了我意外的收获。让我在那一刻挣脱了种种世俗的束缚,与天地融为一体,经历着自然的洗礼。归来时虽然尘土荡身,心中却是无比的宁静。
  感受敦煌文化
  张永良
  早春四月,辞别津沽大地盛开的迎春花香,我有幸随天津市文化交流采风团踏上了仰慕已久的敦煌莫高窟胜地,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大泉河谷、鸣沙山东麓的断崖绝壁上。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脉;西邻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接巨莽嶙峋的北塞山陆;东望乳峰绵延的三危山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独一无二的敦煌文化“在敦煌市文化馆同仁的帮助和指引下,我们穿越浩渺无垠的大泉河谷,来到了,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站在大泉河谷眺望绿树掩映下的莫高石窟,犹如万朵峰房’重重叠叠嵌挂在断壁绝崖之上,洞窟一般分为上下五层,窟前栈道环延相拥1600多米,遥遥相望莫高石窟就像一艘纪航船,满载中华之五千年精典,在烟波浩淼的宇宙之河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我们在工作人员的盛情指引下,穿过窟前庄严艳丽的“石窟宝藏牌楼”,好像一下穿越了千年时空隧道,溶消于那神秘与骄傲的大唐文化之中。此刻,我的心情就像高原蓝天静碧无瑕,又像祁连山顶的皑皑白雪洁净而纯真。只有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岳飞元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博大与激励奋斗精神之所在。莫高窟现有从秦建元2年(公元366年)至元朝营造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结构建筑五座,莲花柱石与铺地花砖数千块。石窟融合了占印度佛教文化和大唐民俗文化的精髓,实为建筑、绘画、雕塑综合艺术宝库。九层阁内的坐佛高达33米,塑像佛伟岸庄严,大佛额头微垂,双眼视观环宇,为天下苍生而普渡。我们站在大佛脚下聆听着大佛为我们述说中华民族辉煌的五千年文化,共同领略着大唐盛世的骄傲与繁胜。石窟的布局和建造工艺十分号就,极具时代特征和代表性石窟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余米,而最小者高不盈尺,所有造像均为泥质彩塑,佛像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三身至十一身不等。多以夸张色彩表现人物神态与性格。北魏作拈粗犷劲健,衣裙贴身,躯体丰满健美,大有呼之欲出的造诣;隋朝塑像则追求人物典雅华贵,给人以美而不俗,傲而不脱之感;唐朝彩塑而相丰满,线条流畅,服饰雍容华贵多彩,塑造艺术精美清新,独具特色。窟内造像和壁画,浑然一体、绚丽夺目、金碧辉煌,把大唐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气势宏浩的壁画《五台山图》,占壁40余平方米,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图,被称为“无价之宝”。而《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构图精细绚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民俗文化特色和时事政治、军事、吏制设置情况,可谓绝世精品为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提供了真实宝贵的历史资料《七色神鹿》的故事,育善因果之教意,把佛文化与优秀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是芳动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又是我国最古老的连环画,令人叹为观止。
  1900年下寺主持道士王圆录清除16窟由道淤沙时偶然发现石窟藏经洞,洞内满贮900余年前经卷、文书、织绣画像、文物共5万余件,内含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藏、梵、祛卢、粟特、占和阑、回鹘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其中包括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即晋朝至宋朝)近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内容极为丰富一藏经洞的发现震惊中外,同时也引起了资本主义列强者的垂涎和幻想。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沙俄鄂登保、日本桔瑞超、美国华尔纳等人先后潜入敦煌,采取卑鄙手段,窃走大量写本与文物,使我国珍贵文物蒙受极大损失。此后,世界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界掀起了“敦煌热”,近而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如今,莫高窟被学术界称为“世界历史系连最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之文化艺术宝库”,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敦煌学”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代称,被各国专家学者所青睐朋友们,让我们与时俱进,协手共创新时代的大唐盛世吧!
  古槐
  王永水
  杨柳青镇西咀村有三株古槐,相隔约7米,枝干相接,最北边的一株直径足有1.5米,高20米有余主干有空洞,有关部门已用水泥护理。最南边一株繁枝伸向南方,像是为其它两株采集阳光,中间一株众多枝桠伸向南北方向,好像要把吸收到的阳光传给最北面的一棵,三株古槐既独立又相依,是大自然匠心独运,鬼斧神工地造就了这迷人的景观。
  二株古槐的主干上分别有“古树”、“名树”、“大树”的标记村民介绍,经考古部门鉴定,北面最大树龄已有1200多年,其它两株600至700年。1200多年,可追溯到唐宋。由年代推算,隋朝开凿大运河,先于此树。此树山何人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一位年近凡旬的白须老翁笑眯眯地讲述了三株古槐的神奇传说。他指着北边的一棵说:“这是大仙爷,往南是三仙爷和二仙爷相传乾隆爷下江南夜间由此经过,只见一龙尾盘此槐,目如日月之明,身旋于空,头至河中饮水,使将溢于岸的河水断流,然后缩首喷洒于空,在月光的照耀下.形成朵朵彩云。如此胜景使乾隆皇帝不胜惊叹,御封三仙树,接着老人乂讲了三次大火用水不能扑灭,是人们虔诚祷告后才熄灭的日军侵华时炮弹在东咀村降落,一仙翁手挥扶尘驱走炮弹,拯救了此方村民“还有仙树为百姓除病消灾等传说。
  最使我痴迷的是一位白发老奶奶的讲述。她说,解放后,挨着占槐西侧了一间小学教室,墙砌至高处,一干枝相遮,瓦匠师傅正要锯去此干枝,这位老奶奶跪地求饶,说:“仙树不能锯,让我们祈祷后经大仙原谅再锯吧。”祷告后天已晚,第二天早晨准备锯树枝时,人们大吃一惊,只见此枝自移向北方,已远离屋墙。这一树枝到今天还完整无缺。
  三株占槐下放着石桌和香炉,铺着人们磕头礼拜的铺垫,刚刚燃烧的香灰清香可闻。树旁的围栏上挂着很多红布,说是久病已愈的信男信女为仙树披红挂彩,以予回报。
  那位白须老翁说,平日烧香的人不多。赶上初已、十五,烧香治病的人蜂拥如潮,从早到晚人烟不断。据说,从前三仙树西侧有一座奶奶庙和一座关帝庙、两座庙年年有庙会,胜况空前。老人指着三仙树下经多年风化字迹斑驳的一块石碑说,这就是古庙的石碑。虽古庙不复存,但占碑是历史的见证。占碑的年代未经考证,但斑驳的字迹足以说明年代的久远。
  在我和老人们交谈的时候,络驿不绝的人流使古槐周围热闹起来。一位好心的老人对我说:“你很有福气,今天是腊月初八,”这时我才知道,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由本地居上为主,四乡八镇的居士、信士、游僧,大约有好几百人,自发的在三仙树下组成了一个道场那清脆的木鱼声,悠扬的佛号声,深厚轰鸣的钟声,使人们如同进入了一个飘渺的仙镜,我情不自禁地想,如能恢复当年古庙,在此建一座“念佛堂”,让此方的居士、信士有一个好的修行场所,对当地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时光赋
  王建华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时光的烟云从眼前悠然而过。每当撕下一页日历时,我们便想到了时光,想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时间就是金钱”的至理名言。他忠告人们:时间如金钱般重要,一分一秒也浪费不得。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挥洒着时光——少年而青年,青年而壮年,壮年而老年,最后,才知时间胜金钱。其实,先哲们早就珍惜形同生命的时间。爱因斯坦说:“在一切与生俱来的天然赠品中,时间最宝贵。”莎士比亚说:“时间是无声的脚步,它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而稍停片刻。”莫泊桑说:“世界上不知有多少能够建功立业的人,因为把宝贵的时间轻轻放过,以致默默无闻。”上述名言,我们或许曾经读过,但只有在我们面对日历时才有所清醒,才会想到人生有限,事业无限;才会想到时光有限,追求无限。
  时光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老人,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穷,是显赫还是潦倒,是幸福还是痛苦,是得意还是失意,它从不会停止,让你在一天一天的循环中老去,直到你生命殆尽为止。世上无人能逃出“生老病死”的循环定律,即使到了下一个世纪或下一个千年,所谓的控制“时间隧道”、诞生“时间逆转器”不过是人类永恒的美梦而已。
  时光又是世上最不公平的暴君和刽子手。时间会给予你一切,也会毁灭一切。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人可以贫穷走向富裕,从失败走向成功;有人从万贯家财沦为穷光蛋,从帝王宝座走向断头台。对个人来说,时间所给予的一切是如此的天差地别。对勤奋者与耕耘者,它毫不吝啬地给予收获的果实;对懒惰者贪婪者,它准备的只有冷酷的嘲笑与难咽的苦果,哪怕是一点遗漏的恩惠也休想得到。
  时间是一面境子,能清晰地映照出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映照出一个民族的兴衰轨迹。在时间的宽容和忍耐下,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是向时间索取,不断耕耘收获,还是挥洒浪费,无所作为?在时间这张考卷面前,每个人都必须作出认真的回答。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伟人的气魄和对待时间的睿智。尽管生命无法超越时间,然而,其精神之光却能照耀整个时间的长空。“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失意者或悲观者面对时间的无奈,到头来只能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日历一页一页撕下,岁月的年轮在四季轮环中一圈一圈形成,曲折的生活使我们品味出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的含意。既然昨天的夕阳孕育了今朝的黎明,既然明天与今日紧紧相连,那么,让我们珍惜时光,抓住今天,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家乡
  卢伟
  我住的地方离镇中心就有一千几百米,这么些年来我是眼睁睁的看着小镇一天天变美的。
  看还是其次,那感觉是最深的。因为我们这一片六七年来除了盖一个猪圈之外,一点变化都没有。我坐在屋顶上,看着镇上的小楼成群成片的建起来,好比一个穷人家住着个巨富。自家的房子是小砖瓦房,可人家都住上宫殿了,这心里的滋味儿可想而知。我这是抱怨,我的抱怨也是对小镇变化的肯定呀!为什么呢?看着人家住上了高楼大厦,自己住着小平房;人家一出门红花绿地成片,自己一出门猪屎马尿遍地;人家都宽带上网了,可自己连闭路电视都看不上,这是嫉妒了,嫉妒人家的好,嫉妒小镇变化得好,可我这嫉妒没有歹意,无非希望我们这里也可以受到同样的待遇而已。
  闲话完毕,开始正题。
  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上学的事儿,那时马路很窄,而且“马车”很多,加之这里的人们多属潇洒之人,不管是骑车的还是开车的都带着一股飙劲,因此马路惨剧时常上演。您知道这对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来说是多大的创伤吗?后来见得多了,也就不以为然了。
  以后兴了一阵子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喊了几年,我们这里的公路变得又宽又长,出入方便多了。路修好了,轮到修房了。以前那些路边的小砖瓦房影响大局,都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的居民小区,以前混乱的局面没有了,生活变得有秩序了。
  人们住上了新房,不满足,还想平时有些乐子!于是又盖了大广场,这个广场非比寻常,在天津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佳地了。白天来此,可以嬉戏喷泉,这里有“山”,有水,有亭,有廊。在那石子路上走一圈吧!等于做了个足底按摩,舒服极了。在小树下乘凉吧!你就是那绿荫下的一株小草,浴着柔和的风,感觉着生活的真谛。晚上来此,看着绚丽的霓虹灯,看着七彩的激光直入云霄,看着灯映的鲜活的绿树,真想拿床被子来此过夜,可惜这里晚上总是被保安占有着。不过没有关系,只要在此尽情地享受着月光就足以了,这里的月不是由黑暗衬托的明亮,而是它自己要和万家灯火一比高下,看吧!它们比着亮呢!
  千万别只在广场留恋着不走,那么你就吃了大亏了!往南走,兴许开始之时你觉得没有什么,只是一片枯燥乏味的楼房罢了。有句话叫“好戏在后面”,别停下,继续走,慢慢地你会看见一些古建筑。如果你看到了这些,你就算是个胜利者了。再走几十米,瞧!你眼前的是什么?湖光倒影,碧波粼粼,河中的船儿荡起了双桨。听!还有人在小船上放歌吟唱。河岸边立着无数的青铜灯柱,上面的盘龙的姿态好像是希望能够跳进河水中,痛痛快快的洗个澡。然后,最近河边的就是花园T,我不知道用花园形容合不合适,因此我从未见过如此之长的花园,它由东至西,绵绵数千米,好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那身上的鳞片,就是无数的灯火。
  在岸边待会儿,就到拱桥上去吧!在拱桥上看着明澈的河水是多么惬意呀!不止河水,还有那河中的明月,多么诱人,怪不得郭沫若说李白是为了捞水中的明月才淹死的呢!如果此情此景重现当前,我想李白也活不到六十一岁,早就淹死了。这不过是句玩笑话,就算他真的掉进河水时也不用太过担心,河边的巡查人员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听我说的这么好,您可别误会,这里不是苏州,也不是杭州。这是天津卫的杨柳青。
  杨柳青赋
  锄笠
  津门西向三十里,静静北至五十遥。一脉贯穿两端津浦,二河间夹四岸杨柳。公路纵横四通八达,季节交错五风十雨,史远名乡古柳口,现代盛地杨柳青。
  镇北逢春,谷禾遍野林茂粮丰,李白桃红莺歌燕舞,白杨参天垂柳策日,球场农家待客迎宾。
  乡南当秋,棚阔室暖蔬全果硕,榆影槐荫蜂忙蝉闲,工业小区厂房林立。农贸市场商贾云集。
  通衢似节,广场游人如织,坦途车水马龙。文昌阁、明清街、光明大殿尽现民族精民俗园、年画馆石家大院重现前人遗迹;御河楼、元宝岛蓝图绘就,报恩寺、玉佛寺破土兴工。登新闻中心远眺,无穷美景尽收眼底。
  麦田奇望者
  王玥
  那年高考完的麦收季节,我结束十八年的都市生活。在格式化了记忆和往日的生活后,我终于坐着长途汽车来到了自己考入的那所农业院校。下车的刹那,烈日灸目。环顾四野,惟见汽车滚着黄土越摆越远直到消失不见。我默默自语“我不后悔”,也踏入茫茫沙尘之中,尽管明知身后是一片花花世界。
  城里的孩子到乡下学习是大多数人在远离上山下乡那种年代所不能体会的,面对众多亲朋的询问,我的一句“农学专业”后,便只能听到他们的一声叹息——可怜一个女孩,怎么偏偏学了种地?我只能以沉默来面对一切,可是在隐忍着世俗的偏见和别人专业优势的同时,我年轻的心中也依稀地感到:也许我的青春会像那辆破旧的长途汽车一样,永远消失在无边的黄土垄中吧。
  这便是所谓的背离繁华。我的大学生活开始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孤独而令人困惑的。白天上课时常可面对几十个红扑扑的脸蛋,让人感到真切的充实;可每当夜深,我望着窗外,只可以看见黑魃魃的野蒿和隐在它们背后公路上疾驰而过的汽车灯光。联接子夜和黎明的时间又黑又长,有时候我甚至想知道,我即使面朝暖阳也无法排遣自己的绝望:
  我是一直活在黎明的色调之中吗——死一般的黑夜是可怕的,但白昼似的轮廓分明的生似乎也不属于我。
  雪季接踵而至。冬季结束时,我的心大体稳了下来。这样的生活绝不能永远地持续下去——这是我新生活的开始。好在只是荒废了一个学期。四年,我开始努力攀登金色的象牙塔;农学,也渐渐开始它的梦魇向理想的蜕化
  茫茫流水般的日子淌过,面对旧时岁月,我的回忆是苦涩而充实的。我再次想起我当年咬着牙说“不后悔”大步迈进尘沙时眼中含的泪。似乎我的一切生命都是在为点燃自己的激情:在这一切杳然消失之前,我就像一个迷路的守望者,拼命地在农业的世界里探寻。花花世界在身后越淡越远,绿绿的农田反而在我生活中越生越重。我舍不得浪费用来钻研专业知识的每一分钟,就像恋情的邂逅总是偶然一般,我喜欢上农学也是由新生活开始的。
  连爱情也是长久燃烧不尽的,时间久了,灰黄之色也日益浮上面来。有时我拔完草放学回家。夏天刚刚结束,饱含热情的雾霭弥漫空中,落日正融入远方的天际。途经公路收费站时,我看见许多农村妇女推着自行车在夕阳的光晕中向过路的长途汽车司机兜售食品。她们每人戴一顶和我刚才劳动时相同款式的草帽,脸和胳膊都像涂了一层肥土般的黑黄。我看着她们,突然害怕之极。我是否有一天也会和她们一般,
  永远地被刻在农村的土地中再也走不出来。我的心痛苦地抖着,竟不知道自己正骑着车风掣着滑下外环线九号桥。风吹得我悄悄滴下的泪支离破碎,用手背一抹,它们便在橙黄的斜暮中与我的肌肤融为一色。
  人的一生就算看起来波澜万丈,结束时回顾从前,无论怎么生活都有悔恨。看透了也便不再抱怨。可此时的我,脸颊也已经泛出一种天然的红色。在钻研专业知识同时,更立志向农业技术专家发展,假期回老家也居然能向老乡指点一、二科学种田。我懂了,原来象牙塔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高不可攀,现实也并不像预想的那么糟糕。我为了它用尽我的全部青春,我不后悔。我怕这样的生活不能永远地持续下去——这是我的最终结论。
  我站在无边的麦田里,望着远方起起落落的候鸟,静静地等待着未来的降临,好久,好久……
  我听到头顶上厂声野鹤的长鸣,顿时间,我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黄土滚滚中被它们带往烁金的神农圣殿,只有双脚在未知的泥泞中默默前行……衣冠简朴古风存
  ——美德在农家
  姚连霞
  住进了楼房,享受到了舒适、方便、安全的居家环境,有时真有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感觉。厚重的防盗门让人感到安全的同时,也阻隔了邻里之间的来往。住同一门洞的邻居有点头之交已是不错,楼道内“狭路相逢”“目中无人”的时候更是常见,的确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已是住了三四年的邻居,当有一天发现相邻门洞外摆放着花圈时,竟不知道是几楼的丧事、大家好像都习以为常了,也许有时候楼道内相逢有交流的欲望,但又都太矜持了。
  我时常想起在村里生活时的乡里乡亲,他们热情、纯朴、厚道,邻居有事,他们不会袖手旁观,虽然不沾亲带故,但是却印证着“远亲不如近邻”这句最朴素的言语,哪家婆媳、夫妻吵架了,邻居们不会隔岸观火,而是赶来劝解,谁家的农活太多忙不过来了,找到对门大哥说一声自然是过来帮忙,遇有红白喜事的家庭,最先到场的往往是邻舍八家……
  四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偷进了我妈妈的院子,夜深人静时,他开始推门敲窗,惊醒了妈妈,她赶紧喊醒了妹妹,妹妹打开了院中的灯,小偷不但没因被发现而逃走,反而猖狂的使劲地摇晃着屋门,屋里人单势孤,小偷在屋门外嚣张至极,这时,西邻东邻的狗已叫成一片,付家老伯伯意识到了有事,披衣而起,亮起了院子里的灯,准备出来看个究竟,早就被惊醒的西院老哥哥已准备好了棍子,东院的嫂子打了110,邻居们的动静使贼不得不翻墙逃走,夜里两点多了,嫂子带着十几岁的女儿站在大街上迎候着110的警察……这件事,现在想起来仍叫人心有余悸,如果当时邻居们都存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灯不敢开,屋不敢出;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谢谢你们,我的老邻旧舍,叔叔大爷们。
  今年正月初八,我三姐夫开着时风机动车不慎撞到了路边的树上,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小外甥随着惯性撞到了座位前的硬台上,当时就流了满脸的血,吓坏了的姐夫不知所措,恰在这时,村里的一辆出租车经过,不由分说拉着他们爷俩直奔村卫生所,由于当时情况吓人,卫生所的大夫处理不了,要到市里治疗,我三姐夫需回家拿钱,路上一个邻居听说孩子撞伤了,顾不得回家打声招呼,自告奋勇地跟着去了儿童医院,跑前跑后一整天。幸好孩子没有大碍,只是额头缝了几针,住院观察了一天没问题就回家了,但医生嘱咐要在屋里呆几天,以免受风。当我来到三姐家时,看到床上、地上摆了很多营养品和儿童玩具,原来大多是邻居送的,这两天,三姐家几乎是一刻也没断人,邻居们纷纷前来表示慰问,陪着小外甥玩儿,后院的大嫂子几乎是天天带着自己的儿子来,让两个孩子一起做游戏。也许他们脑中不会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字眼儿,但是他们送来了人间最珍贵的温暖。我的乡里乡亲,他们没有巴结逢迎、锦上添花的心计,只有厚道纯朴、雪中送炭的情怀。
  大多时候,白天家中只有年逾古稀的老妈妈一人,这不免让我时常牵挂,但是每次回家看妈妈,看到的并不是我臆想的情况:杨家大婶又在与妈妈拉家常,隔壁的三嫂子抱着孩子来串门,下地回来的二哥来要壶开水……多年的邻居以他们的方式使这个家少了些冷清多了点儿生气。
  我的老邻旧舍,他们也许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没有“体面”的工作,他们不会见了人“认识也装不认识”,更不会和邻居“老死不相往来”,他们保持的更多的是人的本性。住在钢筋水泥的单元房里的人们大多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闲暇之余,这些人大概会想象着桃花源的生活,而住在村里的乡里乡亲他们却感受看“黄发垂髻,怡然自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乐趣,这里一依然是“衣冠简朴占风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成为“小区”中的一员,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住在同一“小区”井居为邻居,何尝不是一种修来的缘分呢?有时,良好的邻里关系的建立只需“举手之劳”,只要我们少些冷漠,多一些热情;多一些大方,少些矜持,何愁纯朴的民风不在“小区”中发扬光大?
  尤论是生活在城镇还是乡村,只要我们携起手来,相信生活中会充满灿烂的阳光。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令箭荷花记
相关作品
花趣儿
相关作品
那年高考
相关作品
如戏往事
相关作品
广场漫步
相关作品
故乡情
相关作品
冬日情怀
相关作品
感受敦煌文化
相关作品
古槐
相关作品
时光赋
相关作品
我的家乡
相关作品
杨柳青赋
相关作品
麦田奇望者
相关作品
衣冠简朴古风存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