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物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21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文物遗址
分类号: K872.21
页数: 4
页码: 352-3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文物遗址包括碑碣墓志、程氏族谱、古运粮河道、王兰庄义教点遗址纪念碑纪念馆、出土文物、梨园头地道情况。
关键词: 李七庄乡 文物 遗址

内容

第一节 碑碣墓志
  一、天津府判陈会公财产公证碑
  清乾隆九年(1744年)立,圆首、方座、通高1.1米、宽0.64米、厚0.18米。青石质、宇体楷书,主行14、每行29字,记陈会公死后遗三岁幼女,妻、妾投靠他人不予抚养,且意欲侵吞财产。后由陈会公之友人谢廷玉、吴廷弼二老维持,禀天津府公判,返回遗产,抚养孤女,并立碑昭示。碑阳刻正文,碑阴刻遗产田亩位置、数额。此碑于1984年11月由赵金庄村民赵玉江家中运至区文化馆收藏。
  天津府判陈会公财产公证碑碑文:
  特授直隶天津府正堂加一级记录十三次胡 为顶感防患深仁叩赐碑文以垂永久事据谢廷玉等以陈会公所遗家产禀请志碑防后情词到府本府查得陈会公籍隶山右寄居津门妻刘氏夙患瘫疾侧室任氏仅生一女乾隆五年十月十八日会公垂毙女甫三龄虽薄有资产而戚属无可付托遂嘱友人谢廷玉吴廷弼共为主持奈尸骨未寒而嫡庶离晰刘氏归内侄刘乐善处任氏则倚外甥王至德而同居经众议分劈银地各负养赡而刘氏欲继内侄承祧有明经于廷献力言异姓不可乱宗事遂寝乃未几王至德以贪财逼嫁被控刘乐善且串佃隐地兴词亲谊若此尚可言哉幸赖廷玉廷弼二老竭力维持不避嫌怨为之剖白清理使遗地六顷八十九亩有奇草房十三间尽登诸册今刘任二氏相继云亡茕茕弱女付抚任氏之母李氏侯长赘婿承产俾会公之墓拜扫有人其房地花利暂令李氏代掌以资饕餮但不得纵子典卖致干究处然有二老稽察其间尚可无虑第二老惧年逾古稀恐不及永杜亲戚庄佃之觊觎侵隐是用立案以示久远本府既嘉二老不负朋友之义尤望谢天福等善继父志终成义举可耳特示
  乾隆九年三月 日立二、大倪庄万民桥碑
  1927年4月13日立于桥东头,于唐山选材镌后运回。方首、方座,高1.8米、宽0.61米、厚0.16米。碑体上下两部分,上部中书“大倪庄万民桥发起人”九家,左题“永垂不朽”,右题“万古流芳”、下部集资修桥人的姓名、铺号及金额,共75人13铺号捐资311.3元。此桥架于赤龙河上、木质结构,全长15米,宽约3米,共3孔。
  三、义和团纪庄子古战场碑
  1982年7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立。碑址位于河西区紫金山路纪庄子桥东北侧,碑高1米、宽1.84米、厚0.88米,方首、方座,座质水砂石,碑质黑色花岗石,碑阳镀金字题刻: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义和团纪庄子战场/天津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七月九日公布。
  碑阴无文。
  第二节 程氏族谱
  境内王台、辛院有一大姓家族—程氏。近可推至明永乐年间。远可追溯至夏、商、周。虽经5000年繁衍派生,支系庞大,幸有族谱代代相续、世世有考。公元1993年,续修族谱,新谱上推自始祖,下延至今辈、历经五千年、序文列表、世系图表、功歌赞词、完整无遗,历史脉相清晰可辨,可称为研究华夏民族起源的一件历史瑰宝,有助于研究我国历史姓氏变迁。
  第三节 古运粮河道
  运粮河是南运河的支流、于元、明两代开凿建成。但据考古学家推断,运粮河早在宋、元年间就已存在。它于静海良王庄与南运河分流、向东进入西郊,一路缓流,经境内边村,杨楼至王兰庄,又一分支经纪庄子向北入卫津河。其主干则往南经大倪庄、梨园头转向东后往南进入南郊后入海河,历史上的运粮河宽窄不一,婉延曲折,随高就低,很像自然河。据考,境内村庄大都是沿河建村、依河生活。由于运粮河西联南运河、北入卫津河,与天津的中心相连,南与赤龙河相接,辗转东南,终汇于海河,因此境内大部分村庄以渔业、苇业为生,船运发达。1949年前后,南运河水源不足,运粮河亦日渐干涸,部分河段已成死水,或只微见河道踪影。至1990年仅有边村一段百米河道尚存。
  第四节 王兰庄义教点遗址纪念碑纪念馆
  王兰庄义教点旧址纪念碑、纪念馆
  198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50周年之际,由天津市人民政府立。碑址在王兰庄村东“义教点”旧址。纪念碑高1.9米,宽1.3米。碑座为灰色花岗石,碑身为白色大理石。碑文金字,碑阳刻:一九三六年天津学生抗日救亡义务教育点旧址纪念碑/天津市人民政府立/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九日。碑阴记载1936年夏抗日学生义教工作的情况。
  1986年,在距纪念牌30米处建“天津学生抗日救亡义务教育点陈列馆”,1988年,更名为“天津学生抗日救亡义务教育点纪念馆”,由当年领导义务教育运动的姚依林题写馆名,该馆面积120平方米,为平顶砖混结构的厅堂建筑,展厅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后,天津抗日民主运动高涨的情况。展出东北难胞到津,平津学生南京请愿,中共河北省委告前线日军士兵书,吉鸿昌领导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等历史照片和文献。
  第二部分:“一二·九”运动在天津。展示《塘沽协定签字仪式》、“一二、一八”天津学生大示威,《天津学联为时局通电》,“天津文化号外”等历史照片和文献。
  第三部分:“一二·九”运动后天津学生深入工农,传播抗日火种的情况。展出天津学生南下宣传团;天津学生在王兰庄义教点;姚依林和宏毅等在农民中;中共王兰庄支部最早的老党员以及津南、津西抗日支队等历史照片。
  第五节 出土文物
  一、梨园鹿角
  1973年,出土于距赤龙河梨园头段1公里处的黄土层下,含有芦苇等腐植的黑色粘土层中。鹿角完整,呈浅黄色,干长约50厘米,枝长约80厘米,据C14测定,此鹿角距今2765±240年,即公元前915±250年间。根据考古学家推定,糜鹿是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生活于沼泽地区的动物、此地大量鹿角与野生动物骨骼的出土,有助于对当时尚未开发的天津地理环境的研究。
  梨园鹿角陈列于天津历史博物馆。
  二、白釉瓷碗
  1973年出土于梨园头。白色,有浅灰色彩纹。据考证为距今850多年前(1120)宋代古物,现存于天津历史博物馆。
  三、褐釉罐
  1953年出土于程村地。形如坛,小底大肚、外呈褐色,表面较光滑,距罐口5厘米处有一鼻扣,据考证为元代古物,现存于天津历史博物馆。
  四、荷花缸
  1965年,出土于梨园头村西赤龙河河边。平坟时发现一座和尚坟,坟内壁以青砖砌就、磨砖对缝、甚是精密,坟内有四口荷花缸,两两对扣,每口缸高约70厘米,直径约120厘米,颜色为深绛色,外有花纹,其中分别有坐化和尚,每个和尚口中含宝珠一粒、手心、脚心、各托宝珠一粒共五粒。
  五、刀币
  1984年在大倪庄附近距地表层3米的深度出土。刀币属战国时期燕国通用货币,每枚通长15厘米,铸造于公元前284—221年,刀币身部皆铸有“明”字铭文,所以称为“明”字刀币,因其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故亦称“磬折刀”。
  第六节 梨园头地道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津郊武工队在梨园头挖地道数百米,高、宽皆有0.5米,纵横交错、曲折相通,在战争中出奇制胜。解放后地道被闲置,经多年雨打风吹、多已塌陷被填平盖房,1992年尚存一段,长10米。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