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知识宝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348
颗粒名称:
知识宝库
分类号:
I269.7
页数:
2
页码:
44-45
摘要:
本文收录了2004年第3期总第25期出版的《杨柳青》知识宝库内容包括我国历代“国号”小考。
关键词:
杨柳青
知识
宝库
内容
我国历代“国号”小考
李刚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礼仪传统的文明古国,改朝换代,政权更迭,选用国号是重要的政治象征。国号即国家名号,犹如人的姓名、字号。选用嘉号,以示德运更新,天命有归。《史记·五帝纪》卷一载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由此可管窥到国号的渊源。东汉学者所著《白虎通义·号》载曰:“帝喾有天下,号曰高辛;颛顼有天下,号曰高阳;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以熊者独宏大道德也。”国号的易定极为考究、严谨,富有蕴涵,一般以封邑、爵位、文字含义等。《白虎通义·号》载曰:“唐,荡荡也,荡荡者,道德至大之貌也。虞者,乐也,言天下有道人人皆乐也。”有关历代“国号”的由来兹介绍如下。
夏夏的创始人禹曾受封为夏伯,封地是豫州境内的阳翟(即今河南省禹县)。《史记·夏纪》载:“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禹死之后,其子启继位,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定国号“夏”。
商《史记·殷纪》记载,商的始祖子契“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南)。成汤代夏有天下以“商”为国号。盘庚时又迁都于据天下之中的“殷”(今河南省安阳市)改国号曰“殷”,故兼称“殷商”。
周周代的始祖弃,据传世居位于渭水流域的黄土高塬,后几次迁徙。到太王公亶父时定居周塬(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内)。后人尊崇其为农神,号称后稷。武王灭商建立政权后,以“周”定国号。
秦周时封国,赢姓。其先人封地在秦(今甘肃省天水市)。再迁今陕西省兴平市。最后的封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效区,立国之后,以“秦”定国号。
汉汉代未建立之前的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据有今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的汉水流域。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国号谓“汉”。
新公元8年,王莽篡政,建立新莽王朝。“新”寓有“应天作新王”之意。
三国时期
魏魏国的奠基者曹操,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封为魏王。操卒,子曹丕嗣为魏王,旋篡汉,称帝,定国号谓“魏”。史称曹魏,为与北魏相别,又称前魏。
蜀蜀为刘备创建,他自诩是汉皇宗室,公元221年,在成都即帝位。成都为古蜀地,故称“蜀”或“蜀汉”
吴孙权是吴的建立者。因其世居吴郡之地,建立政权后,定国号谓“吴”。据有长江以东之地,故称“东吴”,又因皇室姓孙亦称孙吴。
晋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在曹魏时期,封为晋王。司马炎代魏建晋,国号曰“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汉将刘曜陷长安,晋亡。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即晋帝位,东晋始此。
南北朝
宋宋武帝刘裕是宋的建立者。刘裕在东晋时,累封宋公。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废晋帝自立,受禅即帝位,国号曰“宋”。因皇帝姓刘,亦称“刘宋”。
齐齐高帝萧道成在刘宋时,曾封齐公。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代宋称帝,国号曰“齐”。因皇帝姓齐,又称“萧齐”。为与北齐相别,史称南齐。
梁梁武帝萧衍即位前曾任雍州刺史,“并以十郡之地封为梁公”,旋进为梁王。齐和帝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弑齐和帝自立。齐亡,改国号曰“梁”。因皇帝姓萧亦称“萧梁”,史称南梁。
陈陈霸先是陈国的创立者。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率军击败北齐军队的进攻。公元557年,受封陈王,旋代梁称帝,国号谓“陈”。
北魏北魏是拓跋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拓跋氏是由早在汉代便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匈奴、鲜卑两族融合而成。曹操摄政时期与其修好,又与拓跋氏和亲。拓跋政权以太子留驻洛阳,为魏宾之冠。中原入晋之后,继续修好,信使不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拓跋氏首领被晋廷封为代公。建兴四年(公元314年),晋爵代王。拓跋氏建立政权后,奄有今山西
北部、河北西北部,春秋时为代国之地。因此称为代国。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前秦灭代。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硅复国,被推为代王,旋改魏王。公元398年,正式定国号曰“魏”。史称后魏、元魏。亦根据皇室称拓跋魏。公元534年析为东魏、西魏。
北齐高洋在东魏时封为齐王,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代东魏自立,定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北周宇文觉在西魏时封为周公,代西魏自立,称天王。建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跟从北周太祖,以功封随国公。杨坚袭爵受周禅,建立政权,统一中国。初以“随”为国号,后改为“随”。
唐唐高祖李渊在隋时曾封唐王。《旧唐书·高祖纪》载;“义宁甲子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公元681年,李渊废隋恭帝自立为帝,定国号“唐”。
五代
后梁唐封朱温为梁王,领富庶的汴州之地。汴州古称大梁,朱温篡位后国号曰“梁”。为与南朝的梁相别,史称后梁。
后唐为陇西沙陀人李存勖建立的政权。李存勖之父李可用“本姓朱耶氏,其先陇右金城人也,始祖拔野,唐贞观中为墨离军事,从太宗讨高丽薛延陀有功”(《旧五代史·唐书》卷廿五)。李存勖灭梁建立政权后,为表示自己恢复和继承唐代之正统,定国号曰“唐”,史称后唐。
后晋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依附于契丹,被册封为晋王。据有今山西一带,旋即,在契丹军的协助下灭后唐,定国号曰“晋”,史称后晋。
后汉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僭称自己是东汉皇族苗裔,在太原代晋称帝后将建立的政权谓之“汉”,史称后汉。
后周后周为郭威所建立。《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卷一一0载述:“朕本姬氏之远裔,虢叔之后……建国宜以‘大周’为号。”因此,灭后汉将国号定为“周”,史称后周
宋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曾任殿前都检点、宋州归德节度使,由此发迹。宋州即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及山东省西南隅。公元960年受周禅,称帝,定国号曰“宋”,本此。
辽《辽史·世宗纪》卷五载述:“大同元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辽是契丹语“镔铁”之意。又因契丹族“久居辽霸”、“廓据辽东”,故建立政权后定国号曰“辽”。
金金是以女真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先是灭辽,旋即灭宋。《金史·太祖纪》载述:“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元本称蒙古,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世祖定国号曰“元”。取自《周易·上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表示天,元代表开始。
明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领南方的反元势力,削平群雄,定鼎南京,登大宝,建立明代王朝。《明史·太祖纪二》载述:“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之君,他选用“明”为新封建王朝的国号,未因循历代之法,取义特殊,蕴涵深邃。
首先,“大明”国号源自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章、韩林儿父子“明王”一词。“明王”出自《大小明王出世经》,是书为明教经典,明教由摩尼教演变而成,信奉光明之神。公元1355年,红巾军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含明教“明王出世”之说。朱元璋未加入反元队伍之前为皇觉寺一僧人,是明教徒。后由一名红巾军小卒超擢为大将,封爵封王。公元1367年溺杀“小明王”韩林儿,取宋而代之,建立政权。朱元璋深知他的基业肇于“小明王”的韩宋政权,承“小明王”而起。当时全国尚未完全统一,北方仍然是元王朝的势力范围,如若放弃“小明王”这一旗帜毋宁就会丧失民心。为了达到笼络韩林儿、刘福通的部下,徐寿辉、陈友谅的降将,为迎合民心,皆不宜放弃“明王出世”之说。当时红巾军将士大多数来自淮西,不是郭子兴的旧属,就是“小明王”的手下,绝大多数是地道的明教徒。朱元璋提出明教徒都是一家,利益、目标是一致的,团结起来完成推翻元代的大业,共享富贵。他以“大明”定国号,向世人昭示新的“明王”正式出世,俨如救世主重降人间,这样使后来者无所借口。
另外,虽然部分儒生反对明教,但他们对“大明”也有自己的理解。因明代王朝在南方建国,与历史上北定南者不同,按阴阳五行之说,南为火,色赤,属祝融大帝;北为水,色黑,属玄冥之神。元代建都北京,起自更北的蒙古大漠。按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说,火明水暗,以明制暗,符合天意,正为汉以来的儒士所津津乐道。因而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刘基(伯温)、宋濂、李善长也极力赞成以“明”为国号。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汉族地主、士大夫的拥护。这样,一方面与明教经义相吻合,另一方面也遵从封建天象之说,可谓两全其美,并行不悖。于是,正式决定“明”为新的封建王朝国号,年号“洪武”。
后金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统一女真族各部落建立政权,沿用“金”为国号,表明是继承历史上的金国,达到团结、组织整个女真民族的目的。为与宋代的北方金国相别,史称“后金”。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我国历代“国号”小考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