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政务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14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政务纪要
分类号: D625.21
页数: 5
页码: 271-2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纪庄子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通过种植作物、副业生产等方式解决生计问题。1958年,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农民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获得丰收。在这一时期,纪庄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修建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在80年代初期,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人民公社被撤销,建立乡人民政府和经济管理组织,推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80年代中期,纪庄子全面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80年代后期,纪庄子继续以发展乡镇企业和强化农业为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农民人均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在90年代,纪庄子进一步发展农业和乡镇企业,大力推广科技种田和蔬菜保护地栽培技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上看,纪庄子在这几个时期都取得了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 李七庄乡 政府机关 政务纪要

内容

一、50年代至70年代
  自50年代初,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解决吃饭问题。种地之外,从事打草运砖、采藕等副业生产。共组织互助组114个。1145户加入互助组。1954年各乡组织800余壮劳动力到独流碱河防汛抗洪。
  1958年各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播种小麦5000亩。战胜了春旱、秋涝、病虫害,获得丰收。是年,新建小学11所,儿童入学率达97.77%。新建中学1所。为战胜春旱秋涝,修各种渠道120000米,改建排水河和污水河总长12000米,宽21米,基本实现了水利化。购置拖拉机24台,建立了47个为农业服务的工厂。1959年成立公共食堂29个,托儿所20个,幼儿园24个。建了养老院和妇产医院各3所。其后,农业减产,国家经济困难,食堂解散,开展节粮渡荒,大搞副食品生产,新建阳畦4498个,温室345间。
  1978年以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社队共建干渠闸11座,涵洞29座,桥1座,大小泵点107座、支井61座、中小涵洞115座,建中型水电站3座,泵站2座,渗水管3500米,桥闸配套工程26项,社队共挖土方855万立方米,建成稳产高产田6220亩,其中园田5780亩,全社平整土地6000亩,建方田3100块,全社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85%,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1980年,全公社工农业纯收入935万元,人均收入288元,蔬菜上市量556.4万公斤,亩收入263元。淡水养鱼1544亩,总产量150万公斤。果品产量5万公斤。这一时期,科技种田取得了很大成绩,引进大田作物新品种10个和若干蔬菜新品种。计划生育率达85%,独生子女率达67%。安置待业青年336名。
  二、80年代初期
  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政、社分设,继而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人民政府和经济管理组织,各村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委会。推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以蔬菜和养殖业为中心,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坚持工业和农业一齐上。种植业和养殖业一齐上,集体和个人一齐上。充分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全乡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63%。
  1981年,全乡工农业总收入5158.6万元,比1979年增长65%。蔬菜上市量2840.5万公斤,农民人均生活水平640元。
  投资7500元,修防渗渠1240米,投资2万元,联村洼修涵洞1座。修筑乡、村公路1480米。推行了蔬菜保护地生产,引进推广塑料大棚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并获得成功。
  全乡计划生育率达88%,居天津市先进行列。
  三、80年代中期
  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落实。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向大城市提供更多的副食品。农民生活日渐富裕。农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20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383.5万元,年纯收入4665.2万元。蔬菜上市量33158.5万公斤,鲜蛋上市量18万公斤,猪肉上市量27.5万公斤,水果上市量12.55万公斤
  第三产业全年总收114.4万元。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生活水平1109元。
  普及科学教育为农村发展培养人才,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106个,参加学习人数4376人。
  新建民房164所,32800平方米;楼房8幢,744平方米;总面积33544平方米。修筑村公路(柏油、水泥路面)14700米。自来水入户率达95%,新建公厕52座。集资40万元,修建教室350平方米,购置桌椅1140套。
  建中小幼儿班18个,入托儿童1226人,入托率达95%,被评为市集资办学先进单位。
  1984年被评为市文明村一个、市文明卫生单位一个。
  计划生育率达100%,并达到“三无”(无大月份引产、无计划外生育、无多胎生育)。1984年被评为市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被评为计划生育药具全国先进单位。
  四、80年代后期
  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贯彻市政府兴工、强农、城市一体化发展,服务于大城市的指示精神。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5471.7万元,农民人均生活水平1852元。蔬菜上市量6580.7万公斤,鲜鱼上市量431.5万公斤。乡投资42万元,修筑公路16条,17120米。改造公共厕所7座,新建公共厕所40座。修下水道19000米,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婚丧事达到“三无”(无大操大办、无封建迷信、无土葬)。
  九十五中学教学楼由区、乡、村三级投资800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示范学校。乡政府又投资26万元,修整校园,建实验室、阅览室等。为解决教师住房困难,新建教职工宿舍534平方米。初中毕业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巩固率达99.3%(市要求95%),初中升学率达80%(市要求70%),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经市区检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验收合格。
  计划生育率100%,保持市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被评为计划生育药具全国先进单位,1989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全国先进单位。
  举办各种专业班,培训6357人次。完成“二五”普法教育任务,合格率90%,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单位。
  乡电管站完成低压线改造40000米,新增容变压器10台,总量2330千伏安培。
  五、90年代
  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导,以强化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695亿元,农民人均生活水平1895元。蔬菜上市量3050万公斤,鲜鱼上市量230万公斤。乡、村投资451万元(其中村投资137万元)进行村政建设。16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新建民房9930平方米,并向楼房化、花园化方向发展。全乡计划生育率达100%,继续保持了“三无”。
  1990年,从南方引进15个蔬菜新品种,试种获成功,一般亩产2300公斤,每亩产值达5400元。
  全乡增变压器27台,共增容4335千伏安,村内进行低压线路改造96公里。
  乡投资120万元,建王台农贸市场,占地100亩,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
  1991年8月,纪庄子投资800万元,建副食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8820平方米,年成交额8亿元。
  1992年提出“奋战三年,经济再翻番”的奋斗目标。到1995年全乡经济指标实现了五个突破:
  一是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3.4744亿元(指标13亿元)
  二是农业总产值达到4270万元(指标是4000万元)
  三是工业总产值达到10.038亿元(指标是10亿元)
  四是工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14亿元(指标是1亿元)
  五是第三产业营业额达到了3.094亿元(指标是3亿元)
  农业加强了科技种田。粮食总产达到115万公斤,蔬菜产量达到240万公斤,鱼产量达到621万公斤。大力推广了蔬菜保护地的栽培技术。种植塑料大棚,温室作物2460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引进、推广水稻187号、779号两个高产品种,亩产达到500公斤。同时,全乡建三资企业38家。
  宁家房子、赵金庄、凌庄子、纪庄子、王兰庄、凌口、于台7个村,开发房地产66万平方米。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人均生活水平3100元。
  教育投资31万元,为中小学校修房屋和操场,九十五中学、蔡台小学、王兰庄小学成为市级达标单位,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培训6250人次。
  计划生育率达100%,乡投资1.4万元,购置B超机1台,为妇女检查身体。为育龄妇女检查孕情。43人主动退掉二胎指标。1994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市级先进单位、药具全国先进单位。
  凌庄村投资300多万元建温州服装城,年收益41万元;于台村建200亩防渗渠道;于台、邓店、边村改造旧园田工程完成土方2万立方米;乡村公路形成网络,彩石路面4条,水泥路面29条,柏油路面56条。20个村全部安装了闭路电视。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