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人物聚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356
颗粒名称:
人物聚焦
分类号:
K82
页数:
5
页码:
52-56
摘要:
本文收录了2004年第3期总第25期出版的《杨柳青》人物聚焦内容包括名噪京剧界的杨柳青人——记戏剧梅花奖得主李经文、揭示书法奥秘的人——记“包络网格习字法”发明人张凯、于曙光同志的序。
关键词:
杨柳青
人物
聚焦
内容
名噪京剧界的杨柳青人
——记戏剧梅花奖得主李经文
白秉刚
天津市京剧院这座艺术殿堂中,名角荟萃,行在当齐全,文武兼备。其中,一位梅派青衣、中国第十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就是杨柳青人李经文。
李经文,1947年出生于杨柳青猪市大街的一所普通民宅里。少年时代在第一小学读书,1966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青衣兼演花旦。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就任天津市京剧三团团长,1995年组建天津京剧院后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分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三八红旗手”。
在艺校学习期间,李经文对梅派艺术耳濡目染,以聪慧的天资和超群的悟性刻苦勤奋地磨练,打下了全面、扎实的基本功,随即崭露头角,颇得老师厚爱。慧眼识才的刘中石、杨荣环老先生精心传授她梅派艺术,从行腔吐字、四声五韵到梅派雍荣花贵、端庄大方的作派,酣畅从容、园润糯甜的唱腔一一倾心相传,使她对梅派艺术更加酷爱,从渐入佳境到如醉如痴。
她1981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多才多艺著称的赵慧秋为师,吸收荀派、程派的艺术营养,兼容并蓄,拓宽戏路。在学习梅派艺术期间,深得老市长李瑞环的关怀。1987年,李瑞环任天津市市长期间,亲自主持了李经文拜师梅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仪式,在拜师会上老市长对她说:“我赞成并提倡中青年演员也找名师,如果中青年演员在老年演员的帮助下艺术有所提高,京剧艺术是有希望的。”从此,就是在杜近芳这位梅派名家门下深造,进行艺术上的深加工。她多方求索,百般锤炼,使舞台表演更上一层楼。
李经文嗓音清脆响亮,音质纯洁,力度峭拔,韵味甜美,注重演唱的厚度和力度;她遵循梅派唱法,充分发挥了她在声音上的收、解、抑、扬的特色,又在继承的基础上揉进了声乐的发声法,使唱腔更加优美悦耳,戏迷们赞美她的唱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她主演和参演了多部传统剧目、新编现代剧目,主要有《浊世恩仇》、《清明雨》、《万水千山》、《清宫秘史》和《董小宛》等,都获得了奖项。
她主演的《三娘教子》,戏中王春娥的唱念都很繁重,板式变化多,声腔迭宕。她在表演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生动地塑造出人物的音乐形象。在“团园”一场的表演中,备经苦难的王春娥,忽然见到衣锦荣归的丈夫时,喜从天降,悲喜交集。此时,她演唱的“南梆子”“王春娥我听一言喜从天降……”,真如银瓶乍破,浪翻泉涌,给人以多年的愁苦、郁闷一泻而下的感受。清脆嘹亮的演唱,再加上心花怒放的笑靥,大幅度翻抖水袖的身段,绘形绘神地表现出了人物苦尽甘来的惊喜心境。她的念白也堪称一绝,吐字清新,发音高低的收敛和开放都掌握了一定的尺度。她的获奖剧目《宇宙锋》的引子“杜鹃枝头泣,血泪暗悲啼”,采取先抑后扬,扬而又抑的念白特色,来表现赵艳荣这个官宦之女的庄重文静和努力控制的悲伤情感。在“疯笑”的表演中,既要使赵艳荣“真疯”,又要表现出不疯装疯的本来面貌,让剧中人赵高将她当真疯,而让观众看到赵艳荣为了避免被送进宫、供帝王玩弄的悲惨遭遇,无奈装疯为斗争手段的内心苦痛和满腹委屈。相当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一块璞玉,于质朴中见光华。
作为一位京剧界很具实力的中年演员,李经文在京剧艺术的实践中,仍在坚持多方求索与百般锤炼,她从不放过观摩老艺术家演出的机会,平时反复看大师们的录像,细心揣摩,从而使自己在舞台艺术生涯中,不断展现出新的境界。1988年、1990年她两次赴上海参加大型纪念性合作演出,以《西施》、《太.探.二》和《武家坡》等剧惊动上海滩。1992年她以杨荣环为之加工的《宇宙锋》,杜近芳亲传的《断桥》和新编古装戏《浊世恩仇》进京举行专场演出,得到京剧界内外的首肯,终于获得了国内戏剧表演的最高奖项——第十届戏剧梅花奖。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后,她多次作为京剧艺术的使者,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演出,也多次赴香港、台湾演出,她捧着国宝献给观众,心中有人,眼中无人,一招一式,一丝不苟,唱念作舞,融汇传神,为京剧艺术这一国粹争得得了极高声誉。
如今已是56岁的李经文,正是艺术上日趋炉火纯青、不断总结经验的黄金年华,她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向着艺术的高峰不懈地攀登。“历经一番寒彻骨,迎来梅花扑鼻香”。在她从艺40年中,荣获天津市历届汇演一等奖和优秀演员奖,全国第二届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优秀奖,直至荣获梅花奖。她一贯平易近人,没有领导和名家的架子。长期以来,她给自己立下的做人准则:“台上认认真真,台下实实在在。艺术上往上比,生活上往下比”。
揭示书法奥秘的人
——记“包络网格习字法”发明人张凯
孙永亮
最近,出生于西青区南河镇大卷子村的张凯先生,经多年研究的“包络网格习字法”获国家艺术发明专利。由他编写的《包络网格习字帖》也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在天津图书大厦及全国各大书店发行。一时间,“农家娃书法研究获国家专利”的新闻,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求索
张凯先生的祖父、父亲、大伯都酷爱书法,他的亲友、老师、同学中也不乏书法爱好者。受环境的熏陶,张凯自幼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研习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否则,尽管有良好的愿望和积极的努力,往往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张凯在长期的习字过程中,就曾遇到过这种困扰。有相当一段时间,他总感到自己尽管付出很大努力,但收效甚微。因而,常常陷入十分苦恼的境地。怎样练好书法?能不能研究一种方法帮助书法学习,成了萦绕在张凯心头的一个梦想。从那时起,具有一股犟劲的张凯开始了对书法书写方法的研究。渐渐地,这项研究成了他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以至于达到痴迷程度。从中学到大学,一直到走上工作岗位,这项研究从未中断过。在大学期间,张凯学的是建筑专业,毕业以后一直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先后获得了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高级工程师等职称,成了一名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多年来学习、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时间十分紧,但是,这不但没有影响张凯对书法的研究,反而在一定程序上为他的研究工作拓展了思路,增加了知识底蕴。
在长期的研究中,张凯对历代书法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了反复的临摩分析,研究各自的书写风格和书写规律。对他们的书写特点进行归纳比较,不断加深对书法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张凯对长期以来指导书法学习的各书法用格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他深感现有的各种书法用格在书法学习中具有较好的规范指导作用,对练习书法有很大帮助。但是,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果在书法用格上取得突破,使书法学习有一个更科学的规范,就能提高效率,使书法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张凯把对书法用格的研究确定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并付诸于具体行动之中。
跨越
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一个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失败的基础之上的。而要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书法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突破,那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从事这项探索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子弟。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从事书法研究那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但是,张凯毕竟是张凯,他决心要在这个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领域里闯出一条道路,实现自己的梦想。张凯深知,任何的成功都是建筑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和不懈的努力之中的,书法结构理论研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更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否则美好的梦想只能是一场空想。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张凯决心从基础做起,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从孔子的学说到《文心雕龙》的论述;从唐欧阳询的“三十六六法”到明李淳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的“九十二法”;从明赵宦光的《寒山扫谈》到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从米字格、田字格到回字格、九宫格;从书法引伸到事间万物;从易经学说、佛学到天体、宇宙理论;从建筑结构学到人体结构学;从美学、力学到阴阳五行学说……张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辍。在此过程中,他对大量书法汉字的外包线及动势进行了深入的比较、揣摩。以探求其中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征,从中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张凯虚心向身边的师长、朋友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与他们共同探讨一个个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层层深化和一次次的不断总结完善,一种全新的书法结构理论“书法包络网格”终于孕育成形并诞生于世。
包络网格由6界、3经、5、6网共20条线段交织成平面骨架,它分别从外界、纵向、横向、斜向为汉字提供了外围界线轮廓、中轴线、中堂、上下方间,动势、笔画角度、形状及左右分间等全方位的参照。特别是纬线TQA=1/6角度的提出,为汉字书法提供了横向普遍直观的动势参考。由此确定的统一斜六边形的界,打破了传统方框对字外形认识的误导,挣脱了传统横平的束缚,明确表达了字的整体动势。为汉字确定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界,更明确了汉字外形渐变的特点,使书写真正做到起止明确,收放有度,从而达到了立书法骨架之象、尽结构法则秘旨之意的目的。实际上是一个经纬界极坐标系。网格中的点、线、面用传统的概念定义,使其和传统文化对接,以导出其固有的文化渊源,寻此可探究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并可挖掘中国传统美学的新亮点。
升华
张凯深知,“包络网格习字法”的提出,只是在书法结构研究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如何让它更加完善、成熟,还需要精心打造。经过认真思考,张凯把目光投向北京。他决定把研究成果呈送中国书法界的最高权威机构—中国书法家协会请教,让自己的“新生儿”接受最严格的检验,以使它能够尽快成长壮大,为书法艺术的推广普及发挥积极作用。
在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前辈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年轻的不速之客。中国书协会刊《书法通讯》主编张巧珍老师研究了他的有关资料后,对这一发明十分赞赏,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此后,由于“非典”肆虐,张凯除了用电话与中国书协保持联系外,剩下的就只有等待,等待……时间一天天过去了……2003年某月的一天,从北京传来喜讯—“包络网格习字法”得到了中国书法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书法界专家们经过研究,深感惊讶。他们发现,包络网格与历代书法家的书法结构十分吻合。这种现象令一些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的专家猜测,是否古人就有这种类似的书法秘诀只是秘而不宣?也有的专家认为,这也可能是书法发展到极至,由于自然审美趋同与法,而无意中产生的结果,亦即自然造物的结果。一时间,这一发明在专家们当中引起轰动。他们为书法结构理论研究取得的新突破感到十分的欣喜和由衷的高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度沈鹏先后题写了“立象尽意”,副主席刘炳森先生题写了“妙法尽显”,张飙先生题写了“别具一格”等题字,以此表达他们对这位年轻后生及其“包络网络习字法”的肯定和鼓励。沈鹏主席还亲笔为张凯编写的《包络网格习字贴》题写了书名。中国书协著名书法理论研究家于曙光先生亲自为《包络网络习字贴》作序,对包络网格习字法给予了高度概括和肯定。于曙光先生在序言中指出“书法包络网格给感性的书法确定了一个理性的骨架,实际是对书法结构理论的象化和补充,是对各种书法用格的突破和发展。实现了立书法骨架之象尽书法秘旨之意之目的,使很多结构法则明确地表现出来,更多书法奥秘能展现在世人面前。”“书法包络网格相对于历史上的结字理论更加直观科学”,“对书法结构法则的表现更加明确全面”,“相对于以往的书法用格其参照指导作用更加准确到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在书法研究、教学、练习上可以发挥出极大的指导作用”。“借助它可以更迅速准确地认知和掌握书法结构法则”,“使书法教学更加科学、理性、直观”,“使书法练习真正做到起止明确收方有度”,“可以对名家书法进行更精细的对比研究”和“对书法家的书法风格进行再创造”。“书法包络网格的发现是书法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它将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书法艺术做出贡献”。
张凯成功了。但是他深知,已有的成功只是实现自己书法梦想的第一步。目前,他在继续深化包络网格研究的同时,正在筹备“包络网格习字法”的推广普及工作,争取让更多的人运用这一方法迈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他还计划将“包络网格习字法”推向国外。让“包络网格习字法”在促进书法艺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于曙光同志的序
包络网格习字法是作者张凯先生多年研习书法、总结历代书法家的风格和书写规律而独创的,获国家艺术发明专利证书,受到书法界权威人士赞赏。使用包络网格学习书法,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书法规律,从而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十分方便快捷的学习方法。
青年书法家张凯先生研究发明的书法包络网格给感性的书法确定了一个理性的骨架,实际是对书法结构理论的象化和补充,是对各种书法用格的突破和发展。实现了立书法骨架之象尽书法秘旨之意的目的,使很多结构法则明确地表现出来,更多书法奥秘能展现在世人面前。书法包络网格相对于历史上的结字理论更加直观科学,以往单纯的理论只能定性描述,而此格能对汉字进行定量的界定,实际是为汉字确定了座标系,是书法平面构成的骨架。对书法结构法则的表现更加明确、全面,用界、经、纬、网共20条线段从外形边界、上下分间、左右分间、笔画角度、内部构成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而传统用格的外界、动势、左右分间等是无法准确表达的。相对于以往的书法用格其参照指导作用更加准确到位,突破了传统用格横平竖直的束缚,明确表达汉字整体动势并提出了tgθ=1/6的普遍中位动势角,打破历史上由方框引起的对汉字“方块字”的简单认识,确定符合渐变原则的六边形基本形,给汉字设定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界线,网线的设定使左右结构字的分间和穿插避让更加明确。此格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不单适用于楷书,很多行书草书也都适用。
由于它的直观性、全面性、科学性、适用性又使它具备了很强的可操作性,在书法研究、教学、练习上可以发挥出极大的指导作用。借助它可以更迅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书法结构法则;借助它可使书法教学更加科学、理性、直观;借助它可使书法练习真正做到起止明确收放有度;借助它可以对名家书法进行更精细的对比研究;借助它可以对书家的书法风格进行再创造。书法包络网格的发现是书法研究的创新和突破,它将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书法艺术做出贡献。
我们复学返校园,学习进步受表扬。
红:年级组里我考第一,
军:县里竞赛我得过奖,
红、军:刻苦学习争了光,也为家乡争了光。
李:好,你们真是好样的!
团:这位是我们区的张叔叔,他资助的孩子叫小芳。
张:小芳呢,她在这吗?
生甲:张叔叔,您好(献花环)
张:你是小芳?你的腿好啦?
生甲:不是,小芳不能来了,她给您带来一封信。
(张展信,众人围上来,放画外音,背景音乐《思乡曲》)
敬爱的张叔叔:
您好!前天接到您的信,知道您要来我们学校,我高兴极了。现在,我都四年级了,却还没有见过您一面,我多想当面叫您一声叔叔啊!
去年,我们这发大水,冲走了我们的家园。我和妈妈在水中漂啊漂啊,那水声好大,我好害怕。漂着漂着,妈妈就不见了,我哭着大声喊妈妈——妈妈——妈妈——。一个浪头打过来,把我激到一棵大树上,是解放军叔叔救了我。从我醒过来就再也没有看见过妈妈。而我的腿,也站不起来了!一辈子都站不起来了。您知道我的情况后,又给我买了新轮椅。出了医院,我又可以上学了,是同学们一直推着我上学。上学期考试,还得了全班第三名呢。
就在昨天,解放军叔叔找到了我,说他们医院能治好我的腿,并请几位专家要给我会诊。我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我又能站起来了,又能和同学们一起上学了。可是,去了医院,我就不能和叔叔见面了,我还有很多话没和叔叔说呢。
今天,解放军叔叔就要来接我了。张叔叔,我多想见您一面啊!叔——叔——
张:小芳,好孩子,叔叔看你来了!
(小芳坐轮椅上)
生甲:你们看,小芳来了
(大家迎上前)
师:小芳,你怎么没去医院?
芳:老师,解放军叔叔知道我的情况后,让我晚一天再去。我想同学们,我想张叔叔!
张:小芳,叔叔也想你啊!
芳:叔叔——
(在温馨的气氛中,奏响《爱的奉献》,歌手上,众生伴舞)(结束)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