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98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质地貌
分类号: P562.21;P931
页数: 4
页码: 77-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的地质地貌自然环境情况,其中包含地质地貌特征、土壤、动、植物。
关键词: 李七庄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

内容

第一节 地质地貌特征
  一、地质
  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位于华北沉降带中,沧县隆起的北端。
  地层分布基底岩层以石炭迭系和奥陶系为主,其次是寒武系。岩层之上分布为新生界第四纪地层。
  下更新统(Q1),埋深在370米至400米以下到610米至620米以上范围内,是河流相为主的陆相沉积物地层,岩石为棕红色,粘土为灰绿色,并夹有细砂层和少量中砂层。
  中更新统(Q2),埋深在170米至200米以下到370米至400米以上范围内,是河湖相沉积物地层,根据沉积的条件不同,以埋深280米至300米为界,分为中更统下段(Q12)和中更新统上段(Q22),中更新统下段岩性为棕黄、红褐、灰绿、灰色等粘土和细砂互层。中新统上段岩性为灰绿、黄绿、棕黄、灰褐色粘土和细砂互层。
  更新统(Q3),埋深在20米至45米以下至170米至200米以上范围内,是以河湖相沉积物为主的地层,其上部有海相沉积物,根据沉积条件不同,以埋深70米至130米为界,分为上新统下段(Q13)和上新统上段(Q23)。上更新统下段岩性为灰白、灰绿、灰黄、浅黄、黄褐等色的砂层,粘土和粘土互层,上更新统上段岩性为灰、灰黄、浅黄、土黄等色的粘土为主,夹有三、四层粉砂,并有淤土层。
  全新统(Q4)埋深在20米至45米以上到地表,是海陆相沉积物地层,岩性为灰白、灰黑淤泥,粘砂和细砂互层。
  二、地貌
  境内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由于以下降为主的下沉运动及河流冲积物的填充,形成微度起伏的冲积平原。按地貌类型划分,境内为海岸带(0至3米),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道众多、坑塘遍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境内与周围地区统称卫南洼。
  第二节 土壤
  一、形成
  境内地处海河流域下游,距今约4000年前海退以后,为黄河冲积淤进的海积冲积平原,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8429亩。
  二、特征
  境内土壤属盐化潮土,百姓称盐碱地。早春返碱严重。轻度的表现地面板结,中度的地表发潮,重度的地表有盐斑、盐结皮、颜色发黑。地下水矿化度大都为2—4克/升和4—10克/升,秋季耕层含盐量大都为0.2—0.35%。
  盐分化学组成有氯化物硫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氯化物重碳酸盐。
  剖面形态基本上与典型潮土相近,只是耕层含盐量高,颜色发暗。
  第三节 动、植物
  一、动物
  哺乳类 黄鼬(黄鼠狼)、刺猬、野兔、家兔、家鼠、田鼠等。
  两栖类 青蛙、蟾蜍(大蟾蜍、花背蟾)等。
  爬行类 蛇、壁虎、鳖(亦称甲鱼、“王八”)。
  鸟类 喜鹊、乌鸦、雁、燕子、麻雀(俗称“家雀儿”)。
  鱼类 草鱼、鲢鳙、鲤鱼、鲫鱼、白鲳、泥鳅、乌鱼(又称黑鱼)、嘎鱼等。
  环节类 蚯蚓、蚂蟥。
  软体类 河蚌、蜗牛、田螺。
  节肢类 蜈蚣、蜘蛛、蜻蜓、蚊子、瓢虫、蝉(俗称“知了”)、水蝎子、虾、蟹、蝴蝶、螳螂(俗称“刀螂”)、蝈蝈、荧火虫、蟋蟀(俗称蛐蛐)、蜜蜂、马蜂、绿豆蝇、苍蝇、蚂蚁、灯蛾、蝼蛄(俗称“拉拉蛄”)、磕头虫、菜青虫、玉米钻心虫、蝗虫、湖虫、跳蚤、蚜虫类。
  二、植物
  除粮食、豆类、油料、瓜果、花卉、经济作物、树木外,还有一些草本植物,主要有:独针菜(俗称“芝麻盐”)、苜蓿、大麻子、野菊、蒺藜(俗名“蒺藜狗子”)、苣荬菜(俗称曲儿菜)、苍子、马齿苋(通称“长寿菜”)、秃喇叭花、喇喇蔓子、画眉草(俗称“星星草”)、鸡爪子草、芦苇、蒲草、碱蓬(俗称“黄蓿”)、酸模(俗称“酸溜溜”)、马绊草、水绵(俗称“地皮”)、莎草(俗称“三梭草”)、马蔺(亦称“马莲”)、死不了、荭草(水蓬棵)、猪生菜(札蓬棵)、眼子菜(俗名“水上漂)等。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