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论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310
颗粒名称: 杨柳青年画论析
分类号: J218.3
页数: 4
页码: 41-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年画论析的情况。其中包括绪论、从宏观上讲、从微观上谈等。
关键词: 西青区 年画 赏析

内容

绪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地方性风格特点极强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代表之一,它就像一股热浪,冲决开人们的干涸的心田堤岸,抹去历史掩盖的尘埃,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人类历史的回忆和对故乡热土的眷恋。人们开始冷静的意识到,在经过喧嚣的西方经济冲击和生活现代化的追求下,东西文化的猛烈撞击,终于复苏了历史文化的源头——作为民间美术代表的杨柳青年画又将沿着运河的流水扬起风帆走向世界。
  新中国建立以来,天津杨柳青人王树村先生,以他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收集、整理和研究,终将社会底层人民的通俗艺术——木版年画搬进了艺术殿堂。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支奇葩:杨柳青年画社的建立,使得历史的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推广,在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号召下,新年画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一切,恢复和发展杨柳青木版年画,难免鱼龙混杂。在多年纷纭复杂的社会进展中,年画的制作和绘制流行着两面三种趋势:一是不求甚解、钻不进去的猎奇式,在吸收一点民间符号和表现特点,牵强附会,进行肤浅的形式美、生活味、现代味及解剖结构的组装。此形式易流行,但表面花哨而难成大气;二是强调传统,打不出来的混古式;把前人的造型和表现方式,重新仿制,谓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最终提供出毫无社会意义的假古董。这两种趋势的流向就在于创造力不足,没有弄清楚历史所带来的人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互为依存和发展的。
  我们知道,造型表现是绘画形式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面对我们的不仅是它的造型方法,同时还有着造型所透现出创作方法和审美意蕴、社会的历史背景及地方的文化内涵,独特的生活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它的造型风格,并非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夸张和异想天开的想象。它的来源在于中国古老文化的千百年积淀,来源于民间画师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无情冲击,必然影响着与传统木版年画相关的民俗改变,现代生活方式使传统的木版年画将面临着消失的危机。而这种危机感、使命感,使有作为的艺家们投入到抢救濒临灭亡的木版年画中来,就继承与发展的研究、如何与现代生活和时代文化需求相融合,全方位的拓展与创造,把杨柳青年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因此,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从全新的角度,用时代眼光对杨柳青木版年画进行一次新的审视,来重新认识杨柳青木版年画。
  从宏观上讲: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宋、元人物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衰落,恰恰使它的直白通俗被广大劳动人民所看重并使之发扬光大;元灭宋后使中国的雕版印刷中心北移,山西平水坊刻北方的普及和影响使木版年画得以广泛流传;宗教画的造型特点和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在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时生活的美好愿望;原始崇拜的心理残存和纸码神的民间延续,在人们的生活里成为生活的慰藉;尤其是南北水路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文化的融和与积淀,使之南北的物质材料得到物尽其用。诸多条件的形成正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诞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劳动人民保留运用于原始思维的认识方法,在表现认识自然、社会生活方面,拥有很多独特的概念和理解方式。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只拥有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神秘性质的集体表象,使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互渗来彼此联系。在它们之间不受逻辑思维的任何规律的支配。也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取向,使得审美意蕴在社会范围内有了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使得民间画师们的创作思维方法有了依据,并使之创作的艺术形象得到认可和流传。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一个连续体,也正是漫长的文化历史阶段,使得原始秘密文化现象始终贯穿在其中。作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宝贵财富,就是这种中国民族文化千百年来在地域性中积淀的结晶,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造型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实际上就是受我国远古的太极阴阳哲学的深远影响。比如在年画造型和构图上,崇尚完整圆满、讲究对称偶数、喜欢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成为典型特点。原始人类借助想象征服自然力和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产物——神话传说;从它的产生起,就借助艺术手段把它形象化,使得创世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无不在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形象里广为流传。“盘古至今”“至黄帝”“禹王治水”“白蛇传”“天河配”等传说故事和艺术形象,在劳动人民心中活灵活现。因此,作为劳动人民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借助神话传说而插上想象的翅膀,又通过木版年画的艺术造型而在中国广大的劳动民众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作为固定的模式以本阶级的爱和赋予了艺术形象的鲜明性,成为“明劝戒”的典型。我们还应该知道,杨柳青木版年画造型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物中,这是杨柳青人的民俗心态。通过自己的双手,在亲自创造的杨柳青年画造型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迹。由于深刻的烙印着中华民族的理念,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把在现实生活里的愿望和寄托,通过物化而充满了希望和理想:(1)充满了对生殖、生命的真情向往:杨柳青木版年画独特造型的“缸鱼、莲、葫芦、石榴”等,都蕴育着原始阳物崇拜的神秘心理残存的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是含蓄的表现生殖与生命意识的象征,把生命的理想点集中在大胖娃娃的鲜明活泼上。<2>充满了对吉祥、幸福的执着追求:借物寓意、谐音寄情蝙蝠、磬、戟、瓶、如意、柿等,用心血和智慧将自己虔诚的信念和希望,通过亲手创造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给生活增添了无穷的奇异迷人的魅力。(3)驱魔避邪、祈福迎祥的精神慰藉的特殊功能,是使它深受劳动人民的宠爱并得以长久流传的根本原因。杨柳青木版年画中的钟馗、秦琼、敬德的造型,成为我国历史上传承最久最具有特点的艺术形象,它已成为民间驱除邪恶的正义象征。<4>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憧憬下的真挚追求。民间画师以他们的纯真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创造能力,把劳动人民淳朴的向上的美好追求通过许多隐喻和寓意吉祥幸福的艺术造型,通过字纹、盘长、方胜、如意等符号,福(蝠)到眼(钱眼)前、连(莲>年有余(鱼)、平(瓶)升三级(戟)等主题纹样,把生活装点的丰富多彩。
  从微观上谈:
  歌德说:“艺术并不从事于在宽度和深度方面胜过自然。它胶着于自然现象的表面;但它有它自己的深度和力量,透过在它们之中认知了合法的性格,和谐比例的完美,美的顶点,主义的威严和情感的高度。它结晶了这些肤浅的现象的最高契机。”这段话道出了如何透过艺术作品这些表层的现象而认知它的内在的深度和力量,从而去寻求它的规律和特性。我们知道,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它就像历史的“活化石”和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但不管它的外部变化的多么丰富多彩,其中基本造型元素都是民间画师们以他特有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所致。所以,只要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细微的观察方法,便可透过其丰富多彩的表层探觅出他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民间画师们的造型思维方法与观察方法受着社会集体审美意蕴的共同性的影响和限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求一番:
  求大。在中国由于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长期的封闭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心态,在民间的审美意识中以大为美;大是气派、大是吉利、大就是美。这不得不说明大的由来。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起源于古代人的味觉感受。《说文》“美,从羊从大”即是说“羊、大”二字组合成美。“美”字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阶段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对某一对象的某种特殊感觉。所以说美字的本意表现了“羊之大也”——躯体硕大之羊的意思。从这个意思推论,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是对“羊大——对形象丰硕羊毛浓厚,象征旺盛的生命力的膘肥体壮的羊的姿态的感受。《庄子:天地》:“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赞美大的事物与美互训。《吕氏春秋: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巨为美。”在这里又把巨大的事物意识为美。《老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以及流传民间的口头语“大方、大气、大家气”等,都是以辩证的方法对大的事物的一种赞美和敬意。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造型特别注重以硕大为美,人物造型讲究健壮、硕大、丰满。在娃娃造型中又特别强调夸大头部;头部中又往往强调夸大眼睛。如“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这种夸大“画龙点睛”之处是最能体现画师高超的造型概括能力的。尤其是最讲究大画面、大布局。用于店铺茶楼的“大横披”、“黄鹤楼”、“众侠义破黑水湖”以及“贡尖”、“十美图画八仙”等都是气势宏伟的全景大观,画师们不但讲究画面的气派和完整,还特别讲究“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他们注重造型的整体大效果,达到形式美的统一原则。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写千变万化,描五彩缤纷。
  求活。“杨柳青年画一年鼓一张”意即杨柳青的年画画“活”了。活,指充满“生命活力”,“活”下来是最高的人生哲学,是人生哲学的主题。面对苦难,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能量去战胜它(有时甚至用超自然的宗教和荒谬的巫术)。这也是一种活法,并且是一种真正的属于万物之灵——人的活法,这就是劳动人民的人生哲学。所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美术造型最看重“活”。为了摆脱“死”的恐惧,向往永恒的生,民间在自己的艺术中高扬生命的旗帜,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美术造型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活力。“连年有余”的胖娃娃,“长命百岁”的隐喻象征;“九九消寒圈”中的娃娃复合形,都是为了直接表达生命的含义而创造出的极具特色的美术造型。尤其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缸鱼”当它和盛水的缸组合在一起时,不由得联想到阴阳哲学观和崇拜阳物的原始意识,乾坤相合、正反相接,反映出广大的劳动人民对生殖、生命的真挚向往和追求。“活”的另一个涵义就是“活泼洒脱”。木版年画中人物的“粉脸”和通天铺地法,那种潇洒运笔和凌厉奏刀以及劲健的线描,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美术造型充满生命的活力而得到具体的表现。
  求全。中国人深受历史厚重的影响,尤其潜意识里存在着太极阴阳哲学的观念,故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人生宇宙观和时空观。反映在杨柳青木版年画上,讲究完美圆满、奇正平衡、对称偶数、动静结合、黑白相守、软硬对比等等概念。也就是这些概念关联着造型思维的展开和造型形态的创造。民间画师们在观察事物时,不是用静止的眼睛去捕捉对象的片面,在他们的眼里,形象本身就具有全方位时空感。他们在表现空间时,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树木屋宇、人物道具陈铺在一块平面空间里(《当阳长坂坡》)。在描绘厅堂空间时,会拆去墙揭掉瓦甚至掀去屋顶透现出屋内的人物活动(《堂开五世、调演双簧》)。他们能把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人物组合到同一画面里(《众军师斗智》),能把一个人一生的主要遭遇表现在同一画面中(《责辱曹操》);也能把天上、人间、动物、人物、神话传说、民间文学故事统统地表现在同一画面里(《老鼠自叹》)。这种打破时间、空间常规的造型方法也只有在杨柳青木版年画中表现。才显得那么的合情合理,那么和谐统一,那么耐人寻味。民间画师们最忌讳残缺不全,是和广大的劳动人民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相符合的,所以非常讲究圆满完整,切忌在年画造型中出现半拉脸、半身人等。还忌讳形单影只,讲究对称偶数,尤其是年画中的门神画面是成双成对,“天仙送子”“加冠进禄”“年年如意”等因为在对称偶数中蕴育着平和、完美和吉祥。忌讳平整呆板,讲究奇正平衡。在年画的画面构图上,要达到“百看才不腻”的效,就要恰当铺排节奏、增强韵律,实处是着眼点,虚处是联想面,虚实相生则意境已达。民间画师们善懂阴阳、动静、黑白、软硬等辨证的哲学关系,运用起来相当娴熟。杨柳青木版年画美术造型中体现的惟妙惟肖,画面中人物的动与静采用舞台亮相的姿势恰当夸张,造型的黑与白处理的恰到好处,色彩的软与硬配置合理,线条的疏密把人物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到位等等,都生动的表现了民间画师们驾驭阴阳、通晓疏密黑白的造型能力。可以说“全”是俯仰天地、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的充分体现,是意识在万物的诱发下达到的一个境界。
  求美。过去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得出的经验总结:“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和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非常形象地概括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爱美求美的心理。杨柳青的木版年画在描绘武将时,大胆夸张,“画将无脖项,挺胸叠肚摄魂魄”等都是为了表现男子的阳刚美,而不惜缩减自然比例,以体现理想美;而表现妇女形象时,则是“少女应削肩,美人要修长”运用细腻写实的手法,极尽婀娜秀美之态。与表现大胖娃娃"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凑,千万别把骨头露"运用了夸张的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娃娃的肥胖粉嫩的理想美。尤其是在用色上,多用鲜亮的原色,发挥并置色彩效果,达到画面境界的响亮、明艳和热烈。这种对美的热烈追求,说明了广大劳动人民不仅爱美,也最懂得美,他们真正懂得调动一切手段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达到心理的满足。杨柳青木版年画之所以成为杨柳青人的骄傲,也正是生活中的理想美,通过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个载体充分把杨柳青人热爱生命、追求生活、实现理想的人生目标直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以自己的汗血和聪明才能,大智慧、大慰藉,得到心理美的满足。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宝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