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三编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159
颗粒名称:
第十三编 军事
分类号:
E289.21
页数:
16
页码:
295-3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军事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军队、兵役、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
关键词:
李七庄乡
军事
军队
内容
第一章 军队
第一节 机构
1953年6月,境内村庄划分为李七庄乡、辛院乡、梨园头乡、程村乡和黑牛城乡(含境内纪庄子村)。1954年,根据中央指示,各乡人民政府设人民武装委员会,由各乡党支部书记或副乡长兼任主任。
西郊区梨园头乡人民委员会武装委员会主任屈万桐
西郊区李七庄乡人民委员会武装委员会主任赵焕州
西郊区辛院乡人民委员会武装委员会主任张凤岱
西郊区程村乡人民委员会武装委员会主任徐洪庆
西郊区黑牛城乡人民委员会武装委员会主任张永宽
1958年,境内属南开区东风人民公社(后更名卫南人民公社),根据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组织机构民主制度的规定”,是年8月成立卫南人民公社武装部,部长刘富。
1963年1月,境内划为辛院人民公社、李七庄人民公社和梨园头人民公社。各公社设武装部,配备专职武装干部。
1964年12月辛院人民公社并入李七庄人民公社。境内有李七庄人民公社、梨元头人民公社,各公社设武装部,配备专职武装干部。
1969年7月,两个公社合并为李七庄人民公社,设李七庄人民公社武装部。1984年,改称李七庄乡人民武装部。
第二节 地方武装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境内土匪猖獗,为防匪患,各村成立民团,实行联防。1933年,地方土匪猖狂,民团力量较弱,为加强地方治安,天津县派驻保安队1个排,驻扎于梨园头村菩萨庙内,1935年奉命调回。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天津,在蔡台村成立伪大乡。1938年,日伪政权在卫南地区成立自卫团,属地方分队。蔡台乡为自卫团第二分队,配合日本侵略军进行殖民统治,并在卫南地区建立“治安模范区”。
1943年春,抗日民主政权中共冀中区八地委派津浦支队(后改名为津南支队)进入境内武装开辟工作。1944年秋,冀中解放区派遣以张裕普、胡全为首的武工队进驻梨园头、边村,在津盐公路两侧活动。是年,日本侵略军已成瓮中之鳖,盘踞在梨园头附近的日伪军龟缩到四号房—李七庄—灰堆一带的废铁道沿线以北,境内已为津郊武工队控制。各村纷纷组建政权,开展减租减息和借粮斗争。梨园头地主郭七潜到谦德庄、佟楼一带住所躲藏。1946年,共产党地下武装转移,郭七乘机反攻倒算,砸毁参加减租减息斗争的农户48家。搜刮车辆,霸占房屋,与边村地主张国发一起组建还乡团。团部设在蔡台警察所,有团兵两个小队共60人。大队长张国发,小队长王春元、程杰元。配备3挺机枪以及冲锋枪、手枪、步枪,后被收编为国民党军队的预备队,从事反共及武装还乡活动。
1947年,郭七之子郭万芝接任还乡团大队长之职。两个月后,接受国民党部队整编,成立“常备队”。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先后被调至静海及天津南部潮宗桥一带,以后又调至小站地区。解放天津战役中,守备灰堆。被人民解放军彻底歼灭。
1944年10月,中共冀中区建立津南工作委员会,李七庄乡一带为津南工委第七工作组活动区域,组长张良。
1945年9月,张裕普、胡全受命重回七区,住在大倪庄、王兰庄、王姑娘庄(南四新庄),开展武装斗争及建政工作。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由于环境日益恶化,不久撤到大城地区整训。
1947年2月,津郊武工队成立,是年秋天,张裕普、胡全由大城返回,以边村、大倪庄为主要根据地继续开展工作。
第三节 驻军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包围天津,境内村庄均驻扎军队,地方百姓成立支前小分队,负责运送物资,抬送伤员。
1959年,大倪庄村西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炮兵一个连112人,配有大炮9门,供给车辆若干,一年后撤走。
1962年,程村、邓店、高庄子分别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部队一个连。
1965年,在大倪庄与高庄子之间合驻一高炮连112人;配有高炮6门,汽车10辆,并在大倪庄村西空地举行过多次军民联合军事演练。
第二章 兵役
第一节 征兵制
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实行征兵制。但因政治腐败,未能得到切实实施。1946年10月,国民政府重新颁布兵役法,规定18—45岁的男子为应征对象,因时局动荡,逃征现象普遍,境内应征入伍者寥寥无几。
第二节 志愿兵制
1945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与国民党政府征兵制同时存在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的志愿兵役制,一直沿袭到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志愿兵服役期限不定。40多人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10人入朝作战。
第三节 义务兵制
1955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每年定期征兵1次,应征对象为18—21岁的男性公民。凡政治条件、身体条件合格者均可应征,独生子女免征。服役期限为陆军3年,空军4年,海军5年。1965年服役期限各延长1年,1967年又改为陆军2年,海军4年,空军3年。李七庄乡自1979年至1995年,先后有293人应征入伍。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兵役制
1978年国家颁布《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制度。凡年满18—22岁的公民均可应征入伍。服役期限为陆军3年,空军4年,海军5年。战士超期服役的年限为陆军1—2年,海军1年,空军1年。义务兵现役期满,可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志愿转为志愿兵,超期服役期限为15—20年。
征兵时间一般为冬季,1989年实行春季征兵,1990年3月和11月征兵两次,以后仍实行冬季征兵。征兵工作按照上级分配名额,经过报名、体检、政审、选拔、平衡,合格者经区征兵办公室审批入伍。1989年前,均由地方送兵。自1989年始,改为部队接兵。
第三章 民兵预备役
第一节 民兵
一、组织
1944年10月,在中共津南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张良为组长的第七工作组首先在王兰庄、梨园头、辛院一带村庄建立了秘密民兵组织,梨园头有民兵7人,没有武器装备。1945年10月,“双十”协定签定后,在各村普遍建立了民兵组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随着村政权的建立,各村扩大民兵组织,凡年满18—35岁的男性公民,政治可靠、身体健康者均参加。乡境内有民兵368人(不含凌庄子、纪庄子、赵金庄和宁家房子四村)。
1950年,将18—25岁适合执行任务的民兵组成基干民兵,余为普通民兵。1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将民兵年龄扩大为18—40岁男性公民。到1951年12月,境内民兵增至526人(不含“北四村”)。
1958年,全国实行“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境内所属东风人民公社建民兵师,下设野战、地方、后勤三个团。生产大队建营或连,生产队建排。按照每班8—12人,四班为一排,四排为一连,四连为一营的“四四”编制,团下所属营数不限。60岁以下男女公民皆为兵员,生产队改称连队,实行生产军事化。
196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民兵工作条例》,男性公民16—45岁、女性公民16—35岁皆为民兵,其中16—30岁男性、16—35岁女性为基干民兵,余为普通民兵。各生产大队建立民兵营、连、排、班,公社建团。1963年民兵总数4428名,其中基干民兵2445名,普通民兵1983名。
1981年,中央下达《关于调整民兵组织问题的指示》,基干民兵年龄为18—28岁,普通民兵为29—35岁,取消以生产队为单位的连、排、班编制。1984年底,境内23个村、厂建立民兵组织。共有民兵1836名,其中基干民兵1200名,动员任务1060人,普通民兵636名。建连2个,独立排1个,区独立团280人。同时代管市驻乡单位的5个民兵组织。
1991年,按照“合理调整数量,纯洁民兵队伍,确保组织落实”的民兵整组工作原则,重点整顿了基干民兵组织。基干民兵450人,普通民兵1500人,民兵应急部队49人。到1995年,民兵总数1392名,其中基干民兵450人,普通民兵942人,动员任务219名。
二、训练
解放初期,各村民兵利用晒麦场作为训练基地,以班、排为单位,利用平时每天早、晚及农闲季节进行训练,区、乡武装部门每年还对民兵组织多次军事训练。
进入80年代后,民兵训练以区、乡集中训练为主,乡级训练基地有邓店采土场和四号房粮库射击场。邓店采土场方圆数里,内设靶场和训练场。1984年1月,乡武装部组织民兵420人集中训练,圆满完成任务。2月底,组织女民兵200人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军事比武赛。
1992年6月19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发表“民兵工作三落实”讲话30周年,市警备区在武清县某部训练基地组织了大型军事汇报表演,李七庄乡选派5名女民兵代表西青区与来自东丽、津南、北辰三区的15名男民兵同场表演—百米无依托对小目标,率先全部消灭目标,受到天津警备区的好评。
三、活动
1944年抗日战争后期,秘密民兵组织并负责放哨警戒,与武工队一起挖地道,开展活动。解放天津战役中,各村民兵都积极参加支前工作。
新中国建国后,民兵在生产建设、抗洪抢险、巡逻保卫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梨园头20多名民兵在区武装部的倡导下组成了“民兵生产小队”,早晨吹号集合,一手拿枪,一手拿农具,下地集体劳动,生产空隙则跑步操练。“民兵生产小队”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互助组。1963年8月,天津发生特大水灾,境内700多名民兵走上抗洪第一线,出色地完成守堤筑坝任务,有百余人获得区政府嘉奖,7人获市政府嘉奖。1982年,在“引滦入津”工程中,全公社20个民兵排744人(多时达835人)艰苦奋战,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土方53652.8立方米,被评为市级引滦明渠施工先进民兵连,宁家房子民兵连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有89人受到市、区级嘉奖。1989年6月9日,组建1384人的“双卫大队”,配合公安派出所进行巡逻检查。1995年4月,基干民兵和预备役战士50人组成护线队,对坐落于境内的转播43届世乒赛的天津地球卫星站实行每日24小时护线,连续奋战30个日日夜夜,胜利完成任务。
第二节 预备役
1984年4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组建预备役部队指示,按照“就近联片”原则,由李七庄乡、大寺乡、王稳庄乡和驻乡单位——振华毛纺织厂联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预备役二师六团第三营。营部设在大寺乡,李七庄乡设第九步兵连和第三机枪连共六个排281人。预备役编制在基干民兵中,由乡武装部统一管理,接受预备役六团领导。
预备役战士年龄规定为18—24周岁,优先考虑党、团员和退伍军人,政治条件和身体条件要求同入伍新兵一致,以确保预备役部队的纯洁性和战斗力。预备役干部则选拔军政素质好、有事业心的民兵干部和退伍军人担任;营、连干部由乡党委提名,区委拟定,区武装部任命;排级干部由各村、厂党支部提名,乡党委拟定,乡武装部任命;乡武装部部长李宝柱兼任预备役六团三营副教导员。5月3日,召开第一次预备役官兵相识大会。5月4日至10日,组织预备役部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11月举行了军事比武赛。
第四章 人民防空
第一节 机构设施
1965年8月,根据市人民防空委员会指示,乡境内在重点单位建立基层人民防空委员会,直接受区人民防空委员会领导。首批建立的有凌庄子水厂等7个单位。1966年,境内3个公社分别成立防空委员会,由公社社长任主任,公社武装部长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另设委员多名,包括境内中小学校、医院、粮站及大型企业单位的负责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大队相应成立防空领导小组,防空备战。
1969年10月,李七庄公社人民防空办公室改名为李七庄公社“拉练”指挥部,负责安排接待附近院校学生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拉练、下乡训练。
1969年,响应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境内民兵大搞防空演习,修筑防空设施,开展“三防”(防原子、防空袭、防化学)教育。四新庄、大倪庄、梨园头、王兰庄、高庄子、于台、辛院、边村修建了防空地洞。
1970年4月,在区文化馆原驻地(纪庄子道南)修建了一座永久性水泥结构的蛇形地下防空工事。同年,天津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邓店仓库修筑永久性防空掩体1座,可容纳三四十人。1985年,境内共有人防工事23座,其中市管单位13座,3665.7平方米,区管单位4座,932.4平方米。
第二节 教育训练
人民防空教育以人民战争为主导思想,以“三防”教育为主要内容。自1969年开始,以民兵为骨干,利用广播、板报、大小会议进行全民性防空教育,在机关、企业、学校、村配置防空挂图,开展防空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空意识,了解、掌握防空袭基本知识。
1966年,公社以民兵为基础,吸收有关专业人员组织防空队伍,按照班、排、连和生产班次编队,并根据备战情况,派员到有关部门接受消防、救护、对空射击训练。防空队伍有:对空射击队、抢救抢修队(包括人员救护、电力电信线路设备抢修、道桥抢修)、消防队和治安纠察队。
1971年,组织境内中小学生及教职员工就地参加军事训练;并从实战出发,在中学中组织对空射击、治安保卫、医疗救护、消防抢修等专业队伍,普及“三防”和“四大技术”(包扎、止血、搬运、固定)知识,要求能做到自救互救。
1971年7月19日,李七庄公社野营训练指挥部接待来自天津大学附中、南开大学附中9个连队,共计1047人,分驻在四新庄、大倪庄、小倪庄、王兰庄、杨楼、王台、于台、边村、程村、凌庄子等村庄。
第五章 战事记略
第一节 太平军北伐
清道光三十年(1850),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咸丰三年(1853)十月,太平天国将领林风祥率领北伐军攻至天津,年轻将领“小阎王”率部队驻扎在梨园头,当地郭、秦两青年加入太平军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爆发。是年春天,由山东发展至天津。义和团两位首领韩以礼(绰号“韩倒蛋”)和刘呈祥(人称“刘十九”)来到乡境,打起“杀洋人”的旗帜,吸收团民,设立坛口,练武习拳。并把大旱与洋人侵略联系起来,散布“不下雨,天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杀了洋鬼头,猛雨往下流”的民谣。群众积极参加,许多妇女也踊跃加入“红灯照”。日日拜神习法。有13个村设立坛口,团民发展到四五百人。
一、西楼伏击战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间,八国联军侵犯天津,境内的义和团随即集中在尖山、挂甲寺一带扎营。作为先头部队的几十名敌骑兵自海河上岸时,义和团未得到命令就冲上去厮杀。敌军狼狈逃至西楼,又遭义和团伏兵截击,死伤大半,转向佟楼逃窜。义和团直追到小营门,缴获了敌人洋枪,振奋了士气。
二、纪庄子大战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驻扎在大沽口外军舰上的侵略军以“保全铁路和天津外侨”为名,于六月十七日攻陷大沽口炮台,乘火车向天津侵犯,沿途不断受到义和团的阻击,死伤惨重,六月二十三日进入租界。为减缓义和团和清军对租界的进攻,一股侵略军从租界迂回到天津城南,企图偷袭八里台的清军,进而侵犯天津城。梨园头一带的义和团会同白塘口义和团驻扎在土城西(尖山北、挂甲寺南)。一天,巡至下瓦房附近时,与八国联军的马队相遇。侵略军用洋枪射击,百余团民牺牲道旁。义和团向土城撤退,土城被侵略军占领,便南撤至纪庄子(原纪家庄)一带驻扎。
纪庄子位于天津城南,卫津河西岸,距城八公里。往东经黑牛城可达租界,往北可直抵八里台清军大本营,并长驱直入天津城南门。纪庄子正处于围敌战线的右翼,是保卫天津南门的前线。其时的形势是:义和团在紫竹林前有张德成的主力队伍,老龙头有曹福田的主力队伍,聂士成率领的清军大本营驻扎在海光寺和八里台,相比之下,南门是天津城防中的薄弱环节。七月九日,义和团和聂士成指挥清兵进攻紫竹林。拂晓,日本侵略军以四十多名骑兵为先遣,经黑牛城窜到纪庄子大桥东,在马场一带纵火。义和团早巳埋伏在桥东,敌人马队一到,义和团利用毛瑟枪向敌人开火,日本侵略军败退到黑牛城西洼地。不久,美国侵略军步兵约二三百人由北向纪庄子进犯。他们五人一排轮流攻打大桥。纪庄子团民手持大刀、扎枪难以接近敌人。义和团拼死力战,伤亡很大。日本侵略军步兵渡河进村,义和团退至村西果树林中,侵略军怕中埋伏,未敢再追。侵略军进村后,烧杀抢掠,惨无人道。
1982年7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在纪庄子桥东侧立碑,上记“义和团纪庄子战场”,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第三节 直奉战争
1925年12月,奉系军与国民军混战于杨村,奉系李景林部战败,经天津西营门来到梨园头,败兵肆意抢掠,民不安生,不久,奔东南而去。
1928年,军阀张宗昌部队驻梨园头,短期整顿后南去。
第四节 抗日战争
一、邓店扒路斗争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天津以后,王兰庄党支部根据上级指示,开展扒路斗争,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阻止日寇南进。9月,由支部负责人陆平领导王兰庄、于台等村的大批群众,来到邓店村北扒路。扒路斗争进行了多次,从邓店直扒到牛坨子,严重阻滞了敌人进兵。
二、李七庄地雷战
1945年初,武工队在李七庄日本侵略军岗楼四周布满了地雷,上插小红旗,旗上写着“打倒日本”,岗楼内士兵气汹汹的来拔红旗,轰隆隆巨响,炸死日伪军8人。
三、四号房歼击战
1945年7月中旬,一天下午三、四点钟,武工队携轻机枪、手榴弹,埋伏在日本侵略军巡逻队经常出入的地段,敌军进入埋伏圈后,武工队枪弹齐发,歼敌一个班,缴获全部装备。
第五节 解放战争
一、梨园头战斗
1946年春,津南地区斗争日渐残酷,环境日益恶化,津南七区根据上级指示,就地坚持斗争。
1946年6月1日,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组织还乡团200多人,进犯七区梨园头村,包围了区公所。范松云、胡全、魏贺年、万庆林、郭有来等与敌人进行了地道战。战斗整整打了一天,终于把还乡团打跑,无一伤亡。第二天,还乡团增加一倍兵力,继续向梨园头进攻。由于力量悬殊,被迫退到该村地主郭七的大院内抵抗。房顶上和墙头上都设置了手榴弹,地上埋有地雷,拉线牵到屋里。还乡团屡攻屡败,气急败坏,但又无计可施。中午,还乡团逼使一老乡顶着湿棉被来堵枪眼。胡全高喊:“老乡们,别给敌人当枪灰,咱们是一家人,我们不伤你们,赶快撤回去!”喊完对空鸣枪。顶被的老乡回头就跑,后边的团丁也随之退回去。还乡团又强迫群众火烧、烟熏,但因风向不对,未能得逞。天黑时,张裕普带着两名战士在村东南放枪,还乡团误以为主力部队到了,匆忙逃窜。战斗结束,还乡团伤30多人。
二、夜掏郭七 智救干属
1947年4月初,休整后的中共渤海区一分区津南县委所属津郊武工队,在政委殷增元、区委副书记张裕普的带领下,由大城地区回到天津南郊。
地主郭七趁津南地区武装力量撤回白洋淀休整之机,从谦德庄跑回梨园头反攻倒算,强迫百姓为他家买房檩修房,对干属、军属打击报复,抓干部游街,砸了48家翻身户的水缸、锅,并勾结还乡团活埋了贫协主席郭大佬。武工队闻讯后,当夜出发,急行40公里,避开敌人的层层封锁,深夜来到梨园头,包围了郭七住宅。战士们搭人梯越高墙进入院内,来到郭七卧室将其活捉。转天消息传出,百姓个个扬眉吐气。
为争取郭七的儿子—国民党还乡团头子郭万芝,武工队没有立即镇压郭七。郭万芝为威胁武工队释放其父,抓了武工队排长于德春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并威胁于母劝于德春率部投降。殷增元当即决定将计就计,深入虎穴,救出干部家属。深夜,殷增元带着警卫员和4名战士,由于排长带路,来到敌人驻地王村。骗过了岗哨,俘虏了正在熟睡的团丁,并将他们锁在一间屋内,救出了于德春的家属,迅速撤走。还乡团追来,武工队分头行动,阻击还乡团,掩护家属,边打边退。破晓,遇上前来接应的津南支队和津郊武工队,终于胜利地把家属救回根据地。此后,郭万芝猖狂反扑报复,为打击顽敌的嚣张气焰,在津南县驻地齐家务镇压了恶霸地主郭七。
三、扫清外围 准备攻打天津
1949年1月3日,解放军开始了肃清天津外围的战斗。7日上午发起攻击,摧毁了天津守军前沿工事。突击队九连在炮火掩护下,乘胜向纵深发展。随后二梯队向各据点发起进攻,迅速攻克了赵家坝、李七庄、纪庄子等外围据点,歼灭保安队百余人,残敌逃入城内。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