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铁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09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铁路
分类号: F532.821
页数: 3
页码: 207-209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李港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以及陈塘支线和良陈支线的历史和特点。同时提到了李七庄车站和桥涵设施的情况。此外,还涉及到了货运和运输管理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货运 管理 铁路

内容

第一节 路线
  一、李港铁路
  60年代末期,随着大港油田开发和石油工业的兴起,急需加强运输线路。1974年3月,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经铁道部同意修建联结大港与市区的李港铁路。是年9月市建委成立了李港铁路工程指挥部,负责该线的全部建设工作。1974年9月破土动工。1976年3月建成该线。北起李七庄站,与国铁陈塘支线接轨,往东南至大港地区万家码头站。正线36.88公里,站线24.712公里。
  临时开通货物运输。1983年延伸至北大港,全线正线长43.84公里、站线长26.75公里。设有李七庄、芦北口、王稳庄、万家码头、北大港5个站。其中万家码头站为工业编组站,北大港为客运终点站,李七庄为客货运起始站。全线总投资4262万元。
  1982年11月24日,市政府在李港铁路工程处召开了第9次现场办公会议,确定开通李港客运,列为全市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10件好事之一。1983年8月20日李港全线压道试车。1983年9月20日李七庄车站举行了李港线客运开通典礼。中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有关委、办、局的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600多人参加典礼仪式,李瑞环市长到会剪彩。
  李港铁路在境内北起李七庄,东南经纪庄子至梨园头,全长5公里。设有李七庄站。
  二、陈塘支线
  始建于1957年,1958年竣工,1959年4月5日起运营。全长23.1公里。西北起天津西站,东至陈塘庄站。设有天津西站、西营门站、李七庄站、陈塘庄站。主要运送建筑材料、工业原材料、燃料及部分企业产品。在境内通过凌庄子、赵金庄、李七庄、纪庄子全长4公里。在李七庄道口设专人负责栏杆起放,保证列车及各种车辆、行人的安全通行。
  三、良陈支线
  自静海县良王庄至天津陈塘庄。清宣统元年(1909)修建,全长25.476公里,1939年拆除。全线设良王庄站与津浦线接轨,中间设傅家屯站(今傅村),终点站陈塘庄。境内路段西起程村东至纪庄子,全长5公里。
  第二节 车站、桥涵
  一、车站
  李七庄车站1983年9月建成并开通客货运。日开旅客列车两对,年客运量40万人次。年通过货物量1550万吨。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职工70名。隶属天津市地方铁路局。
  历任站长为:孟祥林(任职期1983—1989年)、陈学志(任职期1989—1990年)、刘金相(任职期1990—1995年)。该站位于天津西青区李七庄南0.5公里,津淄公路、津涞公路交叉点,津浦铁路陈塘支线9.5公里处。西至天津西站,东至陈塘庄站、南至芦北口站。是沟通陈塘支线与李港铁路的联结站。对缓解国铁天津地区枢纽运输紧张和繁荣天津西、南部及大港、塘沽、滨海的经济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桥涵
  李七庄站至万家码头站有桥梁5座。即:排污河中桥、津港中桥、青泊洼中桥、马厂碱河桥、引河桥。其中在境内架设的有排污河中桥,距李七庄站1公里处,4—10T,梁长45.78米;津港运河中桥、距李七庄站1公里处,4—10T,梁长46.78米。涵洞有92个。在境内距李七庄站1公里处有3.0的板涵1个。
  第三节 运输 管理
  一、货运
  李港铁路年设计运输能力为1550万吨。1976年始至1982年平均货运量为220万吨。1985年增加到353万吨,1995年778万吨。运送货物的种类为砂石、水泥、基建材料和工厂的机械设备等,发送货物主要为各类油品。
  为适应滨海工业区的发展,1983年至1985年李港铁路延伸到官港、邓善沽。大沽化工厂的铁路专线同步建成。1986年11月通车。地方铁路的货运也相继从单一品种发展到粮食、煤炭、化工多品种。缓解了城市公路运输的紧张。
  二、管理
  1983年9月20日,天津市地方铁路局成立,同年11月8日,鲁光为中共地方铁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周清海任副书记。高益庄为局长,杨学伦、郭惠民、刘风竹、刘风城为副局长,袭慧知为总工程师。李港铁路属地方铁路局。一切人事、运营、维修等均由地方铁路局管理。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