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劳动力 耕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70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劳动力 耕畜
分类号:
F323.6;S82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和劳动力状况的变迁,以及耕畜的饲养和使用的变化。
关键词:
生产条件
劳动力
耕畜
内容
一、劳动力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乡总人口的90%以上。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批劳动力转入乡村企业。进入90年代第三产业在境内迅速发展,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逐年下降。
二、耕畜
境内耕畜主要有牛、马、骡、驴,多为本地传统品种,马为蒙古马,驴为本地灰毛驴,骡多为驴骡。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均是农户自养。
实行合作化后耕畜入社(组),变成集体饲养,各生产队设饲养棚,有专职的饲养员。这一时期,牛马驴等耕畜数量下降,唯有骡的数量增加,因骡性温和耐粗放,使役性强。
1982年李七庄乡有马267头、驴88头,耕牛仅有20几头。
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后,由于农业结构发生变化,耕作规模变小,大耕畜都作价分给农户饲养。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