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闻人记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29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闻人记事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15
页码:
467-481
摘要:
本章收录了李七庄乡籍名人并记述其生平传略。
关键词:
人物
列传
李七庄乡
内容
第一节 传记
刘振奎 男,1908年生于王兰庄村。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参加革命工作。1992年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刘振奎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务农。青年时期,以打短工、熬硝盐、贩运食盐糊口。饱受盐警和农村封建旧势力的欺凌和压迫,蕴育着极大的反抗精神。1936年暑期,在“一二·九”运动的推动下,天津进步学生响应中共天津市委的号召,深入到近郊的王兰庄等村,开展义务教育,宣传抗日救亡,号召“农民大众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刘振奎和村里的年青人一起参加了活动,与北洋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们朝夕相处,学识字、学唱抗日歌曲,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激发了爱国热情,很快就和学生一起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一次,市里剧团来演出,在蔡台村受到警察的阻挠,刘振奎和王兰庄的青年群众与学生一道进行说理斗争,迫使警察们同意演出。他和村里青年们一起参加了抵制日货及反走私的活动,刘振奎很快成为抗日救亡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暑期过后,中共天津市委相继派慕湘、路平、余力步、崔建华(女),常驻王兰庄,以“义教”为掩护,进行党的工作。为了维护贫苦农民的切身利益,慕湘、路平等与刘振奎商量,由刘出面,秘密组织起几个熬盐小组,巧妙地与盐警进行斗争。农民们在实践中感到组织起来的必要,慕湘因势利导,刘振奎等人积极串连,建立了“农民救国会”秘密发展会员,成为王兰庄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核心力量。刘振奎在斗争中提高了政治觉悟,拥护共产党的主张,经受了考验。1936年9月,经慕湘介绍,刘振奎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1937年春,在王兰庄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参加了到附近村庄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参加了对蔡台、炒米店等地的警察所进行分化争取工作,参加了抗日游行、反走私斗争等活动,发挥了带头作用。
“七·七”事变后,驻守天津市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在天津人民的支援下与日本侵略者在八里台进行了浴血奋战。在王兰庄党支部的领导下,刘振奎参与了动员梨园头一带农民群众以“农民救国会”的名义支援二十九军的抗日斗争,他和群众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在阵地上抢救伤员,为战士们送水送饭,募集了大批鸡蛋、大饼和其它食品慰问抗日战士,很多伤病员在他们的救护下得以脱险。
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后,遵照中共天津市委的指示,王兰庄党支部转入地下,支部书记路平也随即转入市内,刘振奎定期去市内土城一带进行联系。王兰庄党支部根据市委的指示,发动群众,寻找时机,开展抗日斗争。一天晚上,党支部书记路平带领刘振奎等数名党员及王兰庄、于台等村的群众扒了从邓店村到牛坨子村数公里长的津浦铁路良陈支线。扒下的铁轨被推到道旁的河沟里,阻滞了日本侵略军的军事运输。随后,刘振奎又带领农救会会员手持大刀、钢叉、铁锨在公路上拦截了日本侵略军运送粮食弹药的大车,缴获了粮食、弹药和日本侵略军军官的佩刀,并留下了“中国人民不是好惹的”标语。
1937年以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刘振奎曾化装成各种身份,以巧妙灵活的方式,在八里台、西营门等地散发抗日传单。有一次,还把传单散发到日本侵略军的军营里,搞得敌人惶恐不安。
1938年9月,“中共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成立。王兰庄支部由点线工委天津城委书记顾磊(严子涛)领导。初期顾磊通过崔建华和王兰庄联系,后来顾磊直接和支部负责人刘振奎联系。刘振奎受点线工委的委托,完成了通知小站党支部书记王晓与甘一飞在市内联系的任务。1940年春,顾磊送刘振奎去平西根据地学习,回津后任王兰庄支部书记。赵普暄任点线工委书记后也直接和王兰庄支部联系。王兰庄支部成为城委在天津近郊的秘密联络点。在点线工委的领导下,王兰庄党支部做了不少工作,并得到点线工委领导的肯定。1941年8月,赵普暄被捕。1942年2月,顾磊撤离天津,从此,王兰庄党支部和上级党组织失掉了联系。但刘振奎等人仍然坚守岗位。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就地坚持斗争,并积极寻找党组织。
1944年10月,中共冀中区九地委决定建立中共津南工作委员会。津南工委第七工作组迅即与王兰庄党支部刘振奎建立了工作联系。从此刘振奎积极配合工作组,组织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村政权、农会、民兵等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刘振奎参与了消灭四号房日本侵略军的战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津南地区后,刘振奎仍就地坚持工作。1948年,天津报纸刊登了国民党的通缉令,点名要缉拿刘振奎,组织上指示他转移。刘振奎只好转移到北仓一亲戚家扛活打短工,潜伏下来。直到天津解放前夕,才回到王兰庄。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刘振奎立即到天津县委报到,并参加了干部训练班。1951年,天津县第五区成立王兰庄供销合作社,刘振奎被任命为主任。1958年又被调到白塘口供销社。1965年因健康原因退职回家。
建国后,刘振奎一再找党组织要求解决党籍问题,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解决。直到1984年,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在征集资料工作中查到了慕湘、顾磊等人的下落,并取得了证明。中共西青区委非常重视,及时提出了恢复刘振奎党籍的意见,上报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1986年12月在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的前夕,经天津市委批准,恢复了刘振奎的党籍,党龄从1936年9月算起。时隔四十多年,刘振奎的组织关系得到圆满解决。恢复党籍的刘振奎焕发了革命青春,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然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对青少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起到一名老党员的作用。
附:程福缘妻 辛院人,史仲之女,十七岁与程福缘结婚。程妻一日在旷野行走,遇本村一无癞姓张名四,挑逗调戏程妻遭怒斥。程妻回家将此事告诉丈夫,回到娘家又将此事告之娘家父母。丈夫与娘家都惧怕张四,因其素常凶悍无比,横行乡里,故对他无可奈何。程妻自此足不出户,每夜在家睡觉皆合衣而卧,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好几年。
光绪十三年(1888)的一天夜晚,恶棍张四窥探程福缘不在家,遂越墙而入程家,欲对史氏强暴无礼。程妻大声呼救,怎奈当夜风雨大作,邻居们听不见她的呼喊,因而无人来救。恶棍张四穷凶极恶手持利刃将程妻杀死。第二天乡里见程妻已身亡,犹怒目不瞑,其身姿犹似在怒斥恶棍并与之博斗。乡亲们纷纷为程妻鸣冤,并告到官府。恶棍张四终于伏法,光绪二十三年(1898),皇帝下圣旨表彰程妻忠烈之举并封为烈妇。(事见《天津县新志》第23卷烈妇篇)
第二节 闻人简介
冯玉生 男,1924年生于于台村。自幼跟本村武师冯兆庆学习武术。18岁就带领武术队到各村或庙会表演,并参加天津大舞台、娘娘宫和第十六体育场的表演赛,多次获优秀奖。解放后被天津市武术队聘请为教练。
1958年调北京军区武术队任教练。1959年在各大军区武术教练选拔赛中获第一名。是年任北京军区武术队总教练。1960年回乡务农,并在于台村组建武术队任教练。198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练员。1985年参加全国老年武术观摩赛,获第一名。同年代表天津市参加在徐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赛,获老年组冠军。同年担任西郊区武术协会副主席。1990年担任天津市精武体育总会常务理事。1984—1995年被选为天津市西青区政协委员。自1960年组织武术队以来,先后共培养200名运动员。于台武术队曾多次代表李七庄乡参加区级比赛,并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及表演赛,多次获奖。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义务为群众推拿按摩、正骨,为受伤的群众解除病痛,深受群众的赞扬与敬重。
田双喜 男,1946年生,天津市南开区人。1970年来李七庄公社邓店村落户。田双喜自幼好动习武。1962年正式拜津门摔跤界前辈曹振峰为师,学习摔跤,经过几年的严格训练,在天津市摔跤比赛中获得过第四名,在南开区比赛中得过第一名。1975年田双喜在村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摔跤队。有来自边村、邓店、纪庄子、高庄子等村队员20多名。
1988年摔跤队代表天津市参加了在山西省忻州市举行的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中国式摔跤预选赛,62公斤级选手张文凤取得进京决赛资格。1984年邓店摔跤队在天津市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上夺得1枚金牌,1枚银牌,两枚铜牌,和一个第四名,有—名队员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1988年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在北京举行,邓店摔跤队运动员张文凤代表天津市代表队参加比赛,获得中国式摔跤62公斤级第五名。
陈子如 男,1944年生于邓店村。1961年初中毕业,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邓店村民兵连长、治保会主任、副大队长。
1976年3月经考试被录取为天津市西郊区傅村中学教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1983年调中共天津市西郊区区委工作。1995年任天津市西青区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1965年开始写作,主要笔名为勤耕、郗竹,主要作品有小说《二妞赶车》、《运河湾的小伙伴》、《钱这东西》、《芒种即景》、《恢复》;散文《苇淀边的传说》、《捉蜻蜒的孩子》、《嫩绿的歌》、《冰戏》等;诗歌《云歌》、《弟弟》、《夏天的日历》、《手拿大哥大的青年》等;报告文学《劈风扬尘画奋蹄》、《于胜起的头三脚》、《勇立潮头》等;歌曲《毛主席和咱心连心》、《咱们是英雄汉》、《飞吧,我的小飞机》等。小说《老绝叔》获天津日报征文优秀奖。1981年被接纳为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市歌曲创研会会员,后任西郊区创研会副会长。传略载入《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
王炳柏 字“重”,男,1957年4月16日生于程村。
现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绘画艺术,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天津市美术学院,因家境困难辍学。在家务农期间矢志不移,笔耕不辍。1970年中国著名版画家马达先生下放到小南河,炳柏及时求教。马先生悉心传授,炳柏转益多师,还向郑壬和先生学习山水画。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他的大写意国画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纯朴自然,热情奔放,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浓烈的生活情趣。1992年,他的国画作品《津沽渔影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宋平、余秋里、阿沛·阿旺晋美、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获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王炳柏年富力强、办事干练、谦虚谨慎、平易近人。1994年在天津美术学院展览的《卫南洼英雄图—霍元甲》及《老猪倌》获天津美术学院文艺奖,成为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学生的范本。
谢恩珍 女,王炳柏之母,1922年生于西郊区芦北口村。她自小心灵手巧,向父辈学习民间工艺品制作手艺。十几岁时用麦杆编制的大槌便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品。她18岁时嫁到程村王家,含辛茹苦把儿女、小姑、小叔抚养成人。她继承了娘家制造手工艺品传统,凭着灵巧神奇的双手描龙绣风,巧夺天工。被人们称道是织女星下凡。她善做猫鞋、兔鞋、蛤蟆鞋,扎布娃娃,缝长命百岁的枕头,堪称“绝活”。天津电视台、天津有线电视台、天津日报都做过详细的报道。
冯书鸿 1948年10月生于于台村。自幼喜爱绘画,尤其喜欢画人物画,因家境贫困无力深造,但他坚持自学绘画,认真钻研,15岁在市内学习了九宫格放大技巧,当时画了不少毛主席画像,受到群众和行家们的称赞。以后结识了天津市美术学院孙建平老师以及西郊文化馆的多位美术教师,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素描,潜心学习十余年。在公社文化站工作期间,接触了更多的美术老师及美术界专家,他虚心求教,使他的工笔人物画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8年,邓店团支部开办业余国画班,冯书鸿与山水国画家郑壬和担任国画班的教师。在教课期间,向郑壬和先生学习了山水画。其作品风格在本地区独树一帜,他的人物画造型逼真,表情细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1982年,他的《麻姑献寿图》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1983年,其人物画《满江红》在天津市业余画家大奖赛上获二等奖。
邓学东 1963年3月15日出生于邓店村。自幼爱好书画艺术,曾先后三次去济南美术学院拜师求艺。1978年拜郑壬和为师,专学传统国画,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刊登在1980年1月30日《天津日报》上,这时他年仅17岁。1983年他的作品在天津市业余画家大奖赛上获二等奖,时年20岁。其作品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书画展。1984年他被聘为天津市西郊区书画研究会理事。1993年被聘为廊坊市京津国画学校董事兼校务委员。
闫梦仙 女,1938年生于静海县。1958年与蔡台村王锡铎结婚定居蔡台村。1991年她报名参加了天津市老年大学学习书法,成为天津市老年大学中唯一的一位农村妇女学员。1991年她被老年大学评为优秀学员。其书法作品被选入优秀学员作品展。她学习书法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数年如一日,学过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魏碑多种书体。天津电视台“晚霞余辉”节目对她有专门采访报道。《天津日报》和天津广播电台先后多次报道她的事迹。她善于持家,教子有方,和睦乡里,家庭文明,被评为1995年度天津市“市级文明家庭标兵”受到市领导的表彰和乡亲们的爱戴。
尹世奎 男,1944年12月生于程村,中共党员,画名长青、墨洋。天津市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他自幼酷爱美术,上小学的习作《拔萝卜》获得学校画展第一名。1981—1995年尹世奎在家务农,先后自费到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市美术学院学习,并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得到溥佐、孙其峰、孙克纲等著名画家的指教。尹世奎寄情翰墨,视艺术为生命。他的作品曾先后在西青区文化站、和平区文化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天津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展览过,并被国内外人士收藏。
1991年他的《世事高歌图》和《万水千山图》参加了由天津警备区政治部、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天津水上公园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六十周年书画作品联展。1995年底他在自己家新盖的瓦房里举办家庭画展。天津电视台、天津日报社等新闻单位进行现场采访,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画展消息。
尹世江 男,1956年生于程村,书名世家,号龙道人。尹世江酷爱书画艺术,他善书大字,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次参加市、区书画展,受到专家们的好评。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
邓学来 男,1951年7月14日生于邓店村,现为天津市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庞华威 男,1937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儿科学系,中共党员。天津市农村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卫生技术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西青区医学会会长。庞华威三十余年一直在李七庄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专心敬业,孜孜以求,多次将垂危病人抢救过来。曾多次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他对心血管疾病颇有研究,自1980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8篇,著有《内科危重症》、《临床基础心脏病》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程以伟 男,1967年生于王台村,李七庄五金厂工人。他刻苦自学,认真钻研技术。1992年参加天津市乡镇企业青工技术比赛,获“青工技术标兵”称号,1993年被评为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是年在天津市乡镇企业百名明星中被评为最佳青工。
程遇 男,1921年生于王台村。1938年7月入黄埔陆军机械化学校,系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生。1940年4月任国民党陆军辎重汽车五团少尉器材员。1940年10月任炮兵汽车四营修理工厂上尉技师。1941年2月参加中国远征军赴印度缅甸抗日,在印度兰姆加任炮兵团上尉技术员。1942年3月在印度任美国陆军汽车学校上尉主任教员。1943年9月任陆军军械三营中校营长。1949年5月在上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在后勤接管二处任工作人员。1950年在天津私营义隆旦厂任职员。1951年在中国工业器材公司任电站职员。1970年回乡在西郊李七庄公社王台二队务农。1980年在公安局少管所汽车队当工人。1981年办理退休。1990年获天津市公安局治安工作积极分子称号。
孙志强 男,1944年生人,中共党员,1980年有三幅摄影作品入选天津市摄影艺术展,是年并被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闻摄影协会吸收为协会会员。
贾文元 男,1944年10月生人,中专文化,中共党员ol983年参加和平区书法学习班,后在茂林书法学院学习四年,其间曾求教于著名书法家李鹤年等,后又专门求教于北京市著名书法家孙竹先生。其作品曾在西郊区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天津市市级书法展中参展。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振奎
相关人物
崔建华
相关人物
严子涛
相关人物
王晓
相关人物
赵普
相关人物
赵普暄
相关人物
程福缘
相关人物
张四窥
相关人物
冯玉生
相关人物
冯兆庆
相关人物
田双喜
相关人物
曹振峰
相关人物
张文凤
相关人物
陈子如
相关人物
王炳柏
相关人物
郑壬和
相关人物
余秋里
相关人物
华国锋
相关人物
谢恩珍
相关人物
冯书鸿
相关人物
孙建平
相关人物
邓学东
相关人物
闫梦仙
相关人物
王锡铎
相关人物
尹世奎
相关人物
孙其峰
相关人物
孙克纲
相关人物
尹世江
相关人物
程以伟
相关人物
孙志强
相关人物
贾文元
相关人物
李鹤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共天津市委
相关机构
中共平津唐点线工作委...
相关机构
中共西青区委
相关机构
天津市委组织部
相关机构
天津市武术队
相关机构
北京军区武术队
相关机构
西郊区武术协会
相关机构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
相关机构
天津市西郊区区委
相关机构
天津市西青区委组织部
相关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
相关机构
天津市美术学院
相关机构
中国美术馆
相关机构
天津美术学院
相关机构
天津电视台
相关机构
天津有线电视台
相关机构
济南美术学院
相关机构
廊坊市京津国画学校
相关机构
天津市老年大学
相关机构
天津广播电台
相关机构
天津市农民书画研究会
相关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相关机构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相关机构
天津艺术博物馆
相关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相关机构
天津警备区政治部
相关机构
老年书画研究会
相关机构
天津日报社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
相关机构
天津市农村卫生协会
相关机构
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
相关机构
黄埔陆军机械化学校
相关机构
上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
相关机构
天津私营义隆旦厂
相关机构
中国工业器材公司
相关机构
天津市公安局
相关机构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
王兰庄村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王兰庄镇
相关地名
蔡台村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八里台镇
相关地名
北仓镇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忻州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傅村镇
相关地名
运河区
相关地名
程村镇
相关地名
静海县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
丹东市
相关地名
王台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